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玫谄呤叮宦溆∠蟛挥玫诎耸叮胄囊馐督泄邸l诜浅V厥樱棠悴尉康氖焙颍咐胄囊馐恫巍梗绻眯囊馐毒筒唤胁巍�
我们世间人不离心意识,叫「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佛法里面叫「参究」,不用心意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今天讲「参」,还是用心意识;换句话说,名叫「参」,实际上还是研究。真正离心意识才是「参」,参的结果是开悟,智慧现前;要是用心意识的结果,结果还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说明佛法跟世法哪里不一样,这是不一样的地方。那个不一样的结果就有很大的悬殊,用心意识的结果,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你用心意识,六道轮回用心意识,是错得太离谱了。如果用心意识,心意识接近性德,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很淡薄,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
完全不用心意识,相宗所谓「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诸位要晓得,什么叫「妙观察」?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有分别,就是「妙观察」。什么样子?就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相一样,用心如镜。镜子照外面境界照得很清楚,一点都没有漏掉,它决定没有分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没有分别,这才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那妙了。
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七识执著,他不执著了。相宗经论跟我们说,第七识有四个基本的执著,头一个是我见,执著有个「我」。这种执著,实在说是属於抽象的,决定不是实在的。无我,他以为有个我。我们现在看看哪个凡夫不执著有我?低级的凡夫执著身是我,高级的凡夫他说身不是我,灵魂是我;精神这部分是我,物质的身体不是我,高级凡夫;他有个「我」的观念,这都叫身见。第二个执著是爱欲,贪瞋痴里面的贪爱,很严重;第三个执著是我慢,慢属於瞋恚;第四个我痴。你们想想这话什么意思?岂不就是身见再加上个贪瞋痴,所以这叫三毒。贪瞋痴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我执上发生的;如果没有我,贪瞋痴就没有著落了。
佛法为什么说你起心动念一切为自己就是恶,为什么这样说?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为自己有什么过失?为自己就是过失,最大的过失,根本的过失。哪一个不为我?这就知道了,所有六道众生就是这个错误执著,他才堕落在六道;他要没有这个执著,他就不在六道了!你找不到他,他跟你不一样了。六道里面众生都有我执,我们要清楚。谁没有我?佛没有我,菩萨没有我。何以知道他们没有我?《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是菩萨。可见得菩萨决定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佛菩萨无我。我们要想作菩萨、作佛,一定要无我才行,有我就不行。诸位要晓得,有我是迷,有我是不觉,有我是错了,无我就对了,无我是智慧,真实智慧。
可是大乘经上又说过,「常、乐、我、净」,有我。这个「我」,字没有改,一样的念法,一样的写法,可是意思完全不一样。「常乐我净」的「我」是真我,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真我。我们今天执著的这个我是假我,根本没有的,你必须把假我舍掉,真我才现前。假的不能离开,真的永远不能现前,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体会得这一个事实真相。
我们从哪里学起?我常常勉励同学,放下自私自利,我们从这儿下手。诸佛菩萨教给我们,因为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有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我们生活不自在,障碍多、困难多。我们生活在烦恼里头,日夜不离忧悲苦恼,我们过这样的生活!这个生活过得很冤枉,过得很苦,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私自利造成的。我们想离苦得乐,自私自利是一切苦恼的根源,你把这个根拔掉了,永远离苦。如何得乐?得乐要修善,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你就得乐,你就得大自在。决定不要再为自己想,从这个地方可以入佛法之门;要不舍弃自私自利,佛法的门虽然多、虽然大,你入不进去,没有你的分。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深深的体会得,要把这个事情看清楚、看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要以大慈悲来救,首先救自己。佛在经论里面说得太多了,如果对自己都救不了,说是你能救别人,没这个道理。决定是先度自己,才度别人,十方三世诸佛都没有例外的。为什么?度自己,真实智慧才流露;不度自己,自己的思想言行都是属於情识,都是迷而不觉。迷而不觉的思想言行,如何能度别人?没这个道理!决定是先度自己。
就是劝人念佛也不违背这个原理,你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你自己对於净土决定是有信心,决定有恳切的愿望;你劝人,让别人听了之后才没有疑惑,也能产生信心。自己虽然没有生净土,自己知道将来决定生净土,才能帮助别人。如果自己对於往生没有把握,你劝别人的话信心也不足,说的话也模棱两可,或有、或者还不可靠,你叫人听了怀疑,不能够下坚定的信心。所以说都不例外,一定要先度自己,先自己要放下,然后才能劝人。
今年下半年,我们此地的「培训班」,第五届要开班了。我们帮助一些年轻的同修们,发心出来讲经说法,讲经的方法不难学,真正肯用功,一个月就学会了,可是要讲得好,那就难了。为什么?讲得好要自己真实修行的功夫,你没有真实修行功夫做基础,你讲得再熟,你搜集的资料再多再广,全是别人的,不是从自己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内行人仔细听你的,你的言词不恳切、不真实,虚应故事而已。换句话说,你自己不能成就,你还是搞生死轮回,你能够帮助别人,那效果很有限,所以一定要懂得先救自己。救自己不是救别的,来生不要再搞六道轮回,这才是真正的自救。
不但不能搞六道轮回,四圣法界也不好,可是要超越四圣法界大难大难,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可是我们很幸运,我们在大乘法里面遇到净宗法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末法时期的众生,唯有依靠这个法门能够了生死、脱三界;不但脱三界,超越十法界。这样殊胜的法门希有难逢,我们遇到了,要不肯认真努力修学,求得一个圆满的结果,我们不是把自己辜负掉了!一定要晓得世缘是假的,决定不可以留恋,决定不能放在心上。世间一切人事物,好也好、不好也好,觉悟之后,这些与我无关。与我有密切关系的只有一桩事情:阿弥陀佛,念念希求极乐世界,心心向往阿弥陀佛,这是真的;除这桩事情之外,全是假的。在一切假的里面,我们决定不作恶,我们认真努力修善断恶,提升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是真的。
人世间苦短,佛法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尤其我们处在现前的社会,眼看许许多多众生迷惑造业,所造都是极不善业,这个业会感得果报。造作的心行勇猛,感得的果报快速。不善业感得的是不善的果报,我们很可能遇到,遇到的时候怎么办?这一天来了的时候,我们佛经上常讲「腊月三十」,「腊月三十」是个形容话,寿命到了的时候,生死交关的时候,你怎么办?一般人到这个时候手忙脚乱,多半人是这样的。学佛的人,真学佛,所谓是有了功夫的人,他不慌不忙,他没有恐怖,他有主宰;学佛而没有功夫的人,还是手忙脚乱,我们也看到很多。这些现象就是给我们提出了警讯,警告我们,通知我们,我们得到这个警讯要加紧准备,知道这一天会来,不定什么时候来,一定要早做准备。
「救苦护善」,是一个明白人一生生活行持的宗旨。我们活在这个世间,遇到佛法,皈依三宝,做佛的弟子,我们这一生干的什么事情?救苦护善。首先救自己的苦难。苦,诸位要知道,有苦因、有苦缘、有苦果,果上没法子救,要在因跟缘上救。因是什么?思想观念的不善,我常常提醒同修,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极不善,这个观念不好。想想诸佛菩萨没有,这十二个字他们统统都摆脱了,全都放下了。我们要学佛,如果这十二个字不放下,就学得不像。果然放下了,我们智慧现前,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戒是什么?端庄的行为,不要学,自然现前;定是清净心、平等心。修行哪里要费那么大劲!大家要细读《楞严经》就明白了,念头一转就成功了。凡夫跟佛陀一念之差,一念迷,这是凡夫,一念觉凡夫就成佛,要彻底的觉悟,大彻大悟。
我们念头转不过来,我们讲席当中也常说,烦恼习气太重了,外面的外缘不好,外面都是诱惑,几个人能禁得起诱惑?不受诱惑的人,这个人有定功;还会被外面境界诱惑,没有功夫。有功夫的人在一切境缘当中,不管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如如不动,决定不受影响,这是真功夫,这样才能救苦。内要把这些攀缘的心断掉,外是缘,外缘,不受外缘诱惑,不能上当,外缘在佛法里面讲是魔障、魔境,它在诱惑你。内因外缘断了,苦的果报就没有了。苦果是什么?我们现实的享受,现实的享受还一样,苦乐两种感受迥然不同。
我们举一个例子,诸位好好想想。古代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我们在书上读到,颜回的生活很清苦,「一箪食,一瓢饮」,物质生活非常艰难,喝水连个杯子都没有,用瓢,葫芦瓢,吃饭饭碗没有,用竹子编一个篓做饭碗,贫穷到那种程度!一般人是苦不堪言,怎么样?「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快乐得不得了。你知道他快乐从哪里来的?内断贪瞋痴,外不受环境诱惑,所以他的物质生活,丰盛他很乐,缺乏他也很乐,他不受这个境界影响,这叫做离苦得乐。因跟缘转了,果真的转过来了。绝对不是果转过来了,你贫穷现在得大富贵,不是这个转法,你要认为这个转法,那你就完全错了。他在境缘当中他有乐受,他没有苦受,为什么?他对於这个境缘了解得太透彻了,太清楚了。谚语所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懂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物质资源缺乏,过去世没有种因。世出世间法都不离开因果的定律,我没有种这个因,希求得果报,那不叫打妄想吗?妄想是增加痛苦。了解了,看到人家发财,知道过去他修的财布施,他得的果报;我们今天没有钱,贫穷,我过去没有修这个因。我明了,我过贫贱的生活,极度缺乏的生活,我快乐。那些发大财的,在社会上有很高地位的,过去生中他做了不少好事,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他不了解这里面的业因果报,不知道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他虽然很富,他很苦,他的日子过得不幸福,还没有穷人快乐。由此可知,离苦得乐确确实实从破迷开悟得来的,你要不觉悟,你怎么可能有快乐?真正觉悟了,天天做乞丐讨饭也快乐,这是真的,决不是假的。所以讲到救苦,要懂得怎么个救法。
我们有能力一定要去种善因,就更快乐了。种善因的方法很多很多,你到底能够行多大的善?不是在事相上说,是在心行上讲。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佛经上说一文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