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蠹叶寄芴岣呔酢9攀焙蚰信岷鲜堑酪澹靼渍飧龅览恚有∮懈改浮⒂惺Τぁ⒂谐け步痰妓浪性鹑危龇嵌贰6造蹲约杭彝ゴ诮哟绞恰覆恍⒂腥藓笪蟆梗移攵蠊危味筇煜缕健<沂歉荆挥兴凳遣荒芷爰叶苤喂教煜碌模徽飧龅览怼K越裉焐缁嵴饷绰遥澜绮缓推剑驹蚴羌颐挥衅搿D囊桓隽斓既硕枷G笫澜绾推剑枷G笊缁岚捕ǎ裁醋霾坏剑扛驹蛎徽业健�
这个事情政治不能解决,军事武力也不能解决,现在讲的经济科技还是不能解决,唯一能解决的还要回归到教育。四种教育里面,家庭教育是开端、是基础,宗教教育是圆满。宗教教育把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向上提升,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它不是迷信,我们要细心深入去探讨。如果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迷信」的帽子加上去,谁迷信?我们自己迷信。「迷信」两个字的意思要搞清楚,我对於这个事情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我就相信它,这叫迷信;我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我不相信它,也是迷信。统统搞清楚、搞明白,我信它是正信,我不信它也是正信,我清楚明了了。
由此可知,今天很多人对於宗教,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全是迷信,尤其是对於佛法。佛法契入进去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博大精深。他看得清楚,他看得明白,为什么?他有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因为他烦恼轻。这个地方的标准,「无著无我」,著是执著;人要到无我,智慧一定现前。我执是自性般若智慧最严重的障碍;破我执,这个障碍突破,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的人,决定不再执著身是我。那我们这个身智慧开了,说实在的话,六道十法界没有了;智慧开了,六道十法界就没有了。但是这个身还在世间,这个时候大慈大悲心起来了,利用这个身帮助没有觉悟的人,这就是佛家里面讲的「乘愿再来」,他生死自在,随时可以走。随时可以走,为什么不走?这个地方的苦人太多了,全心全力照顾这些苦人、帮助这些苦人。
许哲一百零一岁了,她为什么不走?她随时可以走,她有把握,我相信她的话是真的,决不是假的,随时可以走。她到哪里去,她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恐怖都没有。为什么不走?看到还有很多苦难的人需要她照顾。她照顾一些老人,那些老人都没有她年岁大,七、八十岁的,她一百零一岁,还照顾这些老人、照顾病人、照顾穷人。有很多人乐意她照顾,希望她照顾,那她就不能走。这个身体在世间,是为众生活的,不是为自己活的。为众生活的就不能享乐,为什么?享乐就不能为众生服务,想到要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一切物质精神上的享受统统要放下。不是真正觉悟的人,做不到!她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她有没有快乐?乐在其中,她的快乐我们一般凡夫没有法子理解。世间人也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这一句话我们也听得耳熟,很难体会。你要真正体会得到,你自己就会去干,哪个人不喜欢求乐趣?这是最上的乐趣、最大的乐趣、最圆满的乐趣,世间什么乐趣都不能跟它相比,但是这种乐趣你体会不到,一定要亲身去做。
大速疾力迦楼罗王菩萨,他的法门归纳起来两个字:一个是「智」,一个是「悲」,智是看破,悲是放下。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提起教化众生的责任,这是他应尽的义务。这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普度众生。不分别国土,不分别族类,更不分别宗教信仰,以真诚心、平等心,大慈大悲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清凉注解里头讲,「悲普观故通悉调」。通是平等,看到众生有苦难,就必须要帮助他。
帮助里面,佛虽然讲的有纲领,也就是原则性的,落实在事相当中,这叫后得智、叫权智,事情才能做得圆满。佛教菩萨纲领只有十条,我们要记住、要去做,在日常生活当中天天去做,愈做愈灵活。你这十条在生活当中,应用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那就快乐。你要不肯去做,永远一辈子生涩。这十条就是「四摄」、「六度」,大家都知道。四摄是与众生接触的心态,现在讲理念、态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这个理念是如何帮助他破迷开悟,如何帮助他离苦得乐,这是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头一个理念。我们现在没这个念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头一个念头「怎么样利益自己」,自私自利摆在第一。佛菩萨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自己忘掉了,没有自己。所以这个布施是布施的理念、布施的心永远不间断,然后才会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
「爱语」,决定是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恶口、没有绮语,所有一切言词都是利益对方的,诚诚恳恳帮助对方、教化对方。「利行」,所作所为对社会、对众生决定有利益。我们每天要吃饭,每天要穿衣,每天要把这个身体养好,为什么?为众生的。所以我们穿衣吃饭、保养身体是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东西是为众生服务的工具,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比这环境好太多,何必在这儿受苦?换句话说,不是为自己活著的,是为一切苦难众生活在这个世间,这叫利行。「同事」,用今天的话来说,与一切众生共甘苦、同患难。以身作则做出一个样子来,什么样子?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超凡入圣,要做这个样子给大家看。念念如是,行行如是,这是你学佛真的回头,你真的在学习,诸佛菩萨就是这个样子。
实际的生活,佛给我们指出六个纲领,菩萨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它的意思就是圆满,六波罗蜜就是六种圆满。「布施」,舍己为人,为人服务,服务的方方面面就太多太广了,都在这一条。第二「持戒」,持戒是守法。对自己来说基本法五戒十善,对社会、对国家来说,《梵网经》里面佛教给我们「不做国贼」,中国人常讲的不做汉奸;「不谤国主」,国家的领导人不可以毁谤,他做错事情,我们可以谏诤,但是不能毁谤。为什么?他是一个国家领导的核心,你毁谤他,让国人对他失去信仰,社会会动乱,国家伤害太大。他纵有错误,我们可以建议,可以直接告诉他,但是不能够公开说。
规劝的道理要懂得,劝人、教训人不能有第三者在场。有第三者在场,不言人过;没有第三人在场,这规劝他。连一般人都要顾全面子,何况国主?大家在一起说过失的只有什么?父母教儿女,自己儿女那没有话说的,一个犯错了,几个儿女同时教训,行;老师教学生,行!学生犯过错,同学在一起可以说;决定不是外人,有外人在不行。像我们现在上课,你们有许多同学都参加,在过去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决定不许可。上课只有学生在教室,外面都有人巡回把守,远远的就把你赶走,这里讲话不可以听的。为什么?说话很难听,都要顾全大家面子。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国家领导人也欢喜,你看到我的过失跟我说,你还能顾全我的面子,还对我还能尊重,这是个好人,这是个懂礼的人。这《梵网经》上佛教给我们的。
《璎珞经》,《璎珞经》是在家菩萨戒,也有重要的两条开示。一个是「不漏国税」,我们常常讲怎么样逃税,这个不可以的,这是违背佛法的。国税是国家的税收,是社会建设的费用,我们有义务去支援,怎么可以逃税?如果这个税收还有贪官污吏他们拿去享受,那个罪是他的,我们不能说他做非法我们就不纳税,不可以。我们做的是正的,我们是善因善果,他是恶因有恶报,业因果报要搞得清清楚楚。第二条「不犯国制」,这个制就是法律,绝不犯国家法律,守法。我们人人能够守这四个戒条,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持戒是守法,对於个人来讲决定要遵守五戒十善,这是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夫妻之间为什么不和,原因在哪里?妄语,不老实。先生骗太太,太太骗先生,这怎么会和?彼此互相不信任,这个家庭坏了,不懂得夫妇是一体,不能有丝毫隐瞒。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菩萨怎么样成了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不间断的,看人家的好处,不看人家的缺点。尤其是夫妇,大概在没有结婚的时候,专看对方的好处,所以很可爱;一结婚之后,专看对方的坏处,那完了!如果你一生永远都看对方的好处,不看对方的坏处,夫妻好和。佛的话讲得对,教你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的身才能够修,家才能齐。这是大根大本,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根大本,怎么能忽略?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内容跟五戒完全相同,那我们再看看其他宗教的经典都说。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五戒十善是所有宗教教人修行的根本,这个我们要懂得。
真有智慧观察世间,观察之后还要帮助这个世间解决问题,诱导世人断恶向善。要把这六种圆满首先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守法、守规矩,每一条里面境界都无尽的深广。现在交通便捷,出国观光旅游的机会很多,要懂得入境随俗。每一个地区他们的法令规章不相同,到哪一个地方要遵守哪一个地方的法令规章,要随顺他们的风俗习惯,那一边人就欢迎我们。这就是佛家常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绝不坚持自己的成见,到别人国家顺从他们的风俗习惯、法律制度,这才能行得通。
要有耐心,「忍辱波罗蜜」就是耐心。「精进波罗蜜」就是求进步。进步从什么地方求得的?广学多闻。我们接触的人事愈广泛,智慧增长,就会有进步。看到错误的地方,我们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改过自新;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想想有没有?如果没有,就应当学习。现在观光旅游的风气很盛,观光旅游不是讲一种休闲的娱乐,那就错了,是教育。观光旅游是最好的教育,到处去看看,看看人家的优点,看看人家的缺点,帮助自己改过自新,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进步。我们在五月应中国的邀请,到中国做了十二天的旅游,我们看到北京机场的建设,我们看了很欢喜。看到中国高速公路比美国建得还好,这什么原因?谚语常讲「后来居上」。我相信这一些工作人员都到外国去考察过,外国道路好的我们学来,缺点我改进,那就比它更好,这叫后来居上。进步快速,出乎人意料之外。外国很多不了解中国,我们看了之后,我们讲最好让外国人多多到中国来看看,他就了解;不亲自去看不行,听别人说靠不住,一定要亲自去看。
「禅定」,是自己胸有主宰,不会受外面的诱惑,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不轻易动摇,不轻易受外面的引诱,这是禅定。「智慧」,是样样清楚、样样明白。佛教菩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六个条件,叫「六波罗蜜」,六种圆满,都是从无著无碍智慧里面流露出来的。佛教导我们,我们不能够落实,是因为我们有执著、我们有障碍,所以怎么学都学不像。什么时候能把「我、人、众生、寿者」真的放下,学菩萨不难,能学得像,会学得很像。这是我们向迦楼罗菩萨学习的第一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