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一卷)  2000/8/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第七首:
  【汝观如来大智慧,普应群生心所欲,一切智道靡不宣,最胜庄严此能了。】
  最胜庄严王菩萨,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得的是「了知一切殊胜庄严果所从生业解脱门」。殊胜庄严的果报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虽有希求的欲望,未必能得到这个果报,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业因果报,这是世出世法的真理。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一切经论当中都告诉我们,从心想生。不是别人的心想,是自己的心想;我们心想善,善的果报现前;心念恶,恶的果报现前。世出世间的现相千变万化,从来没有停住过,佛家讲刹那生灭,决定不会有亿万分之一秒的时间说它停住了,永远它不停的,刹那刹那在改变。这个现相怎么来的?一切众生妄念造成的。能造成的是妄念,妄念从来没有停过,妄念所变现的相分它怎么会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一真法界里面,一切现相常住的。像我们念《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永恒不变,这又是什么道理?他没有妄念,极乐世界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们环境是常住的,树木花草永远不会凋谢。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佛说的这个话我们相信。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为什么会有这个现相?生灭心变现出来的一切物相都是生灭的,西方世界佛的报土生灭心尽了,生灭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现的现相是常住的。常住是真心所现的,我们叫真相,永恒不变,道理在此地。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一首偈,菩萨教我们,『汝观如来大智慧』,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佛的自性智慧决没有比我们多一分,我们自性本具智慧也没有比佛少一分,完全平等,完全相同,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不能不反省!你要不反省,你永远不会觉悟,你勇猛精进的心永远不会生起。我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相好,为什么他现前能证得,我们现前搞成这个地步?我们要生惭愧心!如果我们没有,那情有可原。我们有!有,为什么搞到这个样子?这是被烦恼习气搅和了,被妄想分别执著让我们堕落如此凄惨的境界。无量劫来,我们蒙受贪瞋痴慢的灾害,自己还不晓得,还把十恶当作好友,跟这些好友密切往来,十善排斥拒绝,我们的前途就如佛所说的一片黑暗,你愈堕落愈深,你的来生比这一生还要苦。佛这个说法,我们细细想一想,有道理。
  三恶道是恶业所变的现相,我们今天的心不善,起心动念都跟性德相违背。性德是什么样子?大乘经教里面所叙说的性德的现相,我们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跟大乘经教核对一下,就明白了。我们是背道而驰,佛是随顺法性,我们违背法性、随顺烦恼,完全随顺自己无量劫来累积的烦恼习气,我们干的是这个。这叫魔业,折磨我们自己的法性。如来智慧,这就是称性的般若智慧。怎样才能现前?除掉障碍就现前。障碍里头的根本障碍,我们常讲自私自利,这是所有障碍的根。这个根要不拔除,什么都不必谈,你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不可能。怎么样拔除?把它转过来,起心动念为众生、为别人。我们常说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做好榜样给别人看,从这个地方下手。
  为了自己方便,破坏团体的形象,造罪业!这个事情我们看得很多,哪个团体里面都有,表现什么?不合作,这叫破和合僧,他不晓得他的罪名多重。僧团叫和合僧团,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团和气,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烦恼习气重的人不行,他要做特权阶级,样样跟别人不一样,自以为荣;实际上,他破和合僧,这个没有智慧、没有德行。今天社会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要想改正社会的风气,不是靠口说,口说没用处,要做给人看,做出样子来给人看。
  人不能够离开人群、不能够离开社会,人是一个合群社会的动物,我们一定要认清楚,我们能离开大众独立生存吗?我们每天吃的东西从哪儿来的?我们穿的衣服从哪儿来的?多少人辛苦合作成就我们的衣食,点点滴滴都要靠大众供养。学佛同修每一堂功课回向,「上报四重恩」,拿什么报恩?只是嘴皮说说而已,打妄语。报恩是要拿行动来报恩,没有行动,这个报恩是假的。真正报恩的人是菩萨,佛教我们都作菩萨,菩萨是个觉悟的人,众生是迷惑的人,迷惑的人不知道恩义,觉悟的人知道。他用什么来报恩救苦?用行动,行动是四摄六度。
  四摄六度里头,第一条布施。布施,用现代的话来说,为大众服务。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这个意愿舍己为人?念念成人之美,成就社会善好的风俗,这是真的服务。稍有自私自利夹杂在里面,那就像《十善业道经》里面所讲的,你虽然行善,你的善里头夹杂著不善,把你的善功破坏了。一百件善功,你修九十九件,有一件不善夹杂在里面,全盘破坏了。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常作比喻,他说我们一杯这个杯子里面盛的醍醐,醍醐是上好的饮料,里面掺杂著丝毫的毒药,这一杯都坏了。不断提示我们不可以夹杂著不善,这是真功夫。不夹杂不善又谈何容易,这个不善是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哪里能除掉?除不掉的!
  所以必须天天读经,读经是提醒自己。一天不读经,没有人提起,忘掉了,老毛病习气就犯了,天天读经。这就是为什么不仅是佛教,世出世间的教学重视课诵,宗教里面都有早晚课诵,其目的无非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而已。一个念忘掉了,这一念毛病发作,到什么时候才能契入境界,你自己知道。你要不用功、不发愤,你永远不能契入境界。什么叫用功?什么叫发愤?时时刻刻照顾自己,不要让自己堕落,这个人真的觉悟,这个人智慧现前。佛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模范。
  『普应群生心所欲』。众生根性不相等、程度不齐,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众生的根性分为三等:上、中、下三等,好说话,希望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了解佛说的真实义。上根的人,佛指点他、帮助他超凡入圣;中等人,佛帮助他破迷开悟;下根人,佛帮助他断恶修善。这三种人都叫做法器,都有成就。下根所得到的是不堕三恶道,中根的超越六道轮回,上根的超越十法界。经上还说一类人,一阐提,这是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佛也不舍弃,佛给他下种子,跟他结法缘,但是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他要造作恶业,也可能堕地狱,他要在恶道里头吃尽苦头,那不知道哪一劫再得人身,再遇佛法,阿赖耶里面佛菩萨种的种子会起作用、会起现行。
  我们要晓得,我们这一生当中,对於圣教能够信受奉行,是无量劫前佛菩萨给我们种的因。这个上根、中根不是天生的,无量劫的累积,结果的。就像《法华经》里面讲的大树、小树、小草,佛用这个来做比喻。大树是小树慢慢长成的,上根,无量劫的修行累积的。得佛的法语,你能够体会,你能够觉悟,你能够受用,受用的多叫大根,得的多,中根得其次,下根得最少;没有根性的人,阿赖耶识里头落种子。因此佛法里头才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道理在此地。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不是在一时,生生世世,确实他有耐心、有长远心。这是说众生根性不相同,从大的说。
  从细的方面说,众生所欲不一样。欲望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现在说兴趣不相同,佛才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并不是教我们统统要学,不是的,你要那么想,你就错了。经典里面常常有比喻,把佛比作一个大夫,治病的大夫,所以佛为大医王。众生是什么?众生是病人,是这个大夫的病号。这个大夫非常高明,对於每一个人的病他都清楚,於是他给每一个人开的处方,你依照这个处方去服药,药到病除,这个道理大家容易懂。这些处方就是佛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再告诉你,你要把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学,就好像大夫把所有人那些处方、那些药,你统统都拿来吃,准死无疑。你们想想是不是有道理?你非死不可,不是佛把你害死,是你自己糊涂死了。聪明人懂得什么?佛替我开的处方我吃,替他开的处方,我才不吃他的。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的什么处方?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当然没有问题,你向他请教,他给你说法,决定应机;依照他给你说的,你自己去做,你一定成就。可是今天佛不在世,佛去我们三千年,我们今天依靠什么?今天所看到的是一大堆都是给别人的处方,我们面对这个,头痛!所以大经上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可是佛很慈悲,佛有智慧、有能力,不但知道三千年后社会状况,千年万载之后的社会状况他都知道,所以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在法门当中选择的原则,「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给了我们一个大的方向,我们懂得怎么选择。我们现在生在末法,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那我们接受佛的指导,我们取净土法门,这个方向没错。
  净土法门里面,经典也有很多种,修行的方法更多,我们取哪一种?大势至菩萨是净宗的导师,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得好,《净修捷要》里明显的给我们点出来,「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他指导我们的原则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告诉我们修学的果德,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指示。现在在中国,《无量寿经》有九种不同的版本,《阿弥陀经》有两种版本,三经、五经,包括过去祖师大德的注疏,也相当可观,这所有法门里面我们只要取一种,一定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取哪一种?取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修行环境,守住大势至菩萨指示的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一门深入,净念相继就是长时薰修,就成了。
  对於不同的法门、不同的经典、不同的注疏,一定要平等的恭敬,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我这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不好,不可以这样说法。我这个对,你那个不对,你的对你未必能往生,他那个不对他真的往生,这个事情很多。你的对为什么不能往生?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不能往生;他那个不对,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老老实实念佛,那就成就。现在这个社会自作聪明的人多,古人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世出世间成就的人,我们仔细去观察,他们有个共同点,这个点是老实,老实人有真成就。不老实的人,纵有成就,也是昙花一现。他那个成就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积的福德,虽然现前,因为不老实保不住。老实人能成就。
  偈颂里面第二句观机,第三句授法。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