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啵诱饫锢吹摹2幻髁恕甘饺婪穑餐环ㄉ怼梗涣私狻盖橛胛耷椋仓种恰梗幻靼渍飧龅览怼⒄飧鍪率嫡嫦啵云鹦亩疃际俏俗约旱睦妗�
  我们看看西洋的文化,我在美国十五年,美国人起心动念第一个观念: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侵犯。人人都为自己,於是两个人就有冲突,这两个人就有矛盾,这个结永远解不开。如果他要觉悟,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总是自己人,想自己也能替别人著想,他这个家庭就和睦。如果各个人都为自己来著想,所以家不成家,你看现在社会,离婚率多高!甚至前几天报纸上登的,这外国的事情,早晨结婚,晚上离婚,你说成什么话!什么原因?两个人当中有矛盾、有冲突。佛在此地给我们说明真相,一定要把心量拓开,我们的心量本来是跟如来相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是解决问题根本的办法。家与家的不和,顾虑到自己的利益;地区与地区彼此要保自己的利益,就会跟其他地区冲突,这里面就会产生矛盾;国家保护我自己国家的利益,决定与其余的邻国也发生冲突、也发生矛盾,这怎么能解决问题?所以地区与地区有冲突,国家与国家免不了战争,战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学了佛,接受佛的教导,我们明白了,我们今天考量,一切考量以全世界众生的利益做为我们考量的水平,世界上战争没有了,世界问题解决了。可是你要想想,问题有没有彻底解决?没有。为什么?这一个星球,地球是个星球,我们这个星球是一家人,大家认同,别的星球呢?我们不肯认同别的星球也是我们一家人,於是将来还有星际战争,这也是麻烦事情。所以佛法讲这个是彻底解决,「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星际战争也没有了。诸佛如来,我们知道他们的教化区,最小都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在佛经里面读过。有些佛的教化区很大,几个大千世界、十几个大千世界,为什么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的教化区没有极限,跟毗卢遮那佛完全相同,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他的教区,所以这里头一切的矛盾、冲突、隔阂完全消除了。
  现代的社会,新的名词叫多元文化,「无边品类周匝遍满」,这不是多元文化吗?哪个地区多元文化能够跟华藏世界相比?哪一个团体的法会能够跟华严海会相比?他们如何能把多元文化,无量无边的品类,形色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能够集合在一起?要知道我们生活在虚空法界,不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不是生活在一个地区上,我们生活在虚空法界,虚空法界是我们圆满的依报。这里头说依报、说正报,诸位要记住,正报只是讲自己个人的身体,这是正报,个人身体之外统统是依报;其他一切人、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们有情的依报,物质环境是我们无情的依报。换句话说,都是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头有人、有物、有事,而生活环境是遍虚空法界,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我们对於所有一切的族类、形色、部从,这里面的隔阂全部都消融,这样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是一个大同的社会,这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究竟圆满的大同世界,一真没有离开十法界,不是十法界之外另外有一个一真,没有这个道理。
  我们在这段经文里面,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要认真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心量打开,也就是恢复我们自性本有的心量,我们在《华严经》上真正得到受用。别人跟我有隔阂,别人歧视我,是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不能包容我,我要包容他。为什么?我觉悟了,他还没觉悟;我明白了,他还没明白。彻底究竟的明了是佛陀,我们做佛陀的学生、做佛陀的弟子,那就是菩萨,我们才初发心的菩萨,初发心里面的初发心,总算是跟诸佛如来走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们才起步,他们已经到家了,我们才起步,方向没有错。所以学佛诸位要想功夫得力,我们就明了要恢复本有的心量;否则的话,你还是以小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不但你的问题不能解决,你修学佛法也不会有进步。这是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得到的启示,拓开心量是正确的、是应该的,一定要这样做法。
  末后这一句,『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这是我们更要学,这是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随所来方」,这些人从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而来。意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跟大众相聚。譬如我们今天晚上讲经这一会,诸位同修不是从四面八方云集来到这个地方吗?来到这个地方干什么?「亲近世尊」。世尊虽然不住世,不住世是世尊的色身,世尊的法身没有生灭,法身就是真如本性,永远没有离开我们。我们今天塑造世尊的形像,代表世尊的色身,见到这个形像如同见真佛一样,我们「一心瞻仰」,表达我们的敬意。然后我们要想想世尊教导我们的,《华严经》上、《圆觉经》上佛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切皆成佛」,这个话什么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世尊这种真诚的敬意,要落实在生活上尊敬一切众生,你要懂得佛这个意思。为什么?「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眼睛里面看到的,我们凡夫见不到,佛看到了;佛看到的是真相,我们看到是妄相。
  为什么佛看到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们看不到?佛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佛说「相随心转」,我们是什么心?轮回心,轮回心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所以一般人对佛菩萨一点恭敬心都没有。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有人将佛菩萨的头,我们中国许许多多石窟里面的造像,他们佛像搬不回去,把佛的头、菩萨的头取回去,供在那边当艺术品欣赏。造罪业!佛讲的话没错,愚痴!我们造佛像、画佛像,诸位要晓得,不可以画半身像,画半身像不恭敬,有上身没有下身;造像、画像,画佛菩萨像要画全身的像,这是恭敬、完整、圆满。所以,在在处处教导我们修什么?修敬,诚敬,希望我们对佛菩萨这一分诚敬的心,能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修诚敬,这正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条教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诸位要晓得就是一切众生。佛为什么看到诸佛?佛是用佛心看,就是相随心转,境随心转。你的心是佛心,看一切万法都成佛,都是佛,而且是本来成佛;我们今天不是佛心,不是佛眼。可是你要晓得,佛心是我们的真心,佛眼是我们的真眼;我们今天轮回心,轮回心是妄心,不是真的。宗门里面所谓「本来面目」,轮回心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如来果地上的面目。我们是妄心把这个境界转变,所以见不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道理在此地。
  佛所说的话高明的地方,令人佩服的地方,不是说叫我们听他的、遵守他的,不是的。佛说出来之后,叫我们去证实,你要不相信,你可以自己证明。这就是信解行证,你自己可以证实,证实佛所讲的是事实真相,不是理想、不是推测。他所讲的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都要一心,一心是真心,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真诚心,不要怕别人用虚妄心来欺骗我们,不怕。你用真心,人家用妄心对你,你立刻就觉察他那个心是妄心,他不是真心。他有没有真心?有。真心在哪里?妄心的背后是真心,所以我们对他还是尊敬,我们不看他的妄心,我们看他后面真心,他很可爱,他很值得尊敬;所以我们瞻仰,瞻仰他的性德,眼前所造那是假的。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执著虚妄相,最好也不要分别虚妄相,我们真诚、清净、平等、觉就现前。所以在这段经文里,我们晓得应该怎样学习。下面一段「总显德行因缘」,这里面也分三小段,前面这一段「离障见净」。
  【此诸众会。已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余习。摧重障山。见佛无碍。】
  这经文好。刚才说了,你要见到真实的境界,《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必须要离障。现在为什么见不到诸法实相?你有障碍,所以叫你离障,你就见到清净法界。『障』是烦恼障,『垢』是所知障,烦恼就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是烦恼,所知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实在说是你错误的见解。这两种障把我们的心性障碍住,就好比眼睛,眼害了眼病,眼睛有病,现在医学里面讲白内障,眼有翳看东西看不清楚。佛用这个来做比喻,烦恼、所知这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的见性,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看不清楚,看不到事实真相。你看错了,当然你的思想就错误,见解错误,你就会说错也会做错,怎么能解决问题?前面这段经文里面启示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家、是自己,这样所有一切的障碍、冲突、误会全都消除了。宗门叫明心见性,净土叫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我们自己第一个大难关,执著这个身是我,有了「我」跟别人就对立,相宗里面说「四大烦恼常相随」。四大烦恼从哪来?从我见生起来,只要有「我」这个执著,四大烦恼就起来,这是烦恼障的根本。我们每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这里面产生见闻觉知,你要是分别这些东西、执著这些东西,就变成所知障。
  所以说『一切』,一切里面讲的有俱生的二障、分别的二障。俱生二障不是这一生的,烦恼习气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阿赖耶里面薰习成强有力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天天在造业,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所以佛在此地劝我们要离开,华严会上的这些人,参加法会的人都已经离障,他们已经离开了。他们见到世尊这个广大的法会,我们今天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有障,他们能见到他们没有障。华严法会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尘说刹说,永远无间说,华严法会从来没有停止过。诸位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二七日中所说的《华严经》,二七日中向我们报告有这么一桩事,是这个意思。毗卢遮那佛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知道毗卢遮那佛不中断,阿弥陀佛又何尝中断过?不但阿弥陀佛没有中断,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中断过?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你能够体会得几分,你这一生受用无尽,你就得真实的受用。
  『余习』,「习」是讲习气,二障的习气有粗有重,习气难除。佛在经里面,当年他的学生弟子当中,也都把这些事情表演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要知道他们是表演的,表演得很逼真,让我们在这里面体会什么叫习气,习气何以那样的难断?佛在经上讲「毕陵伽婆蹉尊者」,这是佛的弟子,毕陵伽婆蹉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余习」,就是此地「及其余习」,就余习这两个字。《法华经》里说过,他过去曾经五百世为婆罗门。我们知道古印度阶级观念很深,婆罗门这个阶级是社会上最高的阶级,刹帝利还其次,刹帝利是王族,他比王族还要高,这一类是修行人,用现代话来讲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印度古时候,尊崇道德、尊崇学问跟中国人一样。所以在中国,你看看自古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