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宸梦逄逋兜兀澜缛魏喂颐褡宥颊也坏健!富觥垢父!购芟瘢饩褪翘嵝涯阋邢缚辞宄灰鸦隹闯筛#灰迅?闯苫觥U飧鑫淖郑淖质欠牛锩娉渎腔邸L乇鹗窃谙执缁崂锩妫硇矶喽嗳税迅?醋骰觯鸦隹醋鞲#叩梗》鹁锩娉3=病傅叩勾砺摇梗缚闪跽摺梗┓ǖ南执鹫饬骄浠拔颐嵌亮颂寤崽乇鸬纳羁蹋鹪谌昵翱吹谜饷辞宄⒄饷疵靼住�
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所谓的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必定有应。经教里面跟我们说的,像观世音菩萨,那只是一个代表,「千处祈求千处应」。可是有人说,我求佛菩萨,好像没有感应。可能!为什么?佛菩萨对人的感应,他有个原则: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你要求享受,增长贪瞋痴,你怎么求,佛菩萨不会感应。如果你求这些东西,感应来了,那不是佛,那是魔。魔喜欢帮助你增长贪瞋痴,帮助你自私自利,帮助你造作恶业,然后看到你堕阿鼻地狱,他很开心,魔来了,佛不来。佛是成就我们的善心、善行,这个有感应。我们求,到底是佛来还是魔来?今天的世界魔多佛少,你看看《楞严经》就晓得。《楞严经》把魔分成五十类,每一类里头不知道有多少。在哪里?到处都是,都在我们四周围,你不细读《楞严》,你不知道。佛通常在经教里面为了讲经方便起见,只给我们讲五阴魔,《楞严》上每一个阴魔又细说十个,五十种阴魔。所以是佛是魔我们也要能辨别清楚,心正、行正,魔也变成佛;心邪、行邪,佛也变成魔;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境,是在你的内心。这也就说明,佛讲的话没错,境随心转。心正,外面境界都是佛;心邪,外面境界全是魔。是佛是魔,这个主宰不在外,在内。我们念念遵守佛陀的教诲,言语造作完全依教奉行,那是佛境界。佛示现来帮助我们,应以什么身帮助,他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所以菩萨赞颂一开头就讲「解脱方便」,这个意思很深,我们要能体会,一定要从断烦恼习气开始,一定要真正明了教理,我们的修行才如理如法。我们凡夫真正想得解脱的自在,唯有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放弃自己的成见,决定遵从佛菩萨的教诲,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才能得解脱。法身、般若,那还要进一层,解脱可以先得到。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阿罗汉、辟支佛只得解脱,般若没有现前,法身更不必谈了。由此可知,真正得到解脱,必须要断见思烦恼,放下一切执著;如果要得般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的念头断掉了,妄想伏住了,自性般若才能够现前,清净法身才能够证得。我们没有能力,但是不能不学。没有能力,实在说是自己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你能够伏住你的烦恼习气,你跟佛菩萨本来没有两样。诸佛菩萨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儒家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大圣大德,人人可以做,只是你不肯做而已。肯做,佛菩萨帮助你;佛菩萨在哪里?社会大众,芸芸众生,无一不是佛菩萨应化的,都在帮助你,你自己不认识。什么人认识?真正修解脱的人,真正修方便、真正修供养的人,他认得。所以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假的,这是德天子的方便力。我们再看下面一首:
【一法门中无量门。无量千劫如是说。所演法门广大义。普运光天之所了。】
普运行光明天子,他得的是「普运日宫殿,照十方一切众生,令成就所作业解脱门」,这个意思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清凉大师在这一首有注释,第一句就是「能照法门,犹一日宫,千光并照。随举一法,有无量门」。『一法门』是比喻太阳,这一段是日天子,以这个来表法,它的确切含义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就像太阳一样遍照十方,千光并照。清凉说这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从相上说,「约相类,如一无常门,有生老病死,聚散合离,得失成坏,三灾四相,外器内身,刹那一期,生灭转变,染净隐显,皆无常门。余亦如是」。这一段我们念了,大家懂了没有?这个意思是讲,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举一个例子,譬如佛说无常,无常是一门,世出世间一切法,哪一法不是无常?『无量千劫如是说』。他这里举个例子说,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是无常的现象。生老病死,几个人能够知道它的真相?很少人懂得,不是真正修道人不懂。给你讲生老病死,你以为真懂?你要真懂了,你对於无常,佛说的无常,你就开悟了,你跟普运光天没有两样。你真懂了,你就是法身大士,你绝不是普通人。生老病死在刹那间!我们以为:生,这小孩出生了,过了几十年他慢慢老了,生病死了;我们都会会这个意思,这不是本意,你要懂得它的本意。
本意很难懂!现在科技发达,照相机我看每个人至少都有一台,还有的人好几台。你们玩照相机的时候,有没有体会到无常,生老病死?你快门按下去之后,生老病死统统具足,现象都在其中。你再按第二张,绝对不是第一张。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我们进这个教室来的我,跟我出去的时候不是一个我,你要是认为一个我就错了。进来那个我已经灭了,现在的我生,说生,立刻就灭了。我们是迷在生灭相续相里面,不知道真实相。就好像玩照相机一样,前一个快门按下去,跟后一个快门按下去,照了几张,这几张一样的,其实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你按下去那一刹那,那一刹那就是生老病死全具足了。我们就用这个做比喻,这张照片,你快门一打开,影像生了;手一拿起来,不拿起来也行,那个快门已经关起来,关起来就灭了。老的相是时间相续,病的相是产生变化,原来一张空白的底片,现在被污染,就病了,再不能恢复,死了。生老病死在刹那之间,这是真相。
引伸的相,「聚散合离」。缘聚就生,缘散就灭,聚散是讲有情;合离是讲无情,无情的众生缘合就现相,缘离,相就消失。「得失」是讲有情,「成坏」是讲无情。我们迷在无常里头,得失也无常。得,真得到了吗?连自己的身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所以佛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你就自在。什么叫随缘?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就是随缘;有一点自己的意思在里面就是攀缘,就不是随缘。攀缘造业,业不是善业就是恶业,你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我们要辨别清楚。
下面说「三灾四相」。三灾是贪瞋痴所感的水火风三灾。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火烧到初禅天。所以天人福报比我们大,他究不究竟?他还会遭火灾,初禅天,欲界就不必说了,水灾淹没二禅天,风灾吹到三禅天,这是水火风三灾。二禅天人瞋恚伏住了,所以他没有火灾,但是悭贪还有,所以他有水灾。三禅天人,瞋恚的念头伏住了,贪瞋都伏住了,他还愚痴,能够将贪瞋伏住就不遭水火这两种灾,他愚痴,愚痴还要遭风灾。四禅天人有福,四禅天叫福天,他把贪瞋痴的烦恼完全控制住,心行一片慈悲喜舍,所以三灾没有了,娑婆世界六道里面这才叫真正福田。看风水的人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什么人是福人?四禅天人是福人。什么地方是福地?四禅天是福地。可是诸位要记住,净土经里面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善俱会一处,我们心里还有贪瞋痴,那怎么行?还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怎么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二、三个而已。什么原因?你不能把烦恼习气伏住。所以念佛讲功夫,什么功夫?烦恼习气伏住。
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烦恼,贪瞋痴慢念头起来,起来不怕,为什么?烦恼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时时刻刻自然会现行,它要不现行,那你就是佛菩萨,你就不是凡人。凡人决定烦恼会现行,现行不怕,要觉悟得快。什么觉悟?「阿弥陀佛」。只要念头一起,头一个念头起了,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叫会念佛。这句佛号治病,治我们妄想习气的毛病。这个功夫用久了,功夫就有力量,自自然然把你的妄念控制住,这叫功夫成片。就是念头起来都是佛号,决定不起贪瞋痴,决定不起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决定是利益众生,这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你决定有把握,功夫成片了。自己要干,别人对我们怎么批评、怎么赞叹都不相干,不是说他赞叹你就会往生,他毁谤你就不能往生,没这个道理!如果赞叹能往生,我们大家都赞叹赞叹,他不就往生了吗?哪有这种道理!对外面境界毫不相干,完全是自己内功,心地功夫。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自己晓得怎么修行,不要耽误这一生大好的机缘。尤其《华严》,《华严经》长,讲得详细,《华严》是大本的《阿弥陀经》。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个经里讲的是一桩事情。大本说得特别详细,而且是多次的重复,目的是让我们多次薰修,我们这才能记得住。小本《弥陀经》便於受持,那是净宗的纲领,掌握住纲领,功夫容易成就。所以行门《弥陀经》最好;解门是《无量寿经》,《华严经》更殊胜,帮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四相」,就是讲生老病死这四种现象。「外器内身」,器是我们生活环境,器世间;内是我们的根身。「刹那一期」,注意这句话,一期就是一个阶段,生老病死一个阶段。「生灭转变」,生灭就是讲无常,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生灭它不会终止的,它不会在那里停一下。你说生,生之后它能够停一下,不可能,立刻就灭了。生灭不断在转变,我们今天是被转变蒙骗了、蒙蔽了;转变是相续相,我们错在这个地方。「染净隐显」,隐是不明显,显是明显。佛经上常说,十法界,一个法界显现出来,九法界隐了;隐不是没有,有,只是我们六根的能力接触不到,不是没有,它存在。确实有天道,我们看不见,我们也听不到,也接触不到。为什么?境界不相同。人鬼杂居,住在一起,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这种状况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全世界几千个电视台、几万个电视台,都在放射讯息,我们这一架机器完全能收得到,现在看是拨频道,拨这个频道,这个画面显,其他的画面不是不存在,隐而不显,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说我看这个画面,其他的画面没有,你换个频道,立刻就现前。
虚空法界讯息无量无边,我们今天是拨在哪个频道,哪一个画面显现出来。可惜我们自己不能够随心所欲控制,要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随心所欲来调拨,那就是所有一切境界我们都看到,我们都听到、都接触到。有没有这种人?有!《华严经》上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他能力从哪里来的?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