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淖芨倭炀褪强雌啤⒎畔拢颐且谡馍舷鹿Ψ颉�
佛法叫「内学」,内就决定不能向外,向外求不到东西,要向自性当中求。真正是为佛弟子,佛给我们讲读诵大乘。大乘经要不要读?要读。怎么读法?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子读诵。我常常读诵经典,我要不要记?不要记。要不要思惟?不要思惟。每天读诵,从来不去记它,从来不去想它,恭恭敬敬的读,这是修行,我们干的是这桩事情。为大家讲解的时候怎么讲?看你们的表态讲,看你们的眼神讲,不是准备,没准备,这个东西活的,不是死的。字字句句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如果要是短讲,这部《华严经》三个月可以讲圆满的,很快,一天讲很多章。细讲两个小时讲几句,这还不是很细。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们学教如何能学活,你就成功了;学死的,难!不能成就。一定要学活的,活学活用,你就得大自在,「威光自在」。第九尊:
【光明破暗主火神。】
这个好懂。『光明』是智慧,『暗』是比喻烦恼、无明。智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就是光明破暗的意思。火神,火是光明的,火能够照破黑暗,取这个意思。所以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破无明。无明这个名词不好懂,实在说我们常常读、常常听,也只是含糊笼统,问你懂不懂?好像有懂;再一问的时候,实在是不懂。无明的样子是什么?那就比较容易理解,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无明的样子,无明的现相。你有这些东西,你看无明在起作用,无明在现相。由此可知,真正用功,会用功的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可能减少妄想分别执著。用什么方法减少?哪一个人不希望减少?不希望把这个东西断掉?它断不了,愈想断是愈多;不想断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愈想断愈多。所以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都是断这个东西的。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断。心里面常常缘著一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这是念佛的原理。念佛的好处你要是明白,你就懂得了,好处就是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你的清净心现前,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了。然后你读经、你修学,甚至你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都有智慧了。就跟惠能大师所谓「常生智慧」,否则的话,我们一天到晚就常生烦恼,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末后这一尊:
【雷音电光主火神。】
『雷音』是比喻说法,这是浅而言之。如果深说,所有一切音声无一不是雷音,这是我们现在达不到这个境界。像《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那个闻,耳根对声尘就不一定是说法了,所有一切音声都是说法,所有一切色相也是说法。在平常讲席里,这种说法很不好懂,华严会上讲这个话大家多少能体会到一点。《华严经》毗卢遮那佛说法,尘说刹说、无间说,六尘统统都说法,这才是「雷音电光」。电光也说法,电光给我们说什么法?给我们说「一切法不可得」,《金刚经》上说「如露亦如电」,给我们讲事实真相,不可得;不但不可得,而且是无所有,给我们说这些话。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开悟,能帮助你开悟的统统是佛法,所以说哪一法不是佛法?问你:会不会?禅宗祖师常常勘验学人,问你「会么?」你会不会?会了,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佛法?不会,《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参禅、念佛都不是佛法。为什么?你在里面生分别、生执著、生烦恼,那怎么叫佛法?佛法是清凉自在法,你在这个法里头得不到清凉、得不到自在。所以会的人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不会的人看到阿弥陀佛、毗卢遮那现在他面前也不是佛法,就这么个道理。这是「雷音电光」所表的意思。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
这是总结,这个团体人数也是不可思议。末后叹德,叹德里面的义趣很深很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52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八面,倒数第二行:
【皆能示现种种光明。令诸众生热恼除灭。】
这一句是赞叹主火神的德行。德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够利益众生,水与火都可以利益众生;一种是损害众生。在经文里面所说的全是属於利益众生的,对於损害众生的就没有说,表法里面也是这个意思。『皆能示现』,我们看到这两个字,就知道他们不仅是法身大士,实实在在说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来示现的。『种种光明』,就是种种智慧、种种权巧方便,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种类非常复杂,念头无量无边,他们的身口造作也是无量无边。如果没有种种智慧,不但不能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往往还成就众生造罪业,那就错了,就好比水火损害众生的意思。这个用意很微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常讲对人对事对物要有真实智慧,才能够令众生得利益。否则的话就损害众生,让他不知不觉当中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特别是在佛门里面。
佛门里面最常见的盗三宝物,这个罪过很重,《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佛菩萨告诉我们,你破戒堕阿鼻地狱,佛菩萨都有能力来救你;盗三宝物,佛菩萨没有能力救你;可是盗三宝物是太容易犯。刚才李居士告诉我,跟我们大家说寺庙常住情形,有很多人不明因果,利用种种机会做偷盗的行为。李居士也能示现种种光明,把这些作奸犯科的人他都能抓到,我们一般凡夫粗心大意看不出来。盗三宝物里面包括侵损常住,侵是侵犯,损是损耗,这是尤其容易犯的,不知不觉会犯。所以严持戒律这桩事情很不容易做好,真正做好、做圆满谈何容易,要很明道理,深信因果,他才能够做得到。
我们举个小例子说,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世的时候,他在机关服务,他是公务员,机关里面公事上用的信纸、信封很多。那个信纸、信封是给你办公的,可是许多人把它拿来写私人的信件,或者是自己有一些必须要的东西,用这些信封来包装,把它当作纸袋子来用,这很平常。这算不算盗三宝物?算,就是盗三宝物。所以他每次去领信纸、信封,当然他是一个佛教徒,不会领得很多,决定不会浪费,浪费都有罪过。他领了一定要向他的长官报告一下,我今天领信纸、信封,有一些我要写私人信件;长官嫌他罗嗦,每次领都要讲一句,嫌他罗嗦。他说,我不能不罗嗦,你不答应,我就犯偷盗戒。这是普通机关,侵损偷盗罪还小,轻!没有三宝常住物来得重。可是今天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於常住物不爱惜,对自己来讲,浅而言之,折福,你的福报就这么样报掉;深远的观察,将来一定堕恶道,你修得再好,你也抵不过这个罪业。经典里面佛菩萨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看了、读了,耳边风,没在意。常住物是十方供养的,四众布施的,来得容易,所以爱惜的心很难生起来。
在近代,我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过去有一个老师,周邦道先生。晚年学佛,在台湾,他那个时候做考选部政务次长,就是相当第一副部长。公家配给他有汽车、有司机,家里面给他装电话,他的儿子、媳妇、孙子跟他住在一起。他自己如果不是公事,他不坐公家的轿车,公家给他车他不坐,他去坐巴士,从台湾来的同修都知道,他乘公共汽车,办公家的事情才用公家的车子。电话,不是公事决定不用公家的电话,外面朋友打给他可以,他不可以打给别人。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财力。这样的公务人员,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大概找不到第二个。生活非常节俭,收入养活一些穷困的亲戚朋友,他一生干这个事情。今天上午台中莲社有两个同修来看我,给我谈到周先生的女婿,在他周年纪念的时候梦见老先生,老先生告诉他,他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看看娑婆世界这些人苦不堪言,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女婿也没有皈依,对佛教相当的陌生,经过几次梦到之后参加追悼,诚心诚意的跟著大众念佛,现在逐渐进入状况。所以真正明了因果的人少之又少,我们看看出家人造这些罪业,实在讲不忍心看,也不忍心说,果报各自去承担。
我过去在台北也常常劝勉大家,现在大众最常犯的,就是用常住的电话聊天,一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太过分了,哪有那么多废话说?如果是国际电话,那就更可怕,这都是属於偷盗,都是属於侵损常住。所以我劝大家尽可能利用传真,传真比电话好,你有很多事情,你就是写上五张纸、六张纸,传真的时间不过二、三分钟,它的计算费用传真跟打电话完全相同。电话里面办事有的时候说不清楚,对方还产生误会,传真有文字,不会产生误会,尽可能利用传真,不用电话。你能够替常住节省一分,你修福;你浪费一分,你造罪,诸如这一类的事情太多了,不胜枚举。总要自己提高警觉,知道修福、知道惜福、知道积功累德,经上讲:自己修,分分自己得。
前面一句「示现种种光明」,就是示现种种善巧方便,目的是末后这一句,『令诸众生热恼除灭』。热恼就是烦恼,心烦全身都发热。这一句就是讲惑业苦,智慧光明可以断惑,惑是迷惑,智慧能断惑,方便能断贪瞋,这是两种利益都具足,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学佛,不仅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懂得修福、惜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日常生活当中,一个月他用多少钱?比小学生用的还少,他一个月只用十二块钱。我们出家人要用的超过他,就不叫出家人了。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的期间,那是十年那么长的时间,李老师规定,一个月包括我自己吃饭、生活所有的费用,他说你决定不能够超过一百五十块钱,那是台湾钱。那个时候台湾钱跟新加坡钱比较,在那个当时大概是一比十二,就是新加坡的一块是台湾的十二块。他给我限制不可以超过一百五十块钱,他说如果你超过一百五十块钱,你就不是出家人。我们过最低的生活水平,决定不敢浪费。自己过去生中没修福,没有福报,这一生如果再不懂得惜福修福,福从哪里来?
现在大家看到我有这么一点福报,学了佛以后才懂得这个道理修的。我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省的决定节省,决定不会浪费。讲经的时间久了,认识人多了,当然供养也就多了,我把这些供养拿去印经书。我在早年的时候,这些供养做三桩作用,大概百分之九十用在印送经书,另外有百分之十,一部分放生,一部分布施医药,我只做这么三桩事情。经书印得很多,跟大家结的缘很广,法缘殊胜是这么来的。早年,大概是在二、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印《华严经》,那个时候一套成本是台湾钱二十四块,我印的是小本的,六十四开的小本,袖珍型的,平装十二册,一册两块钱。我在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