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嶂勒飧鍪率嫡嫦啵龆ㄊ敲曰笤煲担浪郎涝对诟懵只兀馐欠鸲晕颐堑拇蠖鞔蟮隆J廊俗鸪品鸱ㄎΓ莱鍪兰渌幸磺姓浔Χ疾荒芨飧鱿啾取�
  但是佛为我们说出来,我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情,怎么样远离烦恼习气,怎样恢复性德,摆在我们面前两大课题。这个事情佛帮不上忙,佛如果帮得上忙,我们还用得著修行吗?不要修了,佛大慈大悲,不都帮助我们成佛了?要知道这个事情佛帮不上忙,这要自己认真努力去学习,所谓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只能把道理讲清楚,方法教导我们,还是要自己去干,自己不干,那还要落空。我们跟佛的缘分很深很深,不是这一世结的,这一世是决定不可能。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佛就结了深厚的因缘,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听了佛的话,也会点头、也知道很好,但是就是做不到,做不到还是要搞轮回,我们错就错在这里,不能不知道。要想成就,一定把这个过失改正过来,念念之中都要遵循佛陀教诲,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去模仿,我们去学习。
  在这一首偈里面,首先我们要学佛的「大悲身」。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从我们身体上表现出来。大慈悲如何落实在我们身上?「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具体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厨房里面常常看到小蚂蚁,洗手间里面也常常看到有小蚂蚁,你看到之后怎么办?要跟它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但不能杀它,把它赶走都不应该,都没有慈悲心。你真正以爱心对它,它自然会走;你也不要讨厌它,它妨碍你,我们让它一点,大慈大悲这才能落实。如果我们讨厌它,把它赶走,赶走已经不慈悲了。
  晚近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我们在大师传记里面看到,他住的房间有跳蚤、有蚊虫、有虱子,他的侍者要想把这些东西清除,当然不是杀它,把它清除,拿到外面去放生,印光大师阻止,不准他动,跟它在一起生活。告诉侍者说,这是我自己德行不够,留它在我身边好,它是善知识,提醒我,我应当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把这些小动物当作善知识看,跟我们一般人观念完全不相同。传记里面记载著,老和尚七十岁以后,不管他在哪个地方住,他的房间里头一个都找不到,别人住的时候有,他住的时候就没有。老和尚说的这个话应验了,那就是他的德行能够感化小动物,「老和尚年岁大了,要让他清静一点,不要去干扰他,年轻的时候没关系」。佛家讲「迁单」,搬家,这些蚊虫、蚂蚁、跳蚤,它们都搬家了。
  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做传记的人故意这样写的,还是确有事实?我们最近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李金友居士的山上,我们看到事实。李居士的山上决定不杀生,山上所有的员工统统素食,住在山上的客人也要吃素;你不能吃素,那你就不要到山上去。他这个山开发今年是第六年,山上的树木花草决定不用化肥、决定不用杀虫剂,他请的有专家种花、种菜。他告诉我,头一年所种的菜,差不多是百分之七、八十都被虫吃掉,剩下来的不多。他看到很欢喜,「我种菜供养这些动物,人吃、虫吃都一样,好事情」,这个心是平等心,这个心是大慈大悲。第二年虫吃的就比较少一点,第三年就更少,现在是第六年,他菜园里面的菜还是有虫,虫所吃掉的绝对不到十分之一。我们现在到他的菜园看,每一片菜叶里头大概有两、三个小洞,虫吃的。由此可知,你以慈悲心对它,它也以爱心报答你;你要用杀虫剂,杀不尽的,愈杀愈多。不杀,不杀逐渐逐渐就没有了。花园、菜园,放音乐、放佛号供养这些树木花草,专人在照顾。这个山上所有一切生物,包括树木花草一片祥和,这是我们亲眼所看见的。
  慈悲落实好,对於一切众生、一切小动物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把这个念头从心地里面拔除,只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行,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心行,我们在一位在家居士身上看到了。他一家人本身这个作法,自自然然就影响到他家里面的儿女,他有个最小的儿子今年五岁,好像才上幼稚园,他能够跟他幼稚园的小朋友说,看到地上爬的蚂蚁,有些小朋友要去抓这个蚂蚁,他就制止,告诉那个小朋友,「如果你是蚂蚁,有人来捉你,你喜不喜欢?」他能说出这个话,对於小动物非常爱护。这个山上员工有三百多人,个个不杀生,个个都能够爱护小动物,这是他的教化成功。我看这个人,佛家讲的菩萨化身,他是个经商的,佛家讲商主,应以商主身得度者,即现商主身而教化之,菩萨无处不现身。
  我们看了、接触到了,要明了,不但一切有情众生都有善心,「人之初,性本善」,所有一切动物它的性也是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习相远」,习性变成了不善。习性是受外面环境的薰染,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样就变成不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性本善,不但有情众生的性本善,无情众生的性也是本善。我们要想使我们周边的人事、物质环境,都能够达到至善,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内心做起。佛在许多经论里面都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念头。所谓依报就是我们的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属於依报。我们要想依报好、依报庄严,怎么去做?从内心里面去做,一定要使自己的心行做到纯善无恶,你的依报环境自然就转了。
  我在过去房间里遇到这些小动物,我都会把它送到房间外面去,现在我学印光大师不送它了,让它自由跟我在一起生活,一点厌弃的心都没有,欢迎它来玩,欢迎它来共同生活,可是愈来就愈少了,怎么会没有感应?只要我们对待这些小动物,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它能感受到。我们起心动念,要晓得这个心念是波动,这个波动它能接受得到。善念这波动是善的,恶念这波动是不善的,我们中国人一般人讲气氛,「这个地方气氛非常好,那是善念的波动;这里气氛很不好,那是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波动」,我们能感受得到。心愈细,感受得愈明显,心愈清净,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都能够明显的感触到。中国人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名称不一样,意思都相通。所以我们要学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要把佛菩萨的慈悲、方便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起心动念,落实在言语造作。
  第二句这个意思告诉我们,完全是开放的,『周行无碍悉令见』,没有一丝毫隐藏。如果有丝毫隐藏,就是私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凡是有隐藏都是不愿意别人知道,凡是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大多数都是不能见人的事情,不善。再想想佛是怎么教我们的?佛教给我们,消业障最有效果、最基本的方法,叫「发露忏悔」。什么叫发露?完全显露出去让别人看,不能够隐藏,隐藏你的罪过愈来愈深、愈来愈严重。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为人应当积阴德,德是好的,好的事情不要暴露,不好的事情应当暴露出去。不好的事情暴露出去,决定会受到外面人的指责;指责好,指责就是果报,我造作的不善,立刻就报掉了。造作的好事隐藏起来,你的善愈积愈厚,你的报愈报愈殊胜。跟世间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世间人是把自己不善隐瞒起来,把自己善的地方尽量的报发出去,让别人欢喜赞叹,把你所修的善全报完了;你的罪业在那里没有动,根深蒂固,这就是往后三途的业因。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他想错了,他做错了。由此可知,佛菩萨教导我们是绝对正确的,这是真实智慧。
  大慈大悲,周行无碍,这是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自自然然显露出来。用现在人的话,纯真的大爱,决定没有私心,对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的爱护,这里头没有偏心。佛家不说爱,佛家说慈悲,为什么要把爱改成慈悲?这是佛说法所用的言语词汇的善巧,慈悲是跟智慧结合在一起的;换句话说,这个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这个爱是清净的,不是染污的;这个爱是平等的,不是偏爱;这叫慈悲。所以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清净的爱,是平等的爱,不同於世间人。世间人的爱不平等,那个爱有染污,爱就想占有,占有的念头就是染污,就不清净。爱这个、不爱那个,不平等。所以它是属於情执,是属於一种感情的执著,佛家讲迷情、迷执。佛法讲慈悲,完全是理性的,这是真爱,永恒不变。世间人的恩爱是假的,常常会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道义已经没有了,你跟人家讲道义,人家听到都会讥笑你,你的思想太落伍,你是十八世纪以前的人,不合乎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讲什么?讲利害。今天的社会,你仔细观察,确实说这个社会现象,「争名夺利,恣情纵欲」这八个字,所以社会怎么会安定?世界怎么会和平?人活在这个世间,怎么可能有幸福?一家欢欢喜喜欢乐,利害的集合,到哪一天利害发生冲突了,这个家庭立刻破碎。所以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今天社会的现象,我们必须要晓得。但是我们看得很清楚,仔细较量,还是道义的集合是真实的、是长久的。
  今天道义的集合,大概最明显的是在佛门。佛门,我们今天大家在一起相聚,不是利害,这里面无利可图。我们欢欢喜喜聚在一起,这学道。除这一个场所之外,其他场所就很难见到了。我们不能说没有,难!少!即使在佛门、在宗教里面,依旧免不了还有一些利害集合的。凡是利害集合,总免不了斗争,争名、争利、争权,总是搞这些东西,他的心怎么会平静?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完全没有分;换句话说,他生活在忧虑、得失、烦恼之中,他没有幸福。纵然争得名和利,争得权和势,他也不能够安宁。为什么?常常想到怎样保持不会失掉,想到怎么样不会被别人夺去,麻烦太多了。
  这跟佛菩萨不一样,佛菩萨把这些统统放下,所以他得大自在,那才过一种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常说身心无事,心地清净,身清净,没有事情,这才是真正幸福。他的事情是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什么?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晓得他现在所想的,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苦,苦不堪言,他不知道乐,他以苦作乐,所以菩萨要帮助他、感化他、教导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转恶为善,帮助他超凡入圣,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为了这个。这里面完全没有自己,还有自己夹杂在里面,那像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我们在学佛菩萨,什么时候成了佛菩萨,就是刚才讲的,我没有了,你就成了佛菩萨。
  现在学佛菩萨,里面夹杂著还有我在里头,这是学习作佛菩萨。到什么时候我没有了,《金刚经》上讲我相没有了、人相没有了、众生相没有了、寿者相没有了,恭喜你,你成了菩萨,你是法身菩萨。只要你还夹杂著四相、四见在里面,这是在学习作菩萨,天台大师讲的「观行即佛」。假如我们学佛,依旧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名字即佛」。诸位要清楚,有名无实,你还是搞六道轮回,你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