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莱鍪兰湟磺蟹ú灰俜旁谛纳希砸磺腥艘磺惺乱磺形铮癖匾娉锨寰黄降日醮缺�
  我们把这个心整个转变过来,不再有虚伪,不再有染污,不再有贡高我慢,不再迷惑,不再自私自利。一定落实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净业三福,佛讲得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怎么能疏忽?我讲经的时候常说,三福第一条做到了,你肯定往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三福第二条要是能做到,完全落实,「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对出家人讲的,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也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四众同修往生品位高下,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正确!是事实。你学佛,遇到真正善知识,他教导你,教导你没有错,你要是不肯做,那也是枉然。
  持戒念佛,这是世尊入灭之前的教诲:「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能怕吃苦。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很短,吃一点苦算什么?来生得大福报。现在不肯吃苦,要贪图享受,来生的苦够受,三途苦报你能够免得了吗?你仔细去看看戒律,在家你看看《优婆塞戒经》,出家你看看《戒律全书》,那是我们行为的标准,真正是祖师大德的行持。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想想做不到,所以我劝同学,你能把《沙弥律仪》落实了,你就肯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很可能生方便有余土,那是你的至处。再能把第三条做到,第三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落实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舍己为人。「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念佛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一丝毫都不怀疑,把什么念头都打掉,我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什么?想阿弥陀佛的存心、阿弥陀佛的弘愿、阿弥陀佛的行持,我要学他。「读诵大乘」,这个大乘,净土五经一论都是大乘,不必念别的,念本科就好。其他大乘经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学,绝不让自己分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完全集中在一处,容易成就。「劝进行者」,这是我常常讲的,我们完全落实,做一个好的形象给九法界众生看,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生精进不懈,你可能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这些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想不想去?这个关系非常非常重要,要依教奉行。经不能一天不读,现在不但是要读,要理解,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要落实,把它做到。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鸡毛蒜皮,小事一桩。为什么?你总要离开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时日很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谚语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要常常想想。《八大人觉经》上一开头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何况我们处在今天这个时段、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地球,这个时段是二十一世纪。许许多多人都在传说世界末日,灾难非常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学佛的人,对於这个世间动乱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一般世间人不一样,人心惶惶,不知道到哪里去好,这个绝对不是好现象。
  我们学佛的人明了,佛法当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世间人,许许多多人天天想动乱、天天想灾难,没有灾难也被他想出来了。试问:有没有办法化解这个灾难?佛教里头有,怎么化解?改变思想,社会一般大众普遍都不要去想灾难就好了。想什么?想孝亲、想尊师、想清净、想平等、想和睦相处、想平等对待、想互助合作、想舍己为人,灾难就化解了。可是这个事情难办,为什么?我想他不想。可是你要晓得,我想我得利益,你想你得利益,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我们常常总要意识到「我的前途」、「我来生到哪里去?」你要是常常有这个念头,恭喜你!你开始觉悟了。你要很认真、很努力,向你的方向目标精进,你所希求的一定可以满愿,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千万不要到灾难来的时候,后悔莫及,现在就要干。
  世间人现在都是搞竞争,我们对於学佛、对於求生净土要有他们的精神,分秒必争,我不能让时间空过。世间人那个分秒必争是争名闻利养,他得的果是贪瞋痴慢,那个不是善道。我们今天勇猛精进,我们求什么?我们求一心不乱,我们求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读到,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一个名号显示阿弥陀佛的大德大能,我们求这个。除这个之外我们什么希求都没有,有生之年把清净平等觉落实,做出来给人看,劝导社会大众赶快觉悟回头,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至处无比的殊胜。
  
  第七首: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佛为示现令欢喜,普使涤除烦恼暗。】
  清凉大师说,第七首就是「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净行品中,加於染净」,通有漏跟无漏,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佛皆善知」,世出世间禅定解脱,佛都通达,及知依照禅定所得种种不同的果报,所以叫智力。偈子里面,前面两句是「所知」,后面两句是「善用」。说「佛为示现」,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远离染污而得清净。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这是佛的智力所知。佛法的修学枢纽是禅定,我们常常说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就是讲有八万四千种的方法门径,修什么?都是修禅定解脱,禅定是因,解脱是果。禅定的功夫愈深,解脱的境界愈殊胜。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明了十法界是怎么来的?现代科学家所说不同时空的维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科学家现在已经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确实实证明有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在理论上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度的,我们一般人讲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住在三度空间,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六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说,他有一篇文章附印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他是个学科学的,西方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存在。
  这个十一种很像我们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的空间,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又不相同。科学家发现的是不是这十一种?在我们想不可能,因为每一个空间里面,我们讲每一个法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人道,人道有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天道,佛经典里面讲的更明显,欲界六层天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色界天里面的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至少是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但是四禅里面还有外道天,就是无想天,这个跟四禅的空间不相同,还有三果圣人在第四禅修行的五不还天,至少也有五个不同的层次,色界天上至少是有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佛经典里面讲得详细。在理论上讲,法界无量无边,也就是说不同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科学家也是这样肯定的说法。但是这个空间从哪来的?佛跟我们讲,是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出来的,实际上有没有?没有,真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现在科学家在研究,想找一个方法,把这个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佛家以及宗教里面,特别是印度的宗教,像婆罗门教、印度教那些高级的宗教,他们早就把空间突破了。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何以能突破?禅定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同空间维次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现在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通了,十法界就通了。佛何以一切都通达,什么障碍都没有?他住的是甚深禅定。《华严经》上佛所入的定叫「师子奋迅大定」,《楞严经》里面讲的是「首楞严大定」,如来果地上所住的。世间修行人,佛讲世间的禅定有八个层次,四禅四定,通常我们讲四禅八定,实际上并不是四禅之外还有个八定,不是的,其实就是八定:四禅加上四空定,八个层次。这八个层次是把六道里面的界限突破了,六道里面的时空、不同维次的时空可以完全突破,可以了解六道里面的一切状况。这个在佛教之前,古老的婆罗门教里面他们就办到了。
  婆罗门教,就是我们现在此地所讲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往来,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这是可能的。但是今天世界上,一般宗教肯定承认它是八千五百年。像我们佛教,我们佛教中国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可是外国人承认的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都不要紧,不是重要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重视你契入的境界。所以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讲出来的,他们比佛教早太多了,他为什么说?他见到了,他在定中这个界限突破了,他可以到欲界天、色界天去观光游览;他可以到饿鬼道、地狱道去参观。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但是六道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六道里面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他不知道。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降生到这个世间,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也不降生在欧洲。
  我们要明了,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他不是业报,他是来应化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古印度婆罗门教这些大德、这些大修行人有这么深的定功,他们的定功能够到第八定,第八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感。这个念头起来,佛立刻就应。佛要降生在他们这个地区,为他们讲经说法,为他们表演示现。『佛为示现令欢喜』,要在这个地方做种种示现,说出六道轮回的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业力变现出来的。你虽然有这个功夫,你的业没有消掉,你所修的这个禅定是世间禅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想出去,佛教给你方法。
  世间禅定伏烦恼,没有断,烦恼的根还在。佛教这些修行人,所以佛当年在印度行化,教化众生,印度各个宗教的修行人都来听佛讲经说法,都以佛为师。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确确实实是智慧的教学。佛教的内容是戒定慧三学,婆罗门、许许多多人,我们都在佛经里面看到向佛学习,接受佛陀的教化。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去参访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跟著释迦牟尼佛修学,证得菩萨的果位,问题真的解决了。这从世间禅定来说,你有多么深的禅定,佛知道你果报在哪里、你达到什么程度。
  你修禅,禅定功夫还不够,你还脱不了欲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贪恋财色名食睡五欲,佛警告我们,这五种欲望是「地狱五条根」,如果你贪著不肯放下,你出不了欲界;换句话说,你想修禅定,只是世间禅定,你修不成功的,你的功夫伏不住你的欲望。这五种欲望里头最严重的是财与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人对於男女之色就淡了很多,忉利天人有男女,只有拥抱,没有交会。夜摩天人比忉利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