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当面错过。
  所以要想不退转,不退转才真精进。没有善缘,不可能不退转,今天这个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老师苦口婆心教导,实在讲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往年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慈光图书馆」办「大专佛学讲座」,几乎我每一届都参加。我从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没有缺过席,期间最长的是四个星期,暑假时候办的。学生来了,接受四个星期的薰陶,不错了,确实思想观念都有改变,明显的改变。有一天,老师跟我们在一起吃饭,很感慨的跟我们说,「我们花了这么多心血,四个星期每天八个小时的上课,他结业之后到电影院看两场电影就完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看两场电影就统统回去了,佛法就忘光了,说明社会诱惑力量之可怕!但是说总比不说好,办总比不办好,让这些年轻的学生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种子而已,要想他真正有成就,难了。真正有成就,那一定是长时间的薰修,决定不能松懈。离开课堂、离开老师、离开经本,人就变了,快速度的变了。
  我们看看古大德们的成就,他们怎样求得不退心、求得勇猛精进?不离开老师。诸位在《高僧传》里面看,中国大陆道场《山志》,你去看里面的记载,真正有成就的人,有很多一生不离开老师。老师往生圆寂了,才离开,找到有缘的地方教化一方。追随老师的标准最低限度的是开悟,大彻大悟,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时候才可以离开老师。为什么?不会再迷惑,永远脱离迷邪染,真正安住在觉正净,这个行,可以出师;现在人讲,你可以毕业。不是这个程度,毕不了业;毕业出去,必定堕落。你禁不起名闻利养的诱惑;换句话说,你贪瞋痴慢天天在增长,你有什么成就?更有非常感人的事迹,确实在老师会下大彻大悟,还不肯离开老师,报老师的恩,帮助老师教学,非常难得。等老师往生的时候,他再离开去教化一方,教导我们知恩报恩。古人这些行谊,我们不能不细心去观察、不能不细心去思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做的用意究竟何在?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学习,这样才能够入如来境界。
  简单的说,如来境界就是四摄、六度。四摄、六度完全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就是如来境界。决定随顺经典上的教训,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告诉我们,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决定认真努力去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做,你这样就入佛境界。佛教给我们做的不肯去做,教我们不能做的偏偏去做,你是永远都不能入佛境界。我们不去讲明心见性,那个太高了,不是我们凡夫能做到的,我们把标准降低一级,我们可以做到。随顺经典的教诲,决定不违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一生永脱轮回,永离十法界,真成就了。不但成就,实在讲是大圆满的成就,为什么不干?
  所以苦日子要永远保持,你将来发达,钱给别人去用,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我发达了,我就多享受一点。这一桩事情,千万不能跟外国人学。外国人,我知道他们居住的环境,生活水平差不多的,我们达拉斯那个小区,大概收入是两千块钱的收入,住在那边的。如果有个人工作升了,拿三千块钱收入,他马上搬家;他要搬到三千块钱收入那个区,代表他的身分提高。不能学!你收入三千块钱,住在两千块钱那个区里头,你很富有,你日子好过。你搬到高级区的时候,你很辛苦,何必找罪受?「知足常乐」。所以外国人常常搬家。
  我们中国人古时候家里建一栋房子,这个房子要不能住三百年,这不叫做家。中国人有老家,外国人没有老家;外国人天天搬家,游牧民族,没有老家。中国人做个家具、做一个桌子,红漆、大漆的家具至少要用一百年,这叫置产业。外国人讲好看,过两年就不要,就换新的。他们常常换新的,不讲究坚固耐用。中国人讲求坚固耐用,有多余的才能布施帮助别人,这才懂得节俭、懂得惜福、懂得造福,你的后福无穷。外国人不懂,没有这个观念,所以老了之后就好可怜。外国老人是真可怜,儿女不照顾,儿女没有照顾父母的义务。人老了怎么办?国家养,国家每个月给你一点生活费用。所以人老的时候,自己有一个小房子都把它变卖掉,车子也卖掉,拿这一点钱到老人院去住。你不住老人院,你根本没有人照顾。所以退休之后,都去住老人院,这是跟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但是现在中国要是渐渐崇洋的话,那以后就很可悲了。
  中国人这个教育,儿童的时候培养德行的根基,严加管教,基础从这儿奠定的;中年的时候为社会造福,为社会服务造福;晚年的时候享福,人生最安乐的是晚年,晚年得果实。外国人不是的,外国人享福是什么?儿童享福;中年的时候,在社会上拼命奋斗。所以人家讲,很多人说,外国人儿童是天堂,中年人是战场,老年人就入坟墓。跟我们中国想法完全不一样,中国晚年是享福。所以福报不可以在儿童享;儿童享福,老年就不能享福,福报享光、享尽了。所以中国人把福报留在晚年享,晚年儿孙满堂,饴养天年,天伦之乐,这是外国人永远想像不到的。东西方的文化不相同,也可以这么说法,圣贤人的理念跟凡俗人理念不相同。那我们到底是选择走圣贤人的路,还是走凡俗人的道路?你要仔细去观察、仔细去思惟。年轻的时候受一点苦难,无所谓,有体力;年老的时候受苦,真可怜。所以人不可以不积德、不可以不修福,佛这样教导我们,中国儒家、道家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看看其他宗教的典籍,他们的神圣亦是这样教人,没有例外的。
  十善业道是所有宗教共同善行的标准,四摄六度其他宗教也有,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没有佛法讲得这么圆满,佛法比儒家讲得还要精细。这也就是中国在古代,已经接受儒家的教诲,为什么还要欢迎佛法,道理在此地。这两样东西展在我们面前,我们才晓得,儒家讲的是纲领,佛说的是细目,一而二,二而一。在近代印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提倡展示给我们的,就是儒、佛大道。他《文钞》里面,他讲儒家的东西来印证佛法,讲得太多了。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简单,但是非常重要,「绝思则入,方为勇猛」。换句话说,绝思就是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才叫做勇猛精进。换句话说,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才叫做勇猛精进;如果还夹杂著不善在里面,不算是勇猛。佛讲得好,话讲得真好,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如果我们用这个经来说,这个善法就是四摄六度;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心行皆善,这是如来境界。如果掺杂不善在里面,那就不是如来境界,还是凡夫境界;凡夫里面三善道的境界,出不了六道轮回。由此可知,恶决定要断干净,不可以还有残余的恶习气,这个东西决定妨碍,妨碍你入如来境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不能不懂。
  自古以来,多少好心修行人,也亲近善知识,也遇到很好的助缘,最后修行不能成功,原因在哪里?夹杂不善。夹杂不善,最重要的是心里、念头。我们要记住,心净,身就清净,身语就清净;心要不清净,身持戒,口不妄言,身口清净,意不清净,不能往生,不能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那是净土。心要不清净,不能往生净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此地,心不清净。我们看到有很多过世的人,走的时候瑞相很好,我们看到很欢喜,是不是一定往生?不见得,生天的瑞相跟往生的瑞相几乎没有两样。如果他还夹杂著不善,生天,走的时候神识也是从头顶走的,所以可以说肯定他不堕三恶道。真正往生,这个人决定是清醒,不会迷惑,他一定告诉你,「佛来了」,看到佛来接引,这是肯定往生。临终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三圣,见到净土的境界,这是肯定往生。如果没有这些瑞相,没有见佛、见西方境界的瑞相,我们只看他全身柔软,面色红润,最后的时候从头顶,这个顶上有暖气,这生天,肯定生天。生天跟往生也就是一念之间,夹杂不善。
  我们真正要想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善业道经》要天天念,那是标准。如果那里头不善的还犯了,有个一条、两条,往生就没有把握。「那要真正行善,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常常吃亏」,不怕!吃亏是福,肯吃亏的人都到极乐世界去;不肯吃亏的人,这一口气咽不下去,还在六道轮回去斗争,冤冤相报。不再干这个傻事了,过去生中干这个傻事,所以没去得了,这一生中再干这个傻事,不又耽误自己吗?所以你真正明白,什么亏都可以吃,什么样的侮辱都可以忍受,我只有一个目标,求生净土,一定要下定这个决心。在这个世间活一天,随缘一天,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有我自己的好去处,自己清清楚楚,自己有把握,这样才能够保证你不退心,保证你勇猛精进,契入如来境界。契入如来境界,没有往生之前就已经入,现在就过如来的生活、过菩萨的生活,跟一般人确实不一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六卷)  2000/8/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6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长行,第五句:
  【大海处摄持力迦楼罗王,得能竭众生烦恼海解脱门。】
  这一句清凉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诸本多脱」,「脱」就是缺少这一段,这种现象在佛经里面常有。我们知道佛经传到中国来,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古时候印度这些经本都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用线穿成相当笨重的经典,线要是断掉,叶一定就散开,很容易遗失,往往遗失几片几叶经文,常有的事情。所以说有很多本子里面,没有这一节。可是偶尔也有一些本子经文上说,「大海处摄持力迦楼罗王,得能竭众生烦恼海解脱门。多是古疏本脱,今依有本。然偈约能竭,说佛福智」,就是偈颂的文有,而长行这一段文没有。偈颂里面,「佛行广大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导师功德智慧海,此执持王所行处」,这个到我们讲偈颂的时候再介绍。
  我们现在看这一段的经文。这一段经文意思非常明显,首先我们要明了菩萨名号的含义。佛法里头点点滴滴都含无量义,决定没有例外。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一毛一尘,毛是我们身上的汗毛,这是身上最小的,尤其是毛端,汗毛的毛端、尖端,正报里头最小的;依报里面最小的是微尘,所以佛常讲一毛一尘。一毛一尘都能遍容虚空法界,毛端没有放大;法界,我们不说法界,说世界,法界意思比世界广大得多了,咱们就讲世界,讲小一点;世界没有缩小,毛孔没有放大,世界可以装在毛孔里头,这是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想像的。这个叫「不思议解脱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