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往往由于自己的主观愿望未能实现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苦闷,例如有的青年人想考入理想的学校却不能考上;有的找到了职业,但不理想,不能满意;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有的恋爱、婚姻发生波折,形成悲剧,等等。遇到这类事情,谁不烦恼苦闷?所以,他们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烦恼苦闷呢?通常我们见到的大体有三种态度、三种办法:一是走向盲目的反抗,以发泄不满,结果落得失败的下场;二是走向消沉悲观,让烦恼苦闷之火最后烧掉自己;第三就是如松下所说“勇敢面对命运”,“把烦恼作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显然,前两者都是弱者的表现,只有后者才是有志者的形象。
事实上,世上并无不可知的神秘命运,而阻碍我们主观愿望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是可以认识、从而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要解决烦恼苦闷,可行的方法就是:
第一、正视挫折或失败,较全面地分析研究自己的主观愿望是否正确,阻碍自己愿望实现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通过深入总结,找出挫折与失败的教训和可能导致成功的因素。
第二就是根据上述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然后用艰苦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烦恼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决不能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哀伤,而丧失信心。相反地,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确定努力方向,这样才能从挫折、失败的处境中拓开一条解决烦恼、走向成功之路。
松下指出,人生虽短,但苦恼却总是即时随驾。有时候,苦恼就如影之随形,挥之不去,却之又生。苦恼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可以排除。
谁都首先必须肯定,人是不可避免要碰到苦恼的,不论什么人,总统、首相,还是庶民、百姓,都难免碰到苦恼。大人有大人的大苦恼,小孩子有小孩的小苦恼,没有苦恼的人,大概是不存在的。侥幸地企盼苦恼从不临身,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拿出自己的对策来排除苦恼。
松下幸之助以为,首先要给苦恼排队、分类,不能一概而论。松下认为,即使是一千个苦恼,也只算是一个苦恼,也就是只要针对最大的苦恼去苦恼。
在松下的经验中,曾经同时发生五六个苦恼,每一个都是令他头痛的问题。但是没多久,他发现不论有多少苦恼,结论都是一致的。虽然苦恼不断地产生,我们只会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排除其他较小的苦恼。这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松下说:“一个人有苦恼,并没有大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担心一件事,心里就会随时保持警戒状态,行动就会格外慎重。如果没有这种警戒,就很容易造成过失。所以苦恼并不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我愿意面对苦恼并思考如何解决。我认为这样会使你的人生更具有意义。
“此外你要能从另一角度来看苦恼。例如,接连十几天地下雨,使你非常苦恼,但你应该认为由于绵绵雨季,带来充沛的雨水,使得人类免受干旱之苦。
“过去我总是这样排除苦恼,虽然有时夜里不能成眠,但它常常使我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而产生许多灵感。”
松下指出,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保持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一首词里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说人生有欢乐,必有悲伤;有欢聚,必有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中国古代哲人对于忧与乐、祸与福的关系常主张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身外之物不足惜,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均是例证。人们在生活中偶或碰到某些严重的损失或伤害,比如意外灾难、坐牢、丢官、家庭破裂、事业挫折、饭碗丢失,虽不可能不进行痛苦的思索,但有识之士们认为大可不必长久为之烦恼。因为问题既已出现,忧愁、苦恼、抑怨、责备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客观冷静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把心胸放宽,眼光放远,并根据新的情况、条件重新安排好生活,才是最佳方法。
孔子处困境而写下成为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屈原被贬写成《离骚》,司马迁忍受酷刑写下《史记》……松下建议人们“绝不可以悲观”,让自己忙碌,把烦恼和忧愁抛之脑后,做生活的强者。
松下告诫,“前途莫测”,人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瞎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到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
盲人走路都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去,脚步稳重、精神贯注。象这么认真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
人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前途莫测”,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世界上最难了解的,恐怕就是“人生”了。除了摸索前进以外,并无良策。如果能够抱着寻求答案的心情,一步步探索未知的人生,那就比较不会有危险。为人之道,应该是谦虚而认真地去接受别人的教诲和引导,一步步向前踏上人生的旅途,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让我们共同朝着未知的人生,摸索前进吧。
松下指出,车轴如果脆弱,马上就会折断而无法使用;人如果缺乏耐性,也同样是不耐用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性。现代人似乎忽略了忍耐的美德,遇到一点困难就不能忍受,一旦事与愿违,更不能力求进步,缺乏养精蓄锐的魄力,甚至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怨天尤人,责骂社会。
这种情形就象商人卖不出商品而责怪别人,是没人会理采你的。你必须先有好的商品,加上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招徕顾客。
因此,商品卖不出去,就得更加反省、更加忍耐,努力改进,生产出可以使大家喜欢购买的商品。
所以,车轴如果脆弱,马上就会折断而无法使用;同样的,一个人如果缺乏耐性,必然会心灰意冷,而不能坚持下去。
松下认为,人类的知识,只能控制百分之十的人生,因此,人人都应坦然面对命运。
整个大自然,包括山、川、海洋、鸟、兽、虫、鱼、人类,都是冥冥中某种力量所安排的,也都生活在命运的支配之下。
命运不分是非善恶,一概加诸于每个人身上,只是情况不同而已。有生来声音好听的人,也有算术特别好的人;有生来手工灵巧的人,也有笨手笨脚的人;有生来身体很壮的人,也有生来体质较弱的人。
总而言之,人生有百分之九十,是由超越人类知识的命运力量所安排的。剩下的百分之十,才可能是人类知识或才能所能够支配的。
因为这些都无关是非善恶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看法和想法,那么在成功的时候,就不会骄矜,失败的时候,也不必过于沮丧,应当以平实、坦然、谦虚的态度,去拓展人生的道路才是。
松下指出,乐观之中,会突然飞来横祸;悲观之中,又会乍现峰回路转的生机。重要的是,专心一意地把握现在。不论人的智慧何等增进,不论人的脑中填满了何等思绪,我们对于明天仍是浑然不可预期,这就是人生。
因此,人的心中掺杂了各式各样的期待与不安,每遇有事,各自怀着乐观与悲观的态度视之。每每皆是如此,时刻都是这般。
就算抱持着乐观的态度,有时在平安无事、事事如意的关口,不想却惨遭失败,心情顿时陷入恐慌焦躁之中。此时变得无比悲观丧志,正当自叹自怜,以为自己已走上绝路之时,却峰回路转,生机重现。
总之,事情的成败是非,可以说是超越了人类乐观与悲观的情绪,而非人类可预知掌握的。
事情成败在乎天,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各种不同的想法,然而最重要的是专心一意地把握住现在。
悲观、乐观,这两种情怀在心中起伏不定,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我们却要不时地做一番反省的功夫,不要让这种情绪的起伏,总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悲观之中,亦有峰回路转的活路,乐观之中,也有生机。
总起来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坎坷的,不是一帆风顺、平坦笔直的。在人生道路上,有必然性的过程,也有偶然性的机遇;有稳定平安的状态,也有变动不安的岁月;有事业的顺境和成功,也有逆境、困难和挫折。积极的人生,就要清楚地、勇敢地对待这一切。
人生的过程,同任何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因素,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实现最终的发展过程。所不同的是人生更复杂,更难以进行一般的矛盾分析和把握。因为在人生把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偶然的随机因素。人生成功能有多大的把握?这不能不是人生道路上最难的课题。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有肯定的因素,它保持着生命的存在;也有否定的因素,它促使着生命的发展。肯定和否定这两种因素相统一,又相斗争,不断地实现着由肯定到否定的转化,最后完成生命过程。这是生命的自我否定,自我实现过程。没有否定就没有人生的发展,而这种否定也就是人生的自我实现。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在人生阶段的研究中所看到的人生从童年到中年,再从中年到老年的过程,即所谓人生的两阶段。这是一个必然性的过程,不但人人不可逃避,而且人人“应以为期向”。
人生没有现成的路,路是走出来的、闯出来的。就我们的社会来说,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目标给人们指出了共同的路,或者提供了开辟人生道路的环境。但是就个人来说,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只能自己走,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每个人都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走自己的路,自我奋斗、自我实现,都是一个意思。它们只是表示个体人生发展的形式,并不意味着自私或无私。人生就是奋斗,这就是人生。
人生的奋斗,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目标的过程,因此总是在设立目标、实现目的过程中生活着,也就是不断地把理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过程中生活着。人生的环境和条件是复杂的、多变的,每处既定目标的实现都有多种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性会变为现实?这不仅决定于已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总和的必然性,而且还要看各处随机因素。所谓随机因素,就是在人生活动的展开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这种随机因素的程度,表现着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概率。这种概率越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人生目标的实现或人生的成功,究竟有多大把握?这就要看人们对人生道路上的必然性和随机因素的认识程度。人生概率很难用数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