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恕7鸱ń逃前镏颐歉脑烀耍镏颐抢肟嗟美郑抢肟嗟美值慕逃=裉焐缁岽笾谟姓饷炊嗳宋蠡幔颐遣荒芄炙治颐亲约鹤龅貌缓茫颐敲挥懈思乙桓龊糜∠蟆N颐亲约好蛔龅剑颐切涣Γ恍幕∈且阕龅剑阕约好挥凶龅叫羌俚模瞧说模槐匦胱约赫嬲龅剑飧鲂攀钦媸档模皇切橥�
经文里面的现身,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称性普应」。文句文字不多不长,所含的义理深广无尽,没有边际,这个样子才真正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清凉的文字里「现身益物」,益是利益。诸佛菩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种种示现,无非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乐是真乐,永恒的乐,我们要能够看到,能够观察到,要能够体会到。所以我也常讲,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是做佛的学生,奉行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是人生第一等好事。
我这一生就非常感激老师指教,让我知道这一条路,我选择这一条道路,应验了老师的教诲。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我证明了,证实了,确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师没有骗我,我对得起老师。我纪念老师,也学佛教诲,现妙好身。妙好身怎么现法?我在中国老师的故乡,给他建纪念馆,那个纪念馆就是妙好身,给他建电脑教室。我们纪念方东美先生,方先生是桐城人,他是「桐城派」方苞的第十六代,家学有渊源。桐城有个中学,我们在桐城中学建一个电脑教室,送他一百台电脑教学生,教室就用「东美电脑教室」,这是现妙好身。我在南京念书,教我的老师现在还在,我在那个地方也建了个电脑教室,用老师的名字。我的老师叫涂世泽,我当年念书是我的级任老师,「世泽电脑教室」,这个叫示现妙好身。抗战期间,我在国立三中念书,我的老校长对我非常好,我现在想了好多年,但是没有落实,一定要把它做到。我准备在贵州铜仁建一个中学,用老师的名字,他的号叫庆光,这名字好,庆祝的庆,光明的光,我建一个「庆光中学」纪念他。这是妙好身,不忘老师教诲的恩德。
我们这个作法就是经上讲的称性普应,教后代、教后学,对老师要感恩,要知恩报恩,不可以忘恩负义。忘恩负义,这个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你这一生当中,你前生修的福报大,飞黄腾达,死后落三途,忘恩负义的罪太重太重。你这一生还没有堕落,那是你前世的余福很厚,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仰赖过去生中福报的营护,你现在没有堕落,可是福享尽了,马上就堕落。这些事情我们在社会看到太多太多,佛的教学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不要看到这现妙色身,就现个佛像,现个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这样想,那就想呆了,就钻牛角尖。而实际上,它的意义是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这叫妙好身。对於现前的众生、未来的众生有深远的利益,这叫称性普应,所以叫广大。
今天我们把这个「广大」搞错了,每一个地方造佛像,造广大的,造大像;九华山造一个地藏菩萨像九十九米。所以都搞错了,以为这个是广大身,是这一种身;那个像要塑得很好,那是广大妙好身,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武则天替《华严经》题的「开经偈」,那个意思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是错解了,误会了,看到这个地方,要得广大妙好身,你就造一个很大很大的佛像,造得非常精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不是佛的意思,佛看到你这个作法,摇头,错会了意思。
佛所讲的「广大」,是利益广大群众,是这个意思。妙好,是让一切众生真正得到最殊胜的好处。好是叫众生得好处,妙是叫众生还不迷惑;得好处而迷惑,那就只有好,没有妙;得殊胜的利益,又不迷惑,这叫妙好!所以经义很深,经义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决定不能错解意思,这个样子才真正能「令一切众生获安乐」。你们诸位想想,这个地方造一个大佛像,这一带众生就得安乐吗?未必。教这一个地区一切众生都得安乐,这才是佛的意思,然后你就想想广大是什么意思,妙好是什么意思。你所做的好事影响广大,影响深远,这是好事。
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就重要了,我们今天许多读经的人不知道这个意思,完全看字面上。古大德讲「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这个意思搞错了。佛法的难处,实在讲也难在这个地方,难的是意在言外,他真正的意思你要会听,他意在言外,你才能体会他的意思,才知道说法的微妙。古人讲求这些,含蓄,叫你体会。现在人碰到这种文章真糟糕,不懂,完全把意思错会了。所以《华严经》、《大智度论》上才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再有聪明智慧的人不懂,他都在字句文字上打转转,他不懂佛说的什么意思。所以一定要懂,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你要懂得这个,你才真正能欣赏到佛法之美,佛法之善。真、善、美、慧这四个字,佛经当之无愧,确实真善美慧。所以你才晓得佛经之妙,佛经不能不读,读佛经是人生第一幸福之事。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长行,第七句:
【妙音师子幢干闼婆王,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称宝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佛出说法是大名称,佛法众僧俱称为宝,令此远闻,义云普散」,解释得很清楚、很明了,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具足三宝,这也只有如来果地上,才能做得圆满、做得究竟。从这一句长行里面来看,我们晓得妙音师子幢,他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决定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尤其是每一句末后都加上『解脱门』,凡是有这个字样,我们都明了他们不但是出离六道,也脱离十法界,最低限度都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大士。所以《华严》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凡夫。经文里面我们能想像得到,法身大士虽然能做,不能够做到圆满,此地『普散十方』是圆满的意思,『一切大名称宝』也是圆满的意思。「十方」是境界的圆满,「一切大名称宝」是教学的圆满,这是如来果地的境界。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这是给我们提示一种最殊胜的修福方法。
世出世间最殊胜的修福就是教学,而教学里面无过於三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是什么?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不要只在形象里面去分别执著,那就错了,那就完全是迷信了。佛是自性觉,觉而不迷;法是自性正,正而不邪;僧是自性净,净而不染。所以三宝,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说的是「觉、正、净」。我们读《坛经》,《坛经》上记载能大师给一般人传授三皈,三皈的词念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就是佛宝,佛代表觉,法代表正,僧代表净,要懂这个意思。所以见到住持形式上的三宝,要能够回归到自性三宝,这才是真正皈依。现在人明了的少了,能够说得出就更少了。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才能得佛法殊胜真实的利益。
「普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传播、弘扬。「十方」,可见得没有界限,不分方所,不分地区,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的布施佛法,佛法就包含著三宝。今天我们讲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的对象是十方一切众生,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弘扬佛法,甚至於传授三皈、传授佛法,不是叫信仰其他宗教改信佛教,如果有这个观念,我们错了,完全错了!我过去讲经曾经用比喻说过,如同学校里面念书的学生,你上学了,到学校来求学,是不是要放弃你的父母、背叛你的父母,来跟老师学习?哪有这种道理!你信仰宗教,你称宗教的教主,你称他为父、称他为主,今天我们叫你学佛,你就背叛你的父、背叛你的主,你是个叛徒。佛是个最有智慧、最有德行的大教育家,怎么会教出叛徒出来,哪有这种道理?
所以任何人都能够接受佛陀教育,接受佛陀教育的,他如果是基督教,更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会更爱他的主,更敬他的父,这个佛教教育成功了。好的教师教了学生,回家去会孝顺父母,会尊敬你的长辈,那教育成功。不能说教育,只尊敬老师、敬仰老师,不孝父母,不敬尊长,在家里做叛徒,那这个教育是全盘失败。现在佛教里面很多法师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基督教,把他拉到佛教来。这等於说你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不错,教他叛离他的家庭,叛他的父母,到这儿来跟我,这成什么话!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所以每一个宗教跟佛教都画一道界限,千万不能去,去的时候就是叛徒。佛陀的弘愿不能实现,「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能度佛教徒,其他宗教徒、其他族群都不能度,这不是佛的意思,不是菩萨的意思,是我们自己错解了佛的意思。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说得好,不可以错会了佛的意思。
佛弟子当中什么样的人物都有,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现在我们念的这一段是干闼婆众,这是一类鬼神;后面会讲到阿修罗众,前面讲到天王。由此可知,佛法教学的面大,范围太大太大了,平等的利益一切众生,对於任何一个族群,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团体,任何宗教,只有帮助,没有破坏,只有成人之美,没有成就别人的过失。这是佛法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慈悲,善巧方便。作佛、作菩萨,无论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在自己本分的行业上作佛、作菩萨。我们在本经末后五十三参里面看到,作国王的他修成佛、修成菩萨,就变成国王佛、菩萨佛。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个个修成佛道,个个都成为菩萨,并没有改行,并没有改变他的身分,五十三参这样明显的教导我们,我们还不觉悟吗?还要一心一意,把其他宗教徒叫他改变信佛教,这个念头叫自私自利,只有我,没有别人。好像只有我比他高,我比他大,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太平。为什么?有大、有小就有斗争,就有不平,就会有动乱。他不知道佛法是平等法,在华严会上我们看看,上从诸佛菩萨下至三途众生,个个平等。
所以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什么教义?我们把它总归结来两个字:「和平」,和睦相处,平等相待。生佛平等,众生跟佛平等,地狱众生跟佛也平等;不但有情众生跟佛平等,无情众生跟佛也平等,花草树木、沙石瓦砾跟佛都平等,真平等不是假平等。平等的理念从哪里生的?佛在《华严》上说得好,你要知道这一些现象的根源,十法界依正庄严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自己。宗门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心识。前清青莲法师注《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前面五重玄义他都冠上「不思议性识」,冠上这几个字是平等法。五重玄义条条冠上不思议性识,那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