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原则,那就是四摄六度,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
四摄六度,如果我们用天台家的讲法,菩萨有藏通别圆,这就四大类;如果就华严本宗的说法,有小、始、终、顿、圆,五类的菩萨,五类菩萨所修行的纲目都是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每一条里面的境界浅深广狭各个不同,这是大分。如果细分,每一个纲里头又有别目。譬如我们讲藏教,藏教是小乘,小乘里面分的宗派很繁多,每一个宗派依据的经论都不一样;他们的四摄六度,修学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大乘法里面,就像在中国,这就有八个宗派。华严有别於天台,天台不同於法相。你才晓得,四摄六度是个总纲领、总题目,分开来之后有无量差别门,「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法门纵然差别很大,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最后归到一个根源,法门平等,无有差别,无二无别。怎么平等?都归入『一切智广大方便』,就是前面讲的说「入如来功德海」。假如它不是入如来功德海,那就不是佛法,那就变成外道,这一句的意思很丰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三卷) 20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03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别显十门,最后一句:
【有解脱门,名显示一切菩萨修行法次第门,入一切智广大方便。】
这一句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这里面意思是每一句都是深广无尽,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环境当中如何落实,如何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这一桩事实在说,有这个希求的心,这种同修很多,为什么不得其门而入?就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障难。普贤的大行,是建立在菩萨道的基础上,菩萨道是建立在声闻道的基础上,声闻道建立在人天道的基础上,这是不易的真理。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做菩萨?怎么能够修普贤道?所以论修行,净业三福确实是一切法门总的指导原则,如果不能在这上面落实,那就难了!《华严经》也只能够说是读读听听,这一生当中与我们没分。我们如果真干,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够契入华严境界?我们纵观全经,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够信受奉行,这一生当中证得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不是做不到的。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菩萨修行法次第门』。
说到次第,世尊非常慈悲,给我们开了两条路:一个是普通的次第,一个是特别的次第。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这两种次第都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而净业三福里面,实在讲就是三部经:《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或者用《在家律要广集》,我的看法,《沙弥律仪》是最好、最简单、最扼要,在家出家四众同修都可以学习,比《在家律要》简单,何况它又能通出世间法;第三个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三样东西就是净业三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做到才行。这三样东西落实了,我们一心一意依照往生经的教诲,往生经是指净土五经一论,这六种东西任何一部都行,同时学两部三部也可以,依教奉行。这个路子叫特别法门,这叫易行道,直接取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真的是万无一失,我们为什么不干?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学佛如果不能深入经藏,不能够深解义趣,很难成就。为什么?敌不过烦恼习气,问题就出在这里。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自己冷静的思惟观察,是不是烦恼当家?八识五十一心所当家,你怎么能超越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著分秒不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这个地方。
所以学佛要想这一生成就,第一个重要的事情,出离心切,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这个心很切;换句话说,我不想再在轮回里面打滚,我不想再在十法界里面逗留,有一颗真诚恳切的心,希望我早一天离开,现在人讲「移民」。这个世间既危又乱,孔老夫子说过:「危邦不居,乱邦不入」,现在这个地球是既危又乱。生在太平盛世,出离心比较难,现在在大乱之世,容易激发我们的出离心;换句话说,我们不想再在这个世间逗留了。娑婆世界九法界众生看到今天地球上这种混乱,这个混乱有影响,影响的是天上也乱了,三恶道也乱了。由此可知,我们把佛陀的教化疏忽了,真的叫搞得天上天下一团的混乱。这个局面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让一切众生容易生出离心。只要有真正出离心,一定会真干,会对於佛法特别看重,依教修行。只要我们把修行的重点抓住;现在的人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分秒必争,没有时间听经,没有时间去读经,所以东西是愈简单愈好,用的时间愈短愈好。但是这些只能够接引他入门,入门要是不能深入,可以说绝大多数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结个法缘,要想成就不容易。要想成就,换句话说,还是多多少少要涉猎一些经教,才能帮助你断疑生信,这才能成就。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句经文,感慨很深,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世尊的大慈大悲。
《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过去从夏莲居老居士《净修捷要》里面,看到一段文字,「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个话过去没有人说过。我看到这句,我非常欢喜,我认同,他讲得确实没错。大势至菩萨提倡念佛法门,专修专弘,是在无量劫前,真的他是法界的净宗初祖,尽虚空、遍法界最早他老人家提倡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部讲的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这个经里面提倡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所以他说了一个法界初祖,我就找到一个娑婆世界初祖。在中国,诸位都晓得东晋慧远大师。佛法传到中国来,那个时候翻出来的经典只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都没有翻出来,远公大师依《无量寿经》经典的道理方法,在江西庐山结莲社,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在山上念佛,成为中国净宗的初祖。所以我们讲到净宗初祖,问哪一个初祖?法界初祖、娑婆世界初祖、还是中国初祖?我们得辨别清楚。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在华藏世界普遍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学念佛法门。这就是『入一切智广大方便』,与前面总题的第二句「入如来功德海」,先后相应。请看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自功德,复承如来威神之力,普观一切众会海已,即说颂言。】
说偈仪跟前面异生众有差别,多了「以自功德」这一句。普贤菩萨因圆果满,虽然自己的功德圆满,还要『承如来威神之力』加持。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家里面讲的谦虚恭敬,即使到如来果地也没有舍弃;我们初学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学习。上一定是求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下面一定是为一切众生演说妙法;演是表演,说是说明。『普观一切众会海已』,这是把所有与会大众全部包括在其中,不是一部分。前面我们讲到主火神,他只管主火神这一类的大众;执金刚神,他也只普观一切执金刚神这个大众。普贤菩萨不是的,「一切众会海已」,这里头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要仔细把它看清楚。偈颂有十首,就是前面讲的「别显十门」。第一首:
【佛所庄严广大刹,等於一切微尘数,清净佛子悉满中,雨不思议最妙法。】
这是「别显十门」里面的第一门,第一门我们在前面读过,是「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长行跟偈颂里头,我们必须要仔细的去观察、去体会,它不是一个国土。庄严佛国土,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哪一个佛国土?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佛国土;这个心量不大,不是普贤菩萨。庄严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确实是菩萨,但是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人家同样念这句、念这首偈子,境界不一样,他庄严是一切佛国土,他调伏的是一切佛国土里面的众生,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这是普贤菩萨。
我们如果要学普贤行,先要有普贤心量,常存如是心,然后渐渐再修如是量,量周沙界,普贤行门我们这一生肯定有分。念念不为自己,念念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出离,这个思想非常重要,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有这样思想心量的人,跟诸位说,这不是小圣,小圣是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心量;如果你常存如是心,你把你的心量不断的拓开,向虚空法界来拓开,你这已经是大圣,大圣位虽然没证得,大圣种子已经开始发芽,无比的可贵。只要这个种子发芽,《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你的土壤,是你的生长的环境;换句话说,你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当机者,你具足条件,能够接受这一部大法,不容易!这的确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你遇到这个法门,百千万劫难遭遇;法门遇到你,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们现在来学习这首偈,『佛所庄严广大刹,等於一切微尘数』,这两句是讲一件事情,我们应当学习。确确实实诸佛如来他们是不是庄严佛净土?是的!他们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在时间上来讲,刹那际都没有中断过,我们不要讲秒,不要讲几分几秒,刹那际从来没有间断过。空间决定是遍十方,「等一切微尘数」,佛的功德庄严一切世间,我们通常讲世出世间,一切世间就是世出世间。
『清净佛子悉满中』,这是讲菩萨、修行人,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形象、事业决定是恒顺众生,心地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随喜功德。普贤十愿,恒顺众生,不离世间法。我们现在在人道,在这个地球上,所示现的形象,跟这个星球上的众生完全相应,生活相同,工作相同,事业也相类,这叫恒顺众生。不相同的在哪里?不相同是我们有随喜功德,世间人随喜烦恼,你们想想对不对?世间人所随喜的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他随喜这个,「佛子」随喜功德。什么是功德?真诚是功德,清净是功德,平等是功德,正觉是功德,慈悲是功德,随喜这个。随喜众生,不失功德。
十方一切世界里有,有「清净佛子悉满中」,在哪里?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找,到外面去找,错了!清净佛子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我学《华严》,我自己要不能够直下承当,那算什么当机者?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参加这个法会的大众,我们现在人习惯讲团体,总共我们看到一百七十多个团体,佛经里面术语叫「众」,一百七十多众,这个众我们今天讲团体或者讲的社团,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全都是诸佛如来清净的示现。还没有得度的弟子,你要知道,就是我这一个!诸佛如来为我做种种示现,这个恩德难量,超逾父母,我们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不是说说就算了,要落实,怎么落实?我们也要作如是示现,回报诸佛菩萨。
『雨不思议最妙法』,「不思议最妙法」就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雨,用今天的话来讲,落实;弘护、教化一切众生,我们如何把《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里面的道理、精神、义趣,就在我们自己这一生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