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一法身」在推动他,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法身,我们今天讲的「生命共同体」,大家比较好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说法没有「一法身」亲切,实在讲还是隔了一层;虽隔了一层,与一法身已经靠近了、贴近了,我们从这里头去体会。
如果大家要问,我们怎么样修学?怎么样证得?我们今天总结这二十个字很好,你要把这二十个字好好的去体会,能够把它落实到自己心行里面,那你就是修一乘佛法,比大乘还要提升一级。佛说法说到最后,「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是一乘法修学的方法。要记住,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这是说我们处物质环境;无论是跟善人相处,或者跟恶人相处,这是我们人事环境;顺逆境缘都不相干,唯一真诚。真诚里面决定具足圆满的心行,也就是这二十个字。每一个字里面都具足其他的十九个字,有一条不具足就不真诚,一定是圆满具足。说慈悲,慈悲必然圆满具足,少一条慈悲不圆满。同样一个道理,说念佛,念佛也要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也要具足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有一条不具足,你就不是真念佛,真念佛是圆满具足。这才是修一乘法的菩萨,你这一生当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果然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诸位说,是往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同居,也不是方便有余土,决定生实报庄严土。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疏》里头讲,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跟古大德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古大德说,上辈上品是菩萨念佛往生的,中辈中品的是阿罗汉、辟支佛念佛往生的,凡夫只能下辈下品,古德是这个讲法。善导大师,我们晓得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他说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不是像从前祖师大德所讲的。三辈九品是「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所以就能够上上品往生;你遇缘遇不到,这些道理你没有懂得,方法不晓得,确确实实念佛往生品位就很低。所以这个缘很希有、很难得!
可是要真正透彻的理解,要能契入。契入,你的心变了,决定不会再把这个身看作自己,不会偏爱这个身,你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爱护一切众生跟爱护自己的身一样,决定没有差别,这是你才契入。你要不从这里下手,不从这个地方落实,学是学过了,听好像也懂得了,跟自己还是两把事情,纵然这一生念佛很幸运往生了,品位不高,这是一定的道理,从这些地方诸位应当能体会。世间圣贤的教诲,一般宗教圣人的教诲,实实在在讲,没有释迦牟尼佛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这是真的。你们现在每个星期天,听各个宗教来讲道,就明白了。佛经上讲的,确实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世出世间圣贤的典籍,我们都可以看、都可以参考,为什么?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只是佛菩萨在各个地区化现的身不一样,所说的法不相同。那是什么原因?众生的根性不一样,这正是显示出随类化身,应机说法。身相不相同,说的法不一样,可是义趣是一样的,他所指的决定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这个方向目标都是教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决定相同的。如果他的目标不是这三句,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正法、邪法就从这个地方去辨别,所以邪跟正,我们一看、一接触就明了了。无论是古今中外,所有圣人的教诲、宗教的教诲,我们一看,宗教,什么叫正教?什么叫邪教?标准在此地。符合这个标准的是正教,违背这个标准的是邪教。正教一定是教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凡为圣,决定是跟这个相应的。诸佛菩萨以这个力量常安住在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普捷现王菩萨他懂得,『具』是具足,就是他完全明白;不但完全明白,他还表演给大家看,做出来给大家看,真正契入。他做的是什么?「真如平等无分别」。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七卷) 2000/9/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偈颂,第九首:
【佛昔诸有摄众生,普放光明遍世间,种种方便示调伏,此胜法门观海悟。】
这是普观海迦楼罗王菩萨,长行里面说他得法是「了知一切众生身而为现形解脱门」。这个意思就是随类现身,我们看偈颂,在偈颂里面明显的告诉我们,虽然讲是暗示,但是太明显了。『佛昔诸有摄众生』,迦楼罗王是佛菩萨变化的,不是真的鬼神,佛菩萨示现的。「诸有」就是讲六道,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叫三有。「有」什么?有业因、有果报。所以人在哪一道受生,什么主宰的?不是天神主宰的,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你自己去的,如果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一点都不迷惑,当然他到三善道,他不会到三恶道。凡是到三恶道都是迷惑颠倒,我们常讲糊里糊涂去的,决不是清楚明白去的。
由此可知,古大德常常警告我们,临命终时那一著,最关紧要。人断气之后到哪里去?这个重要!中国人讲「五福」,最后一条,最后一个福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好死。什么叫好死?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这个人纵然一生没有遇到佛法,他也不会到三恶道去,这是真实的福报。五种福以这个为真实,为什么?其余的四种福报,「富」是你有财富,「贵」是你有地位,「多男子」是你的儿女子孙多,一样都带不去;最后这一条带去,决定来生。所以这一条福报是真的,其他的福报不是真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生修行积善,积功累德都不要去享福,把福报统统留到最后来享,这是真正有智慧。最后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晓得自己要到哪里去,这大福报。人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在一生当中纵然不学佛,不懂得佛法,一定也生天道,临命终时天人来接引。看到天童、天女,也有幢幡、宝盖,天人接引,生天享天福去了。
天上寿命长,福报大,不要说很高,佛经里面常常讲的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寿命一千岁。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假定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寿命一千岁,你就想想看那个福报有多大!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所以世间许许多多宗教目标都在生天,都希望享天福。前面跟诸位介绍过知足天王,知足是兜率天,兜率天人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兜率天的一天,寿命四千岁。弥勒菩萨现在就在兜率内院,什么时候到人间来示现成佛?兜率天的寿命尽了,他下降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所以他的四千岁,要合我们人间换算一下,是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这个诸位能算得出来的。一天是四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乘上四千,这数字就得出来了,弥勒菩萨那个时候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愈往上寿命愈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天人的生活状况,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佛告诉我们这个不究竟,纵然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是轮回。因为他不能再高了,到顶了,那只有往下堕落。这是说明六道轮回的状况,说明业因果报,这叫「诸有」。
「佛昔诸有摄众生」,这一句话意思就是佛在六道里面度化一切众生。度哪一类众生就示现哪一类的形相,这个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我们想到上一次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怡保,我们去参观一个暹罗佛教的道场,看到了有十几二十尊的释迦牟尼佛像,都是玉佛像。每一尊都是释迦牟尼佛,面孔不一样。第一尊是印度人,印度人的面孔,接著许许多多不同族群的面孔,尼泊尔的面孔、锡兰人的面孔、泰国人的面孔、西藏人的面孔、韩国人的面孔、中国人的面孔、日本人的面孔,都不一样,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佛在哪一个族群里面度众生,必定示现跟他同类的身相,亲切。
佛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要懂得,佛佛道同,佛佛没有一定的相状。但是示现在一切众生当中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目的是一不是二,手段千差万别。手段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佛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手段无量无边,但是要晓得方向目标决定一致,这就是正法。如果方向目标不是这样的,不是帮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全都叫邪法,都不叫正法;就是跟佛用的方法完全相同,目标不相同,方向不相同。邪正从这里就能辨别。
第二句讲,『普放光明遍世间』。「普」这个字很重要,不能随便看过。「普」是平等,不普就不平等,所以普是平等心。上对等觉菩萨,下对的是阿鼻地狱,佛的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偏爱、没有偏憎,决定是清净平等。「光明」是智慧,智慧落实,断恶修善。人为什么要断恶?智慧;为什么要修善?智慧。六波罗蜜里面最重要的一条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这一条,前面的五条都是世间的福报。你修布施、修供养,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全是世间福报,是世法不是佛法。前面五条里面都具足了般若波罗蜜,那就不是世间福报,是真实功德。把福德转变成功德是在般若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能修福德,不能修功德。具足般若智慧的人,把福德转变成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功德能出三界,功德能作佛、作菩萨,福德不能,福德不能转定业。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生死大事,六道轮回再大的福报不能救。所以功德跟福德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智慧要紧,学佛就是求智慧。
『种种方便示调伏』,这是菩萨落实了。怎样帮助众生?方法太多了。「方」就是方法,「便」是什么?最适合的方法,便是便宜,所以方便。「方便」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我们佛门常说的契机,方便就是契机,不契机那就不是方便法。「机」,每一个人的机缘不一样、不相同,只有佛他才有能力观机,我们凡夫没这个能力。佛能够看到每一个人过去生中,经上常说阿罗汉能看五百世,你过去生中五百世阿罗汉知道,你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到五百世。所以遇到这一些善知识教导你,好!契自己的根机,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学的是些什么东西,你阿赖耶里面有些什么种子,哪些种子力量弱,哪些种子力量强,他清楚,他明了,强者先牵。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容易叫他开悟。
不会观机的人,虽然学到佛的一点方法,学得怎么样?用不上,用了不得力。我们也要懂得这个道理,虽然没有能力,不能知道别人过去世是干些什么,也得打听打听这一生当中他干些什么,他念了些什么书,他生活在哪个环境,接触哪些人,他曾经受过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