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阋澜谭钚校荒芊钚校稻咦懔耍杉靡蛟凳亲苑帧R蛟稻咦悖ň拖智埃稚埔蚓偷蒙乒址鸬囊虻梅鸬墓制腥囊虻闷腥墓獠攀钦怼9ǎ鹌腥挥邪旆ㄋ透悖飧鲆欢ㄒ�
  我们今天总算是福德方面的事情,别人有福,我们沾光,我们没有吃的,人家送吃的东西给我们,我们没有穿的,人家送穿的东西给我们,还是有因果。我们接受人家供养能够白接受吗?不可能的。佛法里面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出家人不了道要还,那些在家不学佛的人也要还,一个道理,没有两个道理,所以决定没有白受人供养的。如果存一个侥幸心理,自己不肯努力发愤,只希求别人供养,纵然你这一生能够获得,都是你前生所修的。你前生所修的一点点福报享受完了,你这一生没有继续修,来生怎么办?我们世间人常讲,人死了都作鬼,做什么鬼?饿鬼。饿鬼是焰口鬼,那多苦!永远得不到饮食,他口里喷火,饮食才接近口就被烧焦,这是饿鬼里头最苦的一类。什么原因堕落到这种身?吝啬,吝财、吝法,只想占别人便宜,而不能够帮助人。不肯发心帮助人,变这一类的身相,受这种苦报。佛说得很清楚,我们读了不能够粗心大意,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哪里知道这些文字、教诲、事相,都说到我们切身痛痒之处,我们怎么能大意,看了之后一定要觉悟,这是因果的教育。佛也很慈悲,帮助这一类罪苦的众生,让他们得到饮食、得到饱满,所以有焰口的佛事,是以三宝的力量来加持,一个人的力量不够。
  焰口是起源於目犍连的母亲堕到鬼道是焰口鬼,目犍连有神通,证阿罗汉果,托钵拿饮食供养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一接著,口里头火就烧焦了。目连就向世尊祈求,有什么法子?世尊讲一个人力量不行,要集合大众的力量。证得阿罗汉果都不行,都度不了,你想想看那个罪业多重!仰赖三宝威神的加持,她才能得到浆水,才能得到饮食,所以焰口的佛事是布施饿鬼的。水陆的佛事都是修大布施,三界里头许许多多苦难众生业障习气非常深重,你普通供养他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情都摆在面前。我们现在晓得,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法是佛法,你把佛法送给人,人家不要,还要侮辱你,还要毁谤你,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他,不要!没有比这个更殊胜,岂不是就是饿鬼道的饮食送给他,他自己喷火烧焦,不是一样的事情吗?所以这些事我们听了,看了,真的摆在我们面前。所以你只要冷静,只要仔细去观察,统统在我们身边,都在我们周围,你的警觉心自然高了,自动的就会发愤,就会努力,会认真学习。我不但要解决我自己问题,我还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你真的觉悟了,真正肯发心作如来弟子,发心续佛慧命,利益众生。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6
  请看经文,三十三天长行第三句:
  【慈目宝髻天王。得慈云普覆解脱门。】
  法门名字是从比喻上建立的。佛经的经题,虽然有种种不同,不外「人、法、喻」这三大类,法门亦复如是。菩萨以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普覆』这一句,关键的字眼在「普」字,普是平等心,不分别族类,不分别怨亲,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行大慈大悲,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才是普的意思。「覆」就是加持的意思,佛法里面常讲「度」,普覆就是普度的意思。十法界的众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何以能发普度的大心?众生听到了,或者是看到了,都生起敬仰、佩服。我们也常常听说,他怎么能发这么大的心?这个话的反面,就是这样大的心是一般人发不出来的,这种平等帮助一切众生的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不能发,他能发心,一般人不能做,他能做到,世法里面称为大英雄。所以佛所在处,我们都叫做大雄宝殿,大雄就是这个意思,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实实在在说,不是别人做不到,也不是别人没有能力做,而是众生迷惑,不晓得去做,不知道去做,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做这些事情,这是凡夫。而诸佛菩萨是把这桩事情认定是自己本分的工作,应该要做的工作。为什么?一切大乘经上都说,《般若经》上尤其说得透彻,「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依正庄严,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体,你说有就一切有,你说空就一切空,决定不是空有对立,空有不对立。说一切有、说一切空都正确,都没有说错,完全是事实真相。说有,这个有是幻相,《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是虚妄。说空,虚妄就是空,虚妄就不是真有。所以空跟有不是对立,佛法里面永远找不到对立的。如果有对立,给诸位说,那是迷,那不是觉。诸位能够记住这一个总原则、总纲领,对我们修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立是世法,对立是迷而不觉。对立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不二就觉悟了,众生跟佛不二,生佛不二,人我不二,性相不二,依正不二,什么时候你入不二法门,你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都是对立的,只是一般人对对立的分别执著,四圣法界轻,六道凡夫严重。十法界愈往上面去,这个概念愈淡薄,愈往下面去,执著愈严重,就这么回事情。超越十法界之后,完全没有对立,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凡是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临命终时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坚固的执持佛号,在一般说能不能成就?决定不能成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西方世界这个法门特别,一切执著都不可以有,只准许有这个执著,执持名号,他能往生。这种人往生叫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六道众生执持名号,生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执持名号,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不执著,不执著生实报庄严土,那就高了。为什么?不执著就入不二法门,心真得清净自在。你还有执著,你的心不清净、不自在,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
  佛这个境界是真实的,怎么说是真实的?与事实真相相应,才能做到无条件、无有私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什么都帮助。什么都帮助里面,他有一个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以这个为主。如果帮助一切众生,缺少这一条,那是人天有漏的福报,是福德;有这一条,福德就转变成功德。帮他觉悟,觉悟才能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够真正证实整个宇宙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真的证明了,真的证得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时候在佛法里面讲,你成佛了。怎么?你已经证得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现在说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家好懂,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诸佛菩萨能兴起大慈大悲,没有怨亲。世间人,佛讲世间法,世间人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什么样的因缘?实际上因缘很复杂,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因缘,要是把它归纳起来,也能够理出一个头绪,佛跟我们讲「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这四种缘是你迷了的时候,你在六道里头升沉,这是六道里头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这四种缘。我们跟诸佛菩萨也是这四种缘,这四种缘迷了就有,觉了有没有?觉了没有。觉了怎么没有?觉了是一体。一体就说不上了,我自己跟自己有恩?自己跟自己有仇?就什么都说不上了。迷了才有,迷了是你跟一切众生对立,确实没有对立里头建立对立,这是错误。没有分别里头虚妄分别,没有执著里头起了坚固的执著,所以佛看这一切众生迷惑颠倒,干这些傻事情,可怜悯者!可是我们迷而不觉,我们都以为这是真实,哪一个人真的万缘放下了,我们眼睛看那是傻人,什么都不要,是傻人。所以我们迷跟悟两个人看法恰恰颠倒,可是要晓得,佛的看法正确,我们的看法才是错误,他没有错,我们错了。
  「慈云普覆」的内容是什么?就是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永远是无有疲厌,不疲不厌,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失时,时就是讲时节因缘。你什么时候感,佛立刻就应,决定不会说是很长感的时间,佛到以后才应,不是的,你那么看法就错了,佛的感应不可思议。但是许许多多地方我们向佛菩萨祈求没有感应,其实是真有感应,我们自己没有能够觉察,我们自己得不到明显的感应。譬如学佛的同修都有好心,想建个道场,想帮助大众修学,好事情,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我们这么多人祈求佛菩萨,想建个弥陀村,想办个佛学院,好事!世间第一等好事,可是搞了这么多年,消息都没有。佛菩萨有没有感应?有,那个感应很微细,粗心大意的人体会不到。佛菩萨那个感应,正在这里加强我们自己,为什么?佛学院、弥陀村是硬体设施,那个东西不难,难在建成之后有没有真正人在修行。如果没有真正人在修行,佛给这么大道场,你在里头造业,那佛不是成就你的罪业?佛不是把你送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李居士当时想那规模没这么大,想二十、三十个人搞个弥陀村,早就成功了。为什么?障缘少。真正修行的人不多,所以你搞得那么多,佛菩萨摇头,这个不行,这个不能答应你。加强你们自己修学的基础,等到时节因缘成熟,时节因缘不是佛那边,是我们自己本身,本身的时节因缘成熟,这个事情才能现前。可见得佛菩萨真慈悲,不是假的,真照顾。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你只要发心,真正发心,一生当中都是佛菩萨给你安排,顺境是他安排的,逆境还是他安排的,顺逆境界磨炼你,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烦恼要通过磨炼,把妄想分别执著这些烦恼习气磨得干干净净,然后再看众生的缘分。众生如果有警觉、有觉悟,觉得世间太苦,想回头,这缘就成熟。所以我们要感恩戴德,佛菩萨的照顾无微不至,不是我们凡人能够想像得到的,真的是慈云普覆。所以我们自己要很细心,冷静修学,你就会体会得到,你就会感受得到。
  如果要把这个缘加强,把这个时间提前,行不行?行。怎么做法?更认真、更努力的去断烦恼,要知道最大的障缘是业障。早年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当你求而没有应的时候,你要反省你自己有业障。你能够反省,你能够去找业障,下定决心要消除业障,佛菩萨也加被你,也帮助你;你不想找你的毛病,也不想改你的毛病,佛菩萨对你是无可奈何,佛菩萨只能够暗暗当中帮助你保持善根,缓慢的增长善根。所以我们跟佛菩萨的感应,这种力量好像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诚意,佛菩萨有一分的加持;我们有十分诚意,佛菩萨有十分加持;我们有万分诚意,佛菩萨有万分加持,相对的,看你自己付出多少,佛菩萨帮助你多少。不是说我只有一分诚意,希望得到佛菩萨万分加持,这是种侥幸的心,不是真诚的心,像做生意的人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