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さ纳品ǎ偌由嫌旅途阏庖簧驮仓て刑帷6穹ǖ木品ǖ木ㄕ檬歉龆员取�
  菩萨自行化他,主修的法门就是「令生清净善根」,清净善根好!没有一丝毫污染。换句话说,他所修的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名号里面的「不动」,觉就是名号里面的「光明」。那我们晓得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暗示我们导归极乐;身众神最后一位,跟这部大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身众神在此地最后,是以清净平等觉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知道感恩戴德,要知恩报恩。如何报答菩萨的大德?只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经本末后「信受奉行」才能报答,我们才能真正契入菩萨的境界。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六卷)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9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净喜境界身众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身众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文是说偈的仪式,具足了谦虚恭敬,这是我们一定要常常记住,认真的学习。
  【我忆须弥尘劫前,有佛妙光出兴世,世尊於彼如来所,发心供养一切佛。】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忆佛往昔誓愿海」,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在偈颂里面我们看到他学习的报告,就更清楚、更显明了。第一句是讲时间之长,『须弥尘劫前』,须弥山化作微尘,一尘一劫,这是没有法子计算的,我们今天讲天文数字,天文数字也不足以形容。在那个时候『有佛妙光出兴世』,有一尊德号叫妙光,妙光佛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世间。佛出现在世间,当然是来示现教化众生的。『世尊於彼如来所』,世尊是我们现在的导师,华严会上称毗卢遮那如来,我们这个世间称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释迦如来是应化身佛,我们都得要搞清楚。而在《华严经》里面,佛跟我们说三身是一体,是不二的,是圆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何况佛在《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十身。这些义趣,佛教学的用意、教学的善巧,我们要在这里面去体会、去学习。
  「世尊於彼如来所」,「彼如来」就是妙光佛,『发心供养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身众神效法世尊,以种种变幻护持供养而作佛事,这是我们在前面长行里面,十尊上首他们修学的法门,表法的意义上我们明白了。这一首偈,它真正的义趣是劝勉我们、鼓励我们要效法世尊,发心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我们要问,怎样供养诸佛如来?是不是每天供一些香花水果?不是的,看看菩萨修学的法门「忆佛往昔誓愿海」,由此可知,发大誓愿就是「供养一切佛」。什么样的誓愿?普通讲是四弘誓愿,特别的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现在净宗同学,我们将这一段经文《无量寿经》第六品选出来,做为我们早课读诵的经文,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劝导大家效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我们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愿,这就是真正发心供养一切佛。如果不发心,发心而不能落实,都不是真供养,真供养一定要让四十八愿愿愿落实,也就是愿愿我们都真正做到。有一愿做不到,我们的供养就不圆满,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明白的。
  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圆满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这跟《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愿就具足整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都含摄在任一愿里面。有愿,落实就是行,以行践愿,这愿是真实的,愿不是虚假的,这叫真正学佛;真正学佛就是真诚的供养,而且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尊佛都不漏掉,我们要这样学习。第二首:
  【如来身放大光明,其光法界靡不充,众生遇者心调伏,此照方神之所见。】
  第二尊光照十方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光明普照无边世界」,他的赞颂跟他的法门完全相应。前面在长行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要学,要认真的学习。我们的心光,心地清净平等就是光明,心地放光。真诚心放光,清净心放光,平等心放光,正觉心放光,慈悲心放光,光照虚空法界。佛光如是,我们也要放光,让我们自己心地光明跟佛的放光结合成一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在第三句:『众生遇者心调伏』,不为自己,我们能够这样做,这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是助佛弘化、助佛弘护。没有大誓愿心,没有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菩提心;真诚是《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的至诚心,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慈悲就是利他的大悲心。我把经本上讲的三心,用这五句来说明,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懂,方便学习。大誓愿、大慈悲,它怎么不放光!一切众生遇到了,当然调伏。我们现在人叫磁场,这个磁场殊胜,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众生接受了,他身心安稳。这些事情我们自己亲身体验过,我相信有一些同学们也跟我一样体验过。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欢喜亲近善知识,什么原因?感受他的气氛。跟他坐在一起,坐在一个房间,纵然我没有疑问,跟他在一起坐著,他的房间气氛好,让人舍不得离开,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善知识摄受的力量。我们坐在那边,很近的距离,感受到他思想的波,那个波就是光,就在放光,我们在接受。确确实实令心地安静下来,心神定下来,生欢喜心,一心一意聆听教诲。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你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是否好学。真正好学、欢喜学,你会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个方向,你不会去这些娱乐的场所。为什么?那里学不到东西,你一定会去亲近善知识。亲近有道德的人,亲近有学问的人,常常跟他们在一起,受他们的薰陶,这就是修学扎根。特别是在我们自己没有机会受完学校教育,如果我们不好学,这一生就会一事无成;没有机缘受到圆满的教育,只要自己好学,也一样有成就。每天不离善知识,每天不离书本,读圣贤书,圣贤留下来的典籍太丰富了,我们这一生都学不完,哪有时间学这些世间东西?
  所以我们的修学,初学一定要知道专精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对於我们中下根性的人,决定有大利益,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还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涉猎其他法门,那并不为过,为什么?增长智慧。假如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跟精力,好好的把自己本门学好,从本门这一门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获得根本智,这是你真正善学,你会学习。根本智开了之后,广学多闻,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后得智,无所不知。修学次第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没有耐心、没有定力,一开端就想广学多闻。过去梁启超居士讲过,唐大圆居士也讲过,这种修学法破坏根本智,也破坏了后得智;换句话说,把你的智慧完全破坏了。你所得的是什么?是世间的一些常识,邪知邪见,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观察判断,更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这都是由於不善学,不懂得修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身心得不到调伏,烦恼习气伏不住,心七上八下,没有办法调顺。不是佛菩萨他的智慧、威神、光明不加持,是我们自己业习烦恼太重,抗拒了。『此照方神之所见』,光照十方身众神他见到了,见到就是契入这个境界,如来境界。他契入,当然他证了佛果。第三首:
  【如来声震十方国,一切言音悉圆满,普觉群生无有余,调伏闻此心欢庆。】
  这是第三尊,海音调伏身众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大音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从这个法门入佛境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大音普觉一切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偈颂上讲得清楚,『如来声震十方国』。我们的音声,如何向佛学习?不是没有方法,方法是有的。前面跟诸位提示过,我们的声波如果能够随顺心波,就周遍法界。这就是世法里头常讲的「表里一如」,言音是表,我们存心是里。如果我们的音声能够随大誓愿、大菩提,音声跟佛一样周遍十方国土,这个国土是佛刹,周遍虚空法界。
  『一切言音悉圆满』,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道理在哪里?道理是心性是一,体是一,根是一。众生形色不相同,业力变现的,唯识所变;一切众生的言语不相同,也是业力变现的。如果我们把业力放下,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这就通了。什么时候你通呢?见性就通了。由此可知,没有见性的时候有障碍、业障,见性之后业障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我们能够体会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了,我们就想到圆教菩萨一音说法,众生随类也各得解,这个事情不奇怪。
  现代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同步翻译,用机器,不是用人工,大型国际会议已经采用这种科学技术。由此可知,这个事情是可能的,不是不能。诸佛菩萨的高明处,不需要借用这些机器,完全用精神、用心性,自自然然能通。言语这边有障碍,心灵是通的。心通之后,这事上障碍也通了,理无碍、理事无碍,然后才能达到事事无碍。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一切言音悉圆满」。这一句里头含多义,不但语言的障碍没有了,语义也圆满,怎样才算圆满?与法性相应是圆满,与法性相违背的那是不圆满,这个道理深。
  「四种无碍」,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事事无碍」摆在最后,最重要的是心要圆满。心怎么圆满?清净就圆满,平等就圆满,纯净纯善就圆满;稍稍夹杂丝毫不净不善就不圆满。这个理与事我们不能不知道,只有圆满的纯净纯善,自自然然就跟诸佛菩萨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个感应道交就是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智慧光明威神的加持,你能够得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是圆满的,他们的心是普利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我们今天要修、想学,从这个地方入手,高明极了!不但成就快速,成功高胜,无比的殊胜。所以我常劝同学们,决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第一道的难关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殊胜大法摆在我们面前,真的是不解,当然不能行,无法契入,真正可惜!许多众生一生遇不到,这个没有法子,这是他的缘不足,业障深重;遇到了不能够深解义趣,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这多可惜,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第三句是讲它的效果,『普觉群生无有余』,「群生」是九法界的众生;「普觉」是普遍平等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实的功德,这是究竟圆满的布施供养;「无有余」这三个字好,说明自己尽心尽力,我们一般人讲和盘托出,这才是圆满,才叫究竟;还要留一手,这个不圆满、不究竟。完全贡献出来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示范,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