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⒌轿兜溃阋懈叨鹊木酢U飧鑫兜篮苁屎献约阂馑迹喑砸坏悖皇屎献约壕筒怀浴⒕芫惚痪辰缱愕纳喔煌馔肪辰缱饨猩栏J裁词焙蛭页远鞑槐晃逦端揖统搅缆只亓恕�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里头点点滴滴都是菩萨学处,我们懂得吗?《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六根能转六尘境界,就跟如来一样。如来包括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如来,真佛不是假佛。如果被外面境界所转,自己心里要晓得,我是六道凡夫,我不能出离六道,不具足出离六道的条件,总而言之,不好学,佛苦口婆心教导你,不听,不能接受,不能依教奉行。一定要到依教奉行,才是佛的真实弟子,真的学生;不能依教奉行,假的学生,所谓是欺骗老师,欺骗自己,阳奉阴违。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好像尊师重道,离开老师之后,换了一副嘴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鬼神都瞧不起,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要问,「假的要不要教?经还要不要讲?」要讲。这是慈悲,布施慈悲、供养慈悲,希望给你讲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生生世世给你讲,总有一天你回头。佛菩萨度众生不是一世,佛菩萨的恩德没有能够相比,父母恩不能比,父母恩是一世,佛菩萨恩是生生世世。我们堕地狱、堕饿鬼,佛菩萨也跟到地狱、跟到饿鬼,「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然后我们才明了,佛菩萨对得起我们,我们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佛菩萨,还要责怪佛菩萨,我们造的业重了。善知识对得起我们,我们对不起善知识。「上报四重恩」,谈何容易!怎样才能报老师的恩?报善知识的恩?报佛恩?依教奉行,舍离懈怠,真报恩!还要懈怠懒散,这一生没救了,这是真的。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警策自己务必要断恶,务必要修善,务必要永离懈怠,务必要真精进,我们才对得起「见者爱乐主稼神」。第十句:
  【离垢光明主稼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令众会欢喜满足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里说得好,「随根为说,遂求故喜」。这一位菩萨为我们显示的,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应机说法」,什么样的根机对他说什么样的法门,契机契理,听经的人、学法的人他才得受用。他得受用,自然『欢喜满足』,满他的愿。菩萨德号『离垢光明』,如果不入这个境界,随机说法你就做不到。这一句经文所说的就是《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说的话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法身菩萨的境界。
  「离垢」,「垢」是代表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断了,「光明」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了,这才有能力应机说法。我们对於佛菩萨教化众生那种智慧德能、善巧方便,现在的话讲高度的艺术,我们非常羡慕,也想自己哪一天也会。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这种智慧、大能是从「离垢光明」生的,正是前面一位见者爱乐菩萨教导我们的方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要把恶的根断掉,根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根断掉,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自性本具的德相现前,德能相好,所以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你才能观察一切众生善根,他是什么样的善根,你给他说什么佛法,上根说上法,下根说下法。
  这个地方我再要提醒同学们,对上、中、下三根讲经,经是一部,一样的,一个字都没有差错,对上根有上根的讲法,对中根有中根的讲法,对下根有下根的讲法,不一样。经文是一样,讲法不一样。为什么?这里头有浅说有深说,浅深不一样;有广说有略说,广略不一样,经没有换成两样。我们看看自古以来《金刚经》的注解最多,五百多家的注解,每一个注解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就不能传下来了;换句话说,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百多种讲法。为什么会这么讲?众生善根不一样,这是举一个例子让你了解。众生的根性无量无边,然后你才晓得一部经有无量无边的讲法。一部经如是,一段经文也如是,一句经文也如是,活的不是死的,哪有定法可说?佛没有定法可说。今天我们展开经卷,经也没有定法可讲。它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原则,令一切众生得欢喜利益,这个原则永远不变。无论是中根下根,中根得中等的利益,下根得下等的利益,上根得上等的利益,这叫应机说法。我们同学当中有发心学经教的、发心学讲经的,这个不能不知道。这里边还有很多意思,等我们到底下偈颂里面再跟诸位补充。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九卷)  2001/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稼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稼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文是说偈仪。
  【如来无上功德海,普现明灯照世间,一切众生咸救护,悉与安乐无遗者。】
  这一首是胜味菩萨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学习报告,很值得我们效法的。第一句也暗示了我们,主稼神众都是法身菩萨,唯有法身菩萨才能称如来。我们接著看下面『无上功德海』,这就不是普通的法身菩萨,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地,为什么?加了一个「无上」。在大乘法里面,等觉菩萨都不可以加无上,加上无上那就是如来究竟果地。这个神众是诸佛如来应化的。『普现明灯照世间』,这一句是说明应化的缘,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大乘经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各个跟众生缘不同,这什么原因?是过去生中在因地的时候,跟我们一样是凡夫,发心学佛修行证果,生生世世遇缘各个不相同。成佛之后度哪些人?还是度有缘之人。
  因此,善知识常常劝勉我们,未成佛道之先,要知道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在佛法里面讲结法缘,你成佛度生就无量无边。这里面要特别注意到的,不能有名闻利养的贪求,那就错了。结缘还是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这样做?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法缘殊胜,非常羡慕,想方设法要跟他一样,甚至於超过他,这个心是什么心?好胜心。有这个心不好,有这个心成不了佛道,最后学佛到哪里去?到魔道去了。为什么?魔好胜,魔有嫉妒,魔处处要争先,我们不能有这个念头。缘,跟众生一定要结缘,绝对没有好胜心,绝对没有嫉妒心,绝对没有我慢心,这就是佛道,这是菩萨的正行,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示现在世间,这个示现『普现』,「普现」绝对不是一种,像《梵网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个数字是比喻,不是真正的数字,如果真正的数字,千百亿这个数字并不大,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化身。那我们要问,无量无边化身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一个样子?不是的,这个诸位念「普门品」你就要觉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千百亿释迦牟尼佛,他那个形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这才叫「普」。如果都示现的是佛身就不普,普一定是各个不同的身分,才叫普。
  示现在世间做一切众生的明灯,人天眼目。六道众生里面没有智慧,六道真的是苦海无边。佛在经上给我们讲,欲界众生三类苦他都要受:苦苦、坏苦、行苦。色界天人,这个色界四禅十八层天,苦苦虽然没有了,他有坏苦,他有行苦;生到无色界天,连这个身体形状都不要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国老子他懂得,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人没有身多好!无色界天人就没有身,我们现在称为灵界,称之为神灵,他没有身。因此他坏苦也没有了,但是他有行苦,这个行苦就是他不能永远保持,他会失掉的。
  无色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佛给我们讲寿命八万大劫,这个不可思议。一个大劫,诸位要记住,我们这个世界一个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这是有色相的世界经过一次成住坏空;八万大劫,换句话说,这个有形的世界成住坏空经过八万次,他的寿命这么长,真叫不可思议。但是再长也有到的时候,这寿命到了怎么样?他出不了三界。他在三界顶上,不能再上去了,出不去就往下堕落。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他从那个天上一堕落到哪里去?一堕落就堕落到地狱,从最高的一下就跌落到最低的地步。什么原因?《楞严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这个业因就是毁谤三宝,堕无间地狱。
  因为修行到这个境界,都以为自己成佛了,都以为自己证得大涅盘了,他不知道他是无色定,是属於四禅八定的一种,把这个境界误认为是佛境界。到寿命尽的时候他堕落,於是他心里生了毁谤,「诸佛如来说入这个境界就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还有生灭?佛打妄语,佛在欺骗我们。」这个念头一起,就不得了,毁谤三宝。所以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三界所有众生的明灯,『一切众生咸救护』。我们常常说,这个经上常讲的三灾八难,三灾是讲水火风大三灾,火灾烧到初禅,水灾淹没二禅天,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第四禅天不受这个灾难。所以第四禅天叫福天,他真正有福报,这个地方没有三灾。
  八难这里面有长寿天,长寿天是指什么?是指四空天,第四禅天还不算,是指四空天,四空天长寿。第四禅天何以不算?第四禅天里面有佛菩萨化身,在那边讲经说法。无色界那就没有法子了,佛菩萨在那边连现身的缘都没有,所以他闻不到佛法,这就是无缘。诸位要晓得,三灾八难就是无缘众生。这是一般的讲法,也有特殊的情形,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懂,佛经上通常所讲的都是讲一般,我们晓得一般之外有特殊,有特别的缘分。他跟某一尊佛有特别的缘分,跟某一尊菩萨,或者跟某一尊罗汉有特别缘分的时候,虽然在三灾八难里面也能得救。
  由此可知,缘要结,我们学佛的人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目的是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我成就之后我一定帮助他。缘怎样结得广、怎样结得深?总不外发心,我们能像菩萨一样发心,「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一句,岂不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众生咸救护,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是不是一个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一定要发这个愿。
  愿发了之后要兑现,现在人常讲的要落实。这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无情的花草树木,我们对它们有没有爱心?我们每天一般人三餐饮食,有没有感恩之心?有没有祝福的意念?这是「咸救护」的事相。学佛的同修知道,在进饮食的时候会念供养咒,这个供养咒有没有心?如果有口无心,这个供养咒不灵。除了正餐之外,平常我们吃一点水果、吃一点点心,试问这个时候有没有感恩的心?有没有祝福的心?感恩是感激它的供养,我们喝一滴水、喝一口水都不例外。我们前面念过的是水神,我喝这一口水的时候,有没有感激喝的这一杯水?水供养我们,水神布施我们。
  真正修行人跟我们一般人就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