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苫顾嫠匙约悍衬障捌蔷褪翘焯ù笫驳摹该旨捶稹埂V钗灰宄忻奘担慊故歉懔缆只兀慊故且馊竟ǎ赜⒍龉怼⑿笊忝獠涣恕U嬲欠牌约旱某杉独胱约旱姆衬障捌娴母鹧В鹪诰显趺唇玻揖驮趺醋觯饨泄坌形唬桓谋渥约旱南捌庋颐窃诜鸱ɡ锊耪嬲檬苡谩J雷鹪诰淅锩嫖奘蔚奶嵝盐颐恰⑷暗嘉颐牵甘艹侄了校搜菟怠梗馐枪坌形唬飧鑫淮尾桓撸梢运蹈崭杖朊哦选9坌形坏墓Ψ颍谖颐蔷煌练爬锩娼凶龉Ψ虺善姓庋墓Ψ蚓涂隙芡彩ネ油痢H肥嫡馐谴低约悍衬障捌⒚挥卸希皇遣辉儆谩L臃鸬慕袒澹陀姓庋馐さ墓ā�
第三句说得好,前面两句是事,第三句是理,『犹如影像现世间』。假如没有第三句,我们单看前面两句,观行即、相似即都可以包括,我们凡夫的境界。有了第三句,我们就晓得,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他们是来表演的。这一句就像《金刚经》后面四句偈所说的一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与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事实真相。而我们在这个事实真相完全被迷了,对於事实真相一丝毫都不能够觉察,不知道这个现实的境界是假的,是像影像,影像不是真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破四相、破四见就一丝毫都不难,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读《了凡四训》,你在这小册子里头看到,我们一般人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永远不会断,一天到晚打妄想,何以了凡居士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上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这是功夫!但是袁了凡不是功夫,袁了凡是了解自己命运。孔先生跟他算命,他完全相信,一生都是命里注定的,打妄想也没有用,「算了,不打妄想」,打妄想很累。他是了解自己命运是注定的,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能把妄想放下。如果你要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是什么?梦幻泡影。你要真的理解、明白了,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放下了。
诸位要晓得,定能伏烦恼、控制著烦恼,让它不起作用,慧能够灭烦恼,也就是说转烦恼成菩提。没有慧不行,专靠修定,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从禅定里面开智慧,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可是定,一定要依照方法去修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净土宗的戒律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净土宗戒律的总纲领就是「净业三福」,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韦提希夫人的,教韦提希夫人就是教我们一切大众,三条十一句,是我们修净土、求往生的根本戒,我们把它列在修行纲领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四句话做到了,就是佛的大悲身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将这四句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就周遍法界了。
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看到,佛教导我们以十善业,落实在菩萨行六度里面,在天人四无量心里面,落实在接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四摄法里面,后面再跟我们讲落实在三十七道品里面。三十七道品,天台大师讲四教:藏、通、别、圆。由此可知,三十七道品是全部的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全部包括在其中,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都不超越,这正是《华严经》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境界多广大。所以佛法的教学,从孝敬开始,最后还归宿到圆满的孝敬,始终是一不是二,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体会,要在这些地方学习。
第三句是开智慧,是诸佛如来的境界,我们也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入这个境界,得大自在,那真的是周行无碍。不但四相不执著,四相有没有?有,不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在面前,但是我们感受不一样。以前误认为这个东西是真实的,是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生起患得患失的念头,这个境界会影响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些境界全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於是在这个境界里不动心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心多清净。清净心对於事实真相,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
境界如是,我们自己身心也不例外。一切有为法里面,什么叫有为法?相宗入门的经论,天亲菩萨造的《百法明门论》,这一部书文字不多,但是义理非常丰盛。菩萨造这一部论,只解释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百法明门论》就是解释这一句话。什么叫一切法?菩萨把一切法归纳成一百类,这一百类就是代表一切法。后面再跟我们解释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二无我。人无我,我执就破了;法无我,法执也破了;我、法两种执著放下,这个人是法身大士。诸位要晓得,放下我执就超越六道,放下法执就超越十法界,从《百法》里面认识梦幻泡影。
《百法》里面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是讲心法。世间还有不少人认为身是假的,念头是真的,外国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他不把身当作自己,他把他那个「思」认为这是真的。思是意识心,也是假的。佛把这个列在头一条,八识,心法,八个心法;第二,五十一个心所法;第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心所法跟不相应行法都是属於心理作用,八识是妄心之体,心所与不相应行法是心理作用。后面再跟你讲色法,色法是讲物质世界。我们身体属於色法,讲五根:眼、耳、鼻、舌、身;那个意,意是属於心法。根身器界,这是属於色法。色法归纳为十一类,十一个色法。这些都叫做有为法,与有为法相对的是无为法,后面有六条无为法,有为法九十四个项目。
有为法都不是真的,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身心世界,这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要认识清楚,假的不是真的。这个现象存在有多久?有些人以为天长地久,以为人的寿命很短促,山河大地寿命很长,全都搞错了。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这都是假相,梦幻泡影的假相,它存在的时间多久?「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太阳出来就没有了;电是闪电。跟你说如闪电,这是讲真话;跟你说如露水,这是随顺众生说的相续相,相续相也不长;真相是刹那生灭。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自己的身体,了不可得。不可得,你要执著有个得,错了。知道事实真相,得失的念头放下了,你的烦恼就去了一大半。绝大半的烦恼是从得失里头生出来的,知道在这个世间,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可得。
佛这一句话:「不可得」,在《大般若经》里头说了,我没有去统计,至少说了几千遍。所以《大般若经》从头到尾看一遍,分量太大了,当然记不住,「不可得」一定记住,为什么?重复的遍数太多了。这是世尊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让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觉悟过来,才真的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决不会把这些东西放在自己心上。统统放下,心清净,好,真心现前。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你就回到这个境界了。身心世界统统放下,本来无一物,真心现前。从此以后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智慧,妄心是妄想分别执著,真心是圆满的般若智慧,这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用真心,我们自性性德自然流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一样。这是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众生不觉。契入这个境界之后,这个人就是佛家讲的「乘愿再来」,为什么?他业报身已经尽了。世间人来说,业报身尽了,这个人就要死了,寿命到了。修行人业报身到了之后,他已经转了,他把业报身转成为愿力身,所以他这个身还可以在世间常住。业报身有我,有我就有业报;愿力身里头没有我,「我」已经完了、结束了,转成愿力。愿力,这就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这个境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修行证果,他证果了。
依照佛经典都是方便说,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全是方便说,没有一句是真实说。为什么?真实说是一句话都没有,那是真实的。凡是说出来的,全是方便说,我们要懂这个意思。真实的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一句话没有。身心跟虚空法界完全融成一片,这是真实的。不但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身也是遍虚空法界。跟你说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每一个毛端,都是遍虚空法界,跟虚空法界合而为一,所以没有大小。为什么佛经里,小里头能现大?一毛孔里面诸佛菩萨在里面转大法轮?这个讲的时候,我们很难懂,很难理解。你要晓得,他的毛孔、细胞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毛孔没有放大,虚空法界没有缩小,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多么自在!依报、正报没有一样不圆融,没有一样不圆满,我们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就是你自己干不干,你自己肯不肯放下?
从哪里放起?我也常常奉劝同修,从自私自利放起。首先要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这个念头不放下,就不得其门而入,永远在门外。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跟佛法,佛法就是性德,愈离愈远;放下自私自利,你就进门了。入门之后,当然还有遥远的路要走。登堂入室,头一个是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拔掉。一定要学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为什么?一切众生是真正自己。我们要想证得清净法身,什么是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入这个境界,你才证得法身。证得法身,那你就超越,不但是超越六道,十法界超越了。
《华严经》难得,善财童子在这部经里面,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要像善财童子那样认真的学习,这部《华严经》随著经文逐渐把自己境界提升,《华严经》圆满了,你就成佛了。这是你要真干才行,你不真干,你只有解,没有行。行是什么?行是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见解,这叫行。过去没有读这个经典,我们的想法看法错了,首先要肯定佛在经典上,他的想法看法是绝对正确。展开经卷,随文入观。「观」,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止观。止是止我们从前的错误,观是我们要建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宇宙人生观,这叫随文入观。止,实在讲是放弃、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观就是向佛菩萨学习,我们就能入这个境界,随著经文的次第,逐渐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这部经圆满了,善财成佛了,我们要能跟善财一样,我们也成佛了。机缘难得,太难得了,得到放弃太可惜了,一定要认真努力,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障难。自己的障碍、困难,就是自己的妄想分别,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定要克服。突破这一关,我们就成就了。展开经卷,入佛境界,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末后一句,因慧菩萨,这是他的修学。他契入,所以他能够为大众宣说,修行证果,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七三卷) 2000/10/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