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幻拧P扪У钠诩湮颐嵌ㄎ胀ò嗔侥辏瓢嗳辏芯堪嗨哪辏梢阅玫桨闹薜难┲ぁQ睦丛次颐且蚕氲剑颐遣徽猩扇⊥萍龅姆椒ǎ墒澜绺鞲龇鸾掏盘謇赐萍霰K停M谜飧龇椒ǎ颐悄芄坏玫狡返隆⑿扪⒀醵寄苡幸欢ㄋ降模芄挥姓庋玫难惶乇鹬卦诘滦械男扪嬲⑵刑嵝模嬲芄蛔龅缴峒何恕N颐谴诱饫锱嘌担泊诱饫镅“蜗乱唤斓难г旱牧斓既耍撼ぁ⒏痹撼ぁ⒔讨霸保庋颐钦飧鲅г翰拍馨斓贸ぞ谩2荒芟褚话闳怂档模辶勾笫λ驳摹该也挥谐酰士擞兄铡梗颐且ト恕�
他底下说,「今圣人有志有能,故所作究竟」,我们要学圣人,有志有能。志在利益一切众生,志求正法久住世间;「有能」是指什么?能放弃自私自利,能放弃名闻利养,我们才能够把后人提拔上来。如果自己占住这个位子,死都不肯让人,死了之后后继无人,你的事业等於零,这个错了。我们有能力让贤,见到智慧德能比我强的,我立刻就欢欢喜喜让位。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印宗法师遇到惠能大师,这是在广州,就是现在的光孝寺,印宗法师讲经,那个时候惠能大师还是居士,还没有剃头,也到这个寺庙里听经,听印宗法师讲经。坐在后面有几个听众不老实,在打妄想,看到风吹著幡动,有人讲幡动,有个人驳斥他说不是的,是风动,他们两个人争论起来,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听经不老实。惠能大师看到他们两个在争执,就替他们解围,跟他讲「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听了服了。
惠能大师很会讲话,要是我讲我就不是这么讲了,我怎么说?我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你们听经不老实,何必去管风动幡动,老老实实听经重要,自己不老实,也扰乱大众秩序。能大师毕竟比我高明,这句话惊动了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下座之后,对於惠能就特别礼遇,向他请教:你的见解、你的说法决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一谈之后,他原来就是从黄梅得法的五祖传人,隐居了十几年,这个时候才发现。印宗法师非常欢喜,向他讨教,然后惠能大师在那边剃头出家了,印宗法师是他的剃度和尚。可是印宗法师了不起,把他剃了头之后,回过头来再拜他为师父,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把这个位子让给惠能大师,这是什么样的胸襟?什么样的心量?所以能大师的成就,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印宗退下来之后当护法,把弘法的使命交给惠能大师,弘护密切合作,中国的禅宗於是发扬光大,在佛教里面影响了一千多年,到近代才衰落。这就是圣人「有志有能」,所以他做的事情是究竟圆满,我们在这里要学习。
大师在这里说得好:「世人以人随欲,不能兼亡」,一句话把我们世间人毛病全都说穿了。世间人为什么不能?为什么有开始没有圆满?是世间人随顺自己的欲望,随顺自己名闻利养的欲望,这就难了。不能够尊贤,不能够让贤,自己永远抓得紧紧的,所以到他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没有继承人,完了。家,家亡了,事业,事业也完了,这是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看得太多太多了,只有一代没有两代,清凉大师在这里一语道破。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冷静细心多想想,圣贤的事业,在一个家庭,他这个家庭世世代代传下去,孔老夫子孔家传了七十多代,代代都有贤人,我们如果随俗说,代代都有好人。再看看我们佛门,佛教在中国,大小乘总共十个宗派,各个宗派有没有传人?传人是有,我们常看传法,哪个出家人是哪个宗派里头多少代的,都有一个法眷,传法。我还听人家说现在传法它不是法,这个传法是可以买的,譬如我是第二十代,底下二十一代我可以传给你,但是需要多少钱,你拿多少钱来我写个法眷传给你,这个罪过我就不晓得怎么算法了。
古人传法确实是有修有证,传法是给你做证明的,证明你确实开悟了,你是底下一代祖。达摩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传给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这五代都是单传。到惠能大师不传信物,衣钵不传了,传法,惠能大师传法四十多个人,这四十多个人都是禅宗的第七代。过去的承传必须得祖师印证,确实是开悟了。现在传的这个法眷,我就不知道凭什么,如果果然是像一般人传说的,是凭金钱,那就不得了,这是真正佛在经典上说的「裨贩如来」,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把整个佛法毁灭掉。古人这个承传实在讲就是师承,我的法跟哪个老师学的,哪个老师给我印证,我就是他的法子,必须要得到印证才行,没有经过印证还不算。
我们今天这个第五届的同学,这个月底举行毕业典礼,会长昨天晚上回来了,今天晚上约我见面,我们要谈的是什么?印证,给我们第五届同学做印证。印证的工作怎么作法?播放同学们讲经的录像带,老师、同学们、信徒们,我们都欢迎他来看,我们大家看,看到我们满意不满意?如果我们都觉得满意,这就是给他印证,他可以毕业了。我们今天的传法就是发培训班的毕业证书,我们认为你的修学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毕业证书不发给你,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大家的意思,现在讲民主。从前要一个老师认定那就可以了,现在我不这样作法,我是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统统参加,我们来看,每天我们选一段时间,我跟会长两个商量,我希望他也来参加,这样才公平。
我们读这一节经文,读清凉大师的开示,我们感触太深了,我们要怎样学习?末后这一句说,「今有慈有愍,故令物喜。谓十波罗蜜,无不究竟。四无量心,令物欢喜。」我们有没有慈悲?有没有怜悯?慈悲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慈悲怜悯挽救正法,确确实实能够舍己为人,见贤能让。如果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担当,当然是当仁不让。如果这个「仁」字变成「欲」,我自己的欲望,为了我的欲望我不让,那这个欲跟仁怎么分别?如果是「当欲」他就没有利人的心,也不会培养接班人,也不会尊重贤德之人;那个当仁不让的人,他知道现在这个事情非我做不可,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在这个位置上他决定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来做他的接班人,这个人是真正当仁不让。用心不相同,行事有差别,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志士仁人必定得诸佛护念,决定得天龙善神拥护。志士仁人所作所为,绝不居功,事业怎么成就的?众志成城,大家的智慧、大家的力量做的,决不是我一个人做的,这是仁人。要是从欲望来的,那他这个功是自己居的,我的功劳,我做的,「他们有什么能力?」那个心态完全不相同。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是不是真正有慈悯心,还是具足强烈的欲望,强烈的贪瞋痴慢,一眼就看穿了。
《华严》用十表法,所以讲「十波罗蜜」。通常大乘经里面都是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跟十波罗蜜只是在条目上有差异,内容上没有两样,这个要懂得。十波罗蜜从哪儿来的?是把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再细说,把这一条再分开,分成「方便」、「愿」、「力」、「智」,在六波罗蜜里统统把它合成一个,都在「般若波罗蜜」里,所以只有开合不同而已。总而言之,般若智慧有权有实。实是根本智,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方便、愿、力、智,都属於后得智,也叫权智,我们一般讲善巧方便,你对人对事对物,你所用的方法全是出於智慧。《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就是般若波罗蜜,是实智,真实智慧;「无所不知」是应用,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是无知。无知是本,无所不知是末;无知是实,无所不知是权;无知是体,无所不知是用;无知是理,无所不知是事。因此这样的人做事情才有始有终,才能做到究竟圆满,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他才真正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没有慈悲喜舍,怎么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菩萨的德号意味深长,「周遍游览」,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周遍游览?没错,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一个地方说法,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了。一部《华严经》七处九会,《华严经》讲经的场所七个地方,不是在一个地方,举行了九次法会。方山李长者他有《华严经》的注解叫《合论》,他的说法跟清凉大师不一样,贤首、清凉都是主张七处九会,方山李长者他说的是十会十处,说得也有道理,十代表圆满。释迦牟尼佛讲《华严》开了十次会,在十个处所,周遍游览。因为这是究竟圆满的大法,说在哪一处讲,这是不合理的。究竟圆满大法在哪里说?尽虚空、遍法界,哪里有缘在哪里讲。佛法是因缘生,讲的时间长短,都看缘分,并无定法,「所作事皆究竟」。《华严经》上,会会都圆满,每一会里面实在讲又有许多小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主方神,这是一会,大会里头有小会,没有一会不是圆满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将主方神长行介绍完了,下面是偈颂,我们同样用这个方式把这一章讲完。到下一章,底下一章是主空神,我们讲解的方式要改变,速度要加快,希望我们在三年,用三千六百个小时能把这部《华严经》讲圆满。主方神以前我们是细讲,主空神以下我们虽然不能像前面这样细讲,也一定把它的精义充分来发挥,希望我们学习的人都能够把这些道理、教诲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得到真实受用。好,谢谢大家。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一卷) 2001/6/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1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遍住一切主方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方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虽然每一段里头都有这样的文字,它在《华严经》重复了很多次。凡是多次重复,一定有它很深的意思在。我们每读这一章,都得到世尊一次的提醒,那就是我们对待一切众生要常存恭敬心,说法利生乃至於种种示现,都必须要仰承佛力的加持。佛力的加持决定是平等慈悲的,既然是平等慈悲,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这个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用现代的话来说,诸佛如来威神平等加持,这里头须要有条件,条件不具足,佛力是加持你,但加不上。譬如阳光普照大地,这个地区有很浓厚的云层,於是阳光照不到地面,这是不是阳光不平等?不是的,是你这个地方有乌云,决定不是阳光不平等。佛对一切众生的加持亦复如是,如果我们自己本身有障碍,障碍佛光的加持,那这样不是佛不加持,而是佛加持不上。
这个障碍是什么?佛在经上说得很多,烦恼习气。烦恼里面包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烦恼染污的时间久了,这是真久,无量劫来我们就被烦恼习气污染了,所以佛力加持虽然像阳光普照大地,我们头顶上这一片乌云严重的浓密,好像佛的威德一丝毫都加不上我们,而其实佛力确实是平等普遍加持我们,我们自己不觉悟,没有感受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遇到佛法了,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