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5年1月24日,德国陆军开始测试一种新型建制,组建第104反坦克歼击旅(前第104坦克旅),下列单位都是这种新建制(各营下属2个反坦克歼击连,每连14辆38式驱逐坦克,另配备一个侦察连,配备16辆半履带装甲车,其中Sd。kfz251/3 1辆,Sd。kfz250/1 5辆,Sd。kfz250/3 5辆,Sd。kfz251/21 5辆):
第104反坦克歼击旅,
第1反坦克歼击营,
第2反坦克歼击营,
第3反坦克歼击营,
第4反坦克歼击营,
第5反坦克歼击营,
第6反坦克歼击营,
Krampnitz 装甲侦察连
第111突击炮教导旅,
第115装甲侦察营,
慕尼黑装甲侦察营
但第1反坦克歼击营却是3个反坦克歼击连,其中2个连装备四号突击炮,剩下的一个装备38式驱逐坦克,另配备一个侦察连,这4个连分别来自第21,129,203,542,547和551步兵师,3个训练连Personal Einheiten( 6a,6b,9b),以及2个新组建的反坦克歼击连(第510反坦克歼击营下2,3连)
第104反坦克歼击旅划归l维斯图拉集团军群(Heeres Gruppe Weichse),45年1,2月间参加东线作战。104反坦克歼击旅不再作为步兵支援或是反击的角色出现,而是派出其侦察连搜寻苏军装甲部队,然后以反坦克歼击连和苏军作战,假如104旅能作为一只部队整体投入战斗,那它一定是一只强劲的坦克歼击部队,遗憾的是,和以往一样,它的各个连被拆散,充当了东线的救火队。
45年3月15日,东线的51个反坦克歼击连报告它们仍有529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359辆可动。而西线的26个反坦克歼击连报告它们仍有236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137辆可动。意大利战线的4个反坦克歼击连则报告它们仍有56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49辆可动。4月10日,在最后一次兵力报告中,东线仍有661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489辆可动。而西线仍有101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79辆可动。意大利战线有76辆38式驱逐坦克,其中64辆可动。这两份报告并不准确,因为此时很多单位的数据未能送到后方,但它们显示出38式驱逐坦克相当高的出勤率,testifies 38式驱逐坦克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
下列的文字都来自保存到战后的当年德军原始作战记录,记载了38式驱逐战车实战中的情况,都来自其乘员作战结束后的战斗报告,这些报告包括了前线作战单位所遭遇的各种问题,38式驱逐战车的猎杀战术等信息,可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遗憾的是,盟军作战单位并不能区分突击炮,反坦克歼击车,驱逐战车的差别,只是简单地一概称之为“自行火炮”。所以,不能从英军和美军的战斗报告中得到关于38式驱逐战车作战效能的信息。
第一个装备“38式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单位的作战经验记录在44年10月的一份装甲部队通讯(Nachrichtenblatt Der Panzertruppen)中:
“……“38式轻型坦克歼击车”的性能已经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其乘员为它感到自豪,跟随作战的步兵也相信它的能力。尤其是其顶置的机枪(Rundumsfeuer)更是大受称赞,强大的火炮,低矮的外型,流畅的斜面装甲保证了它既能与敌军作战又能很好的支援步兵进攻和防守……”。
“……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连就摧毁了20辆敌军坦克,而自身没有任何损失。有一个营摧毁了57辆坦克,其中包括在800以上摧毁了2辆JS…122。没有一辆38式驱逐战车被敌方火力击穿,这个营为了到达指定地点,一天之内运动了160公里而没有一辆战车出现机械故障……。”
“……在行军和集结地带,最好的伪装方式是在车身上插一堆灌木,这样车身能很好和地形融为一体。不过树枝要能在数秒内得到清除,以免妨碍观察和作战……”
“……在反坦克作战中,38式驱逐战车依靠其低矮外型得以迅速开火和变换位置,埋伏在有效射程内攻击敌人……”
“……其前装甲可有效的抵御苏军7。62厘米口径的火炮,目前为止只有在侧,后方被击穿的记录,因此要强调只以正面接敌……”
“……当对敌坦克反击作战或面对大量敌步兵冲锋时,至少要有一个排的38式驱逐战车,要安排在非常接近第一线的地方以防止开始前的敌火炮覆盖,象村庄内,交叉路口这些极易被敌火炮攻击的地点要回避,当敌人突破后立刻反击往往能痛击敌人并且打退进攻……”
“……值得注意的是,38式驱逐战车并不是设计为支援沿沼泽地带公路进攻的战车,它很容易陷入沼泽(因为履带过窄?)。而停在公路上的话,它左右转角又有限,不利应对侧面的敌人,最后,它的侧面装甲过于薄弱,很容易被埋伏在侧面的敌反坦克炮击毁……”
“38式驱逐战车在机械化部队或侦察部队中表现不好,因为它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上述单位要求的快速移动能力,这样只能造成机械故障从而带来无谓的损失……”
“……由于它的机械灵活性和顶置机枪,它在华沙起义中的巷战发挥了极大作用,美中不足的是装填手为顶置机枪补充弹药时还是得打开舱门,把半个身子暴露在外,这样必须要由另一辆38式驱逐战车提供掩护……”
第一个装备38式驱逐战车的是军属第731坦克歼击营,从44年6月末直到二战结束都在东线作战,在获得最初的45辆后,又分别在11月和12月得到10辆和20辆的补充,根据其作战报告,9月1日时共有33辆,其中30辆可动;10月1日时共有25辆,其中18辆可动;12月1日时共有26辆,其中11辆可动;45年1月1日时共有22辆,其中120辆可动;2月1日时共有41辆,其中27辆可动;3月1日时共有28辆,其中13辆可动。
731营长于45年1月21日递交的作战报告提到:
“下列报告涵盖的时间为44年12月1日到45年1月21日。这其间俄军发动了第3次库兰战役(3。Kurlandschlacht), 俄军发动了长达3小时的炮击覆盖以消灭我有生力量。敌军的火力范围甚至打到了师指挥部,而敌轰炸机和攻击机范围更是到了军指挥部,在摧毁了前线部队后,俄军一度打到了旅指挥所(mand post),但并不能完全占领所视范围。在步兵冲锋后,俄军坦克缓慢地,成群地率先拥了过来。”
“……在牵引式反坦克炮的阵地后(都已在炮击中损失殆尽),是由突击炮,反坦克歼击车,驱逐战车构成的防线。战斗开始时731营是军属预备队,其下属的一个连配备给201步兵师作师属预备队,当指挥部发现俄军突破位置后,剩下的2个连也各自划归一个师。由于天气和地形的原因,在开战的第一天里,各连都只有60%即7辆38式驱逐战车可动。”
“……第2天,第3连下属的4辆38式驱逐战车被命令重占适合作为制高点的Balki村,伴随步兵就跟随在在第3连50米后的低洼地里,敌军的主要火力点位于 Balki村东北方向,而村南端则有2个机枪据点,出于集中火力的原则,首先对敌东北方向战壕(dig…in position)发起进攻,每辆驱逐战车后有4名步兵提供掩护,其余15名步兵慢慢爬到一处灌木。随着车长打出白色信号弹, 他们发起了冲锋,而4辆驱逐战车也从侧翼发起进攻。俄军开始撤退,但被高爆弹痛击,战斗中步兵攻占了战壕,南端的机枪据点也在近战中被消灭, 这场小规模的反击让我们再次获得了制高点,当日争夺制高点的战斗此后又重复了2次。”
“……下午18:40,随着步兵冲锋,敌军又一次发起了反击。第2连的3辆38式驱逐战车直接运动到了步兵线后。20:00左右,敌军再次发起了突袭,大约两,三个连的敌人成功攻入了我步兵线,俄军俘获了一个轻型榴弹炮连,甚至几乎攻到附近的营部。第三次俄步兵冲锋时,这3辆38式驱逐战车从其右侧压制俄军,一遍混乱中俄军撤退了。”
“ ……第3连的4辆38式驱逐战车与1辆JS122在1200米上交火,JS122对在上坡位置的指挥车发射了10发炮弹,这10发炮弹都未能击中,在大约100米远处落地,连长立刻命令一辆驱逐战车向右沿着一个低洼地从侧翼发起进攻。第6发炮弹终于击穿了JS122并且立刻起火燃烧,这场战斗再次证明了以往的经验:38式驱逐战车绝对要避免单车作战。因为开火后的烟雾完全挡住了车长的剪刀式潜望镜的视野,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炮长的视野。而另一辆38式驱逐战车此时就可观察弹迹并通过无线电通知战友修正,从而快速歼敌。”
“……38式驱逐战车的消焰型排气管在实战中并不实用,它的巨大噪音在很远都可听到。因此在集结地带启动就意味着暴露自己并随之而来的就是敌军的炮火覆盖。”
“……38式驱逐战车是一种快速的坦克歼击车和优良的步兵支援武器,第一天的战斗打响不到2小时,731营就摧毁了一辆JS122,一辆T…34,一门7。62厘米反坦克炮,8挺机枪和3门迫击炮,歼敌60名,俘虏了4挺机枪和2名敌军。”
当然德军不可能永远如上述记载这么顺风顺水,当时德军面临的窘境是不得不把半吊子装甲兵和权宜之计的38式驱逐战车送上前线。
总之,38式驱逐战车数量太少,面世时间太晚,根本不可能扭转德军二战末期的困境。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
1941年冬天,德国设计师们决定在3式或4式坦克(Panzer III/Panzer IV)的底盘上发展新的自行反坦克炮,但由于车体结构并不适合,这个设计没有通过。同时埃克特Alkett公司发展出的新底盘Geschutzwagen III/IV,它结合了3式(主要是J型)和4式坦克(主要是F型)的部件,被认为很适合作为新的自行反坦克炮底盘。
1942年2月,埃克特Alkett公司在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盘上装备了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设计定名为‘Hornisse‘ (大黄蜂)。1942年晚些时候,这种车体还被用于“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编号Sd。Kfz。165)。引擎被移到中间,车体被延长以容纳长身管的88毫米反坦克炮,同时还可以平衡整车的重量分布。由于火炮的巨大重量和车体承载能力的限制,乘员组只能受到轻型装甲的保护。1942年10月,整车模型向希特勒本人做了展示,得到了批准,他还希望生产能于1943年5月开始。
1944年早期,驾驶室前装甲板的布置在生产中有了变动,火炮也变为43/1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1 L/71),这样该车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型号。1944年2月24日(一说27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种型号命名为‘Nashorn‘(犀牛)。“大黄蜂”和“犀牛”除了驾驶室前装甲板的布置和火炮型号外没有任何区别,而这两点变动都是无关紧要的。尽管缺少装甲防护,二者都为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机动性。战斗室的有限空间使载弹量受到限制,通常在24…40发之间。“大黄蜂”和“犀牛”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仅依靠帆布来遮蔽风雨,而且缺乏一挺车体机枪,通常一挺MG34或MG42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