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肥惩扯暇×耍胖さ骄烤沟姆鸸S纱丝芍湮⑾干辔廾骼锩妫安_痴慢、疑、恶见,等觉菩萨还在那里天天断,还在那里修,还在那里对治,我们怎么可以说自己没过失了?那不是大笑话吗?
  所以自己认为自己没过失,他就永远停止在这个境界里头。说老实话,停得住停不住呢?停不住,必定往下堕落,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出世间修行最可贵的,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我们一看,佛经里面所讲的,自己对自己肯定了。根本烦恼,其他的不谈了,就谈根本烦恼这六条:贪、瞋、痴、慢、疑、恶见,有属於见思的,有属於尘沙的,有属於无明的;或者我们从另一方面说,有属於人道的,人道的我们断掉了;有属於欲界天的,有属於色界天的,你断了没有?三界之内的!三界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这些事情只有佛法说得那么详细、那么透彻。经典不读,含糊笼统,以为自己没有过失了,大病!
  『今放光明遍法界,於中显现悉明了』,佛放光「遍法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为一切众生来示现的。我们是初学,佛菩萨给我们示现初学;我们是老修行,佛菩萨给我们示现老修;如果我们证到阿罗汉,佛菩萨就示现阿罗汉;我们证到菩萨,佛菩萨就示现菩萨,时时刻刻在帮助我们,永远没有舍弃我们。清凉大师说「为物永存」,这也是经论里面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的恩德无量无边。
  第九首:
  【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
  清凉大师在前面告诉我们,这一段是讲「同佛往修」。前面一首是显示学佛的始终,初学一直到成就;这一首偈是勉励我们、教导我们要向佛学习,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模范,这个意思很重要。一个好的老师教学生,一定会教学生取法一个榜样,他的修学一定能够更踏实、更顺利。我在早年的时候,亲近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他告诉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我们晓得,苏东坡跟梁启超都是佛教里面的大居士,我们提起来都非常仰慕,他们的道德文章是我们年轻人的表率,提起这两个人,对他们那个恭敬心真是油然而生!老师为什么提出这个警告?我们不能不向老师请教。
  老师为我们说明,这两个人学佛,实际上这两个人都是在搞佛学,现在人所讲的佛学家,他们是佛学家。为什么不能学?因为他们没有学佛,换句话说,他们有信有解,没有行证。老师这样一提示,我们这就明白了。所以我们要选择的榜样必须具足信解行证,不但他行,他要能证果,那这个样子太好了。这真正值得我们模仿,等於我们找一个模子,希望我们学得很像他。所以李老师为我选择,教我学什么人?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他教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早已经往生了,怎么学法?印祖的《文钞》在。尤其现在最近这几年,全集出来了,精装七册,印刷也都相当精美,有些地方印的字都很大,非常醒目。我们每天读诵,记住他老人家的教训,依教奉行;看到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他的修行、他的处事待人接物,这样的风范,我们不仅说仰慕,要认真学。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才是印祖的好学生、印祖的真弟子。
  人虽然不在世了,这就是古人讲的,我们做他的私淑弟子。中国私淑古人,开始是孟子。孟子学孔子,孔子那个时候已经过世了,孔子的著作在。孟子专门学孔子,以孔子做榜样,读孔子的著作。有不明了的地方,向孔老夫子的学生请教,他学成功了,他学得很像!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大众尊崇孔老夫子为至圣先师,尊孟夫子为亚圣,亚圣是比大圣次一等。儒家提起来「孔孟学说」,提到孔子,一定会联想到孟子,他是私淑前人学成功的。这个例子一开,在中国历代都有不少有大成就的人以古人为老师,这个好!现前找不到真正好老师,找古人!
  李老师是劝我学印光法师,我劝许许多多同修,学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是无量寿佛,依教奉行是阿弥陀佛的真弟子、好学生,这还能错得了吗?怎么学法?先要把经典读熟,每天读诵,尤其中年以上的同学们,不必去强记。年轻人可以,二十岁之前可以强记;二十岁之后,不必了!每天读诵,读久了,自然就会背了。往年我在美国,休士顿有一个同修开餐馆,他每天念《无量寿经》,念了半年,他就能背。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没有刻意想背诵,居然背得一个字不漏。然后统计一下,这半年当中他念了多少遍?大概五百遍。每天工作那么忙碌,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经,半年,不到两百天,大概每天要念三遍,半年就能背诵,这是根比较利的。还有一位同修根性比较笨的,钝根,他告诉我,他念了好几年,念了六千多遍,能背了。所以不重视刻意去背诵经典,天天要念,一天至少要念两遍,把这部经当作早晚课来做。早晨从头到尾念一遍,晚上念一遍,不能中断!
  一面去读诵,一面听讲,听讲是求解。这个经黄念祖老居士讲过一遍,保留著有录音带。他还为这部经写了一本《注解》,是对我们求解很好的参考资料。这部经我讲过十遍,去年在新加坡讲第十一遍,这第十一遍没有讲完,讲得很详细。虽没有讲完,也值得诸位同学做参考。我把它停下来了,把时间专讲《华严》,我希望《华严经》讲圆满,再讲一部《法华》,讲一部《楞严》,然后我会再把《无量寿经》详细讲一遍。现在我们讲经都在摄影棚,录像的效果比往年跟大众在一起讲演这个录像效果,要好得太多!所以现在跟大众在一起讲经我停止了,培训班上课我也停止了,我让学生去现场讲经,学生来教学,把他们带起来。
  第五届我做了试验,成绩很好,现在第六届的教学确实上轨道了。任何一个行业,我们要看成绩,考核成绩,最重要的是后继有人。如果自己做得再好,后继无人,你死了,一切都完了,你的成绩等於零。对不起佛法,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历代传法的这些祖师大德们,要后继有人。所以我们今天是全心全力培养底下一代弘护人才,今天我做这个工作。自己还有这一点体力,这个时间也不能浪费,所以每天用四个小时在摄影棚里面来录像。录的这些,将来都可以提供给培训班同学们做参考,帮助你们提升境界,希望大家认真修福修慧,把弘护的工作做好。我们看这一首偈,要向佛学习。
  『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一切十方」,是说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的十方世界。一尊佛的本愿如是,一切诸佛的本愿亦如是,没有例外的。我们发大弘誓愿,要以佛做榜样。发愿之后,一定要以行填愿,要不然这个愿不是空的吗?所以要『如佛往昔修治行』,这个行念去声,做动词,念行是名词,念行是动词,就是他实际上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还在修,天天还在修正,到真正圆满了,一丝毫不善的行为都没有了,这成佛了。毫分都不夹杂,成佛了,佛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你就晓得这个不善的行为有多少!真正发心修行,都要修无量劫,才能把这些毛病一样一样把它治好、把它改正过来。
  行为再多,佛是用归纳的方法,把它归成三大类。起心动念、思想见解,意业的行为,我们现在讲心理的行为;言语,口业的行为;造作,身业的行为,无量无边的行为,总不出这三大类,所以用身语意全都包括。我们初学从哪里学起?说到这个地方,就想起功过格。功过格是个很笨拙的方法,但是给诸位说,是很有效的方法。我们虽然没有用功过格,也有类似的。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依据经典,把经典里头最重要的教诲抄录下来,编成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等於功过格,也印得不少。哪个同学真正照这个去做,他是真修行。经要读诵,行依照这些纲领就行,初步!务必要做到、要落实。
  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个好记,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希望不要违背这个纲领,要时时刻刻警觉到。三福我说过了,如果你要想真正理解,深入义趣,第一福你就要去研究《十善业道经》,第二福你要好好去学《沙弥律仪增注》,第三福你要认真去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把这个根基打下去;然后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就容易了。不必找一些专门的经论,专门经论是很多,就在这部《无量寿经》里面求解就够了。所以我们修净土,以《无量寿经》为主修、主课,以《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增注》、《地藏菩萨本愿经》为助修,正助双修。把修行守则里面节录的经典的教诲完全落实,这就是真修行人,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光明网中皆演说』,「网」是比喻,比喻佛的愿海遍虚空法界。如果你要问,哪一部经典说这个?就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古德讲,这个经有十种本子;我们平常讲,那是龙树菩萨所讲的三种本子,大本、中本、下本,我们现在读的这一个是略本。大本经,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岂不是「光明网中皆演说」?所以这一句就是指的这部经。大本经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中本也没有,那我们引申的意思来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就是「光明网中」,实在是这样的,世尊时时刻刻为我们说。诸佛菩萨真的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怎样修行的?现在你细细看,就在《大藏经》里头。最后一首:
  【十方境界无有尽,无等无边各差别,佛无碍力发大光,一切国土皆明显。】
  这是显示如来不可思议的境界。第一句说『十方境界无有尽』,下面这一句是接著讲的,『无等无边各差别』,这是说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统统包括尽了,一个都不漏。众生无量无边,尤其是十法界里面众生,可以说各个境界都不相同,所以「无等无边各差别」。这一句为我们显示出教化众生决不是容易事情。诸佛说法,世尊常讲契机契理,契理这个话我们好懂,契机难了!我们对於契机这两个字所了解的有限,为什么?听到这个话,我们想到契机,大概就是想到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这个地球上的众生,不可能想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稍微聪明、心细一点的人,会想到六道众生,想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很少。这个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佛说到了;我们学佛一定要记住,为什么?我们将来接引的对象要跟佛一样。
  所以我劝同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积点点滴滴的功德都要回向法界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拓开自己的心量,恢复自己的本性。我念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念的,不是为我自己。我今天持戒、布施、供养、忍辱、精进,没有一样不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修的;乃至於我们喝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