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狻耗А徽飧鲎值亩ㄒ澹鞘裁矗拷形颐窃谏畹敝猩硇母惺艿秸勰ァK形颐歉惺艿秸勰ィ饩褪悄А!改А梗凑飧鲎质钦勰サ哪ィ旅媸歉鍪贰9攀焙虻木洌绻颐强吹讲┪锕堇锩媸詹氐暮禾迫说男淳ㄊ中吹木恚旅媸歉鍪贰0颜飧鍪坊怀梢桓龉恚馐橇何涞鬯斓模芯醯谜庑┱勰ヌ膳铝耍园咽坊怀晒碜帧R院蠓鹁锿芬簿陀谜飧鲎郑晕颐强吹秸飧鲎志拖氲搅何涞邸!壕皇切稳荨⑹潜扔鳌�
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魔有四大类,魔再多,不出这四大类。第一类叫「五阴魔」,这是属於自己,不是属於外面的。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叫五阴。《心经》是观世音菩萨的一部经典,《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魔就一刹那间悉消灭。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不知道五阴真相,我们就受这个折磨。五阴里面的色大,色是物质、是身体,这个身体是属於色大。色的构成是四种现象或者是四个因素:地、水、火、风,我们称为四大。「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用地来代表它。我们现在科学相当进步,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由原子、电子组成的,排列方程式不一样。现在更进步,发现比电子还小的粒子,听说最近好像又发现一种叫夸克,比粒子还要小。统统是这些物质组合的,《金刚经》上所讲「一合相」,基本的物质是一个,种种不同的色相是它组成的,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
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它是一个物体,「地大」;它有温度,我们称它为「火大」;它有湿度,就是「水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我们就称它「风大」。物质有这四个性质:地、水、火、风。现在科学家不讲地水火风,科学家叫什么?它带电,带阴电就是水大,带阳电就是火大,它确确实实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所以地水火风四大是形容色的现象。除物质之外,还有精神这一方面的,有受、想、行、识,佛讲了四个。「受」是什么?感受,我们有喜怒哀乐的感受;「想」就是妄想,从早到晚没有停过,前念灭,后念就生;「行」的意思是讲它永远不中断,就是这个妄想不断,这就叫行;「识」是讲色跟想的种子。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五阴魔就是我们的色身跟自己的精神这两个部分,我们今天讲心、物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如果你调理不好,你就有苦受,你就会受折磨。我们今天讲,譬如身体病苦这是色身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是受想行识的折磨,所以叫它做魔。五阴魔,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烦恼魔」,法相宗入门的课本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给我们讲二十六个烦恼,也就是二十六种烦恼,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慢是傲慢,「疑」是对於圣人教诲你怀疑,对於鬼神多维次空间的生物你怀疑,最后一个是「恶见」,恶见就是你许多错误的见解。这六大类叫根本烦恼,这是魔。你有了这些东西,你的身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不会受折磨?所以烦恼是属於魔,烦恼无量无边。
第三类叫「死魔」,人有生必定有死,死怎么是魔?我们这一生,就讲学佛,学得也有相当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证果、还没有开悟,死了。算你修得不错,来生还能得人身。但是来生再想接著学至少耽误十几二十年,这十几二十年,前生所学的几乎忘光了,一切要从头来起,这是折磨。这三类都属於本身,不属於外面。第四类是外面的,外面,名称叫「天魔」,天魔是什么意思?我们身心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这叫魔。现在这个诱惑特别多,叫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了,起心动念生起贪瞋痴慢、生起七情五欲。外面许许多多在诱惑你,你不知道,你不晓得那是魔。所以今天这个世间实在是太可怕了!『魔军广大无央数』,我们周边全是魔,时时刻刻都在找你麻烦。你不要以为这个人很喜欢我、很爱我,他在找你麻烦,他叫你起贪瞋痴慢。
『一刹那中悉摧灭』,这是真的觉悟,一念觉悟,我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对於身不贪恋,无需要过分的去保养它,最健康的生活,随顺自然,这是最健康的。你要是特别爱惜你的身体,特别去保养这个身体,愈爱惜愈保养,麻烦愈多,你错了!你要是不爱惜、不保养,你也错了!总而言之,你起心动念就错了,你随其自然就对了。不要在身体上起心动念,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你的身体真的健康长寿。虽长寿,它不衰老,为什么?随顺自然,一切随它去,什么都好。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生活环境,样样都好,样样都很称心如意。有也好,没有也好,你心开意解,这才是养生之道。
养心要清净,心不能有东西,《六祖坛经》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心里头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是净的、心是空的;身,身要动,身要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为一切众生服劳役,这个身有价值、有意义。身不是用来享受的,身是要用来服务的;心要虚,虚就灵,智慧就起来了;心里头有东西,智慧就没有了。凡夫难在哪里?心里头有我,起心动念「我的好处」、「我的利益」,就完了!迷了!大乘佛法里教导我们要把这个念头转一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众生、想社会,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如何帮助社会大众离苦得乐?这就是佛菩萨的心。绝对不起心动念为自己,人就开悟,人就回头。一刹那中魔就灭了。觉悟了之后,他的周边全是佛菩萨;迷的时候,周边全是妖魔鬼怪。『心无倾动难测量』,他就是凭这一念,心不动,不动就是甚深禅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得的是金刚大定,能破一切魔军。最后一首偈:
【普於十方演妙音,其音法界靡不周,此是如来三昧境,海潮音神所行处。】
这是海潮雷音主海神,他得的法在偈颂里面完全给我们说出来、显示出来,我们非常非常的欢喜。『普於十方演妙音』,这岂不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吗?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要知道佛法是师道,师道有尊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学要求,求学,我们才真正能得到利益。为什么?求学的心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求学是你有真诚心、有诚敬心;而往教,你的诚敬心就降等,你没有诚敬心,换句话说,你得不到圆满的利益。为什么老师教学与传道不一样,传道一定是这个学生来求学的,这是真正可以传法给他,为什么?他有十分的诚敬心。平常讲学,那是跟大家结缘,得利益多少那是各个不相同;不得利益的,给他种善根,这叫大慈大悲。真正传法的人,那个人是宝,那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真正「孝亲尊师」,真正落实十善,这种人是传法的人。
『其音法界靡不周』,像我们现在,我们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都上网路,在整个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这是在这一个地球。实际上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那些人不需要用仪器,他就能收到。要知道,音发出去是一个波,我们知道音波的速度不如光波快。但是法音就不一样,法音随著愿力,随著心波、思想波,刹那之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能够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起感应道交,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一念之间,跟天地鬼神也能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思想波、心波一念就周遍法界,光、电磁那个波不能够跟它相比,何况这是如来果地上三昧境界。海潮音他明了,他所行的地方跟佛境界完全相同,他契入了法界,很明显的例子。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三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河神长行十法:
【复次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解脱门。】
河神、海神都是属於龙王这一类,在中国民间统称为龙王,所以龙王不是一个人。龙王也很复杂,权位大小差别很悬殊。龙「行成雨法」,这是从表法义趣上来说。雨是大地所有生物不能缺少的,但是雨量要适中,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会造成灾害。雨水太多造成水灾,许许多多的农作物、树木花草都被淹没,乃至於动物也逃不过劫难;如果雨水太少就变成干旱,所以一定要适中。正像四天王里面持国天王所显示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得其中道,不过分也不会不及,所谓是恰到好处,众生就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
河神在此地所表的,『普雨无边法雨』,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弘法利生。众生无边,根性不相同,绝对不是一种法门能够普度一切众生的,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就是用念佛法门来说,念佛法门里面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方法。就是这一句佛号这么简单,不加「南无」,阿弥陀佛四个字你说多简单,可是念的有种种声调不一样,快慢节奏不一样。有些众生喜欢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非常快速,他用这个方法得受用,能够伏他的烦恼;有些众生厌恶这个方法,他念的节奏非常缓慢,四个字拉很长的时间,他能得受用。由此可知,就是这么四个字,仔细去辨别,也分几十种之多。一定要契合众生的根机,他就得利益;不契众生根机,他生烦恼。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所以佛菩萨说法,理机双契,「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
讲经说法也不例外,听众很多,尤其我们讲经不同於学校上课。学校上课,大致上学生程度都相当整齐,虽有悬殊,差别不太大,同一个班级,年龄也差不多,好教;讲经教学,我们一般学讲演的时候,这叫大讲座,为什么?听众根机不相同,佛在经典上常说上中下三根。如何能够讲得让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你的教学成功了。这是一桩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他必须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个,他有真实的智慧;第二个,他有神通观机;第三个,他有善巧方便。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就做不到。讲经的课堂里面,有上上根性的人,也有下下根性的人,甚至於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还有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我们一般人讲的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天地鬼神,这个差别太大了。如何能令这些众生个个都得利益,那就要靠讲经这位法师了。
说实在话,不要说在今天具足这种能力的人少了,不但说少,我们可以肯定说一句:没有了。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没有了,我们怎么个讲法?往年我学教的时候,我的老师教给我,只有用「至诚感通」,这个方法很有道理。真诚、真诚的心,上能够跟诸佛菩萨感通,下能够跟三途恶道众生感通,真诚到极处,不能夹杂丝毫不诚;夹杂著丝毫不诚,我们感应效应就没有了。要想得到感应,没有其他的法子。我们希求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加持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第一个对我们智慧加持,第二个对我们观机加持,第三个对我们善巧方便加持,唯有真诚到极处,自然就起这种感应。这是现代发心学讲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