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远造缎榭辗ń绲墓鄄欤腔郏媸抵腔郏≌庖坏隳悴荒懿谎Ч圩栽谄腥L焯炷睢缎木罚缎木纺盍擞惺裁春么Γ亢么褪钦庖痪洌腹鄄煨榭辗ń纭埂=心愠3>跷颍私狻干词强眨占词巧I灰炜眨詹灰焐J芟胄惺叮喔慈缡恰梗督鸶站芬欢哉眨敢磺杏形ǎ缑位门萦埃缏兑嗳绲纾ψ魅缡枪邸埂!溉缏兑嗳绲纭梗得魉静淮嬖冢坏缡墙采恋纾妒撬德端粢怀隼淳兔挥辛耍宰芙嵋痪洌骸阜菜邢啵允切橥埂�
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顺境一切称心如意,善缘遇到都是好人好事,心里起了欢喜、起了贪恋,错了!你应当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境界可以受用,不可以贪恋;换句话说,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这好境界!稍稍有一点贪恋,那个境界是魔境界,魔来引诱你了。所以境界里头,告诉诸位,「无佛亦无魔」,魔从哪里生的?魔从自己心里头生的,妖魔鬼怪都是自己心里头生的、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遇到逆缘,什么都不顺利,处处都有障碍,遇到一些恶人总是来找麻烦,这种境界现前,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心里面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对了!这样就正确了。
这是你观察虚空法界,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我们换这个话来说,「照见虚空法界」,性相理事因果,你统统照见了,「度一切苦厄」,就跟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观照也是一法,这是对於老修人讲的。《十善业道经》是对初学人讲的,心里头只有善法,没有恶法,纯善;对於老修行人来讲的,纯净,心地清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纯善纯净,这人就成佛,就成就了。第十二句:
【十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这一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因地上修学,所以他成就圆满功德;法身大士们现在正在修学,我们肯定他们成就究竟圆满。我们现前是什么境界?看到别人的胜事善事,心里头总是有嫉妒,从嫉妒就生障碍,纵然你没有去破坏,你心里感觉得难过,已经造业了。这一句要怎么学?在心里要懂得「常作如是观」,那就是十方世界三世诸佛,我供养的心愿决定没有中断,供养的心愿,时时刻刻修供养,用什么东西去供养?「如教修行供养」。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相信,信心供养;我们能解,深解供养;我们能行,依教修行供养,念念都在供养,念念记住佛陀的教诲,念念思惟佛陀的境界,无一不是供养!
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供养的心愿落实,不是一个虚愿。如何落实?首先我们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正法道场,我们要尽心尽力的供养,决定没有嫉妒障碍。道场一定要记住,这个场里头有道,如果没有道就不能叫道场。早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他老人家说的话很含蓄,点到为止。有庙,庙里头没有道,不能兴教就是把教破坏了,你不是在兴教,你是在破教,你是在灭教,他这个话虽然没有说出来,我把它补充出来。毁灭佛教,果报在三恶道;如果是兴教,果报在天堂,你没有意思求生极乐世界,果报在天堂。为什么?大福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要清楚、都要了解。所以有许多人常常来找我,他要盖个庙,我对於盖庙的事情从来没有赞助过,什么原因?你盖庙容易,你这个庙里头有没有道?如果没有道,你盖这个庙做什么?你要好好问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盖这个庙?如果你是修行,修行不一定要盖庙。在家修行成佛、成菩萨的,很多!
所以你要晓得,古时候盖庙用意在哪里?古时候庙就是学校,佛教不叫庙,庙里面是祭祀鬼神的,称之为庙。佛教的道场称「寺、院、庵、堂」,有这四种称呼,它是教学的场所,是教育的机构,不是庙。但是现在寺院庵堂都沦落成庙,这是佛法衰了,这不是兴教。兴教的事情,一定是众生有福,这个地方有福,有真正善知识出现。善知识的身分不一定,往年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优婆塞的身分,把净土宗在台湾发扬光大起来了。他老人家一生从事於佛教教育工作,以讲经教学培养人才,为青年学生创办佛学讲座,利用学校放假的这个时段,让有志於佛法修学的这些年轻人提供他们学习机会,它是教育。佛教教育正好补足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之不足,所以佛教教育我们可以说是道德教育,李老居士做得很成功,做得很有效果。以在家居士身分去做,他建立道场,他不叫寺院庵堂,他叫图书馆,「慈光图书馆」,他办了一个杂志,明伦月刊,确确实实他是光大释迦牟尼佛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就是勤修供养。
以这些事业、这些功德回向诸佛如来,回向法界众生。他老人家一生所做的没有一点私心,其他各个道场只要是正法,都会尽心尽力的协助它。我们做学生的,体会到老师的精神、老师的教诲,我在台北,得大众(多半都是听众)他们的帮助,也建了一个图书馆,「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建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也不用寺院庵堂这个名称,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基金会印送经书、录音带、录像带、光碟,几十年来没有中断。不限於净土宗,我没有门户之见,全世界哪一个道场需要经书或者是善书,我们审查只要是正法,不是邪说,我们都乐意帮助他印。有的时候他委托我们印,我们省事;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募集基金,印好了送给他们,帮助他弘法利生。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宗派的区别,这就是『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我们所做的这个事业还要扩大,扩大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些年来我们在新加坡做了,我们在澳洲也做了。因为我们晓得,十方世界一切国土里面所有一切善行善事,只要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全是菩萨事业。菩萨在十方法界一切国土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身分,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应以婆罗门身而得度的,佛菩萨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在新加坡这个地方称为兴都教,古时候称为婆罗门教,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那个时代没有基督教,也没有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有了,婆罗门教的历史比我们久。我们晓得,这都是佛出兴在世间;我们要不要供养?要供养。所以任何宗教,这个宗教是正法,这个宗教对於社会是有利益的,带给人民是和平的、是幸福的,带给社会是安定的、是繁荣的,我们统统要供养。供养里面诸位要记住,法供养还是胜於财供养,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不可以破坏,不可以障碍,我们福慧的缘就殊胜了!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是亲近最殊胜的外缘。内有因,外有缘,才能成就前面大福大智,「无边福聚,极善清净」,你能成就;「虚空法界,靡不观察」,这个智慧你能够现前。如果我们心量不大,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我们要常常记住佛在经上所讲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就能体会到、就能认识清楚,原本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你供养,是供养法性;你要毁谤,你要破坏,破坏毁谤法性。法性在我们《华严》里面讲「法性佛」,《华严经》上这个佛的名称,法身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的德号;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的化身,诸位一定要明了,不是一个形相。我们可以肯定世出世间各个族群里面的圣人贤人,各个宗教里面创教的这些大圣、传教的这些大贤,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千百亿化身!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焉有不尊敬的道理?焉有不供养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胜事,他们殊胜的这些事业,欢喜赞叹,全心全力的供养。决定没有毁谤之事,决定没有破坏、没有障难。如果我们还有嫉妒障碍、还有分别执著,错了,大错特错!「叹德能」这十二句,我们要把它记住,要深解义趣,要懂得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如教修学,这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三卷) 200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3
诸位同修,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海慧菩萨赞颂:
向下每一位菩萨都有十首赞颂。在没有介绍赞颂之前,我们先把前面所说的做一个总结,让我们对於这桩事情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如来师子座里面流出来这么多的菩萨摩诃萨,清凉与李长者都有详细的说明。李长者所说的大意,我们归纳起来,经中所讲的佛是表性德,菩萨是表修德,性修不二,古今不二。座内出现这一个现相,是表古佛、无量劫以来佛佛都是这样修成的,古今不二。李长者特别为我们指示:如下面偈颂里面说得很清楚,「诸佛所悟我已知,常以法身为座体」。
如来师子座是什么?决不是一张椅子,法身是座体,法身遍虚空法界。座是什么意思?座表不动,表这个意思。真心本性从来没有动过,这是座的真正的意义。所以,师子宝座之体是法身,师子宝座上无量无边的庄严,是什么?普贤万行。由此可知,普贤行无量无边,宝座周匝庄严无量无边。谁坐?佛坐。佛又表什么?「以无作大悲之智为座上佛」。所以佛法中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佛,方便就是菩萨,「前佛后佛」,总不离这个原则。我们要学佛,要以慈悲为本,「法身为座」,慈悲就是佛,方便就是菩萨。座中出现的菩萨不是变化所作,是从法身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不仅是菩萨,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以法身为自体。座体,体是法身,法身就是法界,普贤所行还是法界。「座身是正报」,「座上庄严」是万行所感得的依报。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因果不二的道理、因果不二的事实真相。
长者又举「入法界品」当中所说的,「如来师子之座,普遍法界为座体」,前后经文互相照应,我们就明白佛所说的真实义趣,这是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段文说明古佛、今佛是一不是二,古佛所修的,跟我们今天所修的,也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我们要想成就,不能不遵循古佛的道路。清凉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说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天天说,为什么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一句话是自己说的,意思在这个地方。他所说的,是古佛如是说,这个意思我们明白了。就跟孔老夫子所讲的一样,夫子一生教学,他说他是「述而不作」,述是说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一句话、没有一桩事情是他自己创造的,没有!
现在人都提倡创造、创作,一般人认为这是很了不起。世间法里面容许或有创作发明,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