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无能名焉无法以言语形容。焉,句末语气词,无义。
  ⑤ 成功成就、功业。
  ⑥ 焕乎光明的样子。
  ⑦ 文章指礼乐制度。
  析论
  根据古史的记载,尧传位于舜,舜传位给禹,禹建立夏朝,夏朝国祚开始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那么,尧是早在孔子之前约一千五百年的一位君王,他是《论语》中讨论到的最为古早的人物。
  尧是一位爱民的君主,他善用人才,命羲仲、和仲观察天文,制定历数,使人民能以时种作;命舜典祭祀、同律度、修礼教、明政刑,使天下四方都能顺服。在位七十年,禅让后二十八年而崩殂,死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四方因悼念他而三年不举乐。
  他将帝位禅让舜,是爱民、公天下的最高表现。(新浪读书独家首发)尧有子名丹朱,并不贤能,不足以承担大任。退位之前,他考虑的是:“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所以他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于是把帝位让给贤能而又得人心的舜。而在让位给舜的时候,他还特别告诫舜:“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尧曰》篇)意思是说:执政若是落到四海之人困穷的地步,那么君禄也就永远断绝了。由此可见,他是一位能超越私情,时时以天下百姓之安乐为心的仁君。有此仁心,他订定的所有措施、制度,也就都能满足民众的需要,对社稷、国家有长期的助益,终为世人称善。
  (二)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①焉。”(《泰伯》第八·一八)
  章旨
  孔子赞美舜、禹功德伟大,而不把天下据为己有。
  注释
  ① 不与犹言不相关,不以居帝位为乐。与,音yù。
  析论
  中国古代的君王,名义上受命于天,他代表天来长育生活于天地间的子民。照理说,君王应该是为养民、育民而存在的。但是为了遂行养教的责任,且彰显其身份的特殊性,君王也就顺理成章地拥有无上的权力与尊荣,他的衣食住行一切生活,往往超乎常人的华美与逸豫。
  这一整套华美与逸豫的生活,以及无限的权力,固然有助于理国行政,却也容易造成君王腐败,成为使野心分子疯狂的罪恶之源。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大权失落了,诸侯都不以身为一国君主为满足,雄心大国且进一步想兼并群国,以致征伐连连,战无休止。说穿了,正是为了争夺天子的大权而已。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2)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孔子赞颂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无非是要人寻思君王的本质。舜、禹虽然是天下君主,但他们却不贪图权力与享受,把天下据为己有,只知奉养一己。相反地,他们放弃安逸富饶的生活,自奉清俭而戮力从公,真切地履践养民、育民的责任。表面上是拥有天下,实际上,他们心中不曾将天下看作自己的产业。“有天下”,不是他们的最后目的,而是他们得以兼善济众的机会罢了。
  面对这种公天下的为政风范,孔子当时的诸侯应感惭愧,而千百年以下,直到今日,为政者能扪心自问而无愧的,又有几人呢?
  (三)
  子曰:“禹,吾无间①然矣!菲②饮食而致孝乎鬼神③;恶④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⑤;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⑥。禹,吾无间然矣!”(《泰伯》第八·二一)
  章旨
  孔子赞美禹自奉俭朴而勤于公事。
  注释
  ① 间音jiàn,批评,挑毛病。
  ② 菲薄。
  ③ 恶音è,劣。
  ④ 致孝乎鬼神虔诚孝敬鬼神,指祭品极其丰洁。
  ⑤ 黻冕典礼时的礼服礼冠。黻,音fú,所以蔽膝的祭服。冕,行朝仪、祭礼时所戴的礼冠。
  ⑥ 沟洫田间水道,有正疆界、备旱潦的功能。洫,音xù。
  析论
  此章旨在赞美大禹自奉俭约而戮力公事。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尽力于沟洫水利工程,确实是公共事务,但致孝乎鬼神、致美乎黻冕,是祭祀的行为,怎能说是公共事务呢?这疑问该从理解古代社会情况着手。
  先民社会,思想朴素。他们认为自然界之外,存在着某种力量,可以主控人世间的幸福与灾祸。而这力量来自无可闻见、无可触摸的鬼神,鬼神之中则又以高居天上、主宰一切的天帝为最尊贵。另外,死去的祖先,则同样有着福佑子孙的力量。他们身体虽已枯朽,精神却仍系于人世,足以庇护孝敬他们的子孙后裔。(新浪读书独家首发)因此,为了求得人世间的平和与幸福,先民自然产生畏天、敬祖的思想,以及祭祀天地、鬼神、祖灵的仪式。
  职是之故,古代帝王祭祀上帝鬼神,乃属治国的大事,《论语·尧曰》篇:“所重民、食、丧、祭”,而《左传》有这样的言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成公十三年),可为明证。那么,祭典的虔诚与否,实关系着天下的祸福、人间的苦乐。大禹的衣食生活,清俭到几近刻苦,却在祭典、礼仪上表现得丰洁、华美,目的就在取悦、致敬鬼神,以期获致全体生民的福祉,其精神与尽力沟洫、疏导洪水都是一样的。
  (四)
  微子去之①、箕子为之奴②、比干谏而死③。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第一八·一)
  章旨
  孔子称许商朝微子、箕子、比干三人为仁者。
  注释
  ① 微子去之微子因商纣王无道,屡谏不听而离开他。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庶兄。之,指纣王,下同。
  ② 箕子为之奴箕子因商纣王无道,于是佯狂为奴。箕子,名胥馀,是纣王的叔父。
  ③ 比干谏而死比干直谏商纣王,被剖腹挖心而死。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
  析论
  古代社会,民权意识尚未萌发,对于政治领袖所拥有的权力,未敢置疑,且缺乏制衡其权力、监督其行为的相应机制,使得帝王掌握了世间所有的权力,成为不可侵犯的至尊。遇到道德高尚的帝王,他有自律能力、奉献精神,会善用权力,因公忘私;而且举贤任能,各赋予职权,以共治天下,如唐尧、虞舜,自然是天下的大幸。但若是道德低下者位居至尊,则天下如同遭受比旱涝更加严重的灾祸,终至生灵涂炭。夏桀、商纣,无疑地是上古时代残暴君王的代表。
  面对掌握绝对权力,却毫无自制能力,毫无纳谏之心,全然不顾生民疾苦,只图一己之乐的昏君、暴君,身为臣下,该怎么办呢?如何导引君王步入正轨?如何在昏暴政局中为天下百姓谋求基本的福祉,免于受伤害呢?那真有无穷无尽的难处。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3)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孔子从商纣时代,举出楷模,点明三种为臣的典型:一个是强谏不畏死的比干,一个是佯狂不忍去的箕子,一个是知几以存国祚的微子。他们忠荩为国,志在社稷天下、百姓苍生。虽无法感化商纣,力挽狂澜,恢复天下的治平;而且,三人的遭遇也各不相同,但孔子仍都给予“仁者”的至高评价。他们三人鲜明的形象,以及孔子对此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后世至巨。中国历史上,世世代代都不乏抗颜直谏、骨鲠强项的忠臣烈士,也有秉持良心提出异议的知识分子,接迹追踵;或者惨遭杀戮,或者身系囹圄,或者隐逸以存名教……不正是无数比干、箕子、微子的化身吗?
  (五)
  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希③。”(《公冶长》第五·二三)
  章旨
  孔子赞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对自己的旧恶。
  注释
  ① 伯夷叔齐殷商末年,孤竹国国君之二子。父死,相让王位,都逃往周。周武王起兵伐纣,曾拦车劝阻;商灭,二人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② 不念旧恶不记挂别人对自己的旧恶。
  ③ 怨是用希怨恨因此也就少了。是,此。用,以、因。希,少,通“稀”。
  析论
  怨,不是一种正面的心理状态,在孔子的学说里,消除心中的怨恨,是很难能可贵的修养。有一次原宪甚至问孔子:如果能做到“克、伐、怨、欲不行焉”(没有好胜、自夸、怨恨、贪心等毛病),是不是就是仁人了?孔子虽不同意如此便以“仁人”称之,但是认为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表现了(见《宪问》第一四·一)。
  为什么要消除心中怨恨呢?因为怨恨容易使人心生不满。不满的情绪,如果恣意发泄出来,可能就伤害了他人;而如果强加压抑,积久则郁懑自伤。而且不满的情绪,往往使人失去理性,不能持平看待人事,言行也就偏激,不合礼义。
  这一章,孔子赞美伯夷、叔齐的少怨,还说出他们所以能“怨希”的原因,就在“不念旧恶”。事实上也为我们开示了如何消除怨恨的具体做法:人必须懂得宽恕,懂得不去记恨曾经作恶于我的人,也不要老陷在过去不悦的事情上,始终无法走出人生的阴影。
  (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①,不能死,又相之②!”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③,一匡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⑤管仲,吾其⑥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于沟渎⑨而莫之知也!”(《宪问》第一四·一七)
  章旨
  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
  注释
  ① 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名小白,是公子纠庶弟,二人都是齐襄公之弟。襄公无道,小白奔莒,公子纠奔鲁避祸。后来,公子无知弒襄公,自立为君。不久,无知又被杀,鲁国遣兵送公子纠回齐,但小白已先入齐为君,并且打败鲁军,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
  ② 不能死又相之管仲原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公子纠既被杀,召忽亦自杀,而管仲不但没有殉身,后来反而辅佐齐桓公。相,辅佐。
  ③ 霸诸侯为诸侯之长。霸,伯、长。
  ④ 一匡全面匡正。
  ⑤ 微无。
  ⑥ 其犹言大概、或许。
  ⑦ 被发左衽披着长发,穿着开左襟的衣服。夷、狄之人风俗如此,意谓受夷、狄同化,沦为夷、狄。被,音pī,通“披”。
  ⑧ 谅小信。
  ⑨ 自经于沟渎自缢而死于田间沟渠。经,缢。
  析论
  齐相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业事迹载在史册,受到后人推崇。但影响世人对他的评价的负面因素,也是有的,其中尤其以他未能殉公子纠之难,而且转投政敌阵营,辅相桓公(公子小白)为最。所以子贡和子路都针对这点质问:“像管仲这样的人,可以称仁吗?”(子路之问,同在《宪问》篇。)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4)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孔子两次回答都从功业上肯定管仲。对子路的回答,《论语》记得比较简单。只说桓公能不凭武力威迫而纠合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