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哪苊鹱铩2荒芄环⒙垛慊冢故亲云燮廴耍裁矗恳髯约旱淖镆怠Jハ腿私涛颐牵竦氖虑橐锶萌酥溃鹑酥懒耍扛鋈嗽鸨改悖鸨妇褪潜ǖ袅耍兄刈锴岜ā:玫氖虑橐兀灰萌酥溃阏飧錾朴瘛O衷谌瞬灰谎煲坏阈⌒〉纳剖拢筒坏萌思抑溃酱π铮蝗思铱吹侥悖圃藜妇洌ǖ袅耍聘A⒖叹捅ǖ簟W锒裆钌畹暮刂⒁刂挥腥酥溃远裼瘢泼挥辛恕U飧稣欣词裁囱墓ǎ颐窍胂刖兔靼琢恕J兰淙耍颐撬凳兰溲Х鸬娜耍谎Х鸬娜司筒凰盗恕QХ鸬娜耍焯於辆焯煳欧ǎ造墩庑┦虑榛故且坏憔跣亩济挥小K晕宜怠噶酥拐饬礁鲎种匾裁疵挥芯跣模刻焯於粒焯焯故遣涣耍故遣恢2恢勒飧鍪虑榈目膳拢植牢肪宓男纳黄鹄矗陨剖禄故谴笏列铮袷律钌畹囊鳎馐峭耆涣瞬恢睦镉懈5拢吭熳髦种侄褚担衷诨鼓芄貌淮恚孟衩挥锌吹焦ǎ鞘撬吧薜母6啵熳髯镆嫡飧龈R丫鄣簦褂杏喔#喔>×硕癖ň拖智啊?茨阌喔S卸嗌伲嗟亩嗄憷瓷芸啾ǎ灰怯嗟纳伲改曛涓O硗辏愕耐砟昃褪芸啾āU飧鍪虑椋娴乃讲皇遣槐ā⑹背轿吹健�
  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最可贵的是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了知,了知自己就有警觉心,不敢作恶;不但不敢作恶,不敢有个恶念。我们一定要学佛菩萨,以佛菩萨做我们修学的榜样,真正的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根就是心,先要修心。在佛法里,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强调从根本修。根本是从心地修,修什么?清净平等觉。诸位要晓得,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自性;修什么?就修这个。怎么修法?不清净的染污要舍掉,不平等的高下要舍掉,不觉悟的迷惑要舍掉。菩萨行六个纲领,第一个叫布施。布施叫舍,舍什么?大菩萨就舍这三桩事情:舍污染,舍高下,舍污染恢复清净,舍高下恢复平等,舍迷惑恢复觉悟,这叫从根本修。能够真的把这三种障碍舍掉,恢复清净平等觉,你身体一切造作、你的言语全是福德相。这个时候就像中峰禅师所说的,打人、骂人都是福德相。何以故?打人、骂人是帮助人开悟,帮助人消灾,成就无量无边的福德,是为别人好,现在讲为社会好、为众生好,这里头没有自己,自己确确实实像大乘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
  下面他引用,「故涅盘经中,有闻赞佛为大福德」,下面他说,「怒云,生经七日,母便命终,岂谓大福德相」。这是指出有这么两个人,经中说赞佛是大福德相,那个人听了发脾气,释迦牟尼佛生下来七天,母亲就死了,他有什么福德?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下面赞者就说,说出福德相的事实,「赞者云,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骂之不报,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闻而心伏」。释迦牟尼佛大福德相表现在哪里?年志俱盛,盛年,三、四十岁,这是一个人生当中最好的阶段,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不卒暴,不容易,不卒暴就是温厚善良。孔夫子的学生赞叹老师德行「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是大福德相,释迦牟尼佛也具足。下面举两个例子,这都是事实;你打他,他不恨你,你骂他,他笑笑,忍让。温厚、善良、忍让,这不是大福德相是什么?这个怒者听了这个话,心里服了。
  这些道理、这些教训,不但佛经论里面多,几乎每一部经论都劝导我们,世间贤圣著书里面这些教诲也多。前清陈弘谋居士搜集古圣先贤的教诲,编成一本书《五种遗规》,你们许多同学都看到。我早年在李老师的门下,李老师是将这部书做为我们修身课本必读之书,勉励我们要细读深思,依教奉行。这是古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会集,不需要我们去读许许多多的经论,他都把它整理搜集起来,搜集在一起,我们读这部书就等於读了几百种书。在佛门里面,唐朝道世法师也是唯恐后人看到佛法经论太多、太繁琐,不晓得从哪里读起,他费了不少的时间,依据佛的经论编两个杂志,叫《法苑珠林》、《经律异相》两种,编了两种。分门别类,经典里面的这些教诲节录下来,让我们看这一百五十卷,就等於把整个《大藏经》都看到。古人对后人的爱心照顾真正是无微不至,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查这些《大藏经》。《法苑珠林》里面分一百类,如果我们想看佛经里面讲因果,它在因果这一篇里面,把经论里所有因果统统都抄在里头。现代人用电脑,用电脑分类,电脑分类是好,真的是一句都不会漏掉,可是太繁琐、太多了。太多了,我们现在也觉得头痛,一条一条的去看,一桩一桩去选择,很麻烦!他是已经给我们挑选,最精要的抄出来,次要的、再次要的舍弃,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方便。尤其是研究佛法,学习讲经,发心从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这两本参考资料决定不能够离手。在世法里面,古德也用这个模式编了一本书《历史感应统纪》,这里面所搜集的是二十四史里面因果报应的记载,可以说这是信史。如果不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对不会写在历史上,能够写在历史里面决定是真实的,绝对不是一般的传说。
  过去我们在讲台上,要列举这些公案因缘故事穿插在其中,李老师就指导我们,这三种书是我们举例最佳的依据。所以他一生讲经说法,所列举的公案因缘,大概都不出这三部书。我跟李老师比较晚,他在台中已经教学十年,我才亲近他,十年以前的我没听到,可是老师告诉我这个原则,我懂得。从前十年前那些讲稿,他的讲稿是表解,那些东西都在,他都给我。而引用的这些故事公案他都有个括弧,标了一个题,但是并没有说明出处,我们就不好找了。他告诉我,十之七八是出在这三部书上,这三部书我们也都曾经翻印过。初学佛的人,特别要著重因果观念的建立,对因果坚定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我们信什么?信因果。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六种信。六种信里面,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六个信,一即是六、六即是一,如果我们说信自、信他,而不相信因果,自他都不信。这六个信里头,只要有一个信,其余五个决定都信;有一个不信,你的信心都是虚假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自己检点自己,信心有没有具足,要从这个地方去观察。
  「善恶因果」这四个字很难懂,不要看轻了它,自己以为信了,而实际上全是误会,自己以为很如法,没有想到全是罪业,这种事情往往有之,自古至今犯错误的人太多太多了。现代人犯错误就更多,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这不能怪他。为什么不能怪他?没有人教他,他哪里天生就能了知?了知要受良好的教育,他没有这个缘分,没有遇善知识教诲,他怎么会知道!但是不明这些事理,不明因果造作的罪业,照样受报。不是说不知者无罪,不知者没有报,那就太好了。不论你知不知,你造作的都有果报,善决定有善果,恶决定有恶报。世出世法都给我们讲「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哪里是三尺,三寸都不到!三尸神住在我们身体里面,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最清楚的是三尸神。三尸神每两个月到忉利天去会报一次,几个人知道这个事情?现在说,这是迷信,你还相信这个!现在人会造谣生事,会说谎话,会骗人,古时候人不会。不但佛菩萨不骗人,古时候读书君子都不会妄言,都不会欺骗人,绝对不是用神道设教来劝人行善,神道设教被人拆穿了,不就一文不值?所以圣贤人教化众生方法有的是,绝对不用欺骗。为什么?如果发现你有一次欺骗,人家对你永远不相信,信心丧失掉了,怎么能干这傻事情?
  在我们此地这些政府,我不太清楚,我在美国住了十五年,美国的环境我比较了解。美国如果有一次欺诳的记录,你的信用就完全丧失掉,美国人对这个非常重视。你做错不怕,你要诚实,他对你有信心。发现你一次不诚实,你有记录,永远不相信你。外国人进入美国,海关对你就是怀疑,他对你就是不相信,你要拿出证据证明你是真实的。所以他的基本态度就是对你不相信,对你怀疑,你要怎么样证明你是诚实的。所以美国人生活最怕失信用,美国人用的是信用卡,信用失掉之后你的生活就困难,你在那个社会真的是无以立足,最怕丧失信用。我们东方人不用信用卡,无所谓。但是古时候人讲信、守信比现在人谨严,古时候所谓是一诺千金,话说出去之后决定负责任,决定没有后悔,错了也认错。所以那个社会能够安宁,人民生活能够过得幸福,心地都能够接近清净的水平,相貌都很庄严。我们没有见过古人,我们能想像得到,他们的德行水平比我们高,纵然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生活在这个世间,听别人说话,看别人行事,耳濡目染,他学到伦理道德的概念,他也能够遵守这个原则去生活、去行事。何况在古时候的旧社会里,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概念妇孺皆知,佛法的教学更是普及到全国。古时候学校不多,但是寺院庵堂多,而从前寺院庵堂都有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化导众生,这个对於社会安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有很大的贡献。所以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别的方法,教导,儒跟佛都是至善的教导。
  慈悲行是能从表面上学得来的吗?不是。是从清净平等觉心自然流露出来的,那才叫大慈悲行,那是真正的福德相,所以相随心转。有清净平等觉心,这是转变的因、转变的根本,再有慈悲行,这是转变的缘,因缘具足,福德相就现前。注解末后说,「故慈为无尽福相,然与前义相成」,真正的慈悲。底下小字也是清凉的注解,注解的注解。怎么说「与前义相成」?第二个意思讲「慈为相因」,第二个讲清净慈门,「此义慈即是相果,果由因致,复能显因,故云相成」,因与果相辅相成。所以因就是存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行是缘,果是相,福德相是果。我们看许多人行善,做这些慈善救济的好事,可是福德相不显著,这个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原本的因,源头的那个因,根本的那个因,那个因有问题。因是心,我们提倡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个是原因。没有这个心,去做慈善救济的事业,你只有缘,你没有因,所以果就不殊胜。这个果要以佛法来讲,是世间有漏的福,不是功德,有漏的福德。果报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转不了业,所以福德相不能现前。
  佛家造像,古时候造像他懂得,都依据《造像量度经》里面所说的标准,来造佛像、造菩萨像、造罗汉像,甚至於造供养人像,供养人里面包括天神,它都有个标准。标准是什么?要把福德的因果从相上显露出来,让人看了这个相,就晓得哪一种相好是哪一种因缘所变现的果报,叫人见到相好就生起要修因,我们修因才能得到这个相好。现代造像的人把这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见到现在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