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改甘枪阋宓牟皇窍烈宓模磺兄谏俏颐堑母改福磺兄谏夹⒀耍挠星咨母改覆恍⒀徽飧龅览恚∷哉飧鲆馑际枪阋宀皇窍烈濉JΤぞ褪侵罘鹑缋矗男┦俏颐堑氖Τぃ恳磺兄谏俏颐堑氖Τぁ?佳暗氖焙颍岩磺兄谏弊鞲改浮⒎鹜永纯创孕⑺掣改傅男男⑺骋磺兄谏宰鹁捶鹜拥男淖鹁匆磺兄谏诱饫镌R磺猩迫耸歉改浮⑹欠鹌腥磺卸袢艘彩歉改浮⒁彩欠鹌腥⒕吹男挠涝恫槐洌馐俏颐且簧扌兄す母J裁慈四茉谡飧龅胤降於ǜ簧龆ǔ删停幌瘛痘暇返纳撇疲斗ɑ返牧簧龆ㄔ猜煞稹S姓飧隼砟畹娜颂倭耍孕扌谐煞鸬娜瞬欢唷J裁慈擞姓飧隼砟睿裁慈顺删停裁此艹删停恳蛭馐鞘率嫡嫦啵皇羌偕璧模皇俏颐怯Ω靡庋捶ǎ皇堑模率等缡恰�
  讲到究竟处,父母、师长是什么?是我们的真如自性,不是别的。念佛人,我相信大家都听过有这么两句话,「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总听过这两句话。我们对父母呢?自性的父母,唯心的家庭。再扩大到社会,扩大到国家,扩大到一切族类,扩大到十法界,何尝不是自性?芸芸众生是自性众生,十法界的依报是唯心法界。自性众生,唯心法界,它不是一个整体是什么?极乐世界即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娑婆世界又何尝不是自性释迦,唯心娑婆?一个道理!一通一切都贯通了,只是迷人不承认,迷人不相信,那就没法子;觉悟的人肯定,觉悟的人深信不疑。所以觉悟的人决定是用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五种心就是真心,这五种心就是性德,就是佛心,菩萨心。佛怎么处事待人接物?菩萨怎么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十个字,这十个字要圆满的落实。
  我们是凡夫,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深重,烦恼习气必须要把它消除,不消除那继续不断还搞六道轮回,你这一生不能成就。要想消除烦恼,就要认真的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如何把烦恼淘汰尽?这一句话,「不见世间过」,烦恼习气统统淘汰尽了。我们看古往今来真正修行人,只见自己过,不见世间过,这样的人肯定一生成佛,他的成就之殊胜,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六祖坛经》里就是教我们这个,这是《坛经》里最重要的一句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反过来,若见世间过,不是真修行人!世间没有过失。蕅益大师开示里也有说过,「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跟六祖两句话一个意思。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说我们面对一切人、一切物,这里头没有好丑,也就是说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邪正。而好丑、是非、邪正、善恶,是从我们自己烦恼里生起来的;换句话说,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个境界是一真法界,那个境界是佛的法界,佛华严的境界。
  所以真正会修行人,怎么修?念头才一动,马上就回过头来回光返照,「我又在打妄想了,我又起分别、又生执著了」,你这一觉悟,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下去了,正是禅家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何以一觉,外面境界是平等的,没有过失?外面境界你就真正见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就见到了。十法界,所谓是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平等的,地狱法界跟诸佛法界完全平等,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古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拿黄金,同样的分量、同样的成色,造十个像:佛像、菩萨像、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到饿鬼、畜生、地狱,摆在面前它平等的;全都是黄金,成色都一样,卖的价钱也完全相等,它平等的,完全相同,只是现的相不一样。为什么十法界会有苦乐?苦乐是从你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本来不苦,你为什么要那么苦?你自找苦吃!不是别人给苦给你吃的,自找苦吃!不了解事实真相,还要怨天尤人,人对不起他,老天爷也对不起他,其实谁对不起他?自己对不起自己。觉悟的人知道自己对不起自己,与一切人事环境毫无交涉,这是真正修行人,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了。所以诸佛菩萨了解事实真相,在一切境缘当中,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他永远不动心。心地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觉,一念觉就恢复了,这是「佛为一切福所依」。处事待人接物,不管是看有情众生、无情众生,真的,都是对父母那种孝敬心,对佛陀那种恭敬心来接待,决定没有丝毫差异,这个人所有一切灾难统统没有了。像白衣神咒里面说的「一切灾殃化为尘」,大水不能漂你,劫火也不能烧你,你已经证得金刚不坏身。这句经文的意思很深很深、很广很广,我们这样才认识什么是佛,理上的佛是真如自性,事上的佛是修行证果的人,理事是一,不二。我们认识不清楚,佛从哪里学起?要认识清楚,那就决定不能离开闻薰这个法门,读诵研究,听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习,慢慢我们就能够觉悟,就能够回头。
  下一句是比喻,『譬如大地持宫室』。清凉大师的解释我们念一念,「应言大风持宫」,清凉大师说经文上是大地,应该说大风持宫,「而今云尔,即是转喻,大地如佛,宫室如福」。这个比喻是转喻,把大地比作佛,宫殿比作福,宫殿建立在地上,宫殿是比喻福。福要依靠佛,你才有福,你要不依靠佛,这个福不是真正的福,这话说得有理。也就是依靠真正的觉性,这个福报是真的,不是依靠真正的觉性,那福报是假的,佛家里面讲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不是真的。三界有漏福报,世间人修福都是修这种福;换句话说,他不是依真心修的福,他是依妄心修的福,也就是妄想执著没有放下,这种人修福,不是大地,是大风,不能够恒久。佛经里面讲的菩提心,我们现在不讲菩提心,讲菩提心大家不懂,我们现在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大家好懂,其实我说的这五个就是菩提心。世尊跟古来祖师大德,讲菩提心讲三个,佛说至诚心,菩萨说直心,这是菩提心之体,我说真诚,真诚就是菩提心的本体;清净、平等就是深心,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回向发愿心是处事待人接物,他受用,我们说正觉、慈悲,正觉、慈悲是他受用。为了契现代人的根机,我们把菩提心说成五句十个字,常存此心,我们这个福就建在大地上,这个宫室就建在大地上,这是依佛,不能不知道。
  菩提心表现在外面一定是菩萨行,过菩萨的生活行为了。菩萨行的纲领是看破、放下,看破的意思是对於一切法通达明了,不迷惑;放下,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也就是不再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放下。表现给人看的是得大自在,与一切众生相处随缘而不攀缘,那是菩萨生活,那是佛华严的样子。释迦牟尼佛很慈悲,在《华严经》末后用很大的篇幅,四十卷,《华严经》八十卷,用一半的分量,以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表演给我们看。这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是整个社会,无论你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不是自在随缘,每一个人都过佛菩萨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是圆成佛道,善人是佛菩萨,恶人也是佛菩萨。甘露火王,那是我们凡夫心目当中的暴君、恶王,不讲道理,动不动就杀人,是菩萨;伐苏蜜多女,我们世间人讲妓女,是菩萨,是佛;胜热婆罗门表现的愚痴,我们今天讲无知,是佛,是菩萨。证明蕅益大师所讲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个不是诸佛,没有一个不是菩萨。那种恭敬心、孝顺心、供养心油然而生,你才真正平等对待一切众生,这个人是用菩提心,这个人是行菩萨道。
  是不是世间善恶都不分别?不是的,清楚得很。就是他没有是非善恶的念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因为他知道无论什么境界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真心为什么变现这么复杂?无量劫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太复杂,所以变现这种复杂的现象;但是要晓得,都是纯金,同一个心性,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的分量价值是相等的,没有丝毫差别。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然后对人对事对物,恭敬心生起来,孝顺心生起来,供养的心才生得起来。生这个心就是回向发愿心,我们才能够全心全力真的去关心别人,关心事物,照顾别人,照顾事物,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心自然就流露了。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最大的困难,就是自私自利,自己样样都好,看别人总是不是,总看不顺眼。遇到诸佛菩萨得不到利益,自己业障太重了,不是佛菩萨不帮助你。佛菩萨礼物送给你,你不肯接受,有什么法子?你在这个地方挨饿受冻,别人供养你的衣服食物你不肯接受,这个情形就像这样的。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能够欢欢喜喜接受,接受诸佛菩萨真实教诲。接受不是凭口头一句话,不是凭一个妄想,妄想、嘴皮上的接受没有用,几分钟又变了。这是我们自己学佛,生生世世,多少年来不成就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把这个因素消除。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劝导我们「真干」,这两个字说得好!真干是真的转过念头来,就在这个关键上下手。「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我们从这两句上下手,真干!我们就有救了。如果还是犯这两句,不见自己过,只见世间过,你就回不了头,永远回不了头,眼前这些大灾大难你决定没有法子幸免,修积什么样的功德、什么样的福报也不能够避免。为什么?你所做的是有漏的福报,惠能大师说「此事福不能救」。可是死了以后,我们知道死了并不就是了了,死了之后你会去轮回,不管轮回到哪一道,你所修积的这些福德还是有,还是会享受的,可是灾难不能避免。灾难不是一世,生生世世,只要不能脱离轮回,你就脱离不了灾难。六道灾难重,四圣法界也有灾难,灾难比较轻。真正脱离灾难,那要到一真法界,不但要超越六道,要超越十法界,永远不再有灾难了。为什么?一真法界是圆满的性德显现,里面决定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它没有灾难。由此可知,只要夹杂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真正修行人。可是要想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做不到,这不是凡夫境界,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现前怎么办?我在讲席里也说过很多次,我们要承认自己是凡夫,不是圣人,别搞错了。既然是凡夫,佛教给我们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遵守佛菩萨的教诲,这是凡夫成佛不二法门,成佛的秘诀。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依教奉行,做学生,不要去问理由。就如同大人教小孩,叫你怎么做,乖乖去做,不要问理由,理你不懂。也就是说,一定要放弃自己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那个念头,念头尚且要放弃,何况行为?
  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做?真的去做就叫做真的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错误的行为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