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它也是地球上生存的一分子,跟我们完全平等,权力是平等的,义务也是平等。我们大家应当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心量学《华严》是什么?观行华严,能得《华严》一分利益,不大。如果我们的心量再拓开,我们不仅为这个地球服务,关心爱护它,我们把这个心量拓开,拓开到太阳系,拓开到银河系,拓开到佛在经上所说的三界六道、娑婆世界,能把心量拓开到这么大,起心动念都会想到娑婆世界九法界众生,这样的心量来学《华严》,给诸位说,是相似的华严,还不是真的。
心量还要拓开,拓开到这个经上所讲的华藏世界。这一个华藏世界里头,真的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像世尊给我们说的娑婆这个刹土,极乐世界也是刹土,都在十三层。十三层有多少刹土?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讲,西方世界在哪里?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过十万亿个佛国土,十万亿就是十万亿个佛刹,刹土。每一层的刹土都无量无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很近,不远。这样的心量学《华严》,那就是分证即位,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得尽虚空遍法界,这里头极微尘数,无量无边极微尘数华藏世界海,一一世界海中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九界众生,是我服务的对象,是我尊重的对象,是我敬爱的对象,是我礼敬的对象,是我称赞的对象,是我供养的对象,这个空间是我活动的空间,这才是究竟圆满圆顿根性。所以你要不把心量拓开,你看不懂《华严经》,你体会不到如来所说真实义。所以我们在前一品里面读到的,是华藏世界的世主。
现在我们看第二品,「如来现相品」第二。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这一品以下是《华严经》的正宗分,前面所讲的是序分,《华严经》的序分长,这是大经。「将释此品,四门分别」,给我们介绍这品经,在没有介绍经文之前,先做一个总说,分成四个段落,来介绍全品的大意。就像我们讲经,讲经之前讲玄义,通常用天台这个方式「五重玄义」,先介绍全经大意。清凉大师在这部大经每一品之前,一定先介绍这一品的大意。第一段说「来意」,就是这一品怎么来的,它里头分成两段,第一个是「分来」,第二个是「品来」。分是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从分上来讲这是属於正宗。「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次来也」,前面序分是说《华严经》发起的因由,这一段已经很清楚很明白的说出来了,接著当然要讲正宗分,三分里头要说正宗分,所以正宗分接著就来了。四分里面,清凉把全经分成四分,第一分是讲「教起因缘」,第二是要说明「说法仪式」。教起因缘就是前面「世主妙严品」给我们讲教起因缘,华严法会是怎么来的,什么因缘来的?前头说明了。接著在正宗分里头,一开端一定要先说明说法的仪式,所以这一品经跟著来了。这是讲分,三分或是四分。
第二接著介绍「品来」,品是品类,这里面有两个意思。前面一品说明「众集」,集会,从十方世界来参加法会的大众都到齐了,讲经的法会听众都到齐了;现在要显示,「显疑现相」,佛现的这个相引起大众疑情,看了之后对於实际上的意义内容并不了解,其实这些无非都是大权示现。第二,前面说是「旧众」,都是跟佛常常接近的大众,我们讲本地的一些听众,这个诸位就好懂;在这一品里面,我们看到有很多新来的听众,四面八方来的听众,不是本地的,四面八方来的听众,所以接著来。清凉的四分,第一分是「举果劝乐生信分」。这是第一会,第一会有六品经,「世主妙严品」是第一品,「如来现相品」属於第二品,接著来的。这是说这一分、这一品接著来的原因。
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解释,「释名」。先讲分,「分名正宗者,正陈宗旨,拣序流通」,正式要说明本经的宗旨。宗旨是什么?是修学的理论与方法,要正式跟我们说明。我们在这些经文里面,通过学习,断疑生信,道理明白了,那些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方法明了了,方法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这就得受用,这样才能够入佛境界。在四分里面,这还是属於「举果劝乐生信分」,要为我们说出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依报是说他的生活环境,正报是讲他的身体,为我们介绍毗卢遮那佛生活教学的环境。
佛的工作,我们前面一再说明,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从事於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你看看他的工作,看看他的生活,看看他生活的环境、教学的环境,他教学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分国土,大世界、小世界都不分,不分族类,一视同仁,真正做到真诚清净平等,究竟圆满的做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里面生信心,生希求的心,「我也希望跟毗卢遮那佛一样」。把果报呈现出来给你看,看你相不相信?所以佛说法绝不是先讲修因,然后再讲证果,那个难,众生不容易接受;佛的殊胜处是先把果报示现给你看,然后你如果能发心,好,我们教你。其实历代祖师大德们他们都学会了,我们能够观察得出来吗?现在看不出来了,为什么?古时候道场都被破坏了。从前我们常讲灵山,这个山水有灵气,现在人所谓是磁场,磁场好极了;我们中国人讲风水,这风水绝佳。出家人在那里建道场,所建的道场风水绝佳,人到那边去之后,心情自然就舒展,真的烦恼轻、智慧长,他对这个地方非常羡慕,示相,看看出家人悠闲自在,跟他谈谈话,受益良多,他真的跟城市当中的人不一样,气质完全不相同。这是什么?示相,就跟此地讲的是一个意思,毗卢遮那佛首先把依正庄严端出来给你看,这就是摄受众生巧妙的方法。
我们今天要说佛教怎么怎么好,世间人应当要接受,对世界有些什么好处,好处在哪里?你口说不行,特别是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说假话的人太多了,你怎么苦口婆心的说,人家听了,「假的,哪里是真的!好?世间哪有这个好人?装的,不是真好,他有企图、他有目的,他在这里沽名钓誉。」人家用这种心态来看你。实在讲这种心态古时候人就有,但是少,现代太普遍了。古圣先贤的教化要想在这个世间推展,万难万难!可是怎么样?难还是要干,不能说难我们就不干,那就错了!如何能够断除大众的疑惑?所有一切评论都不要放在心上,人家赞叹你,你不要喜欢,为什么?我们做得不够好,人家赞叹太过分了。赞叹是给我们一种勉励、给我们一种警策,我们想到我们要做得更好,不要辜负别人。别人的毁谤我们接受,欢喜接受。为什么?他毁谤是真的,我做得不好,我应当要接受批评,我从批评里面天天去思惟,改过自新。想想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在这个世间还受别人批评,我们受别人批评又何足以为怪?
现相永恒的,他说我装模作样,我装一辈子不就变成真的了吗?装到死也不改变,来生还来装,生生世世都装,那就对了。只要自己没有私心,只要自己点点滴滴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现相是教化众生、接引众生第一课,你说这个意思多深!「举果劝乐生信分」,所以我们要不把形相端出来,弘法利生难了,你拿什么弘扬佛法?我们今天要示现的是什么相?此地是给我们一个启示,现相必须要契机。我们首先要看看现前这个世间的众生相,依报的相、正报的相,然后自己就清楚了。他示现的这个相不好,那个相不是正道;那我们现的相是什么?我们现的相是要让他自己逐渐逐渐体会到、觉悟到,走正道,正道是什么?佛道、菩萨道。现在凡夫所现的相是三恶道,我们要现什么相?针对著他的毛病,他有贪心,贪而无厌,我们要示现无贪,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丝毫的贪心都没有,这个要做出来给人看。世间人有瞋恚心,我们要示现慈悲心,跟他相反。世间人愚痴,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真妄利害,我们要示现我们有能力辨别,一切人事物一接触就晓得,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示现这个相,才能帮得上忙。
现在人不孝父母,不养老人,厌弃老人,你就想想我们应该现什么相?如何帮助他?或是显明的帮助他,或者是暗示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我们来这个世间搞这个行业、穿这个服装,就是干这个事情;你要怕苦,你就帮不上忙。他们怕苦,我们不怕苦,你要做出不怕苦,肯受苦,欢喜受苦,要做出来给他看。他以后看多了,原来吃亏、原来吃苦,后头有这么多好事!世间人哪一个不贪图享受,他有多大的福报?世间从前作帝王的人,现在这个世间,你看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那些领导人,我们清楚,过去生中修积大福报,愈是大的国家,他修积的福报多少世,累积的大福报!非常可惜,他没有亲近真正善知识,从小没有学圣贤的教诲,於是只知道享福,不知道惜福、不知道培福;那么大的福报,多生多劫修积的,二、三十年享完了,有的长的三、四十年享完,短的四、五年,七、八年,十几年享完了,真正可惜!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实在讲,佛弟子没有现好相给世间人看,使世间一切人看到学佛的人迷信,「社会的寄生虫,应当要把他消灭」。我们为佛弟子现相不好,造成社会大众误会,没有人跟我们学,看到我们都害怕了。
我早年到香港,听香港的同修告诉我,香港人最讨厌光头,他们非常忌讳,认为今天出去遇到一个和尚,倒楣了,看到出家人吐口水。出家人是三宝之一,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不能怪他,怪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形相不好,道理不明,跟人家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受尽屈辱。今天这个社会稍微好一点了,如果我们得意忘形,迷恋在五欲六尘享受里面,那还得了吗?佛法确实非常危险,真正是在存亡继绝的边缘上,然后才晓得我们的使命有多大!我们不能够持戒,不能够吃苦,佛法会在我们这一代灭绝。几个人懂得?几个人能有这种危机感?我看到「现相品」这个名称怵目惊心,我要现什么形相给人看,来挽救正法?希望正法久住,希望众生得利益,不为自己。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三衣一钵他示现那个相,他为什么要受那么样的辛苦?给我们做榜样。我们要不能吃苦,要不能甘心情愿为一切众生吃苦,吃苦不是为个人,为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形相觉悟、回头,我们对不起一切诸佛如来,对不起历代传教的祖师大德,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众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六卷) 200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第二」:
清凉大师在这一品,没有讲到经文之前,先把这一品的大意为我们做一个介绍。这一品之「来意」,前面说过了。第二段是解释品名,首先在三分里面,这一品往下是属於本经的正宗分,要正说宗旨。在四个大段落里面,也叫四分,清凉大师他老人家分的,这一分是「举果劝乐生信分」,列举如来依正果报,劝一切众生兴起信心,所以也可以讲是「所信因果」,我们学佛所信的因果;「亦名说佛依果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