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Ψ虿坏昧Γ蛟谑裁吹胤剑刻嗟募性樱さ募涠希性又衬障捌圆荒艹删汀8懔苏饷淳茫故遣荒艹删停唤丛俑阋簧愕嚼纤溃疾荒艹删停蛟谑裁吹胤剑坎换嵊霉Γ换嵝扌小A茸詈笠惶醢闳簦闳羰嵌造兑磺惺吕怼⒁磺幸蚬迩宄髅靼装祝宄髁说比痪筒恢粗懊嫖逄蹙妥栽谒嬖担憔偷么笞栽凇�
  佛为我们燃智慧灯,我们要灯灯相续,我们要做个传灯者。佛教给我们,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应该要教别人,辗转化导。我们学多少就做多少、教多少,教学之中不断的在进步,不肯教学就没有进步,这个道理要懂。菩萨没有一个不热心教学,所以人家烦恼天天减轻,智慧天天增长。我们跟菩萨做个比较恰相反,我们智慧不增长,烦恼天天增长,习气永远主宰我们的念头,主宰我们的行为,那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就是此地讲的「众生盲暗愚痴苦」。佛的智慧灯就是经教里面的教诲,我们要恢复清净眼,不能不仰仗佛的智慧灯。换句话说,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要肯定自己的想法、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服,不能不服。为什么是错误的?我们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的想法看法就是错误的,不必去强辩。到什么时候,我们的想法看法是正确而不是错误?佛给我们说了,最低的标准是阿罗汉果,你证得阿罗汉果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阿罗汉是正觉,何以说他是正觉?他见思烦恼断了。佛讲得有道理,我们听了不能不服,见思烦恼没断,哪有不错误的?说见思烦恼,很多人不懂,我们说得粗浅一点,自私自利,这大家好懂;这个说得实在很浅,见思烦恼的意思深。就是这样的粗相,自私自利,我们有。只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行,我们的想法看法错误,为什么?夹杂自私在里头。夹杂自私这个念头愈是重、愈是多,你造的业也就重、也就大;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的少,你造的罪业也少,罪业也比较减轻。所以,不是正知正见。佛讲话有道理、有标准,不是随便乱说的。
  佛教给我们修学,也是断见思烦恼,我们常常把它换句话来说,要放弃分别执著,执著就是烦恼,分别就是妄想,就是所知障。但是什么人肯放弃自己的成见?这个难!修行证果不容易,原因在此地。我们在经上看到,善财一生成就,而且很快成就的,我们看他的参学一级一级向上提升。他参访吉祥云比丘,他是圆教初住菩萨;他访问海云比丘,他是二住菩萨;他参访妙住比丘,他是三住菩萨;不断向上提升,末后参访普贤菩萨,他成等觉菩萨。为什么别人能,我们不能?这里头只有一条,他没有自己的成见,完全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他不断的向上提升。我们为什么升不上去?我们自己成见夹杂在里头,障碍住了。我想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坏了!永远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特别是在初学,初学是根基,这就讲到尊师重道,什么是尊师?一切随顺老师。可是这个话,今天同学们,许多同学都会怀疑,那个老师知见错误了怎么办?所以求学要访师,你亲近哪个老师你要选择,选择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真有德行,真有学问,他肯不肯教我们?我求学的时候常常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是一个善知识,有个真正肯学的人来找我,我一定教他;我今天想学,这是个真正善知识,我去找他,他一定肯教我,我就从这里起信心。哪一个好老师、哪一个善知识不希望有传人?道,一代一代要传下去,你肯接受承传,他求之不得,哪有不热心教诲的道理!
  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这些善知识冒昧的去希求,不认识,也没有人介绍,跟他写信,求见,就这么认识的。认识之后,果然全心全意的教导,我们也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放弃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随顺老师的教诲,不能有怀疑。有的时候看到老师教的,好像做的,有一点不太如法,也要随顺,决定不能怀疑,人家才肯教你。他的做法一定有他的道理在,我们知识浅薄看不到。可是老师处久了,久了就比较随便一点,彼此知心,要是有疑可以问。初接触的时候不能问,一问的时候人家不教了,那我们的损失就大了。他真的不教你了,为什么不教你?你还不肯放弃你自己的成见,他认为这不是个法器,这不是我教学的对象。至少在开头的三年,三年到五年百分之百的顺从,他错,错也要顺从,可能他那个错是考验你,看你是不是真的尊师重道,这个关口考不过,就被淘汰掉了。亲近个十年、八年,时间久了,看到老师有一些做法,我们有怀疑的可以请教,老师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做的道理在哪里,你听了之后才晓得,人家真有智慧,做得正确。对人对事权智,权智就是方便,权巧方便,都是利益众生的,顺行、逆行无一不是智慧,无一不是慈悲教化众生。这里头的深义,往往我们浅学、初学不能知道,老师要是处处给你解释,谁找这个麻烦?把你当祖宗看待,什么事情都要向你会报、向你讲解,不可能的。你不能接受就算了,你找别人去!老师就这个态度,你觉得我不行,高明的人太多了,你找他。所以求学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一定要深明作学生之道,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善目於此深观察』,这是善目天子,他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四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4
  请掀开经本,日天子偈颂第十首开始:
  【解脱方便自在尊。若有曾见一供养。悉使修行至於果。此是德天方便力。】
  我们从这一首看起。持德天子,他修的法门是「发生清净相续心令不失坏」,从这个地方成就的。偈颂里面把他的发心落实了,落实在哪里?在布施供养。举一桩事情,我们就知道这里面含摄境界是非常广大的,也就是将他的清净心完全落实在工作、落实在生活。第一句『解脱方便自在尊』,这句话是双关语,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了。表面上看,这是赞佛,称赞毗卢遮那如来;仔细去观察,这一句说的是我们性德。「解脱」这两个字,上面是讲因,下面是说果。我们凡夫被无明、见思烦恼缠缚住,所以不能脱离生死苦海,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佛教我们要把这个因解除,我们除去见思烦恼,就脱六道轮回;再解除尘沙烦恼,就脱离十法界;再解除无明烦恼,你就圆满成佛了。解就是放下,不肯放下,你永远脱不了现前的果报。如果造作恶业,前途就不堪设想,前途一片黑暗,黑暗是三恶道。所以把这桩事情摆在最前面,我们修行证果就从这里下手。「方便自在」,这是世出世间最可贵的,「尊」就是可贵。「方」是讲方法,我们生活的方法,工作的方法,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便」是便宜,宜是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是不及,恰到好处。处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就叫方便,这样你就得自在了。「方便」的意思无限的深广,我们要能体会到。
  下面这一句,举一个例子,『若有曾见一供养』。「若有」是假设,有曾经见到一个修供养的人。这句很明显说明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发心修供养,什么是「供养」?我们拿著香花、水果、供具去供养佛菩萨,是不是这个意思?不是的,这是形式,不是实质。佛法里面形式是表法的,是教学用的,是提醒我们。实质是什么?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就叫做布施供养。你每天以最虔诚恭敬的心,去供养泥塑木雕的佛,有什么用处?这些佛菩萨需要你供养吗?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佛家讲你著相。我们学佛人要不要做?要做;做要懂得意思,做要不著相。每天早晚,以香花水果,最低限度一杯清水,供佛菩萨。你要明了这个意思,供这一杯水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一天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我的心要像这水一样,干净、平等,水是表清净、平等。如果我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损人利己,你这一杯水叫白供了,一点功德都没有。只晓得样子,不晓得里头的含义。一切供具当中,最重要的是水,水代表心,清净心,平等心,这是佛心。供养香,燃一支香,香表什么?信香,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佛菩萨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把一切众生当佛菩萨看待,一切众生当父母看待,孝亲尊师,那是燃香,你这个燃香落实了;否则这个香燃了有什么意思?世间人无知,以为燃得愈多,佛菩萨愈保佑他;愈多,佛菩萨愈讨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么大一个房间,如果好多人烧香,乌烟瘴气,呼吸都困难,怎么不讨厌?我们连呼吸都困难,佛菩萨也一样。香,只要燃一支就行了。所以学佛要开智慧,要明理,这不是迷信。
  供花,花表什么?花表因行,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表六度。供这一枝花就表示,我今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六波罗蜜相应。供果,果是我们希求的果报,我们修净土的人希求的果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这些供养不能落实,有什么用处?白供了。而且所有一切供养还有极不善的心,什么不善心?自私自利,求佛菩萨保佑我发财,不要保佑他;保佑我长寿,不要叫他长寿;所有的利益都归自己。供养佛菩萨,跟佛菩萨谈条件,说个不好听的话,天天贿赂佛菩萨,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看待,这个意念就糟蹋佛菩萨,你还会有福?佛法的形式全是表法,全是提醒自己,所以佛法不迷信,佛法不是拜偶像。可是现在人的表现,佛法确实是迷信,确实是在拜偶像。让别人起这么一个念头,说你学佛人拜偶像迷信,我们就在那里毁谤三宝。我们天天那样做,人家就毁谤,为什么毁谤?是因我而毁谤,我带头毁谤。地藏菩萨说得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你天天这样干,将来果报在阿鼻地狱。地藏菩萨在地狱是度众生,我们堕地狱是受罪,总要明白这个道理。菩萨在此地赞颂的意味深长,他不用别的比喻,用供养。真正的供养,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有私心,不附带任何条件,这叫供养,你是真供养。你为社会大众服务,心行完全跟六波罗蜜相应,你是真供养。这个供养里面,财、法、无畏统统圆满具足。
  『悉使修行至於果』,这是诸佛菩萨加持你,所谓是诸佛菩萨保佑你、帮助你、满足你到达你所希求的果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告诉我,你有所求愿而得不到,是你自己有业障,只要把业障忏除,所希求的果报就现前。这是说明,为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是懂道理,如理如法希求,真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如果你的希求不如理、不如法,你要是得到,那就是谚语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如理、不如法,求得来的,祸害来了。中国古人造字,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这个文字,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找不到。「祸」跟「福」很像,这就是提醒你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把祸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