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鍪亲彻郏黄涫邓嬲淖饔檬潜;ち憾埃蛭夤盍憾爸樱翟诮捕际歉叨鹊囊帐跗罚窳夯埃窨痰摹⑺婊模际欠鹌腥袒欧ń缰谏谋湎嗤肌⒗饭适拢钦娴氖蔷贰E履袢傅搅憾吧先バ钗眩妒怯寐尥阉鹄础U飧雎尥芟福隳芸吹煤芮宄芄恍郎停悴荒芄蝗ゴッS谢峥吹降氖焙颍梢粤粜淖邢溉ス鄄臁D鞘侨思涞模思浔炔簧咸焐希箬筇斓穆尥鹪诮簿氖焙虺3T尢尽U飧龅胤绞桥谀欠鸬墓睿匀徊豢伤家椋允拘缘戮烤乖猜獠攀钦嬲囊馑肌�
『光焰灯明』,这是殿堂里面的陈列,『若云布』,殿堂四面都能够看见。『覆以种种庄严具』,这一句是略说,就是不再细说。「种种庄严具」,我们在大型法会里面,在中国、在新加坡,寺院道场举行水陆法会、传戒法会,这都是规模很大的,你看看佛殿宇里面的庄严,我们从这些地方能够想像一个概略。『超世正知於此坐』,这一句结归到「世尊凝睟处法堂」。「超世正知」,赞叹世尊的。世尊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端坐在法堂当中。这个经里头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前面讲得很多,决定不能够忘掉,不能够疏忽。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佛的道场是法性土,多大?包虚空法界。就像佛法里头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性德,性德确确实实包太虚、周法界。这些菩萨从宝座流出来,不是佛变化的,不是像经上讲的「光中化佛无数亿」,那是变化的,「化菩萨众亦无边」,这个不是的,这是真实的!十方三世修行证果的大菩萨、菩萨摩诃萨,这些人从法性土流出。用宝座、用宫殿来表如来的法座,来表宫殿、来表道场,我们要明白这个意思。
一切庄严具,我们要问:有没有这个事相?这些事相有,不是没有,怎么知道有?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我们要问:有没有阿弥陀佛这个人?有!肯定有!阿弥陀佛有了,他是法身佛还是报身佛、应身佛?我们凡夫分别执著,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佛的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报身就是法身,也就是应化身;应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无需要分别执著。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成就清净纯善的功德。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念念都想成就众生,经上常讲成熟众生,往往事业不能够圆满,什么原因?众生跟佛不合作。这个不合作,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一点,大家才懂。怎么不合作法?不能随顺佛陀教诲,他还要随顺自己意思去做,我要随顺我的意思,你要随顺你的意思,我们彼此意思不一样,就起了冲突,冲突就造成彼此不愉快。这个念头生起来了,对於正法的弘扬、正法的住世,必定造成障碍。自己是不是有意造成障碍?没有,真的是无意造的。
有意造的是罪,无意造的是过,这个我们在这一生修学弘法的经历里面,看得太多太多了。正是古德所谓「好事多磨」,好事很容易遭受到魔障。魔是折磨,障是障碍,这些魔障往往都出自於善意的,并非恶意,就是个人坚持自己的意思,不能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在这个世间做事难,做人更难。成功的人是什么人?忍让的人。能忍能让,看到别人相争,造成种种障碍,也无所谓,这个心永远是定的。像经上讲,「世尊凝睟处法堂」、「智海於中湛然坐」、「超世正知於此坐」,你看看佛心多清净,这个态度多么从容!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自己年轻初学的时候,这些毛病都有,有一些人来劝导我们,我们不但不能接受,还怨恨他。谁敢在我面前说我过失?没人敢讲。有智慧的人都学乖了,不与人结冤仇。老师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所以跟在他身边,时时刻刻你都学到东西,你看他怎么待人?善良的人他怎么对待?恶人他怎么对待?那是大学问。自己学生里面,有乐意接受教诲的,老师怎么对待;有不能接受批评指责的,老师就不同的方式对待。所以处难处之人,要格外的宽厚,避免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要知道人与人结怨,都是在不知不觉很小事物之间,起那么一点点分别执著。彼此双方都没有留意到,但是什么?这是种子,那个怨结真正的因在这个地方。就像害病肿瘤一样,原来芝麻粒一点点大,慢慢逐渐它长大,麻烦就来了!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常常教导我们「防微杜渐」,极其微小的地方要知道防止。细节实在讲太琐碎了,防不胜防,我怎么防法?大乘佛法有很巧妙的方法,把心量扩大,所谓大而化之,芝麻粒的一些小毛病全被化掉了,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大乘比小乘好学,大乘的成就决定比小乘快速。小乘人佛在经上讲,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果。人间寿命不长,天上寿命长,天上人间七次往来,那个年岁就是天文数字了!大乘方便,尤其是净土法门,当生成就的佛法。但是防微杜渐这些事情要懂得,为什么?否则的话到临命终时,这就是业障,不能往生,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所以平常对於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於逆境恶缘,也没有丝毫瞋恚,也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叫真修行,这个人得修行三昧,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经文帮助我们学习地方就多了,我们知道如何庄严道场。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真正庄严道场。第六首:
【十方普现变化云,其云演说遍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如是皆从佛宫现。】
下面五首都是说明「妙用自在」。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这一首偈「罗身云以调生,正显前文现十方土」,第一首偈最后一句话,「其身普现十方土」,这里来给我们细说。『十方普现变化云』,「变化云」就是应化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这是千百亿化身里面的一尊。它不说身,它说云,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说身,凡夫很容易执著,身见很难破;说云,云的意思是非有非无,非常明显。你能观察到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你不会执著,你不会分别。我们的身确实是如此,这个经上一再讲,就是连《心经》都讲得很清楚,「五蕴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身体能不能得?确确实实不可得!你要认为有身相可得,你错了!你这个想法看法错了,不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邪知邪见。
正知正见,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不可得!世出世间任何一法,皆无所有!这给你讲真话。这个理很深,我们在前面讲过,后面还会有,要重复好多次。法会时间太长,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七处九会」,清凉大师说的。但是这部经传到中国来并不完整,实际上只有一半,李长者说的是「十处十会」。我们今天要想把这部经大家在一起学习,实在讲只有借重於网路的传播,借重於网路的联系,我们才能保持,否则的话,不可能不中断。现在我们在这里学习每一堂课,都有录像保存,纵然有没有听到的地方,保存在网路软体之中,诸位同修如果有时间,随时可以调出来看,这是现代人有福报,才有这样方便的工具。
我学佛的时候,就没有。不但这些东西没有,给诸位说,连录音机都没有。我们跟李老师学习的时候很原始,完全是老师口说,我们耳听,全凭记忆。所以在古代学经教要具备条件,本身的条件是要有很好的记性,有很强的领悟力,你本身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外缘,要遇到真善知识,你才有能力学。这样的人,一万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古时候好的老师要传法,找一个学生不容易,所谓是「可遇不可求」,你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没有法子学习。现在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学,为什么?我们有录音、有录像,我一遍没有学会,我再听第二遍。在从前,老师怎么可能给你讲第二遍?一遍听完之后,如果没有听清楚,体会不到的地方,没得问,没有重复的,所以学习相当不容易。一般听众,天天来听经,明白一点道理,回家去老实念佛,只能达到这个效果。
现在我们借重录音、录像,有同学将这些资料反覆的去学习,学习几十遍,一、二百遍,他入境界了。中国古人常说「熟能生巧」,他有悟处了。长时薰修,一门深入,他心定了,妄念少了,分别执著减少了。他心定了,心静了。静定能开慧,虽然不是大彻大悟,小悟肯定有,常常有小的悟处,这是很好的境界。集小悟就成大悟,集大悟就能大彻大悟。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无量无边,应化在我们世间,不一定是什么形状,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当中都有。能启发我,帮助我悟处,我知道这个人是佛菩萨示现的。他是不是佛菩萨?很难讲,我的缘成熟了,现在我遇到这个人,佛菩萨可以加持在他身上。像我们世俗里常常听到的「附身」,这个加持我们用附身,诸位容易体会,但是跟附身不一样。加持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现的相,为我们说的法,不是他平常能说得出来的,他也莫名其妙就这么说出来,说出来,我们听的人恍然大悟。
六祖惠能大师,卖柴拿到钱回家,听到一个居士念《金刚经》。能大师的缘成熟了,必定是诸佛如来加持这个念经的人,念经的人他自己不晓得,听经的人是听到念经的那个韵味、法味,他觉悟了。他那个觉悟是大彻大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这一句里头大彻大悟。念的人并不知道佛加持他,能大师觉悟之后,这加持就没有了,他就不再附身了。「十方普现变化云」,佛的这个加持,可以加持在人身上,可以加持在物相身上,石火电光,风吹树叶,花开花谢,佛都能加持。看这个人的根性,用什么方法来启发他,让他一听一看,觉悟!佛法在哪里?无处不是佛法!无时不是佛法!你能够体会得到吗?『其云演说遍世间』,没错吧!你把我说的这些话,真听懂、听明白了,诸佛如来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帮助,他在那里演是事相,他在那里说,「遍世间」!关键在我们是不是真的肯学佛、想学佛。我说这个话,大家说「我真想,我们真肯」,想是妄想,肯是假的肯,你不是真的。为什么?如果是真的,你决定能依教奉行。你还不能把你自己所学到的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不是真的!
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原则,教我们不要贪、不要瞋恚、不要愚痴,我们有没有落实?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还是会起贪心,还是会有分别,还是会有执著,还是不能放下,不是真的!果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完全随顺佛陀教诲,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周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会感觉到佛菩萨加持。加持一切万物,又加持我自己,让我自己在万事万物里常常能够悟入佛的境界。
第六首:
【十方普现变化云,其云演说遍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如是皆从佛宫现。】
这首偈前面两句跟诸位报告过,现在我们看后面两句。第一句是说现身,第二句是讲说法,第三句是讲教学的成绩,确确实实帮助众生起了变化。中国古人常说,读书变化气质,佛法的教学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