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无分文的这一家人到达美国之后,四个女儿靠编织毛衣赚取微薄的工 资,长子则到一家工厂工作,薪水也是少得可怜;父亲则偶尔到以犹太人为
贩卖对象的肉店打工,检查店中的肉是否都根据犹太教的规定处理;有时候 就到犹太教教会的合唱团唱歌赚点零钱。他们一家八口最先是挤在一间阴暗
的地下室,后来才搬到纽约贫民区,一个只有两间房间的狭窄公寓。虽然过 着贫穷困顿的日子,但和当年在俄国的恐惧生活相比,美国这个新世界就犹
如天堂一般。因此每当作感谢祈祷时,母亲最后都会加一句“神佑美国”。 艾文·巴林曾说过:“任何一首歌都不可能无中生有,必定是心中有所
感触地浮现某件事,才能将它化为一首歌。”他所写的“神佑美国”,正是
他对母亲所说的各种故事的感触。 在艾文·巴林的歌曲中,有一部分是描述他自己的生活点滴,例如,1911
年他的首任妻子在结婚后 6 个月就与世长辞,他便写了一首“失去你时”;
1917 年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军队中服役,因为每天早上 6 点就得起床,他 觉得痛苦不堪,于是又作了一首“可恨的起床时间”;后来,他和富家千金
艾琳·玛琪发生恋情,艾琳父亲一气之下便把艾琳送往欧洲,希望她忘掉艾 文这个小子,就在此时,艾文巴林又作了“孤独”、“怀念”这两首曲子;
当他两人终于步上结婚的红毯时,他又写了“永远爱你”这首曲子,以表达 他的满腔热情。
巴林太太曾让我看她丈夫送她的生日礼物——纯金香烟盒,盖子上刻着
“永远”的字样,其下就是“永远爱你”的部分乐谱。他们自 1920 年初次相 识之后,一直到现在还是恩爱如常,而且从他们的谈话不难了解,作丈夫的
以其妻子为荣,而妻子也以身为艾文·巴林之妻引以为傲。
艾文·巴林和艾琳·玛琪的结婚,在当时的社交界造成相当的轰动,一 些自认为具有先知卓见的人,甚至预言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迟早会
以悲剧收场。因为新娘与新郎是社交界的两个极端,新娘的父亲是纽约社交 界名人,她自小就是在大宅邸中度过的;而艾文当时只是巴瓦利街一家三流
酒店的小歌手而已,而且还得靠酒店客人的施舍付房租费。 这种悲观的推测时而可闻,但两人的婚姻却是出乎意料的幸福。他们有
三个女儿,到了夏天,一家人就到位于卡兹奇山广达 52 英亩的安静农场避 暑。夫妻二人都对社交生活不感兴趣,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生活。
正如前面所言,艾文·巴林一生都不曾学过音乐,但在他非常年轻的时 候,就已学到在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都学不到,或不屑一顾的宝贵技巧,也就
是能被大众接受的作词、作曲方法。他是在哪里学得这些东西呢?当他还在 巴瓦利街演唱时,有位盲乐师每天都在街上演奏乐器,艾文便牵着他的手从
这个街口走到那个街口,并哼着那位乐师所演奏的曲子,而在酒店或餐厅唱 歌时,就以这些曲子自编歌词,并观察听众的反应。
到后来,他不论在餐厅或是在啤酒屋,都是唱自己作的歌曲,曲调及歌 词都是纯美国风味的,丝毫未受欧洲阶级世界的影响。他受到影响最大的,
乃是美国这个新世界的新精神。
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像艾文·巴林一般,过着这么充实的一生;也没有多 少人像他一样,在心底深处居然蕴藏着如此多的美妙歌曲。
'(补注——艾文·巴林与艾琳·玛琪于 1926 年结婚,除了身份的差距 之外,信仰方面也有问题。新娘全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们两人的婚
姻,成为美国 20 年代最大的话题。在他的众多歌曲中,以“白色圣诞节”流 传最为普遍。到 1986 年 7 月为止,他已是 98
岁的高龄,可说是音乐史上最 长寿的作曲家,现今依然健在。IrvingBerlin( 1888—)'
三、辛克莱·路易士 曾被报社革职四次——不相信自己已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我初次见到辛克莱·路易士是好几十年前的事,当时我和他及五六位朋
友,在纽约长岛的自由港租了一艘汽艇,前往二三浬外的海中钓鲔鱼。在那 时我就深觉自己实在比不上他,因为当时的风浪相当大,我上船不久之后就
因晕船而躺在船舱里,辛克莱却如在平地一般,毫不受影响地坐在船边钓鱼。 辛克莱·路易士首次写出轰动世人的作品是在 1920 年。在这之前,他已 写过 6
本小说,但始终未获大众的注意,直到第 7 部作品《大马路》出版之 后,才在全国引起一阵旋风,各地妇女团体纷纷谴责,牧师也公开批评,连
报章杂志也评论是有辱美国社会的作品。这股激烈的论战,不但遍及美国全
土,甚至在 3000 英里远的欧洲也引起回响。 辛克莱·路易士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美国文坛的超级明星。
有些评论家认为:“他这部小说的确相当不错,但可能是他仅有的一部
佳作,将来不可能再有相同水准的作品了。” 但明尼苏答州索克中心出生的红发路易士,仍毫不灰心继续地写作,并
又写了五六本畅销小说。他的写作态度相当严谨,一部作品常经过多次的修 改才告完成。
他的长篇小说“亚罗史密斯”,是描写一位具仁心的医生的奋斗历程, 文中对美国医学界作了相当的批判。这部小说的底稿就有 6 万余字。也就是
说,仅底稿就有一般长篇小说的一半之多。又有一次,他耗费 12 个月的时间, 写一篇以劳资对立为题材的小说,但最后却把所有的底稿都扔进垃圾桶。
他的成名作《大马路》,前后修改 3 次之多,从开始动笔,经过了 17 年才告定稿。此后他又连续写了《巴比特》、《亚罗史密斯》、《艾玛·杨
朵》、《多吉欧斯》等畅销小说。
有一次,我问辛克莱·路易士:“就你自己而言,你认为什么事是最值 得惊讶的?”他略为思索一会儿后才说:“若自己当不成作家,可能会到牛
津大学担任希腊语或哲学教授,再不然就到山里和工人一起采伐木材。”—
—对于自己拥有的这种想法,连他都觉得相当讶异。 一年之中,他有一半的时间住在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区,另外的半年,则
住在佛蒙特州巴林顿西南 80 英里的山中,他在那里拥有 340 英亩的农地,遍 植了枫木,所以枫糖浆都是自制的,蔬菜等也都可以自给自足。他偶尔到镇
上去,也只是为了到理发店理发而已。
我曾问他:“路易士,成为一个名人有什么感觉呢?”他回答说:“烦 死了!”如果所有的来信都要回信的话,可能连写小说及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他将大部分的来信都扔进暖炉中,然后静静地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 他非常讨厌别人找他签名,也很少参加形式化的晚餐会,即使是文学爱
好者之间的聚餐也难得参加。 对于别人说他是经过一番奋斗才有今日的成就,他会不以为然地说:“许
多作家常会提及成名前曾经历过多少苦境,而自己又是如何奋斗过来的。我 非常不喜欢谈论这种事,美国有太多并未吃过苦就成名的作家。”
我反驳说:“你从前为了做早餐,提早两三小时起床到厨房的桌上写作; 又因为负债 150 元,洗衣煮饭都得自己动手,但你从不曾停止过写作。而且 那时候花
6 个月完成的作品,竟然只卖了两块钱而已。”
他回答道:“那不算是什么辛苦的事,我不过是努力练习写作罢了,现 在想起来,还觉得满快乐哩!”
我又问他,至目前为止作品一共卖了多少钱?他竟然完全不知道,我又 说:“大概的数字总该知道吧?”他回答道:“我真的不知道,即使是大略 的数字也不知道。”
那么,成名作品《大马路》的收入总该清楚吧?结果他还是不知道,而 且他根本不关心这类事,完全交由律师、会计师处理。
辛克莱·路易士有相当丰富的经历,他父亲是明尼苏达州的乡间医生, 当他为患者施行手术时,辛克莱便在旁边为患者麻醉;他也当过家畜船的水
手,曾经横越大西洋;后来又搭乘三等舱到遥远的巴拿马找工作,还写过童 谣赚取稿费,也曾将短篇小说卖给杰克·伦敦,后来又到以聋者为阅读对象
的杂志社担任助理编辑。
他几乎不曾做过运动,他认为开计程车的门再坐上去,就已经是一种运 动了!
他对运动完全不感兴趣,他所知道的运动选手,只有棒球选手贝比·罗 斯及足球选手雷德·格兰吉。
“听说你以前曾被三家报社革职,这是真的吗?”
“不,一共是四家。”他回答道。
“对于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对这个问题,他 的回答是:“完全没有。”他认为不论做任何事,他人的建议都是无补于事 的。
有一天,辛克莱·路易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以瑞典腔的英语告诉他已 获得诺贝尔奖;路易士因在明尼苏达州有几位瑞典籍的朋友,所以认为这通
电话是他们的恶作剧,于是也以开玩笑的口吻和对方胡扯一番。
可是,经过两三分钟后,他终于了解这并不是一通恶作剧的电话,他吃 惊地张大嘴巴,世界文学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就这样突然地降临到他头 上。
四、华德·狄斯奈
利用鼷鼠成为大富豪的人。
“米老鼠”和“三只小猪”的创始人——华德·狄斯奈,在数十年前还 是个藉藉无名的小子,但现在却成为美国最有名的名人之一。
不但如此,在最新版的“英国名人录”中,华德·狄斯奈的名字和世界 一流人物并列,其所占的版面甚至比有名的大政治家更多。
早年,华德·狄斯奈连生活都感到捉襟见肘,时至今日,他的名气响遍 世界各地,东从锡兰岛的茶园,西至阿拉斯加的渔村,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
的名字。甚至连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也深深地迷上了在阿拉斯加州米 诺所看的米老鼠电影,因而设立了米老鼠俱乐部。
他由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大富豪、大事业家,他将所 赚的钱都用于事业上,他认为制作一部好的电影,比积蓄好几百万元有趣多 了。
他原来住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当时的志愿是成为一名画家。有一天, 他拿着自己的画到堪萨斯市明星报社给总编辑看,希望能在这家报社服务,
没想到总编辑的评语却是:“这幅画实在不行,看样子你并没有绘画才能。” 华德·狄斯奈真是失望极了。
后来,他终于找到一份替教会画装饰画的工作,微薄的酬劳使他租不起 工作室,只好暂时借用父亲的车库。这样的工作环境当然称不上理想,当时
他也曾为自己这种窘况感到难过,但现在回想,就是因为在那种满是汽油及 润滑油味道的环境中工作,才激发了值 100 万元的构想。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鼷鼠在车库中到处走动,狄斯奈停 下画笔,兴致盎然地观察它的行动,并撕一些面包屑给这只鼷鼠吃。
经过一段时间,鼷鼠逐渐和狄斯奈处熟了,便不时地爬到画板上,睁着 圆滚滚的眼睛看着狄斯奈。
后来,他搬到好莱坞,开始制作一系列“欧兹渥德和兔子”的卡通片, 但却尝到败绩,也面临失业的窘况,身上仍然一文不值。
一天,他正在所租的房里想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