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成就。明明德是自行,亲民是化他,自他不二才能做到止於至善。圣人所说的,话讲得不一样,你仔细去观察,说的是一桩事情。不但东方圣人,看看西方,我们在《圣经》里看到摩西、看到耶稣、看到穆罕默德,他们所说的话也是这十个字,言语虽然不相同,意思旨趣完全是一样的。这正是古德们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所谓真理,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见到真理,必定都是相同的。
  宇宙、虚空、法界、众生、国土确实是一体,同一个根源,唯识所变。什么叫唯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随著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管怎么变,还是一桩事情,体还是一个。所以宗门讲得好,「识得一,万事毕」。你把这个根源找到,看清楚了,什么事情都没有、都解决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哪些是庸人?没有见到根源的人,他被困扰了,他自己乱了脚步。
  佛放光明,放的是什么光明?就放的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无非就是放这个光。这两句话我都把它讲清楚,不讲清楚大家听不懂。什么叫寂而常照?寂就是我刚才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在你心里头,没有起作用这个东西是静的,但是它有不是没有,这是寂。照是什么?起作用,对众生,真诚心对人,清净心对人,平等心对人,智慧心对人,慈悲心对人,对人叫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虽然用这五种心对人,依旧没有一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照而常寂。与一切人事物交往,绝不受人事物的干扰,这就常寂。怎么叫干扰?眼见色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会被色迷,这就不受干扰,这就常寂。换句话说,色相里面,我们一般人讲,顺自己心意的就起贪爱,不顺自己意思就起厌恶,这就著了相,这就是照而不寂,没有寂。照而常寂是什么?顺自己意思的决定不起贪爱的念头,不顺自己意思的决定没有瞋恚的念头。换句话说,在境界里决定是平等的,没有高下的,这常寂。
  我们眼见色是照,见性在照;耳闻声,闻性在照;鼻呼吸嗅气,是鼻性在照;吃饭的时候,舌尝味,舌性在照;照是起用。照而常寂,这是功夫。照的什么?里面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不起妄想,这叫常寂。寂跟照是一体,寂是体,照是用,照是体,寂是用。什么称作体?什么称作用?这里头也有区别,特别对於我们初学的人,我们每天都起作用,不论是你觉悟还是你迷惑,迷人张开眼睛他也会看,不过跟觉悟的人看法不一样。觉悟的人看了,就是刚才讲,他不起妄想分别执著;迷的人看了之后,他起妄想分别执著;迷跟觉就在这里差别。
  我们在用功上,真正会用功,用的是什么功?照的时候里头有寂,寂的里头有照,这叫真功夫。如果寂而不照,那就死了,那就入了断灭。照而不寂,乱了。圣人跟我们的差别就在此地,活活泼泼,丝毫不紊乱,这叫真功夫。日常生活里头去练,吃饭,这个菜很好吃,多吃一点,你已经乱了,你照里头寂没有了。或者要修行,一个老修行人,天天苦修,看到外面这些菜肴,理都不理,动也不动,那是什么?寂没有照。大家从这里头慢慢去体会,你就晓得修行用功就在生活里头、穿衣吃饭里面,真用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是照,不变是寂。寂而常照就是不变随缘,照而常寂就是随缘不变,话随便怎么说,意思都是一个。你从许多这些名相统统合起来看,自己就晓得怎么用功,你在这里头真得受用、真得自在,得欢喜心,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决定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本来是欢喜的。连孔老夫子都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法喜充满。法喜是从内在发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的叫乐,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外面来的。内心里头自发是悦、喜悦,在佛法里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都是讲这一桩事情。
  我们要将「深广寂灭处」,活活泼泼的应用在生活上,这叫真学佛,这叫入华严境界;应用在工作上,应用在日常应酬上,跟一切人事物往来,我们统统用得上。对人对事对物,物里面有动物、有植物、有矿物,样样都能活活泼泼的作用,没有丝毫障碍,这才叫『佛放光明照世间』。
  『见闻欢喜』,这四个字是双关语。第一个是诸佛菩萨见闻欢喜,诸佛菩萨看到,「你用功得法了,你不久也成佛了」,诸佛菩萨欢喜。凡夫众生也欢喜,欢喜什么?欢喜你是个好人,你以善心待他,你不欺骗他,他有苦难你会帮助他,他从这里欢喜。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不唐捐』,这三个字意思很深。你一定有成就,你的功夫没有白费,一定有成就,成就你的德行,成就你的智慧,成就你的相好,智慧就是光明,所以叫不唐捐。唐捐是古时候的术语,就是我们很辛勤的去做,到后来没有收获,功夫白费了,叫唐捐,这是古时候一般的术语。不唐捐就是你一定有成就。
  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相好,心地依旧是清净不染,这叫真成就。如果有意图、有目标想成就,能不能成就?能;但是不是究竟圆满。比方成佛,一般人念念当中我想作佛,我的修行就是要作佛,果然没错他成佛了,成的是什么佛?藏教佛。藏教佛没见性,什么原因?刻意要作佛,他这个念头没有忘掉。那个念头是个妄念,要晓得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有念都是妄念。所以他是有所为而为之,能达到,但是是相似位,不是真实位。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是相似佛位,天台大师六即佛里头讲的相似即佛,连分证都不到。分证,极其微细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才到分证位。分证位在《华严经》称法身大士,圆教以上的法身大士。
  这个修行方法,这个境界,这是长行里面讲的乐胜庄严主昼神,他所修的这个法门。他得的是「能放无边可爱乐法光明」,他这个法门在现代社会很契众生机。所以我们要想帮助现代的人,一定要懂得现在人他喜欢些什么东西,我们不能违背他的爱好,就他爱好里面帮助他改邪归正,这就好教了。正如同孔老夫子说的「思无邪」,就对了。他们现在种种娱乐里面,充满邪知邪见、恶知恶见,如何我们就在那些娱乐当中,娱乐不舍,把他改邪归正,去恶向善,教化的目标就达到,这就是「佛放光明照世间」。
  世间人今天贪而无厌,不择手段的在贪财、贪名、贪利,我们教他贪,帮助他贪,满足他贪,但是是正法的贪,你能够得到财宝,你能够得到富贵,决定不是用恶的手段。我听说现在,现在这个社会全是骗人的、欺骗人的,这个造业,他决定贪不到的,他所得到的依旧是他命中所有的。昨天我听李居士告诉我,有很多人喜欢吃海鲜,要吃活的,到店里看,买活的;他没错,活的卖给你,拿到厨房去,厨师把活的放旁边,还是把死的做出来给你吃;他端出来不是活的,端出来都是死的,他到里面给你换了,你已经被他骗了。现在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在骗人,这种欺骗的手段能不能赚到钱?赚不到钱,欺骗的手段折福。我们要教他用正当的手段,你赚得会更多,你的心会更踏实。为什么?你行善,你不造业。我们不妨碍他贪,不妨碍你发财,还帮助你发财,帮助你长智慧,帮助你健康长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有理论、有方法。所以在这上极力宣扬,这个世间人会接受、会欢迎的。
  我们自己受持正法,就是我们自己要先做到,我们有财富,我们有聪明智慧,我们也有健康长寿,他亲眼看到的。我怎么来的?我有一套理论方法得来的。你要想得到,我把这一套理论方法传授给你、教给你,你也可以得到。这不是皆大欢喜吗?绝对不是说,「发财不行,发财是造罪业」,人家马上就拒绝,根本就理都不理你。所以不可以违背众生的意愿,怎样把他导向正规,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功德。满一切众生的心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作佛都可以满愿,何况其余?所以理论方法一定要透彻,不透彻不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八卷)  2001/1/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88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四首:
  【佛雨法雨无边量,能令见者大欢喜,最胜善根从此生,如是妙光心所悟。】
  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华香妙光主昼神,他得的法门是「开发无边众生清净信解心」。从这个法门来看,就是今天所讲的社会教育,是纯粹从社会教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在赞颂里面,很明显的,第一句「佛雨法雨」,上面这个「雨」念去声,念「玉」,做为动词用,就是降落的意思,这是比喻世尊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经典上我们看到他是主昼神的身分,而偈颂的头一句,它说是『佛雨法雨无边量』,我们就知道这一位主昼神是佛陀应化的,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这是现主昼神的身分来教化一切众生。
  『能令见者大欢喜』,众生的欢喜是从闻法当中得到的。佛要不讲经说法,不能够觉悟众生,这个喜悦就生不起来了。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佛在世讲经说法决定不是说一个法门、一部经论,而是宣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大家都知道,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适合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机的,包括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就是在这个地球上,这一万二千年当中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佛都说到了。要不适合这些众生的根性,佛决定不说,说了没有用处。无量无边的法门,看看这一万二千年,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性契合哪些法门,佛应该说些什么法,是这么个来源,不是佛随便讲讲的。佛要是随便讲,那就变成契理不契机,佛不会说这个事情。
  这给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启示。第一个,佛说这么多的法门,哪一个法门是适合我自己的根性。如果你选择对了,正契合你自己的根性,你的修学就会一帆风顺。为什么?契机。好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把你病源看得很清楚,判断很正确,药下去,病就好了。如果世尊所说这些法门,我们修学有困难,不契机,这就是佛所说的不适合我,适合别人。我们众生很多,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虽然是一个大夫看,那一个大夫给每个人的处方不相同,大夫的处方就跟佛所说的经教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当年佛在世,你遇到佛,你向他请教,他特别给你说的,那是最契机的,你当下就得利益。这个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很多例子,佛这部经还没讲完,讲了一半,甚至於讲三分之一,听众里面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这什么原因?契机。
  现在世尊灭度了,距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中国典籍里面记载已经三千多年,我们生在佛灭之后三千年,选择法门就不容易了。这么多的经论摆在面前,要想样样都学是决定办不到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大的智慧,接受不了。而随便选择一个法门未必有效果,所以我们对於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