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窃嚼丛礁挥校蕉啵ɡ酱螅轿O眨杂诠以接泻Γ运担庹诓菽獾摹断尢锓ā坊故呛苡斜匾摹D憧梢韵胂耄铱梢越刮业木儆涤型恋兀敲次裁淳驮市砟切┳挪焕投竦牡刂饔涤谐汕贤虻耐恋兀课宜苊獾木褪堑刂饔涤写罅刻锊庋焕谡龉摇!彼档秸饫铮智寤鋈蛔橙ィ宰谀患粕肀叩那刭┧档溃骸八锟赏哪羌缸影斓迷趺囱耍俊�
兵部尚书秦侃答道:“军事法庭已经审得很清楚了,孙可望驻军云南期间,勾结当地官府,欺压善良之辈,巧取豪夺,吞没他们的田产,共计五十多万亩,其中有三十万亩落入了孙可望自己的口袋。不过,正是由于大元帅有禁令,不许军官囤积田产,因此他就将自己名下的田产拨到了手下士兵们的名下,这个五十亩,那个一百亩,不过,那土地上的收益还是他一个人的,后来若不是几名士兵与他闹了别扭,向军法官告状,后来又闹到了巡查御史那里,恐怕此事现在还蒙在鼓里。”
林清华又将头转回黄宗羲那边,说道:“怎么样?人对土地的渴望可真不是一般的强,就算我的命令那么严厉,可是居然还有人敢这样搞鬼。”他顿了一顿,随后又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要限制人的这种欲望,让人明白,土地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最终还是会被拍卖的,所以,应该把心思用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工业、商业、航海。”
见黄宗羲似乎仍有些顾虑,林清华说道:“十万亩土地已经不少了!如果每户佃户为他耕种一百亩的话,那么就有一千户佃户给他扛活,你可以好好想想,现在这样的地主有几个?说到底,我这个办法是为了防范以后可能出现的土地兼并。好了,就按照我的办法来办吧!从今往后,所有的法律都要公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触犯法律是不可饶恕的。尤其是户部,要在所有的义学和高等学堂中开设法律课,要让人从小就知道什么叫法律!”
见众人没有别的话说,林清华便向秦侃说道:“郑森的兵撤的怎么样了?”
秦侃说道:“广东的撤走了一半,但福建、台湾还没有开始撤。据当地传来的消息,郑森正从福建、台湾一带招募大量壮丁,并将他们用船运往南洋,广东由于有我军驻扎,所以他还不敢太过嚣张,但是福建就不一样了,那里是他的地盘,他想怎样都可以,听说那里的乡间整座村子整座村子的向南洋搬,凡是不想搬的,就被捆起来塞进船舱,直接押到南洋去。不过,由于郑森还要靠福建的商税养兵,因此福州这样的大城没有动,也许将来也不会怎么动。”
听到这里,林清华就向坐在身边不远处的洪熙官望了一眼,对于郑森的这些所作所为,林清华也是清楚的,青衫社早就将这些事情仔细的禀报给了他,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因为在他看来,郑森的这个举动实际上就是在向南洋殖民,虽然手段过激了一些,但是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他所乐于看到的,那就是整个南洋将成为中国人的天下、中国文化的天下。
不过,其他的人就不这么看了,在他们看来,郑森此举无疑是在挖林清华的墙角,因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福建数十万人口就这么被郑森移到南洋去,这在林清华的属下们看来,简直是在破坏双方达成的协议。
但是林清华却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阻止郑森的行动,因为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其实这就是他与郑森秘密达成的几个君子协定之一,对于郑森来说,唯有拥有了足够的人力,才能在南洋站稳脚跟,而这也正是林清华的潜意识里面所需要达成的目的,因为在他看来,不管是谁统治了南洋,只要那里的主人是中国人,文化是中国文化,那么就可以了。
林清华并没有纠缠这个问题,而是对秦侃说道:“按照我与郑森的约定,今年年底我就将派遣海军前往台湾岛,在那岛的东北角建立一个军港,准备为明年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你们兵部必须早做准备,所有需要的东西都要尽快的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与秦侃商议完了派军事宜,林清华便向众人扫视一眼,随后说道:“诸位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的,就快些说,若是没有事情,就散会,各回各部。”
话音刚落,就有两人同时站了起来,一人为工部尚书宋应星,而另一人则是刑部尚书刘子壮,两人互相推让一番,随即由宋应星首先陈奏。
宋应星从袖子中取出一份奏折,走上几步,呈给林清华,随后退下几步,说道:“元帅,这是今年以来的所有洪水的详细记录,如今淮河的洪水已退,还望元帅命户部拨款修理被水毁的河堤,另外,运河年久失修,很多地段已经无法通航,是否也命人修一下?”
林清华接过奏折看了看,随后放下奏折,说道:“淮河被黄河夺了河道,想不涨水都难,所以,要想修淮河,就必须先修黄河,但这可真是个吃钱的事情,现在各处都要钱,因此恐怕修河的钱很难筹到。况且,只要黄河继续从淮河入海,那么今年修好了淮河,明年又溃,与其将钱投到这个无底洞里面,不如将钱投到迁移灾民、救济灾民上,等以后朝廷宽裕些了,再来修。至于运河的事情嘛,也是一样的,等以后再说,现在朝廷鼓励商人航海,从海上走,不仅快,而且更便宜。”说到这里,林清华忽然想起一事,于是转头对秦侃说:“最近海上的海盗多了不少,你们海军要多派些船,另外,还要让那些商船有自卫的手段,否则的话,等你们的船巡逻到了地方,商船早就被人抢跑了。最近镇虏军不是淘汰下了不少的红衣大炮吗?不如就卖给商船吧,一可以增强商船的防卫,二可以再赚些钱。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让那些大炮上岸,只能放在船上,或者是码头上,免得被青皮抢去。”
林清华转过头来,对宋应星说道:“修河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工部先将扶持民间工场的事情抓紧,等工场多了,那么税就多了,那时候就有钱修河了。”
见宋应星有些沮丧的退下,早已站起的刘子壮奏道:“元帅,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畴等人的案子已经了结,经过元帅亲自调来的十八名巡查御史的审理,昨日判决已经下来。”
林清华坐直身子,说道:“怎么判的?”
刘子壮从袖子中取出一份公文,随后说道:“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畴等领军作战的将领斩立决,另外,一些投降鞑子的汉人文官则是斩监候,剩下的那些官职较低的就按照元帅的吩咐不予追究。按照元帅的意思,他们的家眷并未连坐,只是家产大部没收充官,如今判决已下,就等元帅点头认可了。”说完,便走前几步,将手中的公文呈给林清华。
林清华略微看了看,随即从身边的桌子上拿起笔,签下了字,并盖了章。
待刘子壮拿回公文,林清华忽然问道:“你们有没有问清楚吴三桂的下落?”
刘子壮答道:“那些汉臣也多不清楚,大多猜测已经死于乱军之中。”
刘子壮刚刚退回自己的座位,礼部尚书方以智就站了起来,他奏道:“朝鲜使臣已经在驿馆里住了整整一个月了,但元帅却始终未召见他,今日他又来找我,说要面见元帅。另外,漠北蒙古的使者昨日又到礼部去闹了一通,口气已经软了很多,说只要朝廷出兵帮助他们抵抗漠南蒙古,他们就愿意向朝廷称臣纳贡。”
林清华摆了摆手,说道:“这可不行,那漠南蒙古本来就是我的盟友,怎能去打他们?你回去告诉那使臣,就说如果他们还不立刻向我称臣的话,那么我就彻底放手不管了,现在草原上到处都是积雪,漠南蒙古无法大规模用兵,一旦等到春天或者夏天,那么漠南蒙古就不客气了,到了那时候,就让那些部落的首领们去给漠南蒙古的首领当上马凳吧。”
“那,属下怎样向朝鲜使臣回话?”见林清华好象忘记了朝鲜的使者,于是方以智就忙着提醒道。
林清华低下头,略微想了想,随后说道:“你去跟他们说,倭寇骚扰他们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现在日本国内还在打仗,那些倭寇只是些小股海盗,并不足惧。不过,若是他们真的想让我们帮他们的话,那么就必须负担驻军的一切费用,包括粮草、军饷、军营,只要他们能够保证这一点,那么我就答应派兵入朝。”
看着方以智满意的退回座位,林清华心中忽然有些凄凉,虽然自己曾经答应过全玉姬,一旦自己掌握朝政,那么就马上替她报仇,可是如今自己却仍然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虽然全玉姬远在南洋,但林清华仍然觉得她离自己的心很近,虽然自己尽量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到现在仍然是喜欢着她的。
片刻之后转回心思,见底下众人已经没有了话说,林清华便说道:“既然已经没有了事情,那么诸位就退下吧。”他顿了一顿,忽然又说道:“洪熙官与莫不计两位留下,我还有事情要说。”
众人纷纷站起向林清华行礼告退,当几名卫兵将会议室的门关上后,本来还有些光亮的会议室里立刻变得昏暗了许多。
莫不计不知道林清华留下他们何意,便问道:“元帅,有何机密的事情?”
林清华将两人拉到角落,小声对他们说道:“今晚十点,在我府上门房碰头。”
**************************************************************************************************
夜已经深了,大明楚国公、首辅大学士、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的府邸也与其他的民居一样笼罩在一片黑沉沉的夜色中,虽然仲秋的月亮还是那么的亮,那么的圆,不过,这并不能驱走这里的秋凉。
一辆马车停在了东帅府门口,与往日不同的是,这只是一辆极其普通的两轮马车,而且还很旧,就连车辕也旧得让人担心。
几个人影闪出了东帅府,借着门口的那两个大灯笼,可以看见他们身穿卫兵军服,而且正吃力的抬着几个大箱子,箱子沉甸甸的,好象装满了东西,随着箱子被半挪半扔到马车上,还可以听到箱子里轻微的撞击声。
等这几名卫兵重新回到府中后,那府邸门口便又出现了三个人。
三人均是短衣打扮,手中拿着铁锹、铁镐,背上背着快枪,腰间扎着武装带。
此三人不是别人,却正是林清华、莫不计、洪熙官。他们三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只是将铁锹、铁镐和快枪放进了马车中,随后便跳上了车。
他们没有带任何人,只是由洪熙官驾车,林清华与莫不计则坐在车里,只听得一声清脆的马鞭声,马车便缓缓的移动了。
由于朝廷鼓励经商,因此,南京城夜晚不再关城门,所以马车顺利的出了东城。一出城,马车就加快了速度,直向南边奔去,渐渐的消失在难以琢磨的夜色中。
正文 第五章 射天狼 第二节 赝品
明镜般的圆月高高的挂在夜空,就象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笼,将地面上的一切笼罩在冷冷的白光中。
四周一片宁静,只有一条宽阔的官道从北边一直延伸到南边,远远的看不见尽头。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从北边传了过来,在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