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徊糠纸泄阋勒照飧隼砺郏勒照飧龇椒ㄈプ觯慊岬檬裁囱暮么Γ鞘枪7鸺宜幸磺芯谀谌堇锩娑疾煌夂跽馑母鲆馑迹颐且跹埃课颐茄耙灿兴母鲎郑盒沤庑兄ぁG辶勾笫ε小痘暇罚痘暇贩侄温渚头终馑亩危盒沤庑兄ぁN颐嵌苑鸬慕桃嘈牛龆挥幸苫螅钚挪灰桑欢造毒淅锩嫠驳睦砺垡靼祝猓鸾涛颐巧罱庖迦ぃ馇巢恍校罱猓环鸾驳男蟹ㄎ颐且蓿环鹚档哪切┖么ξ颐且ブさ谩K晕颐亲鲅娜耍咦阈沤庑兄に母鎏跫湍馨逊鸱ㄍ耆眨鸱ㄊ墙汤硇泄颐怯眯沤庑兄ぐ阉课铡U庋悴胖婪鸱ǖ氖馐ぁ⒎鸱ǖ暮么Α⒎鸱ǖ睦妫拍苷嬲⑿娜パ埃贫簧幔欢ㄒ删停酶缋垂厣弦谎某删停獠攀欠鸬难庖彩侵罘鸲晕颐堑钠谕�
  在这一段里面,天王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也就是佛菩萨告诉我们『令观寂静法』,寂静法是什么?是真心、是本性,一念自性,体本寂静,所以寂静是自性的本体。观寂静法,那真的叫从根本修,根本的根本。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多,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烦恼佛把它归成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总不出这三类。如何来断这三种烦恼?佛教给我们用戒定慧的方法。戒定能断见思,能破尘沙,但是只是用戒定对於见思、尘沙烦恼,诸位要晓得,这个断是伏断,把它伏住不起现行,不是真断。古人有比喻说石头压草,是压住了,根还在,石头拿掉它又长出来,不是真断是伏断,这种功夫出不了三界。所以一定要开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之后才把烦恼真正断掉。《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无受想行识」,末后给我们说得最究竟,「无智亦无得」,这是讲到究竟处。所以智慧开了才能把烦恼灭断,智慧不但能断见思、尘沙,能断无明;『灭诸痴暗』,痴暗是无明。众生不知道痴暗的恐怖,不知道痴暗是最可怕,愚痴最可怕,因为愚痴你才造业,因为造业你才堕恶道,所以堕三恶道的业因,愚痴是第一个因素。哪有聪明人、哪有智慧人会到三恶道投胎,哪有这回事情?只有迷惑颠倒才会往三恶道去。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在现前生活环境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要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慈悲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善恶的标准要记住,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善,利益自己是恶。为什么说利益自己是恶?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世间人完全不明了。佛给我们说六道三途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讲就是因为众生有我执,念念为我,你所造的业是轮回业,念念为我这个念头是轮回心,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所以佛说,你有能力破人我执就超越六道,再有能力破法我执,你就超越十法界,这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六道怎么来的?我执。四圣法界怎么来的,声闻、缘觉、菩萨、佛怎么来的?法执。我法两种执著都断了,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叫一真法界,那才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宗门里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大士。由此也可以能想到,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而已,除此之外,佛还有什么东西教导我们?没有,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
  「观寂静法」这是最殊胜的法门,禅宗里面常讲从根本修,观寂静法就是明心见性之法。这个法你要是得到,「灭诸痴暗怖解脱门」你就得到,你真正能够断贪瞋痴烦恼,烦恼就断尽;见思、尘沙、无明都断尽了,痴就是无明。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是高度智慧,此地讲这是修慧,觉而不迷。大乘佛法说得很多,法门很多,在一切大乘法当中,我们修学最有把握、最可靠还是念佛,为什么?观寂静法我们做不到,这是实在的。虽做不到,你今天明白,应当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一切人事、物质环境里面,你懂得寂静重要,我们尽可能就是说保持清净心,这个法门我们就落实了。人里面有善有恶,环境里面有顺有逆,对於善人、顺境不起贪爱,没有贪恋,对於恶人、逆境不生烦恼,逆来顺受,始终保持心地清净,这个法门我们就得受用了。清净心假以时日,再看你自己功行的浅深,总会有一天你也像禅宗大德一样豁然开悟。豁然开悟是什么?无明破了,无明破了你就开悟。请看下面一段:
  【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无边境界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解脱门。】
  这一段是「业障解脱」,非常重要。清凉大师告诉我们:佛现十方,是无边境界;了无所依,才叫做善入。这个地方的『入』,著重在善。我们今天不但没有善,入也没有。无量无边的境界,就是我们周边生活环境,我们跟它怎么样?格格不入,互相排斥。这个「入」字值得我们玩味,怎样才能入这个境界?几时你体会到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你就入了,水乳交融,就成了一片。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入?坚固的执著,圈子画得很小,小到不能再小,真正把自己保护得很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侵犯;他不能入你这里来,你也不能入他那里去,我们今天是这种状况。再说得浅白一点,入就是包容。我们的心能不能包容一切众生?能不能包容一切万物?你能包容就入了。所以心量小,就格格不入。不入,你的业就有障,业有障你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造业,业就障碍了「善入无边境界」,善入无边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什么叫善入?知道一切法无所有,知道一切法不可得,知道一切法如六祖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你就善入。你完全与寂静的体性相应,与性体相应,你又能与虚灵的性德相应,性德是讲自性的作用,自性作用是虚灵,这才叫善入。「善入无边境界」,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而又离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善。
  所以他『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诸有」是讲三界有,这是我们讲得粗浅: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相宗里面给我们讲二十五有,一切诸有包括世间跟出世间。有是有为,有思惟就有业。宗门里所谓念佛一声,漱口三天都洗不干净,这什么意思?佛都不能依,依佛还是造业。我们听了这个话,念佛还造业,那怎么办?不念佛!不念佛造六道业、造轮回业,念佛造业造西方极乐世界的业,你们想想看你们愿意造哪个业?我们现在没错,这个修行的方法是不究竟,但是,不究竟里面的究竟法,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依佛那当然是究竟,依佛不是究竟,我们今天一定要依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明心见性之后才不依佛,我们才成功。所以我们念佛是往生不退最后成佛,在往生不退过程当中要依靠佛,不依佛不行。我们最好什么都不思惟,专思惟阿弥陀佛,我们极乐世界这条路就走通了;不要想别的,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念是讲心里面的挂念,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挂念,挂念都是错的,都得不到结果,一场空!唯有挂念阿弥陀佛,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见到阿弥陀佛,这不落空。不依佛,高调,太高了,我们不是上根利智,我们是中下凡夫,要晓得自己的身分,要晓得自己的能力,我们今天靠佛是靠定了,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不靠佛靠谁?
  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靠自,我们那个自己没找到,找到「自」当然没有问题,可以靠自。自己没找到,自己在哪里?哪个地方有自己?你要不相信,你去读《楞严经》,《楞严经》一开端七处徵心,徵心就是找自己。佛问得真妙,问阿难:你心在哪里?心还没有说真心、妄心,就是问你心在哪里。真心你不知道,妄心,妄心在哪里?妄心也找不到。你心都找不到,你自己在哪里,那你当然不晓得,所以我们靠自己没地方靠,你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靠自己?明心见性,这时候才有能力靠自己。没有见到性,你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晓得,在这时候唯一的好办法依靠阿弥陀佛,无比的殊胜。你要问:我依靠其他的佛菩萨行不行?当然也行。你依靠上帝,生天。我看新加坡有很多供大伯公,你要依靠大伯公将来作鬼,他是鬼王,你靠什么将来一定属於他一类。诸佛劝我们靠阿弥陀佛有道理,阿弥陀佛是什么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靠阿弥陀佛比靠任何诸佛如来都好,因为他是佛中之王,这样才能够离一切恶业。我们不把水平提得太高,降低一点,决定不造恶业;我们也从这个门里面,不能得究竟解脱,也能得个小的解脱,不干这个事情。下面第八位:
  【可爱乐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说法而不动无所依解脱门。】
  这尊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对我们讲经的同学来说很有利益。将来我们的培训班很可能发展成为佛学院,现在李居士这几天正在向政府办立案的手续,他发心正式办个佛学院,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佛学院将来招收的学生四众都收,在家、出家,男众、女众都收。可是到这个佛学院来求学,我们要求就一桩事情,一定要出来弘法利生,在家也要发心讲经说法。在近代李炳南老居士一生讲经说法,过去我听说泰国有一位高向如居士,也是领导大众讲经修学,这个老居士我跟他没有见过面,但是通过一次信,他老人家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在在加拿大温哥华冯公夏老居士,依旧在那边讲经说法,领众修行。所以在家居士,真正发心作菩萨一样领导大众,像此地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这是一个代表人物,不一定要出家身分,在家身分一样可以领导团体,从事於弘法利生的工作。菩萨在此地示现的是在家身分,天王的身分,不是出家身分,我们一般讲居士的身分。
  『普往』说法,这两个字意思深,正是《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菩萨有这个方便,特别是在家的菩萨,在家居士你可以找到他家里面去,跟他讲经说法,他没有来请你,你可以主动去找他。佛就没有这个方便,佛因为是老师的身分,老师身分不能够主动去教人,为什么?师道就丧失了。佛法是师道,一定要维系师道的尊严,不可以把师道破坏,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我们向老师求学,只有学生到老师那里向老师请教,不能把老师找到家里来求教,这不可以。但是菩萨行,菩萨是同学、是学长,可以随便找他到家里来;你不找他,他自己也可以来,菩萨教化众生比佛就方便太多了。所以许许多多诸佛如来成了佛之后,为什么要倒驾慈航现菩萨身?现菩萨身方便,现佛身不方便,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能普往十方。
  当然说法要观机,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缘没有成熟,帮助他、促成他,缘已经成熟,教化他、度脱他,活活泼泼。虽然这样热心教化众生,『而不动无所依』,这一点我们要学。尤其是决定不可以为境缘所动,如果为境缘所动你就堕落了。自古以来,讲经说法的法师堕落的很多,为什么会堕落?就是没能够遵守这个原则。无论出家、在家,尤其是你的经教要是讲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