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三卷) 1999/3/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23
请掀开经本,初禅天第十位梵王:
【悦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观察无尽法解脱门。】
这位菩萨,他所修的法门是『常思惟观察无尽法』。思惟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不善用心就落到意识里面,落在意识里面就不是正思惟,大家都读过八正道。因此我们往往读到佛经,看到思惟就会去思想,这就错了。闻思修三慧不是意识边的事,这个我们要晓得。阿罗汉修成戒定慧三学,而三慧就是戒定慧那个慧,闻思修三慧。所以闻,并不止耳闻,六根接触都叫闻,用这个字来代表,闻是表接触,一接触就明了。思是代表明了,并不是真的去想一想,一想就错了,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一想就落到第二义,就落到意识里面去。大乘经论上佛常讲,一念是了义,二念就不是了义。一念自然就明了,明了叫思;没有错误叫修,修是修正,决定没有错误,叫修。所以闻思修三慧是同时的,决定没有三个阶段;听了以后再回去想,想了以后再去修,这是凡夫,哪里是菩萨?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哪里还会去想?思惟观察就是三慧的灵活运用,实在讲是三慧法尔如是,这就闻思修三慧。这个地方决定不能把意思错会,如果我们有心去观察,有意去思惟,那你是完全不解如来真实义。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得非常好,「观性无相,犹如虚空,何有可尽」,这句是解释「无尽法」。法,给诸位说,任何一法都是无尽的,无尽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众多;许许多多无量无边,那你是著了相。当然这个解释也没错,也说得通,意思不圆满。一切法,任何一法都是无尽的,所以经上任何一个字的意思都是讲不完的。我们在经上见到,诸佛如来一切说,「尘说刹说,无间断说」,一个字的意思都说不尽,何况一句,何况一部经?因为这一个字是一法,一法如是,法法如是。不仅是佛经,佛经一个字意思说不尽,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那一个字意思能不能说得尽?也说不尽。为什么说不尽?称性。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是自性的相分,自性是无有穷尽的,所以自性所现的一切相分都是无有穷尽的,道理在此地。我们今天展开经本,没话好说、说不出来是没见性,如果你要见性,字字句句是无量义,这是无尽的意思。
清凉大师讲得好,「观性无相,犹如虚空」,这就是从相上见性。相有没有?相有。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你把它看作真有,就错了,那个意思就有尽;说幻有,那个意思就无尽。《金刚经》上跟我们说现相的真相,「梦幻泡影」,用比喻来说。梦幻泡影都有,不是没有,都有这个现相,我们知道那个相是假的。所以梦幻泡影形容相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假有,也称为妙有,有而非有才称为妙。如果真的有那不妙,真的没有也不妙,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一个真正修行人,修行,大乘经上常讲「修观」,那个观就是此地讲的观察,修观。要用现在哲学名词来说,诸位体会得更清楚、更明白,宇宙观,人生观。修观就是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观察,就这个意思,修观就这个意思。
佛在一切经教里面跟我们所说的,这个观念是正确的。虽然说正确的,也有少分、也有多分、也有满分,为什么?众生根性不一样,一开头就给你讲满分,你不能接受,所以逐步帮助你调整。你原先是百分之百的错误,现在给你调整百分之十的正确,你还有百分之九十的错误,已经很难得,很不容易了。从百分之十再调整到百分之二十,逐渐逐渐达到圆满,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一贯方法,这个方法在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什么样的人,可以一下就到圆满法?这是经上常讲圆顿根性的、上上根的人,行!他不要走这些冤枉路,他的速度就快了。所以教有顿渐,渐是对中下根性的人,慢慢来调整,慢慢来提升;圆顿根性的人,那就不一样了。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圆顿根性,可是这个事情又不能勉强,圆不过来,顿不了。可是佛确实慈悲,佛有方便,这个慈悲、方便就让我们能够有机缘,还是缘分,接触圆顿的大教,天天受圆顿大教的薰习,不圆也圆了,不顿也顿了。这个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善导所谓的每个人遇缘不同,他老人家是讲九品往生,其实修学世出世法都是遇缘不同。由此可知,缘我们要珍惜,缘错过之后很难再遇到,这是事实。怎么样珍惜?真做就是珍惜,不肯真干是不懂得惜缘,惜缘的人是懂得真干。你们同学最近讲经我都在听,我没有到五楼,我就在二楼,二楼办公室在电视里面来看。不错,普遍都有进步,这是令人安慰的一桩事情。所以今天早晨,我特别提醒同学「德行」,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有好的成绩,这一生当中就不会白过了,真正能做自利利他的事业,所以要真干!章嘉大师所讲的话:要真看破,真放下。
清凉后一句是解释思惟观察,「察用随宜,如击水文,随击随生,复何可尽」,他这个比喻也好。像我们打水,池塘里面水很静没有波浪,我们用东西来打击,打击的时候水就生纹,有波浪起来,随打随起波浪,永远没有尽的;你去打,你打一天,一天不尽,打一年,一年不尽,用这个来比喻性德是永远无尽的。我们观察,从相上观性、见性,从性上明了这一切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从相上说的;如果从性上讲,「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虚实不二,真妄不二,这个味道你才能够体会得到。因此,真与妄二边都不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连分别都不可以有。
什么时候我们也现分别执著这个幻相?教化众生。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六道,现相,为众生说法有分别、有执著,这种分别执著是随顺众生的,决定不是自己有分别、有执著;如果自己真有分别、真有执著,那是凡夫,那个就不是佛菩萨。诸佛菩萨一定像《坛经》上所讲的「分别亦非意」,不是意是什么?示现的。不是他自己有分别,不是他自己有执著;换句话说,决定不是他自己有意思。他们自己用的,我们用相宗的话来讲,决定是四智菩提,不是八识。但是我们凡夫看到,好像是八识,其实不是。四智菩提不染著,八识染著;也就是说染著就是八识,不染著就是四智菩提。我们要学佛菩萨的观念,也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我们要建立诸佛菩萨的宇宙人生观;能有佛菩萨的宇宙人生观,你就是佛菩萨,你的知见跟佛就相同,所谓入佛知见。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就在这一念之间。我们今天有缘,每天能够有时间在这里薰习,这种福报世出世间都很难遭遇。《华严经》翻译完成,当时是《八十华严》,武则天那个时候作皇帝。她在经的封面上,题了四句「开经偈」,开经偈是武则天题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话是真的。她做了这首开经偈之后,以后就没有人再做一首能比她好的,做不出来了。你们不妨试试看,你们也做一个开经偈,能不能比她更好,那就用你的,就不用她的。做不出来,做绝了。说实在话,那真的也是菩萨示现来做护法,不是菩萨示现决定做不出来。所以我们的缘分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一定要珍惜,那就是一定要真干!
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要提起正念,这个正念就是此地讲的思惟观察;「常」是不间断。再跟诸位说,「思惟观察」就是念佛,就是净念,常就是相继。念佛,不仅仅是口念阿弥陀佛叫念佛,我们这个经讲到末后,讲到善财童子参学,参访德云比丘,德云比丘跟他讲的念佛法门:所有一切法门统统是念佛法门,禅教密净,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我们今天念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念的是自性佛,「常思惟观察无尽法」是自性佛、法性佛,所以他怎么不是念佛?佛在哪里?佛是自性,所有一切现相是自性的相分,它怎么不是佛?《华严经》上讲,你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都成佛道,这话怎么讲,你懂不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全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自己成佛,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平等佛,决定没有高下。哪一天你也见到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法身,你是法身大士。最低限度,在《华严经》的位次上,你也是圆教初住菩萨地位,你见到了,肯定了。在这种境界当中,你们想想,你烦恼还会起来吗?你还会有贡高我慢吗?没有了,平等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来就是自己,性相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一如,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其目的无非是叫我们觉悟,提醒我们,这个才是事实真相。
《华严》的学者,他们所修的是法界观。你要问:哪一种观法是法界观?《华严经》上所讲的,每一个人所修的都是法界观。这就刚才讲的,法界观有少分的、有局部的、有多分的、有圆满的,这上有不同,所以才开出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每一门都是法界观的一分,但是任何一分都是全体,因为它是无尽法,任何一分都是性德显现的,都是一念自性。几时我们能把一念自性、一心自性这个概念搞清楚,丝毫不模糊,对我们的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搞清楚,在佛家叫解悟,解悟能帮助你修证,解悟是看破,下一步的功夫是放下,放下是修证;理解搞清楚、搞明白,是信解。说到这个地方,我也简单的跟诸位提示一下,古德常讲的,教,有教理行果这四分;学,有信解行证四个意思。教理行果,如果分开来说,是别教义;教理行果是一,一而四、四而一,是一法,圆教义。教如是,学也如是;我们在修学,信解行证分成四个阶段,这是渐教义;如果你晓得信解行证是一而四、四而一,那就是圆顿义。不仅如是,四教跟四行还是一桩事情,你要把「教理行果」跟「信解行证」分开来,你不懂如来真实义,不能分开,是一,教跟行是一。所以这八个字当中,任何一个字都具足其余的七个字,决定不能分;分开来为你解说,让你理解,理解完了之后,告诉你这是一桩事情,你才能入得进去,所谓是入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什么事情?就是真正见到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从一微尘见大千世界,从一微尘见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想不通、想不透。一微尘我们很难体会,经上也常讲一毛端,毛端我们容易体会,我们看看手上的汗毛,毛端,我们有没有常常在这里观察?观察如果要用意识心去想,想不出来,愈想愈错了,意识达不到。相宗经论里说得很好,意识能缘外面五欲六尘,能缘三千大千世界,向内能缘阿赖耶识,能缘到八识,就是不能见性。所以如果你要真正了解诸法实相,不能不舍心意识,可是舍心意识,决定不是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能做得到的。我们真的是凡夫,我们的生活是意识当家、意识做主;这是六道凡夫,无量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