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7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哉飧龇攀恰肝ǚ鹩敕鸱侥芫烤埂梗厣掀腥几悴磺宄⒍几悴幻髁耍烤故腔厥裁词虑椋趺此梢运忱ü亓耍�
  话虽然是这么说,实际上,净宗法门也要具备必须的条件,经论上讲的三资粮:信、愿、行。这三个字都不容易具足,像我们今天这个「信」算不算信?不算,这个信不及格。真信!切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真信、切愿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形象上来观察,真信、切愿的人,他万缘放下了,心里头所谓是一丝不挂,身心世界统统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这一句佛号,这个人叫真信切愿。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相信净土法门,我们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还有许许多多的执著没有放下,这样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信愿行我们是若有若无,靠不住。真正往生的人,他信愿行是坚定无比,我们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提并论。
  虽然有很多老阿公、老太婆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听人家说一句阿弥陀佛这么好,他的信心就坚定了,二六时中就一句佛号,世出世间法他都不想,你跟他讲,他也不要听,真正符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向专念」,一心求生;一心求生,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无上菩提心;由此可知,他是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懂,但是他真发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一向专念没有做到,菩提心也没有,难怪我们的功夫不得力!
  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愚痴,第一句所说的『众生痴翳常蒙惑』,「惑」是迷惑,「翳」是比喻,我们今天讲眼睛的白内障,白翳,障碍了你的视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心里面起了翳、起了无明,智慧失掉了,把智慧变成无明,无明惑。这一句狭义的专指六道众生,广义包括九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以内的无明没破,一品都没破,大乘经里面称他们叫外凡,三界以外的凡夫。凡圣界限是以见性,明心见性才叫圣人,没有明心见性统统称凡夫,他们不在六道轮回之内,所以称为外凡,这都包括尽了。
  怎样才能破无明烦恼?要靠『佛光照现安稳道』。特别是讲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想求解脱,只有靠「佛光照现安稳道」。这句话说的什么?的指净土法门;因为你要明心见性,不要靠佛光照现,我们自己就成就了;只有自己没有能力断惑证真,我们要靠佛。净宗是二力法门,我们只有全心全力投靠佛,佛的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我们才能得往生,往生才是安稳道。前一些时候,我们听到传闻,传闻我们不要去论它的真妄,所谓无风不起浪,我们重视什么?重视它给我们的警惕,这就是好的。北朝鲜一百多位山神现在在修净土,他们说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想来想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安稳。我们念这一句,岂不是的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宗法门。这是我们六道凡夫得度的唯一一条安稳道,古德所谓的「门余大道」。
  昨天中午,马来西亚悟闻法师来看我,他现在搞了一个小道场,叫阿弥陀佛莲社;不错!也修净土。他来告诉我,现在有许许多多人批判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认为采取这个本子不当,来问我。我昨天把李炳老眉注的原本拿给他看,我说,你们不相信,我相信。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传法就是把这个法传给我,就是把这个本子传给我,我依教奉行,有没有效果?在这十年当中,你们诸位也许看到、也许听到,依照这个本子修行念佛往生,希有瑞相的很多很多。这些往生的人,不都给我们做了证明吗?那些毁谤批判的人别有用心,我们要记住世尊在《楞严经》上的教诲,现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他看到我们走安稳道,要脱离三界六道,他想尽方法把你拉回来,希望你在阿鼻地狱多住几年,魔!那不是佛。我不受影响,相信这个经的人很多,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人很多。夏莲居老居士往生之前的时候,跟他的学生、跟黄念祖,大家说过,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外国传到中国,而且会传遍全世界。黄老居士这一帮人听到莫名其妙,老师怎么会说这个话?到以后果然看到了,这个本子确确实实从台湾大量的传到中国,从台湾传遍全世界。李炳老眉注的本子也印了,我看超过一百万册,在全世界流通。
  昨天闻师给我一个建议,他说我们翻印的眉注本子,有些地方字看不清楚,我昨天看了一下是有些地方,原本清楚。他建议我能不能再做一个,用电脑排版,我说这个可以,这个我们是要把它做出来。原本的字清楚,因为老师他多半是用毛笔写的,他做小注的时候才六十多岁,大概是六十二、三岁的时候,字写得很规矩;可是有一些少数,那是后来他补进去,用钢笔写的。用钢笔写的字墨迹很淡,我们印出来的时候就不太清楚,毛笔写的大致上都很清楚,看得见,钢笔写的不行,颜色太淡了。我们将来重新做个本子,来广泛的流通。
  我说我是有师承的,这个老师代代相传,我不能轻易听别人的批判,我永远会坚持,依照这个本子来弘扬。我当年也曾经想到,预防有这些情况发生,所以我将五种原译本、三种会校本统统合起来,《无量寿经》现在九个版本,我把它印成一册,我题《净土五经读本》,目的就是让大家自己去参考。如果你说会集是错误的,那不能批判夏老居士,头一个会集的是王龙舒,你应该批判王龙舒,魏源、夏莲居都在后。但是王龙舒居士是站著往生的,如果会集有过,他怎么能往生?他应该堕落。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莲池大师做《弥陀经疏钞》的时候,几乎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二分之一采取《大阿弥陀经》,就是王龙舒的会集本。莲池大师采取他的本子,那当然就是肯定他的本子;如果他的本子有错误,莲池大师不应该采取他的本子。所以祖师都肯定会集没有过失,现在人说会集有过失,你的用意何在?说穿了,还不是嫉妒障碍吗?总是觉得他是居士,居士做的,那就不行。你是法师,你来会集一本给我们读,我们也恭敬赞叹!希望你会集的本子比夏老的本子还要好,流传千古,你得要去做。这一种恶意毁谤,还有无知的附和,都要负因果责任。诸位如果细细的去看《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就知道谤法果报的可怕!
  李木源居士说得好,九种本子都好,都是教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喜欢选择哪个本子,你就选择哪个本子,不可以谤其他的本子,这是修学的态度。如果你毁谤其他的本子,执著一个本子,谤其他的本子,这是毁谤三宝,你要背这个因果。不但净宗这九个本子如是,任何一个本子我们不可以毁谤,我们对其他的宗派也不能毁谤。我们修净,不可以毁谤禅宗,不可以毁谤教下,不可以毁谤密宗,为什么?禅、密、教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你要是自赞毁他,你是谤佛、谤法、谤僧,你修得再好,也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你断了许许多多众生的法身慧命,你破坏了许许多多众生得度的机缘,这个罪过你堕阿鼻地狱。我们要明了,利害得失太大了,他有胆子,我没有这个胆量。
  我今天不但对於佛法大小乘各宗各派,我恭敬赞叹,我自己选择一门修学;甚至我对世界所有宗教,我也恭敬赞叹,我没有毁谤。我为什么要恭敬赞叹?我跟大家说,我的眼睛当中,所有宗教都是诸佛如来示现、幻化,度不同根性众生的。大乘经教里面说,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如来就现什么身,那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应以上帝身得度他就现上帝,应以基督教得度他就现基督,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我肯定所有宗教里面,信奉的众神、天使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我怎么可以毁谤?我只有恭敬,恭敬、赞叹、供养,我还是学我的一门。
  我这一生所修学的只依三部经:《无量寿经》,我依夏老的会集本;《弥陀经》,我依蕅益大师《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依清凉大师的《疏》、宗密大师的《钞》。我这一生就这三本经,净宗五经一论有六种,六种我只学三种,我这个能力六种我学不了。将近五十年来,我能有一点点悟入,就是这一个坚定的决心,丝毫不为外境动摇,我们才会有成就;轻易听信谣言,注定不能成就。听信谣言的人没有智慧,古德所谓谣言止於智者,一个有智慧的人、有信心的人,谣言是动不了他的,这一点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要明了。
  如果自己有疑惑,可以把九种本子对照起来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依原译本,依原译本一定要依五个本子,为什么?五个本子里面的经文教义互有不同,这个本子说到的,那个本子没有讲到,所以你必须五个本子统统看,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意思才完整。这个法门是世尊多次宣说,不是一次,不像其他的经典,其他的经典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次,没有讲过第二次,净宗《无量寿经》讲过多次。每一次讲的都有出入,所以你必须五个本子都看,你才能看得完全,因此才有会集的必要。而会集决定是后后胜於前前,后来会集的如果不能超过前面的会集本,这个会集就没有价值,就不能流通。
  第一次王龙舒居士会集的,在他那个时代,以他国学、佛学的根基,以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他考中进士,进士及第,只搜集了四种本子。《大宝积经》里面「无量寿」这一会,龙舒居士一生没有见到过,所以他的会集是以四个本子会集的。确实《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里面,有一些经文前面四个本子没有,所以他的本子就有欠缺。一直到清朝末叶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魏源居士是五种原译本都看到了,他做的会集本确实超过龙舒的本子。但是会集有缺点,取舍欠妥当,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取舍欠妥当!其中还有少数几个字,他用自己的意思改动了经文。古德说会集跟翻译不相同,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什么字,会集不可以,会集一定要用人家原来的字,不可以换一个字,这是会集应当有的态度。
  魏默深的本子,印光大师对他批评,批评不是说不能会集,要有会集的良好态度,给后人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字都不能改。如果你会集,随便改动字,这个例子太不好了,将来以后随便什么人读经,看这个字不好讲,自己把它改一个,我改一个,你改一个,流传到后来,这个经典面目全非,这还得了吗?所以不可以改动经文里面任何的文字。古人就是这个经字错了,古时候手抄,抄的难免有错误,后来的人发现了怎么样?不能改,不敢改,在旁边注明,这个字可能是哪一个字的错误,这个行。在旁边注出来,错都不能把它改过来,这个态度谨严,让这个本子能保持下去,保持它的本来面目。古人对於经典流通承传是负责任的,我们现在讲负因果责任,决定不可以有意无意贻害众生,那个造罪业就大了。
  正因为前面两次会集不尽理想,夏老居士发心做第三次会集,避免前人的过失,做一个完整的本子。他会集起草,草本三年完工,然后又七年的订正,十年才成为一个定本。你就晓得人家在这里下的功夫,多么小心,多么谨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