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耍甲鹬瘢跃嫌蒙裰诶幢矸ê苡械览怼N颐窃谇懊嬉苍钗唤樯埽馐歉鞲鲎迦骸⒏餍懈饕道锩娴牧煨淙宋镉腥缟裰凇�
  到十回向,十回向完全是利他,利他也是自利,但是是以利他为主,所以就用「王」来表法。我们所看到像阿修罗王、摩睺罗伽王、干闼婆王,用这些来表法。好比小团体里面的领导人物,像现在公司行号里面的董事长,团体的领导人就好比是王,表这一类,是小王。凡是说「王」都表自在的意思,在这个团体当中他发号司令,他是王。我们这个道场,道场里面的住持是个王,他发号司令;居士林林长是王。诸位从这些例子当中,你就了解经里面他是代表社会哪一类的人物,是这样的身分才能称之为王。如果称之神,各个人都能够做得到,你自己的道德学问、技能、修养达到出人头地,那都是神。王决定是领导人、是领袖人物,神是各个人他有杰出的成就,区别在此地。
  十地菩萨高了,用天王来代表。人间的王侯,我们读古书,所谓百里侯,他管辖的地区有方圆一百里,现在来讲就是一个都市,甚至於大的都会远远超过百里;在从前百里是大国,小国二、三十里。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一套中国五千年历史VCD的片子,我们买了几套,居士林的图书馆我们也送了一套。今天我看净宗学会会所已经播出来,这是常识,我们学讲经的人一定要懂得。周朝到春秋战国中国都没有统一,用现代的话都是部落的社会,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小国,现在讲一个县就是一个小国,一个乡镇它也是个小国,它都是独立的。中国的统一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这些部落之后,才实行郡县制度,把这些小国分别建立县、建立郡;郡是好几个县合起来成为一个郡,像现在的省一样;所以中国郡县制度是秦始皇建立的。由此可知,像现在的乡镇长、县市长都是王,在古时候都是小国国王;一个国家的总统、帝王,那时候称为天子,那是大的王,所以王有大小。此地十回向菩萨,就好像我们世间各个阶层政府的领导人,用王。
  十地菩萨这是我们世间没得比,再用天王来做比喻,从忉利天王一直到净居天、到大自在天,用他们来表法,说明他们进修逐渐逐渐殊胜,是用来表法而已,而在华严会上,确实他们是以这些身分参加这个法会。我们晓得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能参加华严法会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不是普通人。四十一个位次就是从初住开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些人示现在十法界,为什么不以法身大士的身分去参加大会?如果用那个身分,对我们来说就隔了很多层,我们看起来我们没分,好像距离我们太远了。佛以这种表法来说,跟我们就很贴近,我们会感觉到这个法门我们可以学,我们也有分,我们也能契入法界,这是世尊说法的善巧。而实际上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情,确实这些菩萨们、法身大士,是以这些身分来参与这个大会。
  使我们也联想到,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当中,不但示现在天上、人间,连三恶道都示现。地藏菩萨要度地狱众生,地藏是等觉菩萨,一切菩萨众中最尊最贵。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讲《地藏经》,那个法会跟华严法会没有两样。地点虽然是在忉利天宫,而实际上涵盖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参加,一个不漏,这个法会多殊胜,所以跟华严法会没有两样;华严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我们要细心观察到,不能粗心大意疏忽了。地藏要度地狱众生,他要以地狱身分才能帮助地狱众生,岂不是跟《普门品》里面讲,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地狱身得度,佛菩萨就现地狱身,应以饿鬼身得度,佛菩萨就现饿鬼身。这样看起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会,你看这个法会多大!让我们在这当中体现虚空法界是一体,这是最要紧的一个意思。
  虽然菩萨在这里面示现做诸天的天王,他是示现,他是以这个身分教化天人,帮助他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并没有贪图天上的福报。如果贪图天上福报,他就不自在,为什么?烦恼起现行,那还能成就吗?这些诸天天王有佛菩萨示现,也有凭自己修福报、修禅定而真正证得的。犹如我们世间的国王一样,这个世间许多国家的领袖,过去生中修的福德因缘,这是他的果报;可是他还是凡夫,他不是圣人,福报享完之后依旧轮回。在享福当中,如果没有继续修福,来生他就得不到这么大的福报。但是,几个人在享福当中懂得修福?所以一定有佛菩萨示现在其中,跟他以平等的身分,平等的福德因缘,来帮助他、来教导他、启发他;应以国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就是这么一桩事情。
  我们在这八十卷里,第一卷已经看到这个现象,已经观察到这个境界了。我们有没有感受?有没有觉察到?我们周边一切人事物,想当然必定有许许多多诸佛菩萨示现,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从来没有人给我们提醒过。现在读《华严》渐渐觉悟,渐渐有一点智慧,细细再观察我们周边的人,有些欢喜帮助我们的人,有些处处障碍阻扰我们的人,你要是深入细心去观察,可能那些处处想方法阻扰我们的人,正是菩萨再来的,他给我们做逆增上缘,使我们在菩萨道上减少了障碍又迈进一步,他不是善知识是什么人?你要仔细去观察,你才能发现。特别是真正发心、真正发愿,存菩提心,修菩萨道,必得诸佛护念。我们在一生当中所有一切遭遇,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就像章嘉大师往年给我说,统统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顺境、逆境对你修学都有利益。所以我们对於善人恶人、善事好事,我们都要尊敬,决定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我们心在境界里面永远保持著平静安和,自然就生智慧,自然就生一个感恩之心。一切众生对我都有很大的恩惠,这里头没有分别,我们渐渐境界就好了,就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3
  诸位同修:
  经文我们将第一卷讲圆满,在这卷经文当中是属於本经的证信序,也就是六种成就。这里面总共有六大段,第一大段是「总显己闻」,阿难尊者说明他自己亲闻,这就是经文上「如是我闻」这一句;第二大段是说明讲经的时间跟处所,第三段清凉大师科「别明时分」,第四段是「别显处严」,第五段是「教主难思」,第六段是「众海云集」,这一段就是说明参与法会的这些大众。这些大众们,我们从经文里面体会到,他们来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团体,显示这是一个规模最大多元文化的一个总体。世尊如何将这些人,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都能够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是大学问,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大众当中表法的意思很深,前面跟诸位说过,十住、十行用杂神众来代表,十回向开始是以服务大众、利益众生为目的,所以都是各个团体族群里面的领导人,用「王」来代表。到十地境界更高,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而不著众生相,以十大天王来代表这个族群,说明十地菩萨利生的因果功德。在此地我们也做一个总结,十地菩萨这一段,初地是以三十三天王来代表,三十三天就是经中常讲忉利天王,我们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经典里面也常常用帝释天,帝释天主就是忉利天主,就是中国人讲玉皇大帝。这个天叫地居天,佛在经上说他没有离开地面,他住在须弥山顶。佛讲的这些话意思都非常之深,地是对空讲;换句话说,没有离开地面,他的执著还相当严重,并没有放弃执著。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他的意思,否则的话,你要去找须弥山,须弥山顶上是忉利天,须弥山在哪里?一大堆的问题就来,所以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
  这一类天人享受世间五欲六尘之乐,享天福,他们五欲六尘的享受比人间殊胜太多了。果报这么殊胜,我们一定要晓得,他到底修的是什么因,因与果一定是相应的。如果我们能冷静深入从因果来观察世间,我们就不会迷了,对於一切祸福也就知道怎样来处置。四王天跟忉利天都是修行十善业道去往生的,这是修善。善跟戒不相同,在修行形式上来看似乎没有两样;五戒讲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里面也包括这些,身三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有四善,比五戒讲得还详细,除不妄语之外,有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还有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十善业。
  修上品十善业生忉利天,这些在人间的时候是人间的善人,心善行善,喜欢修善。菩萨化身在其中,以这个来表法,他们明了世间法都不是真实的,都是由缘生的。佛法给我们解释宇宙人生是缘生论,缘当然有因,为什么不说因生,说缘生?说缘生有道理。因,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每一个众生,不但是人,包括畜生、饿鬼、地狱,九法界众生,每一个众生,如果说因,各个具足。以我们人道来讲,任何一个人都有作佛的因。作佛的因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作佛?虽有因,没有缘,所以佛的果报不能现前,说缘生很有道理。我们每个人有菩萨的因,声闻、缘觉、色界天、无色界天、欲界天,那个因我们统统都有,也有饿鬼、地狱之因。经上讲我们阿赖耶识当中,阿赖耶识就像个仓库一样,十法界的种子,在这个仓库里面都含藏著很多很多。因要怎样起现行,也就是因要怎样才能结成果?一定要有缘,所以佛讲缘生。哪一个缘成熟,这个缘很有力量,就把你阿赖耶识的种子,跟这个缘相应的种子牵引出来,果报就现前,这叫引业。我们到人间来投胎,就是前世我们五戒十善业因遇到缘成熟了,引导我们到世间来投胎,得了人身,是这么回事情。我们得人身在这一生当中是非常幸运,为什么?遇到佛缘,遇到净土,遇到阿弥陀佛,这佛缘,无比的殊胜。我们遇到这个缘能够抓住它,锲而不舍,认真修学,我们这一生很可能就作佛了。所以缘非常重要,《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因,怎么有因?听到这个名号就生欢喜心,见到阿弥陀佛就想亲近他,可见得过去生中有因,要没有因决定不会有这个现象。现在遇到缘,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
  菩萨示现在初地,三十三天王表初地,「欢喜地」。他为什么欢喜?觉悟了,知道世法非实,这个世间不是真的,统统是缘生的。缘生之法有相没有自性,缘起性空,没有自性。在这里面如果你没有觉悟,三界六道总免不了苦、空、无常,即使是享天福也不例外,他现前的时间比我们长一点,虽然是长不值得羡慕,这个道理你要仔细去观察。佛在经上讲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也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