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释迦的意思。另外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夫心不定,胡思乱想,心猿意马,所以名字上用「牟尼」,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对自己心地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这是一个觉悟的人。他的名号是这个意思,所以名号就是他在这一个阶段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宗旨,哪有迷信?
「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实在讲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法子对治,我们如何能帮助别人?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要想度别人,自己一定先要得度;换句话说,这种愚痴烦恼我们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把它断掉。从哪里下手?只要依照佛在经典教导我们的方法就行。关键是你要认真去做,不是说我懂了,懂了没有用处。
「悟」,古人讲两种:解悟、证悟。解悟不管用,我懂了,我明白了,但我做不到,不管用;必须自己要做到,也就是说证悟才管用。但是真正要想做到,必须从基本上做起,基本是做人。首先要晓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当然更进一步,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那就更好。纵然后面这一条难,你没有办法理解,前面两条你要懂得。做人的根本,儒家讲的伦常大道。行道就是落实伦常,五伦的秩序: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君臣,现在的话来讲,领导与被领导。五常是基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这个不能够落实,换句话说,你人道都没有做好,人道没有做好,那你要知道,一失人身,死了之后,三途去了,你就是饿鬼、畜生、地狱。你把伦常大道能够落实、能够做到,你死了之后依旧可以得人身,不失人身。
儒讲五常,佛讲五戒,五戒实在讲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慈,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跟佛都是这样教人,我们要从基本的科目上下手,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到修戒、修定、开智慧。人都做不好,你还谈什么?所以现在学佛难,真正难在哪里?真正难在我们做人没做好,不懂得做人,不会做人。不知道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心重,饿鬼道;瞋恚心、嫉妒心重的是地狱道。愚痴,也就是事理、善恶、是非都辨别不清楚的,畜生道。搞来搞去都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人没有做好。佛门里面做人,《十善业道经》,这部经是学佛的人、修行人的大根大本。这部经不能落实,其他的全都不要说了,搞什么都是搞假的,无论你是学禅、学教、学律、学密、乃至於念佛,全都落空。所以念佛人要记住,西方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上善之人?如果不是上善之人,你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你不具备条件,你没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上善之人!
我们自己要很冷静的去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吗?如果不能,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不能干。所以对於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绝对不是糊里糊涂就相信。什么叫皈依?什么叫持戒?持戒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佛总得学得像佛,不能学得不像。果然学佛学得有几分像,他就有几分效果,就会有个样子,一定要人家看到这个样子,特别是现代人,他才会相信,他才会动心。虽然相信、虽然动心,能不能转过来?未必!这是真的。
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她前年到我这里来要求作佛弟子,那时她一百零一岁,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做佛的弟子?我说:「你的资格条件统统都具足了。」她求受皈依,我不但把皈依证送给她,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她全做到了。今年一百零三岁,大家看到她都很羡慕,老而不衰,她说得很好:「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所以她自己称她是一百零三岁的年轻人,她还在为一些老人服务,她照顾二十多个老人、病人。天天照顾别人,为那些人服务。她还很有心想办一个老人院。她一生曾经办过六个老人院,因为她年岁大了,不能去管理,所以统统都交棒了。实际上年岁虽然大,管理的能力、体力她确实是有。一生照顾别人,没有想到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年龄虽然一百零三岁,她身体状况、体力精神,确实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一生没有生过病,身体健康。一天吃一餐,她是日中一食,这一餐她吃生菜,油盐糖这些调味的东西她统统断绝,她的生活回归到自然。你要是说这个东西没有营养,人家活到一百零三岁,身体状况跟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一样,耳目聪明,身手敏捷,一般四、五十岁的人不能跟她比。喜欢读书,心地清净。羡慕她的人很多,看她的人很多,有没有人去学她?我看一个也没有,为什么?一般人认为她那个生活太苦,受不了。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众生受不了。但是你要想成就,那你必须这样作法,你要依教奉行。要知道,佛所讲的句句是真实话、句句是利益话,对我们有利益、有真实的好处,能够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愚痴,愚痴是我们的病根。再看底下一首:
【佛眼清净不思议,一切境界悉该览,普示众生诸妙道,此是华光心所悟。】
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心本来是觉悟的,觉悟的心为什么会迷?为什么会不觉悟?会变成这么愚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妄想就是愚痴,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人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轮回的相就现前。六道轮回本来没有,真心自性里头不但没有六道轮回,十法界也没有。由此可知,十法界、六道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时候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觉悟了。觉悟之后,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就像作梦一下醒过来一样。可是佛菩萨慈悲,这些觉悟的人他醒过来,梦中还有许多众生在受苦受难,所谓是倒驾慈航,他又回来了,回来干什么?回来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这叫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极处。不是说自己觉悟自己了了,这一下好不容易离开这苦难的世间,他有慈悲心,他有怜悯心,他有同情心,他就回来了。回来他不是为自己,回来是为众生。回来之后,我们要问,他在世间这些苦难他受不受?在现相上讲他受,那是表演给大家看的,实际上他不受,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那叫正受,他的受是正受。我们凡夫有苦乐忧喜舍的受,佛经里面讲五种受,这个受是不正常的受,六道凡夫都有。
偈颂第一句说,『佛眼清净不思议』。《金刚经》上说「佛五眼圆明」,讲五种眼,《华严经》上讲十种眼,圆明可贵,具德这才称宝。佛有,我们也有,可惜我们今天迷失了,要觉悟。『一切境界悉该览』,佛眼圆明,世出世间过去未来,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障碍。我们今天「见」有障碍,佛没有障碍。由此可知,我们有见不到的事情,很多很多,佛都见到了。佛明了,佛清楚,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佛是过来人。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所讲的完全跟事实真相一样,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一样。我们再不相信,那就错了。
佛讲的话在哪里?经典上记载的都是。所以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要相信。不要认为这个东西是迷信,我们肉眼没有见到,他给我们说有,他能见到,我们见不到。正如同现在科学仪器最常见的X光、紫外光,这大家都很熟悉的,透过这些光线能见到的,我们肉眼都见不到。佛是各种不同光波对他统统没有障碍,所以他见到的东西是圆满的;我们是偏见,从偏见产生坚固的陋执、错误的执著,我们吃的亏大了。
佛帮助我们发菩提心,『普示众生诸妙道』,「妙道」是本有的,佛为我们宣说、为我们示现,让我们听到、看到有所体悟,把我们自己的菩提心也要显发出来。「菩提心」,经论虽然说法不一样,意思相同。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不自欺,不欺人。我们的心发不出来,什么原因?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就不必说了,自己都欺骗自己,他怎么不会欺骗别人?自欺欺人,真诚心没有了,因此菩提心起的作用当然就没有了。菩提心起的作用有两种,一个对自己,一个对别人。对自己是好善好德,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作用当然没有了,你体没有,哪来作用?佛在经论上许许多多的教诲,帮助我们发菩提心。
诸位一定要晓得,菩提心不发,念佛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净土宗是大乘佛法,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也许有人怀疑,我就常常遇到这些问难的,「有很多乡下老太婆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很笨很愚痴,什么都不会。她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年她真的往生,预知时至,她站著走、坐著走的,她没有发菩提心,她怎么能往生?」这个话问得好,幸亏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有解答,他那个解答好,把这个疑问给我们解除了。他说:「一个人一心一意,只有这一个念头,想求生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对这个世间完全没有丝毫的留恋,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想想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到底对不对?我细细想过,愈想愈对,愈想愈有道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他的菩提心就明显的发出来了。现在这些老太婆念佛往生的,菩提心是发了,她自己不知道;你要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懂,她真有条件往生。这种人我们佛门叫她做老实人,老实可贵。由此可知,我们这些人都不老实。
真正老实人太可贵了,古大德有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好教。上智之人,他一听就觉悟就明理,他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下愚之人他老实,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会听信别人的话,他只相信他这个老师。这两种人好教。最难的、最麻烦的是不上不下、疑心很重,虽然很用功在学教,依旧是半信半疑,不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他自作障碍。所以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普示众生诸妙道」,「普」是平等心、清净心,「示」是示现;换句话说,做出来给你看,做出来你都看不出来,那就没法子了。这是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觉悟的、他所修学的。再看第九首:
【魔军广大无央数,一刹那中悉摧灭,心无倾动难测量,金刚妙髻之方便。】
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不动心功德海」,这是我们现在非常迫切要学习的。这个课程、这个科目,是我们迫切要修学的,为什么?今天我们生活周边全是魔,确确实实魔众广大无量无边。诸位先要了解『魔』这个字的定义,魔是什么?叫我们在生活当中身心感受到折磨。谁叫我们感受到折磨,这就是魔。「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