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道德的教育。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境界,要帮助别人,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性,全心全力的协助。所以这两句经文,「普转法轮无不解,众生听者烦恼灭」,『此遍往神之所悟』,这就是周行不碍主方神,他所觉悟的,他所证得的,这个证得是在自行化他里面得到的圆满成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五卷)  2001/6/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5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五首:
  【一切世间所有名,佛名等彼而出生,悉使众生离痴惑,此断迷神所行处。】
  第五尊菩萨他的名号「永断迷惑主方神」,他得的法门是「示现等一切众生数名号,发生功德解脱门」,这个我们在前面都跟诸位做了详细的报告。圣人没有名号,名号是随著教化众生需要而建立的,顾名思义,众生就能够破迷开悟,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世尊在经文里面给我们举的这十位主方神,他排列的次第跟六度、跟十波罗蜜、跟普贤十愿,都是异曲同工。就像盖一层大楼,这十层大楼,第一层第二层,没有第一层就不会有第二层,有第二层一定包含第一层,由此可知,它是完全一贯的,到最高的一层,一定包括下面的九层;因为有下面的九层,才显示出有上面的第十层,所以后后胜於前前,这有层次的。
  我们看第一位是「遍住」,第二位才有「普现光明」,第三叫「光行庄严」,第四是「周行不碍」,今天到第五「永断迷惑」,他们排列的顺序也就是教导我们修学的层次、修学的顺序,我们要从哪个地方开始?从哪里下手?怎么个学习法?在经上在在处处都为我们显示。不是一次,一次往往我们疏忽掉,没看出来,所以佛在这个经上不断重复,给我们重复几十次,慢慢的你就会觉悟。头一个你心要有住,遍住,遍住一切,遍住一切就是「无住」,你们想想对不对?《金刚经》上佛教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主方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善知识、善友、老师,他住在哪里?他住一切,住一切就是不住一个地方,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去认识。所以我们的心不能不向佛学习,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遍住一切」,这样才能够上与诸佛感应道交,下与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不是二,都在名号里面显示出来。
  今天我们读的第五尊,第五尊主方神就是用名号功德教化一切众生。在佛经里面,佛给我们说了一部《万佛名经》,许许多多的寺院过年都拜万佛,这部经里面,佛给我们说了一万二千多尊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太多了,说不尽!这个本子太大了,我们从前在台湾,我们有个道场华藏图书馆,因为拜万佛差不多要半个多月,这个法会才能圆满,我们道场小,所以我们每年过年拜千佛,千佛忏,千佛是有三千佛名: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我们拜三天,我们的法会拜三天。我们做的是形式,实质距离我们相当遥远,为什么?如果真正要落实,《三千佛名经》要先讲解,然后就能够得利益了。我们对於佛的名号不能够理解,天天念,天天拜,只是口善而已,也能得利益,得的利益大小也不等,完全看这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对於名号的意义都能通达了解,听到名号、看到名号就能想到这里头的意思、义理,这个功德就大了,确确实实帮助我们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他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应当要知道。
  佛的经典,我常说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美不胜收,真到极处,善到极处!佛菩萨名号就是真善美慧的纲领,任何一个名号就是一个纲领,这一个纲领决定能够统辖所有一切纲领,佛经上常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不是独一,是任一,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学佛,难在哪里?义理不通,学是学了一点,不通。如果学通,天下就太平,一切纷争都没有了,人心是定的,永远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他入一真法界。有同学问:在这种情形之下,还有没有分别执著?这个话我们在《坛经》上看到,六祖能大师曾经这样问过永嘉禅师,永嘉是他的学生。他问永嘉:「你还有分别吗?」永嘉回答他:「分别亦非意」。六祖点头,给他印证没有错。什么叫「分别亦非意」?他已经离心意识,已经转识成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智,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什么人境界?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应化到世间、应化到六道,六道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怎么办?诸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分别,我也分别,你执著,我也执著;这里头就是:你有妄想,我没有妄想,我可以同你的分别、同你的执著,那是你执著,我随顺你执著,不是我的意思,分别亦非「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是落在心意识里头,我的妄想分别执著是随顺你的情识,不是我自己的,我自己清净平等,一尘不染,一念不生。里面跟你不一样,外面跟你相同,这就叫「分别亦非意」,为什么?分别执著是契机,不分别不执著是契理,理机双契!这叫菩萨道。
  我们今天对这个道理实在讲似懂非懂,没有真正搞清楚。平等,「理」上平等,在这个世间「事」上不能平等,事上平等世间法就破坏了。要记住,佛教导我们,「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不坏世间法是契机,才能成所作,成就佛法度化众生的事业。世间无论办什么事情,佛教住在世间,也不能离开世间法,它也要有组织,形象上也要有尊卑,它也要有职权,否则的话它不能办事。在地位上、在身分上有不同的差别,在理论上、在思想上决定是平等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差别即是平等,平等即是差别,差别跟平等是一不是二。如果你要说分别跟不分别、执著跟不执著是对立的,那对立的就变成二法,希望大家多想想这个道理。要是讲逻辑、讲辩证法,它的总纲领总原则,分别跟不分别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佛法是什么?佛法: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这就会把你搞糊涂了;执著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执著,你懂不懂?愈说愈不懂,愈说愈糊涂,你没有入佛境界。入佛境界你听到点头,「没错!」你入了境界,什么境界?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你才真正体会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道理很深很深,这个道理没有边际,深广无际,它是真理,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证得了。
  佛说一切经教都从这里流露出来的,你不知道根源,你怎么会懂得佛讲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不容易!所以华藏世界是永远和平安定,极乐世界也是永久和平安定,为什么?佛与众生,也就是那个世界的居民,都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境界达不到,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跟他们共聚,我们只好到边缘地区去居住,蛮荒、没有开发的地方去居住。什么时候我们达到这个境界,不要我们请求,他们就欢迎、来迎接我们去,这正是经典上所说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要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提升到上善,怎样提升到上善?章嘉大师教导我的「看破放下」,这四个字做不到就不能提升。我们要把自己的忧虑、把自己的烦恼、把自己的牵挂、把自己的习气统统放下,真正做到一尘不染,对於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过去现在未来、因因果果通达明了,一丝毫的隔碍都没有,这才叫成就,我们这一生过得就有价值、就有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永断迷惑主方神的赞颂,赞颂第一句:『一切世间所有名』,这个名就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佛名等彼而出生』,佛的名号跟世间所有的这个名称是相等的,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果世间所有的名号都没有了,佛的名号也没有了,佛的名号是随著世间名号相对而建立的,为什么?帮助众生开悟。名号是一个方法,名号是一个手段,名号里头有总有别;像在我们现前这个地区、这一个阶段、这一个时段,我们讲时间跟空间,在这个时间、这个时段、这个空间,担任主教的,或者我们从教育上来说,担任校长的,主持教育这个工作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校长,他的名号是在这个时段、这个空间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他下面这些诸菩萨、声闻、辟支佛,他们的名号是代表一部分、局部的,利益众生。
  我们校长这个总纲领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古人翻经,翻经有一个体例,有五种不翻,只翻音不翻意思。释迦牟尼佛这一个名号音翻过来,意思不翻。为什么意思不翻?尊重不翻,不是不能翻,是对他尊重,保持他的原音,然后再加以讲解说明。梵语释迦,他的意思中国人讲「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待人,以仁慈对待一切众生,「释迦」是这个意思,这是在这个时段、这个地区教学的总方向、总纲领。原因是这个时段、这个地区的众生没有爱心,自私自利,佛要用这个名号把他扭转过来。但是现在的佛教徒,天天合掌在那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只知道口念,不知道意思,遇到一切人事物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在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欺负别人,侵略别人,以为自己很能干。为什么?听说西方人讲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劣者应当被淘汰,物竞天择。这些言语都是错误的,这些言论更加深人的自私自利,加深人们的贪瞋痴慢,错了!这些思想是鼓励人竞争,竞争升级就斗争,斗争升级就战争,战争再升级,这个世界毁灭了,后果不堪设想。
  圣贤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彻底明白了,他教给我们真正是生生不息,教导我们要走永久和平,究竟安乐!我们走的是生路;世间人这种竞争的思想,他走的是死路,在佛法里面讲他所走的是三途、地狱,我们走的是天神诸佛菩萨的道路,那怎么会一样?我们念「释迦」这个名号,就要把自己「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心念出来,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用这个心就是跟诸佛法身菩萨一样、没有差别。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天天这样教导我们,我们长时间接受这个薰陶,终於彻底明白、彻底觉悟了。我的根性不是利根,我跟诸位报告多次了,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今天有这么一点成就,是学佛五十年,在讲台上讲经四十三年,这么长的时间天天在薰修,一天都没有间断,这才能悟入,所以我知道,我清楚,时间短了不能成功。
  像我们烧柴火一样,现在没有人烧柴火,这个比喻大概很难懂了,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我举这个比喻他会懂。尤其是冬天下雨潮湿,这个柴火是湿的,你要把它烧燃很不容易,要烈火,还要相当长的时间。火虽然烈,时间不够,烧个五分钟十分钟,烧不燃;要烧多久?要烧半个钟点、一个钟点以上,烧燃了,长时间!我们的根性就像湿的柴火一样,长年泡在水里,现在要把它拿出来,把它点燃,谈何容易!所以唯一的方法,长时间的薰修,我是从这个方法成就的。我这五十年的经验,今天提供给同学大众,给你们做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