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940年5月到10月,德国潜艇共击沉287艘舰船,计1450878总吨位。罗斯基尔:《海上战争》,第1卷,第615…616页。仅10月份就击沉63艘舰船,计352407总吨位,这个月是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月。其原因是在这个月协同打击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采用了集群战术或狼群战术。
根据英国的统计,9月份被击沉的舰船中有70%是在夜间被水面航行的潜艇击沉的。罗斯基尔:《海上战争》,第1卷,第350页。这个比例数对1940年10月潜艇与护航运输队的夜战情况也是适用的。我们利用夜战打击了敌人的“防御最薄弱之点”。罗斯基尔:《海上战争》,第1卷,第350页。
在这几个月中潜艇除击沉商船外,还击沉了“安达尼亚”号、“卡林西亚”号、“邓维根·卡斯特勒”号、“斯科特斯汤”号和“特兰西瓦尼亚”号6艘辅助巡洋舰,计49234总吨位。另外还击沉1艘“旋风”号驱逐舰。
在这几个月中每艘潜艇的效率都很高。6月份每艘潜艇平均每个舰日击沉舰船514总吨位,7月份平均每个舰日击沉舰船593总吨位,8月份平均每个舰日击沉舰船664总吨位,9月份平均每个舰日击沉舰船758总吨位,10月份平均每个舰日击沉舰船920总吨位。根据英国公布的舰艇击沉数计算。
在大西洋战役的这段时间内,为取得上述战果,德国损失了6艘潜艇。其中有U…32号潜艇(艇长耶尼施海军上尉),该艇是在10月28日击沉42000吨位的“英国女皇”号货船之后而沉没的。当时,英国的这艘船已被德国飞机击中起火。
虽然潜艇的每次损失都使我们深感痛心,但与敌人的损失相比毕竟还是微不足道的。
也许有人会问,取得这样大的战果,到底使用了多少潜艇。
到1940年9月1日止,即在战争的头一年,德国潜艇的实有数如下:战争开始时,正如上文提到的,德国共拥有潜艇57艘;在战争的头一年共有28艘新潜艇服役,而这一年损失的潜艇也是28艘。因此,到1940年9月1日,德国潜艇的数量仍然是57艘,与战争开始时一样。
1939年9月1日,德国的57艘潜艇中可供作战用的有39艘。到1940年7月止,这39艘潜艇中平均有12艘能同时出海作战。如果按每艘潜艇有一半的时间用于往返航程来计算的话,那么到1940年7月止,也就是在战争的第一年,在作战区与敌人周旋的潜艇平均只有6艘。这就是对英作战的潜艇兵力。
1939年9月1日可供作战用的潜艇有39艘,而到1940年9月1日就只有27艘了。其原因有两点:一、1940年9月1日参加试验和训练的潜艇数比1939年9月1日的多;二,1940年9月1日训练艇的比例数较高。训练艇的数量是在挪威行动之后增多的。为了在波罗的海对全体艇员进行基础训练,这样做是很必要的,因为这些艇员从1941年年初开始将在新型潜艇上服役。
尽管如此,1940年7月至10月每艘潜艇所发挥的作用和击沉商船的数量仍然大于战争初期的头几个月。这除了作战条件对我有利外,主要原因是我们使用了比斯开湾的洛里昂这个新的基地。
从1940年5月起,德国潜艇部队领导不断地关注着德国陆军在法国战局中的进展情况。一旦战胜法国,就可以占领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的海岸地带,将它们作为我们对英国进行海战的出发基地。这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它将迅速地明显地改善我们与英国相比所处的不利的战略地理位置。我们的舰艇兵力就可从北海东南角——我们的“后院”中调出来,部署到大西洋的边缘海域,同英国进行海上决战。英国采取大规模措施封锁德国潜艇出海的可能性就不复存在,因为这种封锁只有在较浅的北海才有可能实施。除此之外,潜艇通向大西洋英国主要航道的路程也大大缩短了。甚至连250吨的小型潜艇也能到大西洋上活动。另外,我们还可获得新的修船厂。德国本土的船厂就可减轻修船任务,以利于建造新的潜艇。总而言之,占领比斯开湾海岸对潜艇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德国海军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动用一切力量,尽快利用已得到改善的海上战略地理位置与英国进行海战。潜艇部队没有能够参加对法战争。来往于英法之间的运输队不仅有强大的护航兵力护送,而且还有英吉利海峡两侧水雷障碍的掩护。U…13号潜艇(艇长马克斯·舒尔特海军上尉)试图对护航运输队进行袭击,然而却付出了全艇覆灭的代价。
当德军在5…6月间正在占领法国北部地区时,潜艇部队领导就下令准备好一列火车,以便在休战之日让人员随同鱼雷和潜艇所需要的物资一起上车,开往法国的比斯开湾各港口。在6月初,我从我的参谋部中抽调一个侦察小分队到法国去,其任务是在德国占领法国后迅速查清比斯开湾各港口中哪些港口可用作潜艇基地。我本人毫不怀疑,如果前线潜艇部队转移剧法国西部地区,那么潜艇部队指挥机关也必须转到该地区。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与潜艇艇员,首先是与艇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距离太远,就难于保持这种联系。我认为,我应该尽量向前靠近前线潜艇部队,这样做虽然会使我远离柏林的海战指挥机关和本国的潜艇训练基地,但我可通过建立最佳的通信联络来弥补这一缺陷。我亲临比斯开湾地区,对于将来潜艇部队与德国空军的协同作战也是相当重要的。
为了能对这些问题作出最后的判断,1940年6月23日停战之后我亲自到比斯开湾地区视察。根据视察中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我认为可以分下述几个阶段实现将比斯开湾各港口用作潜艇基地之目的。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7月2日第1049号密件。
第一阶段:使各港口具有燃料、给养和淡水的补给能力。
第二阶段:使各港口具有短期修理能力。
第三阶段:在比斯开湾各港口具有对大西洋作战的多数潜艇进行补给和维修的能力之后,即可将指挥机关迁来。
第四阶段:使各港口具有潜艇大修能力。
后来,经总司令部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比斯开湾各港为潜艇驻泊作好了准备。7月7日,U…30号潜艇作为第一艘潜艇从大西洋到洛里昂港补充鱼雷和燃料。8月2日洛里昂港的船坞便开始维修潜艇了。打那以后,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如要检修就不需要再返回德国本土了,只要回到比斯开湾沿岸就行了。8月29日,我将威廉港的森克瓦尔登指挥所暂时迁到巴黎,等到洛里昂港附近的凯纳韦指挥所的通信设施扩建完毕后,再将指挥所迁移到比斯开湾海岸地区。
由于比斯开湾洛里昂修船厂的潜艇维修能力超过了负担过重的德国本土的修船厂,因此前面提到的潜艇从比斯开湾出发在作战行动方面所处的优越地位就更加明显了。如果说从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这一时期每2。35艘作战潜艇中才有1艘潜艇在海上活动的话,那末到1940年7月至1941年7月这个数字就下降到1。84艘;就是说现有潜艇的经济使用率提高了22%。这样在海上活动的作战潜艇的总数就比以前增加了。此外,潜艇的航海日增加了,而用于往返作战区的时间却减少了。1940年7月之前,潜艇驶往大西洋必须穿过北海,绕过英国北部,航程达450海里。而现在每次行动可节省一星期的航行时间。因此,潜艇在作战区逗留的时间就相对延长了,对敌作战的潜艇总数也就更多了。
由于发挥了大西洋基地的直接作用,尽管有一段时期前线潜艇的绝对数有所减少,但实际参战的潜艇甚至增加到8…9艘。而且与战争头几个月相比,战果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在那几个月拥有更多的潜艇,那会取得多大的战果啊!潜艇数量的增加除了能提高每艘潜艇击沉敌舰船舶数量外,还会给我们带来间接的好处。潜艇的数量越多,则海上耳目越多,发现敌运输队也就越容易,从而可节省潜艇等待敌运输队的时间。这样一来,每艘潜艇每天在海上击沉敌舰船的能力就可大大提高。
然而,1940年夏要想增加前线作战潜艇的绝对数量是不可能的。当时潜艇的数量正处于减少的趋势;如前所述,到1941年2月,前线潜艇只有22艘。1940年夏季,有人反复向我建议,完全停止在国内为装备新潜艇而组织潜艇训练,把训练艇腾出来用于前线作战,以便充分利用当时在潜艇战中颇有希望获得重大战果的良机。
我没有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措施只有在下述条件下才是正确的:前调这20左右艘训练艇(其中大部分是小型的),能击沉更多的敌舰船,因而能迫使英国求和。但我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始终认为,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英国舰船每月被击沉的吨位量,才能迫使英国求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应象我在和平时期所要求的那样增加大量的潜艇。我一直认为,尽快地组建一支庞大的潜艇舰队是海军最重要的任务。其中也包括对那些即将登上新潜艇的艇员的及时培训。因此,抽调训练艇到前线作战并非上策。相反,如有必要,还应把前线的潜艇交给潜艇训练部门使用。
1940年夏季,我仍然认为战争将是长期的。当时一些正在受训的年轻潜艇军官对我说,他们担心在战争结束前可能没有机会到前线作战。我回答说:“别着急!几个月之后你们就可能对战争感到腻烦。你们别忘了,我们是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作战。”
1940年6月18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它无论如何也要继续战斗下去。我认为这表现了他们真正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这符合英国民族的特性。英国人打仗从不会半途而废,而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也符合以丘吉尔为首的国家领导人的精神状态,符合英国的作战传统和实际情况,只要他们的岛国及其生死攸关的海上交通线还没有受到致命的威胁,英国决不会采取停战的政策。其盟国——法国在大陆上的失败对它当然是不利的,但这并没有直接影响英国的生存。因此,我全然不信在法国被我们打败后,英国会接受德国提出的任何一个和平提议。除了与这个海上强国继续战斗下去之外,我们别无他法。问题在于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最终会使他们准备进行和谈的作战方式。
当然,在这方面,最彻底、最省时间的办法是占领英国,也就是入侵英国。1940年夏,德国国防军就着手准备实施代号为“海狮”的作战计划。在这一计划中,也准备动用全部潜艇(包括训练潜艇)。我对这次入侵行动缺乏信心,觉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海军总司令向希特勒提出要求:应具备这样一个先决条件,即德国在英吉利海峡作战区必须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除此之外,我方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也是入侵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要将部队一次运过去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尔后要长期依靠海路向这些部队提供各种物资补给和人员的补充与加强。无论是制空权还是制海权,我们当时都还没有能力去获得。因此,我觉得海战指挥部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入侵英国的态度是正确的。在取得海战指挥部的同意后,我在德国为入侵英国而进行准备的阶段,一方面继续在大西洋进行潜艇战,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