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朗ń缫勒希磺兄罘ù有南肷颐侵灰感囊还鄄炀拖昧恕N颐窍智罢飧錾缁幔信仙俑餍懈饕担闳ノ室晃剩サ鞑橐幌隆⑷ネ臣埔幌拢窃谙胧裁矗肯肭肷胛逵镜南硎堋G员呤橇桨训叮簧滞飞弦彩且话训丁V泄攀ハ认痛丛煳淖郑肥嫡飧鑫淖质侵腔鄣姆牛栌锼健溉宋扑溃裎惩觥梗庑┗安皇敲挥械览怼N颐亲邢溉ハ搿⒆邢溉ス鄄欤聘幌煤λ懒硕嗌偃耍λ怯涝恫荒芄煌牙肴玖馈K跷颍糠鹁跷蛄恕�
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因为翻译经典,创造了不少新的字,「佛」字是新造的,中国从前没这个字。佛是个人,印度梵语称之为佛陀,人旁边加一个弗,取它这个音,这个人称为佛陀。与佛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这一个佛?这里头意思很深很深,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到,创造新字这些人的真实智慧。人旁边加这个弗字,真的有不可思议的意思。「弗」这个意思:什么都不是,从这个符号上显示经典的教义,不思议法。我们从这些现相里面能够悟入,十法界依正庄严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常常看它,印象深刻。於是这一生当中,接触许许多多的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就晓得应当怎样来对待,怎样起心动念、怎样言语造作,这就有个比较了。
最强烈的对比,是饿鬼地狱跟西方极乐世界。地狱变相图,在从前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必定有阎王殿,十殿阎王。每一个殿显示出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将来要受什么样的果报,让人看到之后怵目惊心。特别是对於儿童的教育,这是儿童的因果教育,儿童的德行教育,收很大的效果。为什么说儿童?中国有一句谚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年小的时候,接受这些教育,就是让你看,大人给你讲解,杀生不可以造,造了将来要受这个果报;偷盗不能造,造的时候受什么样果报;邪淫受什么样果报,妄语受什么样果报,两舌是拔舌地狱!从小这个印象印在阿赖耶识里头,影响一生,不敢起一个恶念,不敢造恶事。
再看看佛寺里面西方极乐世界的变相图,《十六观经》、《无量寿经》,有这个才艺的人也应当把它画出来。行善的人,心善、行善、言善,你看他得的是什么果报?佛经上常常说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福报!那是行善积德所修得的。强烈对比,你就明白,你就知道有所选择。「真法性」是至善、是本善,这个观念不能没有。中国古代教童蒙,三字经大家都知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第一句话!你永远会记得。与一切人相处的时候,你要有一个念头,人性本善,这是佛知佛见。他为什么变成不善?迷失了本性,没有接受到圣贤的教诲,不免为习俗所移。习俗在今天的社会,实实在在不忍心说,佛经上说五浊恶世,浊是染污,恶是讲的恶业,今天社会的污染跟恶业,到了极处!
这个极处就麻烦了,古人常讲物极必反,浊恶到了极处,怎么反法?大概就像一般外国宗教里面所说的世界末日。末日怎么形成的?怎么造成的?众生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这个不善实在讲,做得过分了,与真法性完全相违背。今天社会我们冷眼观察,小孩一出生,父母教他什么?长大上学,学校里教他什么?踏进社会,社会教他什么?有一部分人信仰宗教,现代宗教又教他什么?可以说一生都没有接触到圣贤的教诲。人人本善,你看看他到这佛寺里面来,点一盏灯、烧三炷香,他在那里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他的性怎么不善?为什么他离开寺院大门,他又去做恶去了?我们要想像这种道理,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来挽救?
佛教寺院庵堂,在古时候都是佛陀教学的场所、道场。他到这个地方来是接受圣贤的教育,是接受佛菩萨教诲而来的。现在寺院庵堂的形式在,教学没有了,这个问题严重。我们要知道,所以推行佛陀教育、推动佛教的教学,那真正是无量功德,才真正令一切大众「了知真法性」。有同学来问我,自己修行重要,还是为大众讲经说法重要?我告诉他,这两桩事情是一桩事情。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说,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你不要把它分做两桩事,它是一桩事情。在过去,祖师大德常常教诲我们,「缘具则兼善天下,不具则独善其身」。所以我们是自修还是去弘法,看缘分!现在讲经说法的人太少太少了,你懂得佛法,你能讲,又有人请你去,赶快去!
不过这里面要注意到,年轻自己没有定力,怕接触社会大众,你又受到浊恶的污染,怕是怕这一桩事情。你在道场修行,从前道场都在深山,人迹罕至,心地清净,与大自然为伴,对於自己道心真的是有帮助。现在难,现在我们道场在都市,花花世界,纵然是从前的古老道场,现在都变成观光胜地。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观光旅游络绎不绝;住在寺庙的这些出家人,应接不暇,他哪有时间去办道?这是我们今天佛教的现况。到哪里去找一个清净环境来修学?我们确实也是得佛菩萨的护念,护法大德们的护持,在澳洲小城建一个小道场。我们住在别人国家里头,如果住在深山,交通不方便,对於我们自己生活有问题,所以又想要偏僻,还得要交通方便;距离一般大的都市也要有一个相当的距离,为什么?一般人不至於天天都来找麻烦,所以我们选择图文巴这个地区,我们在这个地方研教念佛。自己还经营一个菜园,我们现在不能种粮食,至少要学会种菜。
真的是得三宝加持,希望大家在一起修学,真正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真法性」相应,与性德相应。不为自己,为佛法、为苦难众生。把自己修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的表率、好的榜样,就是教化众生。「显示众生诸业海」,这个众生就是九法界众生,我们造什么样的行业,成菩萨;造什么样的行业,证阿罗汉果;造什么样的善业,生天享天福,善业有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果报。恶业,就更不必说了。第七首:
【普遍十方一切佛,所有圆满菩提树,莫不皆现道场中,演说如来清净法。】
都是赞场地,场地接引众生,场地成就众生,这个场地是遍虚空法界。我们心正、行正,这就是佛菩萨的道场。心是佛心,行是佛行,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是坐道场。『所有圆满菩提树』,现在念这个经文,诸位懂得一点意思,换句话那你就更清楚了,所有一切圆满觉悟的建树,它表这个意思。圆满菩提树无量无边,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莫不皆现道场中』,道场尽虚空、遍法界,当然统统现前。『演说如来清净法』,演是表演。《华严经》里面,佛答覆菩萨的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相答,没有言说,放光现瑞,你就明了了。另外一种言说答覆,演是属於事相,说是属於言说,演说!我们要学,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把佛在经教上教导我们的完全做出来,生活当中做出来,工作里面表现出来,日常应酬当中还是要表现出来。
处事待人接物,先学诚恳、慈悲,笑面迎人,态度慈祥,慈悲祥和,这叫学佛;要求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那就是圆满的建树,你就时时刻刻都在那里「演说如来清净法」。我们将佛陀四十九年的教诲归纳成二十个字,希望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念念与它相应。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清净,清净是没有污染,平等是没有傲慢,正觉是不迷惑,慈悲是没有私心、没有瞋恚、没有嫉妒。把这些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看破,看破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生活就自在了,真的是灾消福来。生活、工作、应酬随缘,决定不攀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往生。所以「如来清净法」要从我们形象表演出来,这一点重要。第八首:
【随诸众生心所乐,其地普出妙音声,如佛座上所应演,一一法门咸具说。】
对待一切众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能够观机,要『随诸众生心所乐』。他心里面爱好的,佛在经论里头常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不能不懂得众生心。常常想到他喜欢什么,在这里面显示出我们的爱心慈悲,真正能照顾他。要放弃自己的成见,多为他想;我喜欢的,未必是他喜欢的。佛菩萨没有喜欢,没有不喜欢,所以能够恒顺一切众生。我们困难在哪里?确实我们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我们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只能恒顺跟我爱好差不多的、相近的,我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我。跟我这个心乐(乐是爱好)不相同的,就没有办法在一起生活了。我喜欢吃辣的,他喜欢吃甜的,我们两个吃饭就有矛盾。佛菩萨跟大家在一块,什么都行,酸甜苦辣咸他都能接受,为什么?他没有嗜好、没有爱好、没有欲望,真正做到一尘不染。有喜欢、有爱好,你还是有污染,污染就是病。修行就是把这个病修正过来。
你想想几个人懂得?学佛好多年了,功夫不得力,常常感到惭愧。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关键就在此地,你不会修,你没有把你自己的成见修掉,没有把你自己的爱好修掉,这个东西是烦恼。成见是所知障,爱好是烦恼障,障自己又障别人。我们仔细观察某一个人修行进步了,功夫进步了,从什么地方看他的进步?过去他很执著,现在他不执著了;过去他自私自利,现在他常常为别人想了;从前不肯为善,现在见到有些善事,他很大方,有时候随喜去做,有时候主动去做,不一样了!从前有许许多多事情,他钻牛角尖,想不通,现在好像他智慧现前了,什么繁杂的事情到他那里去,他轻而易举就解决了。他是怎么学的?很简单,就是把经典里面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上,真干!毛病习气真改!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讲经的一些节目,想送到电视台播放,电视台看看我们这个画面,不能接受。什么原因?电视台很懂得「随顺众生心所乐」,你这个画面播出去,没有收视率,一般人不看,他懂得。所以他的东西契机,可惜不契理。什么是理?圣贤人的教诲是理。我们现在东西麻烦在哪里?我们契理,不契机!所以只有少数真正学佛的同学,契他们的机,社会大众的机不契。要想接引社会广大群众,还得要等若干年之后。等什么人?真的佛菩萨降世了,他来护持佛法。佛菩萨懂,凡夫不懂,凡夫说恒顺众生做不到,佛菩萨恒顺众生。佛菩萨能够应机施教,所以『其地普出妙音声』。『如佛座上所应演』,诸佛菩萨坐在讲台上,他应该表演的、应该说的,这个「应」是什么?应机,应众生之所乐。
「众宝光明髻菩萨」偈颂第八首:
【随诸众生心所乐,其地普出妙音声,如佛座上所应演,一一法门咸具说。】
这首偈前面虽然说了一些,意思没有说完,我们接著再向大家报告。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最重要的是要契机,这是决定不能够疏忽的。契机一定也要契理,这种说法这是佛说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