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褐溃颐亲约赫娓桑敛挥淘サ脑诟桑馐俏吮硌荨6砸恍┖笾缶醯娜耍舴⒌淖饔茫欢造恫恢痪酰鞘且坏惴从Χ疾豢赡苡械摹:笾缶跤蟹从Γ恢痪蹙退蓝耍环从α恕5呛笾缶踅ソザ嗔耍恢痪醯囊不岜涑珊笾缶酰颐且谡飧龅胤脚Α�
佛常讲「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就是《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改过,从事上改,用戒定慧去灭贪瞋痴,从事上改,是改得很辛苦、改得很难。更进一步是从理上改,你把这些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做起来就不难。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事上要做,只有理没有事,没有用处,理事是不能分的。当然最殊胜、最高明是从心上改。可是诸位要晓得,理要是不通,心是念头,念头转不过来。如果理还没有搞通,念头就转过来了,这个人准是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凡人肯定做不到,从念头上改过来了。这个改比《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改,那个境界不知道要大多少倍,真正一念跟虚空法界国土众生融合成一体,这是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不是凡人。这个能不能做得到?能,但是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己认真努力、锲而不舍,我相信有个三十年、四十年,行!你能入这个境界。如果懈怠退转,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那就完了,那不但是心上不行、理上不行,连事上都不行。
真正讲到修行,只有一句话:痛改前非。你要能做到痛改前非,你一定首先要认识是非,要认识善恶,要认识邪正,要认识利害,这是先决条件。这个认识就是讲看破,然后你才真正下定决心,把坚固的三毒舍掉。『此灭冤神』,你看看这一位菩萨,「冤」是什么?冤的根就是三毒;「诸根常喜」,冤毒灭掉了,所以你诸根常喜,常生欢喜心,以大慈大悲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做种种示现,这才能办得到,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无二无别。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一卷) 2001/5/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1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十首:
【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由是具成功德相,此现福神之所入。】
这是示现净福主夜神的偈颂,也就是他的修学报告。他提供我们的启示非常殊胜,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普使一切众生所乐满足」,我们应当要牢牢的记住。偈颂里面把这个修因得果都说出来了。
第一句『佛昔修行为众生』,『一切愿欲皆令满』,这两句,半偈是讲的修因。佛没有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换句话说,佛也是从我们的身分修成的。他已经修成功,我们现在才开始。我们要怎样才能修行成佛?这是提供绝佳的教材,头一句告诉我们一个总原则,为众生决不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果报在自己。第三句『由是具成功德相』,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记载所说,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的,像华藏世界的毗卢遮那佛,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相好从哪里来的?「往昔修行为众生」,为自己错了,为自己怎么会得到相好?怎么会得到光明?所以念念为众生,决定不要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想别人。想到别人他的求愿,想到别人的需求,这个「欲」是需求。确确实实能做到舍己为人,这才能叫行菩萨道。
菩萨摄受一切众生,经典里的名词叫「摄受」,用现代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交往,摄受就是交往。佛教四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能令众生生欢喜心。所以我讲经讲到这个四摄法,四摄法里面的布施,就是现在所讲的交际应酬,多请客多送礼,四摄法的布施是这个意思,多请客多送礼。我们跟人交往,先从感情上建立,这是佛家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总得先有往来,先彼此信任,交个好朋友,然后你才把佛法告诉他,他就会相信、就会信受奉行。如果他对你有成见,跟你不往来,你就没有法子度他。所以要帮助他,先一定要建立很好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个非常重要。怎样把恶的朋友变成好朋友,这是功夫;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变成好友,这样才能够化解战争。对抗决定不是办法,对抗双方牺牲都太大,而且结的这个冤仇,生生世世永远没完没了,无量劫的报复仇杀,你想想看这多么痛苦!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决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的。有智慧的人决定是把冤仇化解,就是无量劫的冤仇,也要把它化解。用什么方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就行,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能化解,没有不能够化解的,让对方觉悟。要想让对方觉悟,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力办得到的,我们都给他。然后让他仔细去观察、仔细去反省,到底谁生活得快乐?谁得殊胜功德利益?
人生在世,不仅是人,一切万物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这个总得要懂得,如果这个事情不懂得,那你就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糊涂过一生。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畜生道去,这是说你不造大的罪业,为什么?你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的业因。如果你再造作罪业,再造贪瞋,那好了,你的结果必定是饿鬼、地狱。可是哪一个愚痴人不造贪瞋之业?所以十法界里头哪一道的众生最多?给诸位说,地狱道的众生最多,我们怎么晓得?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造作这些业因,我们就能看出来。我自己将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东西自己要清楚,不必去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一生造善因,一丝毫恶念都没有,纵然别人加害於我,我还是赞叹他,我绝对没有一丝毫恶意向他。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了来生去好地方,就为这个;我要有一丝毫恶念对付别人,来生极乐世界去不了。你们同学要注意,有人来骗你、来欺负你,甚至於杀害你,你还有一个恶念对待他,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机会错过了,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的大众,个个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不是普通的善,上善,我们要把自己修成上善,这个太重要了。
所谓上善,心里头丝毫恶念都没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的念头,我们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们追求的,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的心里头夹杂丝毫不善,虽念佛也去不了,这个道理要懂。绝对不是你念佛念一辈子,将来不能往生,你还要骂佛,佛骗了我,佛打妄语,「我一生这么老实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想想你该不该往生?对佛还埋怨,还说佛欺骗了你,你怎么能往生?你决定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没有慈悲。
我们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心理,我们的心不诚实、虚伪,要把这个心修正。我们要修真诚心,所以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你决定不吃亏。不要认为说,别人骗我,我真心对人,那我不是上当吃亏了吗?没错,上当吃亏只这一辈子,这一辈子顶多你活一百岁不得了,你来生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一点小亏不肯吃,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在六道里打滚,没完没了,你想想,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然后才真正懂得古人所讲:「吃亏是福」,一点没错!我吃这辈子亏,吃一百年亏,来生到极乐世界享大福报去了,吃亏不是福吗?这一点小亏不肯吃,完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我遇到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欺负我、陷害我、欺骗我,我欢喜都来不及!为什么?消我的业障,看看我的这个反应,等於是考试,来测验,看看我的反应;我的反应是正面的、我的反应是好的,我就知道我会到极乐世界去;如果我的反应跟世间一般人的反应一样,我知道我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个亏吃大了。
佛菩萨在此地做榜样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在一生当中没有怨恨一个人,提婆达多处处想方设法陷害他,释迦牟尼佛没有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反而回过头来赞叹提婆达多。你看看《提婆达多经》里头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感谢提婆达多成就自己的道业,处处在考验自己,是不是真的「清净平等觉」?这样的心行,给诸位说,自度度他。那些毁谤陷害的人,他受不受罪?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虽堕阿鼻地狱,佛说了,他在地狱里过的生活跟天堂一样。什么原因?他堕阿鼻地狱是存心陷害释迦牟尼佛,这个罪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在阿鼻地狱享受跟天堂一样?他成就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大德大行从提婆达多陷害而成就,释迦牟尼佛能忍辱、能宽容,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我们才看到;要不然释迦牟尼佛这种德行你从哪里看见?我们从什么地方学习?提婆达多这个功德在地狱里过天堂生活,这合情合理。看一个事情要分析得清楚,不能只看一面,往往你把事情看错了;换句话说,如果释迦牟尼佛要像平常人一样生瞋恚心,那他堕阿鼻地狱就受罪。所以自度就是度他,释迦牟尼佛自度,也度了提婆达多;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利他自利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
我们决定要把不善的念头连根拔除,在顺境里面要特别小心。逆境绝对没有一念瞋恚,顺境绝对没有一念贪恋,你有一念贪恋麻烦了,要生生世世报偿。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平等心、大慈悲心。什么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心里头不夹杂自私自利,这个爱心叫慈悲;如果这个爱心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这不叫慈悲心,这是凡人的爱,凡夫讲的爱。佛菩萨爱心里没有自私自利,纯粹是利他,所以不用爱这个名词,换个名词叫「慈悲」。
在第一句里头,这是一个基础,这是个根本,我们必须要建立正确的观念。这个世间学哲学的人讲宇宙观、人生观,第一句里头人生观跟宇宙观都包括在其中。要晓得「为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众生不是指人,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换句话说,众生两个字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形形色色全都包括在里头。我们今天的爱心能不能达到蚊虫、蚂蚁,能不能达到树木花草,地上长的一棵小草,你对它有没有爱心?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你对它有没有爱心?佛菩萨对它们有爱心。对於这些小动物,乃至於对於一根小草,那个爱心跟对待父母的爱心、师长的爱心没有两样,他的爱心是清净的,他的爱心是平等的。我们能不能做到?要懂这个道理,这个要学习。
我们天天讲,菩萨道里头,大乘法里面讲菩萨修行,头一个是「布施」,四摄法头一个也是布施。蚊子来咬你一口,正是修布施。你把它赶走,那你就不肯修布施。它想来吃一顿饭,你好好的供养它一顿就好;你要把它打死,那你的罪过就无量。我们是一个人,也是个动物,每天也想找一点东西吃,我们去找一点东西吃谋生,不犯罪,那人家把我们打死,跟你把蚊子打死,罪过是一样的。不肯布施是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