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7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氖鞠郑磺兄谏龊冒裱2唤鼋鍪撬捣ǎ蛭厦嬗小秆菀簟梗菔潜硌荩羰且羯T诠ィ胍淮笫λ矶辔淖肿髌防锩妫淇疃加谩秆菀簟梗饬礁鲎值囊馕渡畛ぁR粲兴囊澹旱谝桓鍪恰咐喽唷梗磺校坏诙鲆馑肌钙毡椤梗降龋坏谌觥赋聘梗靡猓坏谒母鲆馑际恰敢灰羲胬唷梗饨形薨簿褪欠奖恪K哉庖痪淅锩婧囊馑挤浅7岣唬颐且跹埃匾脑跹涫担荒芙形颐撬У亩鞫悸淇樟耍怯惺裁匆馑迹坷朔咽奔洌朔丫瘢绞撬Х撬茫馐欠鸱ɡ锩娌恍淼摹�
  世间人由於很少接触佛法,甚至於完全排斥而不接触,产生的误会就很多。譬如我们常常听到说,佛教是迷信,佛教忽略了现实,这些全是误会;佛教是智慧,绝不迷信,佛教的现实是世出世法里面都不能相比的,我们读大乘经这才明了。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习,第一个是种类的繁多,这一句我们会有很深的体会,这「一切」。不同的国土,我们把范围缩小,把整个法界缩小成一个地球来看,地球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类,每一个族类当中还又有很多族群。像我上一次到澳洲,我去访问土著,土著是一个族类,我到那里去一打听,才晓得土著里头有两百多个族群,而且许多族群都彼此不相往来,他们各有各的特殊文化,语言也不相同,像中国的方言一样。确确实实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一生住在他自己那个地区,老死不相往来。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平静,物质生活虽然很艰苦,他们过得很幸福。重视伦理,重视家庭,确实我们在那里看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小朋友见到我们很有礼貌。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家教,传统的家教,没有接触到现代的文明;只怕一接触,立刻就被污染了。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接触能不污染,那是圣人再来,那决定不是凡夫。
  「一切」里面,我们就晓得,事实真相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佛家所讲的「诸法实相」,要懂,要有很深刻的理解。我常常用我们人身做比喻,我们这个身体就是多元的,多元一体。我们人的身体,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族群,这个现在人知道。细胞仔细一观察,它里面有分子、有原子、有电子,组合成一个细胞,它确实是个族群。许多细胞组成一个器官,器官就好像族类,大的族类;许许多多不同的器官,才组成一个人身。眼这个族类跟耳的族类不相同,耳这个族类跟鼻的族类又不相同。由此可知,多元是健康的,多元是随顺自然的法则;不喜欢多元,要一元;一元,命就没有了。我喜欢眼睛,耳、鼻统统都不要,单要眼睛,这人能活吗?多元能够合作,那就健康了。每一个发挥它的特长,大家合作,眼见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舌尝第一,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在《华严》,在大乘经上看到,没有看到有第二的。然后再细细观察,像人一个身体上每一个细胞都第一,这身体哪能不健康?有一个细胞坏了,这个身体就不是圆满的健康,它就有缺陷。
  现在人器官出了毛病,可以动外科手术把它割除,可是我们的法身理体,可没有办法割除的。要用什么方法?要用治疗的方法,让它恢复健康,决定不能割除;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细胞不能缺少。我们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哪有不爱人的道理?哪有不爱物的道理?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就好像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端是我们一个身体,他怎么不珍惜、不热爱?大慈大悲自自然然就流露了,没有一丝毫的勉强。大慈悲心不能现前,你对於佛法的修养程度不够,你到底学了多少,都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你处事待人接物之间。你对於经教涉猎的深度广度,就在你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看你的心行。你用的是什么心?你表现的是什么行为?就知道你的学问浅深,你的根底厚薄,一目了然。古人所谓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浅的。
  我们一定要肯定认识文化是多元的,一身是多元的,家是多元的,团体是多元的,社会国家是多元的,尽虚空、遍法界亦是多元的,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决定不能否定任何一个族群,不可以!对於有苦难的,有必须要帮助的,我们听到了、见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你所知所学的落实。你听到见到不能热衷的去帮助他,你的学、你的知没有成熟,半生不熟;如果真的是成熟了,这是自然的。佛家讲「法尔如是」,没有一丝毫勉强。
  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这个人所知所学成熟了,一些有困难的人去找他,有求必应。但是他有智慧,他能辨别邪正、明白是非,是正法全心全力帮助你,邪法决定回避。所以这个要智慧,我们要成人之美,这就是帮助正法;绝不成人之恶,对於邪法我们要回避。我们不毁谤他,也不称赞他,见到我们有周到的礼节,「礼敬诸佛」,我们不赞叹,我们不帮助,这就是明辨是非。自己没有利害,他对社会有利害,对一切众生有利害,所以念念不是为自己著眼,是为社会、是为一切众生著想。他对於世道人心、对於社会大众有好处,我们全心全力帮助;没有好处,甚至於有害处,决定不可以帮凶;智愚就从这里辨别。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不利影响的,一些人附和去跟著他走,愚痴!有智慧的人,不是这样作法。所以第一个我们要肯定多元社会,这样才能够尊敬别人,敬爱别人。
  第二个「平等」的意思:普遍。平等是非常重要,我们祈求世界和平,和是从事相上讲,平是从心地上讲,如果不能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这个和就不真实,所谓是面和心不和,不是真和合。佛给我们讲的「六和敬」,这六条是教导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六和敬的第一条:「见和同解」,这一条是什么意思?这一条是平等,心和,心明理了。理事性相都通达明了,心才和。纵然别人跟我不和,我跟他还是和,没有受外面境界影响;为什么?理通达了。
  这一桩事情全靠教学,我们不天天在学,我们怎么会知道?在学习当中,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境界逐步向上提升;我们对人、对事,所谓处事待人接物,天天感到有进步,今年比去年做得更好,这个月比上个月做得好,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这个效果都是在学习当中得到的,人不学不知道!今天社会大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根就是「失学」两个字,他没有学。这个学是圣贤之学,用现在人的话来说真理之学,圣贤是真理。这个学问让我们明了什么?让我们明了多元的,平等的。如何落实?等念冤亲。冤家对头跟自己亲爱的人,我们用心是平等的,这叫普遍。
  平等心里面没有界限,所以这个心就大了。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什么心?平等心。怎样才算平等?没有分别就平等,有分别就不平等,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用功,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你能够离妄想,正觉现前了;你能够离分别,平等现前了;你能够离执著,清净现前了。正觉、平等、清净是真心,是自性,这个心现前就是《华严经》上讲,你证得法身,这是法身,你证得佛果了;宗门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你什么时候成佛?你的清净、平等、觉现前,你就成佛,这是真佛不是假佛。《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诸位要知道,法身就是清净平等觉,就是正觉、平等、清净,就这个意思。
  我们认真努力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可以到这个境界。善财童子在《华严》上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的是一生圆满无上菩提,并不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到这儿就止住,那是得少为足。他很了不起,不断的向上提升,勇猛精进,他证得圆满的果位,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在哪里修学?修行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修,五十三参是日常生活表演。佛说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什么人?我们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睁开眼睛,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就是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天天在见,不知道他是善知识。善财童子比我们高明,他知道,他见到顺境善人,向他学习,学人的长处,学人的善处;逆境恶人看到之后,自己好好的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用这个方法成无上道,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己的老师,没有一个人不是佛菩萨示现。善财童子眼睛里面,所看芸芸众生都是诸佛菩萨,诸佛如来示现的,全是教我一个人的。所以他对於一切众生,那个恭敬心跟恭敬如来一样,为什么?他就是如来,成就普贤行,他是至诚恭敬对待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一切人事物,一个都不漏,所以他的礼敬是圆满的。
  普贤的十愿合起来就是「孝敬」,圆满的孝敬。称赞,与性德、与善,与社会大众有利益的称赞;与社会大众没有利益,与自性不相应的,他不说话,决定没有毁谤。这就是《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说他的心多好!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只有善念,没有恶念,这个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你们同学见过许哲居士,李木源居士问她:你对於一切人好人、坏人怎么看法?她那个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看到好的,记在心里面向他学习;看到坏的,她说:我就像看到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没有放在心上。你们在马路上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有没有把他记在心上?没有放在心上,过眼云烟,不落印象。她看到坏人坏事心里头不落印象,只落善的,只落好的,所以她一生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完全是善好的,决定没有丑恶。这是在我们的现前,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去检讨。
  人家平等心现前,清净心现前,正觉心现前。正觉从哪里看?人家问她什么是宗教?你对於社会上许许多多宗教是怎么看法?她说,我看所有宗教一片光明,这是正觉心。她要求皈依三宝,不是我们劝她,我们没劝她、没有拉她,是她自动发心皈依的。不知道是什么人送她一本《认识佛教》,她读完之后非常有兴趣,她要发心皈依三宝。传授三皈,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她五戒圆满了。五戒十善都做得圆满,你说这个人的生活多幸福!多么美满!幸福美满是自己求的,佛法叫内学,从你内心里头求,不是从外头;从外面求,那是无尽的烦恼;所以佛教我们从内心去求,不要从外面求。佛法称内学、称内明,唯有从内学,才能转外面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许哲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我们看这个世界不清净,她看世界清净;我们生活在秽土,她生活在净土。诸位细细去观察、去体会,好好的学习。
  第三个意思「悦意」,悦意是欢喜。《论语》头一句孔老夫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那个「说」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经论里面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欢喜心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我们真正学。习是什么?习是落实,你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