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宰约浩鹗裁醋饔茫欢员鹑恕⒍砸磺兄谏鹗裁醋饔茫慷宰约海鄱冀采钚模钚牟缓枚湃俗⒔庾⒌氖恰负蒙坪玫隆梗飧龊蒙坪玫滤档靡脖冉狭常衷谌瞬蝗菀桌斫狻N野阉党闪鲎郑蒙坪玫率鞘裁矗壳寰弧⑵降取⒄酢G寰黄降仁巧疲跏堑拢欢源磺兄谏谴缺K哉馐鲎治寰洌恳痪淅锿繁囟ㄔ猜ㄆ溆嗨木洹U娉希娉侠锿肪龆ㄓ星寰黄降日醮缺币桓觯娉暇兔挥辛恕4缺缺锿肪龆òㄕ娉锨寰黄降日酰僖桓觯缺裁挥辛恕U飧龌拔以诮蚕锝擦颂啾椋挂玻⌒问僖病N裁矗棵蛔龅健K哉飧鼍辖驳模复映醴⑿哪酥脸煞穑詹煌耸刑嶂摹梗颐且⒄飧鲂模源磺腥艘谜娉希挥眯槲保嫖蘖课薇摺H绻颐怯眯槲钡男模ǹ隙ǔ霾涣肆缆只兀挥眯槲钡男模罘鸩荒芡煌痢N裁矗磕忝强础段蘖渴倬飞纤档耐煌恋奶跫餐庖黄罚蛘庖黄罚饬狡肪墙餐奶跫W钪匾奶跫阜⑵刑嵝模幌蜃睢梗绻阒恢篮笸氛庖痪湟幌蜃睿忝挥蟹⑵刑嵝模荒芡幕咎跫橇骄洹9湃宋裁刺乇鹎康髡庖痪洌坑械览恚娴挠腥嗽诹倜盏氖焙颍钍浞鸷磐鞘涿啪渚涠挤⒘似刑嵝摹H绻挥谐颇罘鸷牛挥蟹⑵刑嵝模荒芡硇矶喽嗳酥睿膊荒芡5切矶嗳肆僦瞻锼睿梢圆欢槎竦溃馐钦娴模倜帐庇姓飧錾圃怠U嬲约阂欢ㄒ⑿模环⑿牟荒芡颐且亲 �
  佛在经典上还有一个很具体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四弘誓愿。诸位要晓得,四弘誓愿是菩提心具体落实。所以真正发四弘誓愿、落实四弘誓愿,这个人是真发菩提心。念念常有照顾众生的心,这是大慈大悲,大悲心;断烦恼学法门,是深心;成佛道,那是至诚心,就是真诚心。所以四弘誓愿是发心的落实,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能做到,你起心动念没有想到众生的疾苦,没有想到去照顾众生、去帮助众生,你大悲心没有了。你没有大悲心,你对人不慈悲。所以两个人相处还吵架,慈悲心在哪里?你念佛怎么能往生?必须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为他服务尽心尽力,你菩提心落实了。这样的心态对人,就是再恶的人,也不会跟你吵架。为什么?你对他太好了,你伺候他、服侍他,服服贴贴,这是菩提心。你自己能够断烦恼,能够降伏自己的习气,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学法门你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菩提心落实了。我们天天念四弘誓愿,这首偈你没有落实,所以你没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真的发了,那恭喜你,你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这个住是什么?永远不会退转。我们有时候也发了,几秒钟真的是发了,但是几秒钟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不能算。所以在我们学佛同学当中,偶尔发个几秒钟,有,很多!甚至我们自己在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会发好几次,时间都不长。确确实实几秒钟,几分钟都保不住。那个几秒钟,那是古大德形容的叫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黑夜忽然打雷闪电,一道光就像菩提心发出来了,很快就没有了,它不能保持;要能保持不失掉,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偶尔闪一次光都很难得、很不容易,希望能够多闪几次,多闪几次希望能保持。能保持几个小时,能保持几天,慢慢再加以延长,这样好!所以讲到发菩提心,你一定想四弘誓愿,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就好。我写的这一副对联二十个字,前面一半是菩提心,后面一半是落实,「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跟四弘誓愿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
  请掀开「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跟诸位说到「不思议品」里面的十种最胜法,介绍到第五种。现在我们看第六,「积集无量诸善功德,皆以回向一切智性,於诸世间终无染著」。这是讲回向,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回向菩提。用什么回向?前面是能回向,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我们要修。这一句,实在讲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样才能积集无量诸善功德。所以学佛的同修自己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明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实在是太幸运了,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一点都不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都是真的。得人身,闻佛法,能闻净土法,又能闻华严佛法,这个机缘到哪里去找?无量劫你难得遇到一次。遇不到,你那一生空过;遇到了,要不能把它紧紧的抓住,等於没有遇到。怎么抓住?求解,笃行。我一定要想办法能够理解,佛在《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我要把它做到。能解之后一定能行,我一定把它做到,什么样困难我都必须要克服。为什么?稀有因缘怎么能错过?决定不能空过。积集一切善法,积集善法的要领就是决定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如来教诲。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的,特别在上品上生那一章里头讲得多。《观经》我们讲过,「上品上生章」还单独讲过,大师告诉我们,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照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绝不违犯。佛教我们修十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给我们不能造十恶,我们决定不违犯。佛帮助我们得无量无边最殊胜的利益,你要肯听、要能接受教导,无比殊胜的利益你就真得到了。
  我学佛五十年,可以跟大家做证明。我前生没有修福,大概业障造得很重,寿命很短,许多同修都知道。你们看看我初出家那个时候的照片,你就晓得了。我这一生,是随顺佛陀教诲修得来的。就像甘珠活佛给我说的,他是很郑重的告诉我;在仁王法会当中我们碰到了,他特别把我叫到他身边跟我讲,他说:过去我们在背后都说你。说我什么?「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事情不必背后,当面可以告诉我。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很清楚,我也不忌讳。因为什么?事实!他说:「你这么多年来讲经弘法,你的命运转了,不但你有大福报,你的寿命很长。」说老实话,我没有求福也没有求慧,我只知道弘扬佛法是我学佛本分的事情。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出家?学佛,在家可以学佛,为什么要出家?李老师曾经问过我,我告诉他:我出家就是为了弘扬佛法。在家弘扬佛法不能全心全力,你要谋生,你要工作,不能把全部精神、全部时间投入。李老师这才点头,同意让我出家。我一生就做这一桩事情,我做到了,我说的话兑现了。今天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行政工作让你们同学们自己去做。你们客气一定要我挂个名,我也答应你们。实际的工作你们推选了两个副院长,我现在请悟行师也担任副院长,负责实际的学院行政业务。行师是华语的副院长,通师是越南语的副院长,琳师是英语的副院长,这很公平,你们通哪一种语言的就找哪一个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每天还是四个小时讲经,这是我的工作。其他的不是我的工作,是你们的工作。我在这里等,等待你们都拿到身分了,我们这个政府登记的名字马上就改过来。你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身分,等你们拿到永久居留、拿到公民,立刻就转让给你。所以大家在此地好好修学,三、四年不离开这个道场,公民就拿到了。
  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晓得积集善根、断恶修善。断恶,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修善,一切顺从佛陀教诲。我们修学的科目非常简单,总的科目五个: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纲目。我们涉猎的经典也不多,太多了消化不了,愈精简愈好,最重要的是落实,真正做到那就是「诸善功德」。我们把自己所修积的功德,自己不享受,把这分功德、这分福报送给别人享受,佛是这样教导我,祖师是这样教我的,我的老师也这样教我的,多次嘱咐。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帮助社会苦难众生,我记在心里没有忘记,我有能力的时候我真做。把自己所修学的善福功德回向,回向就是自己不享受,回转头来向哪里?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向三处。第一个是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真如本性。第二个回向菩提,这个地方讲的「回向一切智性」,智是菩提,性是实际。我不求别的,回向实际就是我只求明心见性,这是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就是求智慧,「愿得智慧真明了」,我不求一切享受。回向众生,我有福德愿意给一切众生去享受,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做了榜样。世尊一生,从他十九岁起心动念,舍弃荣华富贵去修道,一直到他证果教化众生四十九年,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确确实实把他的善福功德回向给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明心见性。
  「於诸世间,终无染著」,这两句话是他回向的样子,求菩提、求明心见性是什么样子?就这两句。在一切世间都没有染著,不但在人世间,在天上亦复如是,在四圣法界、在一真法界都没有染著,永远保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那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实际。我们今天下手之处,就在染著两个字,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常常要提醒自己警觉「有没有染著?」一染著就堕落了,换句话说,就不在佛道。在十法界里头,十法界咱们不谈,就说六道染著程度的轻重,你在六道里头哪一道?极重的染著是阿鼻地狱,其次是饿鬼,再其次是畜生,再其次是人道。人道的染著古人讲一半一半,换句话说,我们的染著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的染著,畜生道去了;百分之七十,你就到饿鬼道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染著,地狱道去了,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一百是阿鼻地狱。染著愈轻往上升,染著愈重往下坠落。
  这个事情不能没有警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晓得世间无常。我们住在这个世间,能活多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常常想到就要死了,死在眼前,你的警觉性就提高,放不下也放下了。人迷惑颠倒,以为自己寿命很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这个世间突然意外、灾害死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在这世间随时会丧生,随处会丧生,这都是事实。你要是真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一切都放下了,毫无留恋。二六时中心里只有一句佛号,还有一口气,决定依教奉行。广修供养,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这个供养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一切众生,我活在这个地方是供养大众的,这就是回向众生。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回向菩提,智慧!迷惑的人他没有这个想法,觉悟的人他有这个想法,决定不为世缘所染著。
  我们看第七句,「於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皆为回向一切智性,成於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也是回向,第六句回向菩提,第七句回向佛道。用什么回向?前面这两句,「於诸佛所修学三业,唯行佛行,非二乘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