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龊茫饽眩∽萑皇侵罘鹑缋蠢唇涛颐牵颐嵌己懿蝗菀椎美妫裁矗啃睦镉桃刹痪觯蘼凼嵌匀硕允露晕铩U馐俏颐谴有∶挥惺芄飧鲅盗罚斐上智暗恼习W鍪拢颐亲约鹤邢讣焯址词。中拇笠狻N颐窍赶复泳淅锩嫒ス鄄欤鹌腥鞘窃跹匀硕允露晕铮敲挥幸苫蟆⒚挥杏锹牵浅<岫ā⒎浅9觯恳蛔虑槎蓟嶙龅媚敲丛猜龅媚敲粗艿剑颐强戳朔浅Q瞿健⒕磁澹颐怯Ω萌绾窝埃吭跹拍芷跞胨木辰纾空飧鲆馑季褪撬担峭纳睢�
  「忆持一切法」,要靠读诵。《观经》三福,那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不能看轻它。净业三福是基础,没错!从这个地方奠基,一直到究竟圆满的成就,都不能够舍离。它是基础,它是圆满,从这里开始学,也从这里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彻始彻终,三条十一句涵盖全部的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在其中,我们细细想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法门,能不能超过这十一句?不能超过。所以哪一法不是大总持法门?这十一句里面总共四十四个字,你再看哪一个字里头不包含一切法?我们有没有能看出来?《华严经》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味道你有没有尝到?「读诵大乘」,是我们入门下手之处,是我们开智慧之所依。而「孝养、奉事」,是我们行门的根基;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要用孝养的心态,如对父母;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真诚奉事,如对诸佛。这是大乘法里面的真实基础,不在这上面奠基,我们这一生当中,就不能圆成无上道。《华严经》善财童子的基础,就奠立在这上面,所以人家一生成就,他示范给我们看。所以他的名字叫善财,他居住的地方叫福城,那个福就是三福。佛讲的十一句,他都做到,这个人叫善财。我们细细想想,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想「得陀罗尼门光明,忆持一切法无忘失」,就要在这上面真正下功夫。
  我们的念头转过来了,理念这一转,就是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这个善恶的水平就高了,这个善恶是法身大士的水平,不是普通的水平,这是一般人不能够理解的;一般人善恶的水平是十善五戒。这个善恶的水平高,什么是善?悟是善,圣是善;什么是恶?迷是恶,凡是恶。在《华严经》里面说,法身大士才是善;断见思、尘沙,破无明,那才是善。讲到究竟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恶、那是迷;必须把这一品无明都断尽,纯善、至善,大觉、圆觉,佛对我们的期望如是。我们做佛的弟子要争气,要认真的学习,小善小悟,如果自己就满足、就欢喜,我们的境界就不能向上再提升。我们想想小善小悟能不能超越轮回?能不能避免这些灾难?肯定是不能的。
  勇猛精进,决定不能够退转,决定不能够松懈;一松懈,就退转,就堕落,这是许许多多修行人,修学不能成就、得不到结果的原因。我们如果也犯这个过失,那就像过去生中一样,只是跟佛法结一个善缘而已。那你要问:我要哪一生哪一世才能成就?只要你真正明白、透彻了,精进不退,那一世就成就。我们把话说得再明白一点,你把净业三福这四十四个字的教诲,真正掌握住,全心全力去做到,你这一生就成就。如果这四十四个字,你要是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去学习,你这一生跟过去生中一样,善根里头加一分而已。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决定在自己,不在别人。
  对我们来讲,「陀罗尼门光明」就是净业三福四十四个字。究竟圆满的解脱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净业三福里面,这个意思含藏在里头。我们只看到「发菩提心」,没有说劝我们念佛,其实有,在哪一句?发菩提心底下一句「深信因果」。我跟诸位讲过很多次,那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意思含在里头。「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两句是化他。末后这四句,诸位仔细去观察,仔细去体会、去思惟,前面两句是自利,「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是自己圆满的成就;「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化他。我们用什么东西劝别人?大乘,读诵大乘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一切众生族类不相同,《华严经》上说得很好,知见不一样,心性不相同,经上说了十几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只有大乘,大乘没有界限、没有框架,能融合种种不同的族类、种种不同的文化,都能叫他破迷开悟,所以破迷开悟没有界限的。
  前天印度瑜伽到这里来访问,他们在全世界也展开教学,他是教人坐禅、教人修定。他们没有宗教,不分宗教、不分族群,他们不破坏人家的信仰,无论信什么教他都赞叹、都恭敬,他教你静坐,教你修定的方法。大乘的教义比他还要广泛、还要自在,我们在《华严》里面好好的修学。同学们都修净土,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愿望非常难得,非常稀有。这个愿望,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这个说法,古来祖师大德没有说过,细细想一想,他讲得对,他没有讲错。这个希求,这个愿望,就是发无上菩提心,只要一心专念,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蕅益大师这个开示是在《弥陀经要解》里,印光大师对《要解》的赞叹,「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赞叹到极处!可是有很多人怀疑,说印光大师讲得太过分了。我到此地,前些年演培法师就问过我,他说印光法师讲这个话是不是太过分一点?我给他老人家报告,我说印光大师讲的话不过分,讲得是恰到好处。我们要很冷静的观察,细心去体会,才能得法益;唯有观察清楚,我们才能断疑生信,依教奉行才得真实利益。往生,大家都晓得,四土三辈九品,要想提升自己的品位,大幅度的提升,关键都在「净业三福」,这个基础要奠得稳固,品位决定高。这是我们现前,自己所选择的总持光明,陀罗尼门光明。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喜接受。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3
  请看时分天长行第六句:
  【不思议慧天王。得善入一切业自性不思议方便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是『不思议慧』,我们从名号的意思去观察,这决定是诸佛应化的;「慧」加上「不思议」,决定不是普通的智慧。他所得到的法门是『善入一切业自性不思议方便』,这一句里面含义很深。我们先说「一切业自性不思议」。「业」这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活动、造作,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起心动念,这属於意业;言语,这是口业;造作是身业。业再多,总不出这三类,所以佛家讲三业,用身语意就把所有一切造作全部都包括尽了。「一切」,这两个字是双关语,狭义的说,就是对於自己无始劫以来三业的造作;广义的说,十法界一切众生都包括尽了,这一切众生三业的造作。但是无论是自己、还是众生,自性不可思议。
  业是相、是作用,这一切现相跟作用从哪里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佛家讲求追根究柢,中国谚语所谓「打破沙锅问到底」,把它的根源找出来,根源是自性。所有一切业,这一切业里面还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是非善、非恶。这是从三业性质上分,有这三种。无论是从现象、是从性质,总不外自性。自性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幻?佛在此地讲「不思议方便」,方是法则。可见得所有一切现象的发生、变化,绝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常讲,这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而然,在佛经里面是不能够成立的,《楞严经》上说得很好,「非自然,非因缘」。非自然、非因缘,这就不思议方便。但是非自然、非因缘,这是真实的境界,必须要自己能契入。自己不能契入,这桩事情永远没有答案,永远不能解决。佛给一切众生说法,还是不离因缘,也不离自然。
  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是用因缘、自然做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这个手段,让我们去体会佛所说的真实义,这是如来真实义很难理解,道理就在此地。佛在经教里所说的都是意在言外,所以会听的要听弦外之音,你才能真正有所体会。如果你记住佛的话,这是教小学,这是教你断恶修善,你不能开悟。开悟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有个悟处,才懂得佛讲的真正意思在哪里。这样说起来,佛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给我们说出来?实实在在说不出来,要能说出来,佛当然给我们说出来。为什么说不出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晓得,言语是有范围的、是有界限的,超出这个界限,言语没有办法表达。不但言语有界限,思惟也有界限,思惟的界限比言语是深广得多;言语达不到,可是我们思惟,我们讲用心去体会,能达到。可是它还有界限,这个界限就是阿赖耶。第六意识是思惟,它能够缘到阿赖耶;但是阿赖耶的界限就是十法界,阿赖耶超越,那是自性。所以第六意识有能力缘到阿赖耶,没有能力缘自性,相宗经论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也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惟能够缘到十法界,没有办法缘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自性,一真法界是不思议,所以《华严经》末后一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我们思惟想像达不到的。
  唯有自性不思议,才真正能够理解,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法身大士;十法界里面权教菩萨,都还没有达到。所以这一句;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最难得的,也是这一句关键的字样,就在「善入」。他能入,这个入就是后面入法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善入,我们就晓得,善入是什么意思?《行愿品》末后讲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这个地方「自性不思议」,后面还有「方便」,这方便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没有注解、没有解释,没有解释就是意思非常明显。方便是什么意思?方便就是说,我们今天科学家所探讨的,宇宙怎么起源的?怎么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方便」两个字就是说这些事情。方是方法,发生的原因,演变的程序,便是便宜,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与作用;不思议是说它的原理,说它的性体;这是一切业。可见得这个一切业,包含的范围无尽的深广,唯有不思议慧才能证得,不思议慧才能善入。
  我们就本经教义来说,不思议慧就是普贤行愿,普贤的名号不思议,普贤的行愿不思议。普贤的愿结归十条,这是诸位都熟悉的十大愿王。这十愿落实就是行,行愿,落实是行。在佛法里面,这是最圆满的行门、最殊胜的行门,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以普贤行是佛行。这个经上说得很好,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成佛;由此可知,这十愿是佛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他们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西方世界是什么世界?佛世界。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去作佛了,诸佛的刹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