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梢钥隙ǎ混妒浅34蛱谀睦锝簿氐厝ヌ茉兜牡胤教氐厝ゲ窝ヌ忝窍胂胧遣皇钦饬终鸲奈兜溃�
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师,他老人家是每个星期三讲一次经,在「慈光图书馆」,他是固定的。所以每个星期三我们看到讲堂里面有贵宾,从台北来的、从基隆来的、从新竹的,南面有从台南来的、从高雄来的、从屏东来的,还有从台东、花莲来的,这不就是把整个台湾岛震动了?他们星期三一早就到台中来了,晚上听经,有的人听完之后晚车就回去了,有人听完住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就回去了,每一个星期来。我们看到这个现象非常感动,这就是十八种的动相所表的意义,不是真的地震,真的地震那还得了吗?那佛不会受人欢迎了,佛来了我们有灾难来了?所以是震动。
我们再问,佛入胎的时候、佛出生的时候,也有这十八种震动,那是怎么回事情?佛入胎谁晓得?佛出世谁晓得?佛修行证果、讲经说法是听说了,这个我们还能理解;没错,佛入胎、佛出世,我们这些人茫然不觉,但是天地鬼神他知道,他们震动了。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在世尊八相成道变相图里面看到,色界天、欲界天,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声闻、缘觉,佛出胎的时候,他们都在空中合掌恭喜赞叹,他们震动了。我们人间不晓得佛出现在世,他们知道;人间里面这些国王大臣听说净饭王生了太子,到宫廷里面来祝贺,那是人间的事情,那不算震动。所以要晓得,佛菩萨的示现真正是九法界众生都感动,希有难逢!
我们这几年讲经也有个现象,我在新加坡讲经,从世界各个地区的同参道友们,常常组团到新加坡来参学,他们假期有限,短的住一两天,长的住一两个星期,难得了。我在香港讲经那就更普遍,来自中国大陆的,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几个团体来。如果是常年住在一个地方讲经,来参访的同学们相继不绝,这也是六种震动表法的意思。十八相,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唯一方动」,这就叫做动。譬如李老师在台中市讲经,每逢星期三,台中市的佛友都来听经,这是动的意思,「一方」。如果他这个感动是四方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影响力,这个大家好懂,他的影响力周遍四方,东南西北各个地方的人都想来听,所谓是不远千里而来,这就叫『遍动』。如果影响力更大,连海外的佛门弟子也闻风而来,那就叫『普遍动』,所以「遍动,普遍动」是说它的影响力。
「动」的作用在哪里?《胜思惟梵天经》里面讲七种,第一「令诸魔怖故」,第二「为说法时大众心不散乱故」,第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第四「令众生知法相故」,第五「令众生观说法处故」,第六「令成熟者得解脱故」,第七「令随顺问正义故」。七种有具足有不具足,不具足或者是有一两条,具足是七条统统具足,那是诸佛菩萨。我们人间善知识讲经说法,七个都具足的不多,但是这里头的意思我们要晓得。第一个怖魔是真的,凡夫讲经说法魔都讨厌。你讲的不是正法,魔笑笑:「这个无所谓」,你如果说的是正法,魔头痛。为什么?众生听闻正法,生出离之心,这个出离心就是有心想出三界,想了生死。像我们净土宗的人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魔头痛,为什么?我们只要不离开娑婆世界,都是魔的眷属,我们离开了,他的人口减少了,他希望他的国家兴旺,人丁也兴旺,如果听说你移民到别的地方去,他限制,他不准你走,不喜欢你走;魔恐怖是恐怖这一条,不是怕别的。如果你自己求往生,你还带一批人走,那他不就更麻烦了?所谓是好事多磨,佛法的修学传播是世间第一等的好事,魔常常来做障碍,我们晓得他为什么来做障碍,他是不希望我们离开六道轮回,希望我们永远在六道里面为他所统治。魔怖的是这桩事情。
第二是警策,世间善知识弘护正法,有这个意思,说法的时候大众心不散乱。所以讲堂称为道场,何以故?在这个场所大众在一块薰修,成就戒定慧三学。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所谓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多,有八万四千、有无量无边,统统修的是戒定慧。我们讲的是三学六度,只是方法不一样,我们现在人讲手段不一样、方式不一样,内容完全一样。如果离开三学六度,那就不是佛法;如果是佛法,决定不离三学六度,不管它是大乘是小乘、是显教是密教、是宗门是教下,全是修的戒定慧三学。讲经这个道场也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守规矩、守法,懂得怎样听经、怎样奉事善知识,这是戒学。听经自始至终,这一座譬如说两个小时,从法师开讲一直到他讲解完毕,你都能够摄心一处,我们今天讲专心的来听讲,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这是持戒。一心专注是修定,听得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修慧。你这两个钟点在讲堂干什么?修行,修什么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我教诸位同学,你们将我讲经的录像,我们一堂课一个小时,你能够将这一堂课重复听八次,每一次都非常认真,一点都不马虎,你一天八个小时在修戒定慧。你要真正懂得方法,你会开悟;不懂方法那就没办法了,一面听讲一面还胡思乱想,这就把你三学全部都破坏了。修行的方法非常非常多,你们要问我用什么方法?常常有人问我:「法师,你念佛是怎么念法的?你学佛是怎么学法的?」我跟你们真的是不一样,我念佛没有念佛的形相,没有念佛的声音,你能跟我学吗?但是在念佛堂跟大众在一块念佛,那跟大众完全一样。我是怎么念佛的?我读经,我用的是这个方法。我要解义、我要落实。我在经上看,佛是怎么存心,原来佛的心大公无私,清净光明,大慈大悲,利益尽法界遍虚空一切众生,我知道我要学,我要学得跟他一样,我用这个方法念佛,完全表现在我日常生活当中。
我学《无量寿经》,讲《无量寿经》,肯定要把四十八愿变成我自己的本愿。我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念我自己的本愿,我的心跟佛心相同,愿跟佛的愿相同,行跟佛的行相同,以前同不同不要管它,自然相同。果然完全相同了,连鬼神都说,你所说的字字句句全都是经。这样念佛,这样学佛,哪有不满愿的道理?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侍从阿弥陀佛,一定能满愿,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什么时候往生?随时可以去。现在为什么不走?这个世间还有不少苦难的同学,他们也有心,那我们就有义务帮助他。现在住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自己,与自己毫不相关,是为著缘分。这个地方众生有缘,有缘就多住几天,没有缘就不住,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空间无限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微尘数的国土是我们活动的空间,是我们常常往来的场所,他怎么不自在?决不是局限在这个地球,也不是局限在这个娑婆世界的六道。所以讲经警策的作用、警众的作用,凡夫里面也有;毗卢遮那佛讲经,那个境界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测度。
第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什么叫放逸?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很随便、很马虎、不认真,这都是放逸,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你的修学不能成就。放逸,我们世俗人常讲的懈怠懒散,说得文雅一点叫放逸,说得粗俗一点就是懒散,他怎么会有成就?讲经说法常常在劝导他、常常在勉励他,引用许多例子,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反面的例子说明懈怠懒散的人他不能成就,他堕落了,你听了之后有所感动,要好好的精进;正面的例子是让你看到生惭愧心,人家为什么能成就,我为什么不能成就?宋朝的莹珂法师,大家都晓得他放逸、他破戒、他不守清规,并不是他有意恶劣,我们现在一般常讲的劣根性,烦恼习气太重;但是他还有一念善根没断救了他,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晓得这一生的行业必堕地狱,他自己肯定,於是畏地狱苦,畏怖之心生起来了,向同参道友们请教,有没有方法救他,不堕地狱?
同参道友也很难得,送他一本《往生传》,「你自己看看」,他看了之后感动得痛哭流涕,看到那些念佛人各个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了;於是他发一个大愿求生净土,勇猛精进,把自己寮房门关住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没有吃饭、没有喝水,一直念,日夜不休息,那叫真勇猛、真精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众生有感,佛就来应。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努力,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莹珂确实是有自知之明,他跟阿弥陀佛说:「我的习气太重,我禁不起诱惑,我很容易被境界所转,那十年当中我又不知道要造多少罪业!」跟阿弥陀佛要求,「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也接受了,他说:「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莹珂非常欢喜,「好!那就一言为定。」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来接引他。
於是他把他的寮房门打开,告诉道场大众:「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一般人都觉得他奇怪,他房门关了三天,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门打开之后口出狂言。他在道场没有人尊重他,好在时间很短,「看看三天你往生不往生?」到了第三天上殿的时候,他请求大众念佛送他往生,大众也欢喜,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念佛念不到一刻钟,他跟大众讲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就走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死尽偷心,他做不到;不能够万缘放下,他做不到。莹珂真的是觉悟了,怕堕地狱,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求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近代谛闲法师的锅漏匠徒弟,也为我们做了示范;莹珂法师三天,谛老法师这个徒弟三年。谛老法师教他的方法妙极了,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他难得,遵守老师的教诲,百分之百的奉行,他成功了。这都是「令放逸者生觉知故」,只要一觉悟,回头是岸,这个人就得救了。第四个是「令众生知法相故」,简单的讲,佛法教义、教理、教行、教果,学佛不能不懂。教理行果各有形相,都得要清楚、都得要明了,我们修学才会有成就,才能够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你就不疲不厌,自然就能够勇猛精进。
第五条,「令众生观说法处故」。在这部大经里面,清凉大师虽然给我们说九会七处,而李长者他老人家在《合论》里面讲十会十处;大师跟长者,说法不相同,意思并没有矛盾。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佛法的圆融自在无碍。实际上,说法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无处不是毗卢遮那佛的说法处。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体会得,真正是受用无穷,真的古德所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人学法当然也是无法不圆。问题我们如何能够养成圆顿根性?「七最胜」里头第一条菩萨种性,我们比那个还要升一级,圆顿菩萨种性。这个要培养,不是做不到,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培养,不是做不到的;培养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无量无边。像我们这种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