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辖病阜ㄉ杏ι幔慰龇欠ā梗褪撬嫡飧龅览怼3沟桌肟颐谴酉智罢飧鼋锥紊侠此担沟桌肟粗⒎直稹N颐墙裉旖驳耐耄凳翟诘幕埃褪欠直鹬粗⑾傅耐胱约翰恢溃颐墙裉旖泊蛲耄蛲胧欠直鹬粗T谥粗锩妫乙渤3L嵝淹牵造兑磺腥耸挛锏目刂疲飧瞿钔贰⑿形畔拢造兑磺腥耸挛锏恼加心歉榉沉耍鞘窃旒氐淖镆担颐悄馨颜饬阶粗畔拢司妥栽冢缓帽仁欠畔虑Ы镏氐#憔偷米栽冢诜鸱ń材憔偷们岚病I硇亩记崴桑腔鄣比辉龀ぃ衬涨幔腔劬驮龀ぁ�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他们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悦意海音梵王他从这个地方入门的,常常思惟、常常观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无边,他们的体相,他们的业因果报,常常观察这些,自然就开悟了、就明白了。如果我们肯用功,我们现在的境界比他们更殊胜,这里头要紧的,我们六根接触境界要用观,观也是看。为什么说不用看用观?看是感情的,观是理智的,不一样。也就是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不能用情识去看,用情识去看你就会迷,迷在五欲六尘境界当中,你用智慧去观察,你就解脱,你就恍然开悟。他用的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做参考,值得我们学习。果然会用,这个方法一定能帮助我们念佛功夫得力,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成片,最低限度帮助我们放下万缘。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放下,原因是没看破;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落在情识里,烦恼当家,习气做主,这是我们修学最大的障碍。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我们在许多公案里面看到,传记里面看到,他们时时刻刻提醒学人,要学智慧。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自始至终,如果我们把它总结起来讲就是一个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宗门如是,教下何尝例外?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应当深深去体会的。
请看底下一大段,下面这段。下面是「欲界诸天」,经文有七段,第一段「他化自在天」。我们先看长行,也是有十位天王来表法,十代表无尽。
【复次自在天王。得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解脱门。】
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天王名号表法的意思前面已经报告过,现在我们只看他是修什么样的法门证果的,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他得的是『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清凉在注解里面说,他说「谓现众生前,自在调伏,使其成熟,化法无尽,故名为藏」,这几句话解释得很简单,非常扼要。实在天王提醒了我们,这是热心帮助一切众生,可见得他们不是单单为自己。我们往往修学有个错误观念,我没有成就不能帮助人,总得要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帮助人,自己哪一天成就?这对我们现在来讲,确实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哪一天成就?我们哪一天才能帮助人?给诸位说,成就与不成就在一念之间,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自他不二,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就是成就别人。把自行、化他分成两个阶段,对什么人说的?没有发心的人说。没有发心的人,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那个人一发心,这个界限就没有了,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在眼前,你们所看到的李木源居士,他在表演,实际上做给我们看,他没有说:等我自己修行成就了,再帮助别人;永远不能成就。所以就在一念之间,诸位要明了,一念觉、一念迷,一念迷自他就变成二边,一念觉自他就变成一桩事情。
所以你有热诚,真心热诚去帮助现前一切众生,这个帮助的标准是成熟,这是标准,唯有成熟才能帮助他得自在。自在是什么?自在是证果,不能够转凡成圣,他怎么会自在?可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帮助他的方式,要求的标准也不相同。对於迷得重的人、烦恼习气很深的人,要以善巧方便给他细说业因果报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跟他讲因缘果报,要举出因果报应的事实给他看,他才会相信。这些事实是愈近愈好,像报纸上、新闻上刊登的,距离愈近愈好,时间、处所也是愈近愈好,一说大家都知道,他就肯相信了,帮助他断恶修善,用这个方法来劝导他。所谓是三转法轮:示转,示是给他说法、指示,教导他。劝转,这是更进一步,我们自己的态度要真诚,心地要清净;换句话说,帮助别人,我们自己决定没有任何的希求,完全是付出的,没有任何条件、任何希求,这是清净的布施。财布施要清净,法布施也要清净,不求回报,不求人家感谢,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真能这样做,就能令他生欢喜心。前面跟诸位说过,《地藏经》上跟大家报告过,菩萨接触大众,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四悉檀、四摄法。我们要学,不但要学,要在生活当中灵活的运用,才能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劝导他断恶修善。
根性利一点的人,跟我们接触时间久的人,相识多年了,帮助他破迷开悟。要为他陈说三界六道的真相,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真相,他要是清楚了,要是明了了,他自己就会选择,那还用得著劝吗?为什么多少学佛的人,不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知道的太少了,对娑婆世界知道也不多,迷於现实的环境不能自觉,所以求生净土的念头发不起来。我们不但要讲给他听,而且还要举出许许多多的证据,现在人讲拿证据来,没有证据他不相信。我们要搜集许许多多的证据,最好的证据,就是我们自己本人做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之后好好的去反省。尤其是很熟的人,很熟的人从小生活在一起,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一样,到年老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地方就应当要反省。年岁大了,年轻时候的熟人、朋友,多半都已经走了,寿命短促,三十岁走的、四十岁走的、五十岁走的,很多很多。我们看看这些人都走了,逐渐逐渐就轮到自己,他走到哪里去,我们知不知道?我们将来走,又走到哪里去?这对我们来讲非常严肃。
所以转迷成悟就是佛法教学的中心,这个大家常常听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一切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众生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一真法界乐,极乐世界乐,乐从哪里来的?开悟来的。六道凡夫苦,苦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来的。所以我看到西方的预言,现在几乎这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提起来都知道,中世纪法国的诺查丹玛斯,都晓得这个人,他的书几乎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在这个世界上流通。每个人读了都很惊讶,我读了之后知道,他是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跟孔先生是一流人物。云谷禅师就比他高明;他是宿命论,不能改变,那个语气斩钉截铁。可是诸位再看看,有一本书我也是介绍给你们,《圣经密码》,那个比他更早,三千年前,《圣经密码》跟他讲法不一样。《圣经密码》讲可以改变,是有这个灾难,灾难可以改变。怎么改变?人心向善就改变了。你把这两本书比较一下看,很有趣味。写《圣经密码》的人,比诺查丹玛斯的境界高很多,我们晓得诺查丹玛斯有定没有慧,写《圣经密码》的人有定有慧。了凡先生遇到的孔先生,那也是有定没有慧,云谷禅师有定有慧,能解决问题。
他们说的这些灾难,到底有没有?灾难肯定有。能不能化解?化解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化解?不是没有。我们为什么弥陀村还没有建,我们先要建念佛堂,就是为这个事情。念佛化解这个劫难的理论,我在讲堂也讲过几次,共业当中有不共业,就是别业,我们自己如果拿出真诚的心,为一切众生认真努力修行,就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一样。婆罗门女念佛为谁念的?为她妈妈念的,她知道她妈妈堕在地狱。唯有自己念佛成就了,这个成果回向给她妈妈,她妈妈才能得度。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把世界上,造作恶业要受极大灾难的这些众生,当作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今天认真努力修行,决定要达到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将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得度了。这个世界上灾难,纵然不能完全消除,减轻了,灾难的时间缩短了。地藏菩萨这个经里头很好的例子,你们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自己还懈怠、还懒散,还不肯认真用功,不肯舍弃烦恼,不肯一心求智慧,那就没法子了。他们注定的要受苦难,我们也不能够避免,也要受池鱼之殃。假如我们也有这些恶业的话,我们怎么能逃得过这一关?由此可知,在眼前认真修行比什么都重要。我看到他们书上所讲的,几乎在同时,这个灾难发生的时候,是个核子战争。四百多颗核子弹几乎同时爆发,这个世界上所有大城市,就是有四百多个大城市同时毁灭。世界上的人口,死亡在一半以上,一半到三分之二。我们居住在大城市,我们能幸免吗?为自己、为众生,一定要真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真正回头。「现前成熟无量众生自在藏」,这是我们眼前的事情,他现前,我们今天也现前了;不认真不行,决定要学婆罗门女、要学光目女,自度度他。第二位天王:
【善目主天王。得观察一切众生乐令入圣境界乐解脱门。】
这位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在一个太平盛世,一切众生福报很大,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人都能够获得,这好!但是世间的乐不究竟,不是永恒的,这种乐受是过去生中修积善根福德所感得的果报,福享完了,业障就现前。在历史上,我们所看到的几乎是因果循环,谚语里面常讲风水轮流转。中国古老这些小说里面,特别是历史小说,一开端我们会看到两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是统一,分是分裂,都在那里循环。这里头有大道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是一个循环的定律,循环的现象。可是循环的因在哪里?现象我们看到了,果我们看到了,因在哪里?因在迷悟,因在勤惰,你们细细想想。悟为什么会迷?悟不是彻悟,所以他会迷。彻悟的人就不会迷了,不是彻悟。彻悟的标准在哪里?见性,见性的人不会迷。没有见性的人,如果不能继续精进,懈怠就会退转。佛家讲「三不退」,见性是念不退,这重要,这才是根本。没有见性的人,讲位不退,讲行不退;见性的人是念不退,念念都与自性相应,行行都与性德相应,这才保住永远不再迷惑,不再造恶业了。
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就算觉悟了,情没有舍掉,情执没有舍掉,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爱没有舍掉,所以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的时候,这个升堕,升是天堂,堕是地狱,升堕也是一个循环、巡回,也是一个周期性的一样。这个《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地藏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教导你、帮助你,忽然觉悟了,你离开恶道,但是三善道一享福马上就迷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世尊给我们示现,菩萨给我们示现,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我们综合起来看,细细去观察、去分析,乐决定不能享。佛为什么日中一食去托钵,为什么树下一宿?五欲六尘这个乐只要一享,人没有不迷惑的。享久了,诸佛菩萨给你讲经说法唤都唤不醒,当时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