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赜徘吧蓝唷梗绻庑┏黾倚扌腥硕级榱巳荆慊こ炙檬裁囱母1ǎ颐怯忻挥邢氲焦克晕乙簧医衲杲簿丫氖炅耍掖永疵挥腥叭巳ソǖ莱。挥腥叭私ü莱。裁挥腥叭巳ス┭黾曳ㄊΓ叶际侨叭擞【际叭朔派叭耸┥嵋揭晃颐强吹讲∪撕芸闪乇鹗乔罾У牟∪耍镏揭U饷炊嗄昀次沂钦庋暗即蠹遥挥腥暗既私ǖ莱。胰叭宋乙阂蚬鹑危蔷褪俏颐挥心芗揭桓鑫易约嚎吹铰獾牡莱。颐挥锌吹健N以谔ㄍ遄约河辛礁鲂〉莱。思宜颓投嗔宋叶既八没厝ィ裁矗课艺飧龅莱⌒枰涣苏饷炊唷N椅仕耗闱幽睦吹模磕阕遣皇呛苄量啵亢苄量嗖际┕┭┭坏愕阋馑季秃昧耍灰谜饷炊唷N颐呛莩ひ埠苣训茫闼颓投嗟氖焙蛩阃嘶厝ィ荒隳锰嗔耍慵业娜讼幌茫坑忻挥腥朔炊裕克晕颐歉鹑瞬灰谎鹑耸嵌喽嘁嫔疲颐鞘且剂浚牟剖遣皇蔷徊疲坎痪徊撇皇铡�
  今天我劝大家,在此地这是真正的福田,我们想弥陀村想了几十年,想念佛堂想了三十七、八年,居然能实现。这个念佛堂实现,我要求大家每天二十四小时绝不能够间断,这个念佛堂现在是世间第一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现在我们在四楼念佛是在试验、是在练习,不是正式的,将来弥陀村念佛堂建好,那是正式念佛。正式念佛的时候,那就像从前谛闲老和尚所教的方法,我们进入念佛堂,选佛场,我决心要作佛,决定要往生;我念累了我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回念佛堂念佛。所以旁边建的这些寮房是提供给你休息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进念佛堂,绝不虚度光阴,要把握著时间,一分时间就是自己的一分命光,决不可以让它空过。发心研教的人非常稀有难得,我们在旁边建佛学院,研教的人也要抽空时间去念佛,给念佛堂大众增长信心。
  佛法兴旺一定要靠讲经说法的法师,我们今天佛法为什么这么衰?讲的人太少了。隋唐时候佛法为什么那么兴旺?讲经的人多,到处都有法师讲经说法,所以佛法兴旺。唯有把佛法讲清楚、讲明白,大家才知道怎么修行,才不至於误会,才不至於走入歧途,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非常可贵。我们在此地的时间虽然不长,也能体会到一些消息,经教要真正能入进去,真正能体会,真正能讲得好,也是放下、也是舍弃。换句话说,你心不清净你就入不进去,经文展开你看不懂,看注解也看不懂,听讲也听不懂;一定要修清净心,一定要万缘放下。讲经的法师不能离开参考书籍,参考书籍我暂时的应用,绝不贪著,决定不执著,在这里面不起贪心。讲经法师会堕落,多半是堕落在名闻利养里头,因为一个法师出来讲经,名闻利养就在眼前,很容易被这些东西迷住,一迷就完了,就堕落了,所以名闻利养不可以沾,边都不能沾,尽可能的要淡化。在任何地方讲经,姿态是愈低愈好,人家请我们讲经,免不了现在要做一些文宣工作,报纸上或者哪个地方给你做宣传,大家千万要记住,决定不要有照片,照片放在文宣里面简直就跟电影广告一样,我看到很难过;写上个名字已经就是很麻烦,是不得已,决定不可以搞照片。我们总要守住原则,要跟大众打成一片,这样就好。平易近人,句句话都非常恳切,念念利益广大的群众,决定不能有一个念头为自己著想,那就错了;一想到自己,烦恼就现行,障碍就起来,对於解行决定产生障碍。所以我们讲到爱乐佛法,有些地方不能不注意,决定要有智慧,不能在这里头生感情,这是特别要记住的。第二尊:
  【清净庄严海天王。】
  意思确实跟前面是连接下来的,我们在爱乐法光明之中,一定要保持『清净庄严』。「清净」是讲心,「庄严」用现在话讲是如理如法,也就是说守规矩、不逾越规矩,那就是庄严。规矩有变化的,有不变的;不变的是讲原理原则,我们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变的;可是应用在实际的处事待人接物,那是有变化的,我们要懂得。在什么时间,「时」有变化,我们的做法也有变化;对的「人」,人又有不一样,根性也不相同,习气不一样,嗜好不一样,我们如何来接引这些大众,不能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不能度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的方法是千变万化,所谓是无量法门,无量的方法门径。接引过来之后,统统送到念佛堂,所以我们念佛堂是圆形的,圆形的门就无量无边,圆的!进到里面就一个了,进到里面统统归阿弥陀佛;在外面是千变万化,到里面就统一,就合一了。
  我们接引大众方法是可以善巧方便,大用无方,接引根性成熟送到念佛堂,这就归一了,佛家常讲「万法归一」。禅宗里还有一句俏皮话,「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问你:一归何处?你就答覆他:一归极乐世界。就没事了,一有归处,归极乐世界,归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实在讲《华严》就展现这个境界,《华严》讲的真是无量法门,「离世间品」教给我们修行方法,就讲了两千多种方法,真可以说是大经。两千多种方法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不就是归到极乐世界吗?所以万法归一,一归阿弥陀佛,我们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启示,不是随便乱说,有根据的。清净庄严,庄严就是善巧方便。『海』是形容深广的意思。第三尊:
  【最胜慧光明天王。】
  『慧』是智慧。最胜的智慧不是说实智,实智就是根本智,不是讲实智,是讲权智;权智就是讲善巧方便,巧方便就是慧。『最胜』,是无量的巧方便都能与至善相应,这就是诸佛如来的权智;如果你种种巧妙方便与真善不相应,那就不是真实智慧。我们看现在的世间人,你不能说他不巧,他的思想很巧,他的言词也很巧妙,手艺也巧,他造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奇奇怪怪的东西来诱惑人。现在不仅仅是科技,我们衣食住行哪一样东西不是日新月异?多少巧匠在那里制造,在那个地方发展,可是这些里面有几桩与善相应?有几多与不善相应?什么是不善?凡是能触发引起你贪瞋痴慢,引起你邪知邪见,那都不善的,在佛法讲是造业;这种巧是魔的巧,妖魔鬼怪的巧。佛菩萨之巧,决定是能启发你正知正见,警觉你离妄归真,断邪向正,这就是善,就叫善巧,善巧方便才是「最胜慧光明」。
  善不善是从什么地方分辨的?是从心地最初那一念当中,源头不相同,像水源一样不相同。佛菩萨是一念利益众生之心,是从性德至善里面流出来,魔外是从情识里头流出来,所以它的根源不相同,一个是与性德相应,一个是跟情识相应;我们知道情识是迷,性德是觉。根源虽然不同,但是这个根源非常微细,你要细心去观察,才能够知道一切法里面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你有能力辨别善恶,你才会断恶修善,远离一切恶法,亲近一切善法。亲近善人,修学善法,这是「最胜慧」;光明是利益众生的意思,光明是向外面照,照是利生。唯有自己认真努力修学,然后才能随时随处普放光明遍照世间。普放光明就是以你的慈悲心,我们说白一点,你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关怀社会,你就光照社会了。关怀是光,关怀一切大众,你就是照耀一切大众,你爱护社会、爱护众生,爱护是光,关怀是光;你能够全心全力帮助社会、帮助大众,帮助是光,这都是光明,都是遍照的意思。而不是说你真是身上放什么青光,放什么红光,那就是妖魔鬼怪了,那不是正法。诸位要晓得,正法的光表现在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佛光,自性的光明遍照世间,对於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爱护。
  说到对无情众生,我在此地要多说一句话。我们四众同修,世出世间圣人都教我们惜福,释迦牟尼佛是最懂得惜福的人,绝不浪费。浪费是折福,你有多大的福报?从前印光法师跟大家在一起吃饭,你饭碗里还留著有一粒饭米没吃,他都会骂你:你有多大的福报浪费这一粒饭米?所以衣食住行都要节俭,要懂得爱惜,有多余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别人。特别是常住物,常住物里面很多人浪费,我也常常讲,可是大家已经养成一个浪费的习惯了。灯不用的时候不知道关,不用的时候随手就给它关住,你就是惜福;水龙头关了,关不紧还滴水,都是粗心大意!电话,拿到电话的时候聊天,尽说些无聊的话,浪费常住。用电话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这是礼节,长话短说,绝不说废话,你用的就正常;一句话可以讲完,为什么要讲十句?所以我常常勉励同修尽量少用电话,多用传真。传真一通电话它计算是三分钟,三分钟可以传很多张纸,而且人家收到的时候他可以反覆的看,不会忘记。话说多了忘掉了,电话一放下,刚才讲什么不知道,你说这多浪费!办事情有时候没有凭据,我打电话,我没有听到,可以赖帐的;可是你传真就不能赖了,传真有东西在。尽量利用传真,少利用电话,你就替常住节省不少,你替常住节省一分钱就是你供养一分钱、布施一分钱,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爱惜常住,替自己惜福,惜福就是修福!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0
  请掀开经本,我们从第四十九面第四行看起,广果天:
  「复有无量广果天王。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清净庄严海天王。最胜慧光明天王」,上一次介绍到此地,我们接著请看第四尊:
  【自在智慧幢天王。】
  菩萨德号当中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学习到『自在智慧』,特别著重自在。德号的意思,他的智慧、他的自在都非常明显,一般人不难看得到,不难体会,这是『幢』的意思。我们要学习,这是两桩事情:一个我们没有智慧,第二个我们也不自在;实在讲,自在跟智慧有密切的关系。自在,在佛家的术语就是「解脱」,我们得不到自在是因为有烦恼系缚,烦恼就像绳索一样把我们捆绑起来,让我们动弹不得,佛经里面常有这样的比喻。唯有真实的智慧,才能够断烦恼或者说转烦恼,这样才能够得自在。自在是每一个众生,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种性,是什么样的根器,没有一个不追求自在的。由此可知,自在与智慧确实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宗教,世出世间种种法里面,智慧与自在是圆满的超脱,也就是一切众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佛法里面常给我们讲三苦、八苦,八苦里面有「求不得苦」,我们很想求智慧、求自在,求不得,真的是求不得。因为众生有求而求不得,诸佛菩萨才出现於世,佛菩萨知道,这桩事情唯有佛法当中可以求得,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不在佛门里面求,那的确是求不得,这话不是假的。
  佛门当中何以有求就有应?佛是跟我们讲道理,决定不是盲目。佛告诉你你为什么求不得,我们把求不得的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原因消除,那你所求不就得到吗?这个说法很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