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芴们宄绞恰冈附馊缋凑媸狄濉梗婺芴嬗刑寤幔趺椿嵋谎�
自己明了之后,就能够帮助别人,「调伏众生遍十方」。虽然是眼前的少数一些人,有缘人,佛法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不是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他不肯接受,你想帮助他,他不要你帮助,这没法子;有缘就是说,我们帮助他,他肯接受,乐意接受,这有缘人。心量遍十方法界,我们所做的事情也是遍十方法界,这一点就很难懂了,这个要不是契入境界的人,他没有办法体会。一般人讲你的心遍十方也许可能,你的事遍十方不可能;实际上,事也遍十方,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遍十方。如果不遍十方,菩萨布施一文钱,为什么功德不可思量?凡夫布施十万、百万、千万、亿万,福报还是有限;为什么菩萨舍一文,功德遍十方法界?这个理太深了。佛菩萨做事,这里讲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点点滴滴很小的福报都周遍法界,它没有界限,所以自然就大了,道理在此地。极其微细的那一点点小福小善,它与性相应,它称性,称性就周遍法界。所以小善变成大的果报,不可思议的果报,小福变成无量的福德。
所以我们造恶、造善,都随著你自己心量在转变。世间人在事相上做得再多,福报不大,受他心量范围住了。他心量不大,他起心动念只想他自身,修再大的福报,那个福报只限於自身;如果他心量想到他的家族,他所修的福报不能超越家族这个界限。这些界限,这些框架,都是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极小之善都遍十方,道理在此地。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尤其是执著,执著这个身是我,执著我们居住的环境是家,这个错了。佛的家在哪里?虚空法界是家,一切众生是自己。那是佛的境界,那是真的,是事实真相,那是完全觉悟了。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家,不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我在此地也不必细讲,前面都讲过,讲过好几遍了。我们要在这里面去体会、去认知、去肯定,把「大方广佛华严」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上,我们自己自然就契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是《法华经》上讲「入佛知见」,就能够转凡成圣;能转凡成圣,那转迷为悟还有什么问题?
所以这个法门,要真正落实是要觉悟,是要去做到才行。一切刚强难化的众生不是不能调伏,而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自己没有智慧,方法错误,所以才没有办法调伏。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许许多多地方冲突、战争,这么样的频繁,这么样的残酷,这是人为的灾害,不是自然的,没有人去调伏。我们今天觉悟了,今天明白了,这个调伏的工作就落在我们的双肩上。我们深深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我们深信一切众生都能够调伏根本的道理,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王阳明所讲的一切众生都有良心,「致良知」,都有良心。良心是被物欲蒙蔽了,蒙蔽得再厚,良心也会发现,你要用什么方法使他良心发现?那个调伏就有成就了。
佛教给我们用什么?真诚、清净平等觉,我们在佛经里归纳出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没有不能调伏的,地狱众生也能调伏。不能调伏,我们的真诚、平等、慈悲做得不够。诸佛菩萨在这个苦难的世间,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哪些是诸佛菩萨?我们自己要觉悟,我们就是。我们学佛的人舍弃佛菩萨的教诲,等待著有佛菩萨从天上掉下来,哪有这回事情!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菩提心,老老实实说,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你发这个心,你就是佛菩萨。你再能真正看破放下,那就是「亦不於中起分别」,就是看破放下了。你自己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叫自度;你帮助别人,叫度他。你自己没有自度,你决定没有能力帮助别人。
佛在这些经典上,无论是从理从事、从因从果,都讲得透彻、讲得明白,教我们怎么过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怎么样工作,做佛菩萨的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怎样调伏众生,这是落实「佛华严」。佛法通常讲普度众生,普度就是此地讲「调伏众生遍十方」,这句话就是普度众生。无条件的利益众生,如果起分别就是有条件,有条件就落在情识里。诸位要晓得,情识是假的,我们世间人常讲虚情假意,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你看看世间,在社会上常常看到、常常听到,世间人男女相爱是情执,假的不是真的,没到几天听说他离婚、分手了,那假的,哪里是真的?所以情爱不是真的,是假的。能够结合久而不分离的,在我们中国古时候是道义的结合,不是感情的;道义的结合就不容易分手,纵遇到挫折、遇到困难,彼此都能忍让。现在人没有接受过道德的教育,不懂什么叫道义,所以虚情假意,我们就看得比过去要明显太多,全是虚妄的,全是彼此欺骗,所谓是自欺欺人。
我们想想,我们学佛了,是不是每天也在干自欺欺人的勾当,为什么?我们干这些事情自己不知道,自己还认为自己是在修行、在证行,哪里晓得将来堕落?正因为如此,经不可不读,不能不听,天天要读,天天要听。为什么?怕自己不知不觉堕落了,还以为自己在修行,还以为自己修得不错,哪里知道全是干的自欺欺人,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讲经弘法为什么?为名闻利养。你也很精进、也很努力,天天在发愤,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将来取得高的知名度,有很多人皈依,很多人供养,将来盖大庙,过皇帝的生活。这个生活是可以过得到的,但是死了之后阿鼻地狱去了,你能过几天好日子?你要是不觉悟、不小心,你就堕落了。你要提高到你自己有声望、有地位,有许多人来供养你,至少你要花二十年的时间。你很努力装模作样,装得很像,才能骗这些人。二十年之后,你这个福报现前,你能享受几年?你现在已经三十岁了,二十年后五十岁,顶多再享二十年,二十年享福就要堕阿鼻地狱,你算算这个帐。所以聪明人要冷静的去思惟、去盘算,不值得!我这个时间,可以能够超越六道轮回,那得的是真乐。为什么贪图世间名利,贪图五欲六尘,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拿著佛法去欺骗众生,这还得了吗?
我明白这个道理,我觉悟这个道理,所以我决定不建道场。这个地方建个弥陀村,缘成熟了,我们看到这个念佛堂有这么多人念佛,念得这么殊胜,我们才努力来建。我自己修学搭个小茅蓬就够了,如果我建个庙,这些人跟著我在一块修学,我要是死了之后,争庙产、争名夺利,个个钩心斗角,心不在道上。什么都没有,大家都是菩萨,心还有点道心;盖一个大庙,道心就没有了,靠不住。所以我主张建小茅蓬,在山上砍几棵树,建个小茅蓬就地取材,那个地方没人要的,人家不会起贪心。所以你才晓得,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真的聪明、真的明了,不会让周边的人起贪瞋痴,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教诲。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然后才不会做错事情。
清凉这个注,注得很简单,非常扼要,「随类调生,调法自在」,这个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族群。菩萨有这个能力,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分别、不同的执著,他都有办法调和。「调法自在」,这是使用的方法,善巧方便,能够叫大家都能接受,还不破坏族群,也不破坏宗教。佛家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这个道理要懂。我们现在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甚至於一些老法师,常常存著什么观念?我们佛法是正法,其他宗教都是邪法,你们要有慈悲心,把那些宗教徒都度来学佛,叫他们舍弃他的宗教。这个老和尚迷,没有开悟,错了!这不是调伏众生,这是什么?分化众生,制造斗争,你是正、他是邪,殊不知道自己是邪,他那边正不正不知道,自己这个观念就是个邪见。这种邪知见不能调伏众生,跟众生对立了,《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上,所有族类、所有宗教都平等,都第一,都彼此互相赞叹,绝不破坏对方,这才调伏。所以我们应该有个观念,他是基督教徒,我们要帮助他做一个最好的基督教徒,模范的基督教徒,将来决定升天堂。他的愿望,他愿望升天,我们帮助他,将来决定升天,这就对了。这就是调伏众生,他乐意接受了。
佛法是智慧,绝不能破坏,你舍弃你这个教,来信我的教,宗教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个结永远解不开。我们彼此和睦相处多好,个个都第一。所以我们要赞美他,不但不破坏,要赞叹他、爱护他、帮助他。不同的族群,并没有破坏,不同的族群能够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也能和睦相处,互相赞叹,互相协助,社会才会安定,世界才有和平。我们於其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爱心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有条件,一定要信我,我才帮助你,不信我的我不帮助你,有条件的不行,这个目的做不到。那就是虚妄,那是邪知邪见,你所作所为都错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调法自在,故能随类广遍」。第三句,「显明前义,无思成事故」。你这里头有分别、有执著,前面这个事业就不能成就,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大事业才能成就。「分别」这两个字,就是包含了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佛经上常讲,无明、见思、尘沙这三类的烦恼。烦恼永远离开了,心地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这才行。我们看底下一首;这首是普光明梵王他所契入的境界。下面第八首:
【佛身如空不可尽。无相无碍遍十方。所有应现皆如化。变化音王悟斯道。】
这是变化音梵王他所修学契入的法门,在长行文里面我们看到,他是「得住一切法清净相寂灭行境界」。这些法门,我们虽然没有专修,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学到几分,我们的受用就很大了。清凉在注解里面,前面两句是说明佛的体性,体性就是清净寂灭。「不可尽下」,就是底下这一句,「显四义如空」,四义就是「相、碍、遍、应现」这四个意思。佛身不能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身、阿弥陀佛的身、一切诸佛的身,看作他们的身,跟我们就不相干,我们哪里得受用?佛身如是,我们的身也如是,生佛不二,性相一如,然后才晓得佛身就是我自己的身,我自己的身『如空不可尽』,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法身如空不可尽,学佛的人听到这个话会点头,不会提出反对。再跟诸位说,我们的色身也如空不可尽,这个你就不懂了。色身怎么如空不可尽?实在讲,现在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证明。实在讲,这个身相了不可得,《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身相也不可得。我们在前面,曾经用过很长的时间,跟诸位同学分析过。身相是什么?身相,实在讲所有一切的色相都是波动的现象,佛家讲刹那生灭。《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色相怎么可得?色心都不可得,色心都遍法界,这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无相,无相不是没有相,没有相说无相这个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