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首领,所以叫护世天王,这是佛嘱咐他们,要保护四天下的人命。二十四“主疾鬼王”,‘疾’是疾病,凡是人有生病,这个鬼王一定会现前。生病实在说,病人跟医生都是缘分。所以在生病的时候,心地最重要的是要清净、慈悲、诚敬,你就能感得主疾鬼王的帮助。你遇到的医生,医生给你开的药方,提供你的这些药物,治疗的方法,往往有鬼神在那里帮助。如果你心地不清净,妄想很多,特别是邪恶的思想,那这个鬼王就要找你麻烦,你这个病就很苦了,这个道理要懂。
二十五位是“主险鬼王”,这讲的是高山、大海,这些危险的处所,那是他们的管辖区域。现在有许多喜欢登山的,也有许多喜欢航海的,这都是很容易遭到险难,极端危险的。要知道这些都是有鬼神管辖的地区,我们也有机会在这些地方游历,现在讲观光旅游。所以《地藏经》上说到我们出门旅行之前,最好在旅游前一个星期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满万遍,你的旅途就能得到善神保佑,旅途上平安。为什么读这个经、念地藏名号能保平安?这些鬼神跟地藏菩萨的关系非常密切,你能够尊敬地藏菩萨,依地藏菩萨法门修学,他们看到生欢喜心,他们对你礼敬,所以这一些险要之处,凶灾往往都能够避免。
底下讲“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这是从他形状上说的,他有三只眼睛,四只眼睛、五只眼睛。“祁利失王”,注解里面说这个名字它的意义,在翻译里头没有说清楚。可是在《金光明经》里面,有翻作大力天,也有翻作火神,这一类的,这个注子可以参考。佛当年讲经是在印度,恒河流域讲经的时间相当之长,佛说的这些鬼神,他说祁利失王是在恒河之北,可能是属于印度的这些鬼神,是那个地区的神的名字,在恒河南北。“阿那吒王”,我们中国人称为那吒,这是属于天神跟鬼神之间,介于天神跟鬼神之间,大概是四王天管辖。四王天也可以称他是天神,也可以称他是鬼神,他是鬼神的首领,是忉利天主的管辖,受忉利天主的管辖。所以实在讲他也是大鬼王,四天王是鬼王当中的首领。再看底下经文: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
这是说鬼道里面社会的组织,这个组织的状况跟人间相仿佛。实在说这种情形在六道里面,娑婆世界、他方诸佛世界大致都相同,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结构上大致都差不多。这些鬼王各个有他自己的职责,“各有所执”就是他的执掌,“所主”他管辖的范围,他管辖的这些事物。
【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这是说明他们何以能够参加忉利天宫这个法会。这是承佛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萨平时教诲,因为这个缘故,他们才跟地藏菩萨到忉利天宫,参加释迦牟尼佛这一次的法会。在法会“一面立”,法会里面有他们的位子。这是把人物介绍出来了,下面看看他们在法会里面一些活动: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
这是致敬。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是他们在法会当中重要的活动,来请法。“我等”,‘等’范围很广,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幽冥之主。在《华严经》里面称为世主,世间主,阎罗跟鬼王也是世主之一,数量也是无量无边。华严的法会称性,地藏法会也称性,我们在这个经里头很明显的看出来。称性用现在的话来说,突破一切时空,这个法会显示的就是一真法界、平等的法界,跟华严无二无别。得佛的佛力加持,地藏菩萨威神的加持,他们才有参与这一次法会的机会。下面说,“亦是我等获善利故”,参与这个法会他们非常欢喜,他们得大善大利益。能够在这一次法会当中,听佛菩萨们的开示,这就是获善利。可是听了之后他还有疑问,所以“敢问世尊”,希望世尊对他们开导,破除他们的疑惑。这是来请法的。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世尊非常慈悲,告诉这一些阎罗王们,你们有疑问就说出来,随你们所问,佛会给他解答。在佛法里面最要紧是破迷生信,有疑一定要问;有疑惑要不问,决定会在修学当中,产生很大的障碍。我们讲修学,诸位一定要晓得,修学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修行跟生活是一桩事情,决定不是两桩事情。现在一般人往往把修学跟生活看作两桩事,那就完全错了。所以他在生活当中不能改善,他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好处,就是这个错误观念所产生的。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
这是礼节,这个地方我们也要学。这些人是随从,跟著地藏菩萨一道去,到这个大会当中。他们向世尊请教,决定不能忘记他的老师,地藏菩萨是他们的老师,也要看看老师,向老师打个招呼,这求老师加持。
【而白佛言。】
这才说。
【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这是先赞叹。地藏菩萨的慈悲神力,阎罗天子们对地藏菩萨认识很清楚,对地藏菩萨的慈悲威德,那久已敬仰到极处。他说的话全是事实,地藏菩萨在六道之中,特别是三途,众生哪个地方受的难最苦,地藏菩萨决定到哪个地方,决定不舍弃众生。他教化众生方法无量无边,这经里面只说个大概,只说一个纲领原则,我们从这部经里面细心去体会,何只“百千方便”?度化这些罪苦众生永远没有疲倦,就像普贤菩萨一样,尽未来际无有疲厌,不疲不厌。末后这一句是对菩萨的赞叹,“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然诸众生,脱获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
这正是阎罗王所疑惑的,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对他们说出来。这些众生脱离了恶道,“罪报”就是指的三恶道,“脱”是脱离,“获”得脱离罪报。可是“未久之间,又堕恶道”,‘未久’是很短暂。注解里头举一个例子,举地狱里头等活地狱,等活是属于八大地狱之一。这个地狱里面的寿命跟四王天一样,人间五十年地狱里一天,这个人离开地狱到人间来,在人间又造作罪业,纵然活上一百岁,死了之后又回到地狱去,在地狱看起来才两天;人间一百年,地狱两天,他去了怎么两天就回来?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一般饿鬼道里面,诸位晓得,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人间过一年在饿鬼道才十二天。
所以他们看到这些人,接受地藏菩萨的教化,地藏菩萨苦口婆心劝勉,他们觉悟、回头了,这一念回头他就能脱离恶道,纵然是在阿鼻地狱也不例外。只要你一念向善,那一念就超越了,不要小看这一念。我们世间人念佛往生净土也是一念,临终那一念如果你念的是阿弥陀佛,你想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就那一念就往生。平常叫我们念佛是训练,就怕临命终时那一念忘掉,那个念头错就坏了。平常好比是练兵,临终最后那一念是打战,你这一口气断了,你往哪一道去受生,就凭临终一念,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念。怎样才真正的有把握,让这一念不会失掉?一定要知道修福,有福报的人,真正有福报不是现前有财富、有地位,不是的,这个福报是假的。真正有福报,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走;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著走、坐著走,非常自在,这个人叫大福报。为什么说他大福报?因为他永脱轮回,再也不搞这些六道。他如果再回到人间来,回到六道里面来,他是菩萨,他不是凡夫。他到世间来是随类化身,就像这些阎罗鬼王一样化身来的,他是来救苦救难,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绝对不是造业受报。这叫大福报,这是真正的福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所以世间有漏的福报不要求,我们要修无漏的福报,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智慧的人,真正明白人,佛家讲真正觉悟的人。这是他们看到的现象,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其实这些事情,他们哪有不知道的,这就是明知故问,让佛说出来,大家相信。菩萨说出来、鬼王说出来,大家信心还不够,请佛来说。所以这种发问是属于利乐有情问,不是他不知道,他是代众生问,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要想佛法普遍的弘扬,要想佛法久住世间,一定要懂得代众生提出疑问。
【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这的确是我们的重大疑惑,他们很慈悲代我们问出来。地藏菩萨的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我们要晓得。地藏菩萨的学生,已经成佛的人不计其数,没有法子计算,而这一位老师还居菩萨位,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为什么老居菩萨位,不用佛的地位来度众生?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晓得,佛是师道,世出世间法一定要尊师重道。所以以老师,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只有你到那里去求学,没有说老师来教你的,没有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佛的身分度众生有很多不方便,不能主动去教化众生,也不能够说是没有启请佛就说,一定要有人启请,一定让人对法尊敬、对学术尊敬,老师才能教。菩萨身分就不一样,菩萨是同学的身分、学长的身分,所以就像《无量寿经》上所说,‘作不请之友’,这是菩萨。佛不可以,所以佛要退到菩萨的地位上来,才能够广度众生。
地藏菩萨确实智慧、神通道力,跟一切如来没有两样,为什么这些众生不听话?不遵照菩萨的教诲,“永取解脱”。实在讲我们看到世间其他的宗教,乃至于看到一贯道里面,一贯道里头的经典,里头也提到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取解脱,它这里头也有;也劝人念观世音菩萨消灾免难。人为什么不肯听?我们说句笼统的话是业障习气太重,也就是贪嗔痴妄想太重,放不下。里面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外面又受外头境界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现在五欲六尘里头再加上妖魔鬼怪,那个力量就更大了。所以才出地狱来,到人间没多久又被迷惑,又造罪业,这再又往下堕落。不是地藏菩萨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众生不肯听话,不能够依教奉行,所以才遭这些苦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二十九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卷中一百零二面,从第二行看起: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这是世尊答覆这些阎罗王们,说明为什么地藏菩萨在世间教化众生,众生接受地藏菩萨的教诲能够脱离苦道,但是很短的时间他又堕恶道,原因是“其性刚强”;‘性’是讲习性,不是说本性。我们在儒家书籍里面所看到,像孟子他说性善,荀子说人性是恶的,这两种说法都是向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