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在墨尔本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历时两天,出席的澳中双方代表共150人,中方代表80人,澳方代表70人,可以说规模空前。组织方组织的很好,获得与会者的赞许。在两天的会议期间,来自两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建筑材料进出口商、建筑设计公司、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等行业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澳洲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澳洲的城市规划设计是世界一流的,澳洲的建材也很好,所以,吸引两国在这个行业上互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大家还就如何在中国成功投资房地产,如何在中国招标,如何在澳中之间寻找到合适的投资伙伴,在澳洲房地产投资中间的法律问题,以及中国住宅产业的变革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当然,澳中两国的企业家也进入了实际的洽谈,就30多个项目进行了面对面的磋商,达成了不少合作的意向和协议。
在我的牵头下,我们还成立了一个“澳中房地产协会”,把国内一些地产商和澳洲的地产商,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包括政府官员、规划师、建筑师等,200多人通过这个协会都聚拢在了一起。
可以说,这个论坛为中国公司进一步地了解澳洲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房地产投资政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两国政府间如何管理房地产业创造了交流经验、互相切磋的平台和网络。
第一届“澳中房地产论坛”会圆满地结束之后,我就着手帮助一些澳洲房地产企业和设计师,组成了一个前往中国的代表团,访问参观了解中国房地产业设计业的现状,让澳洲人去中国实地看看中国的地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在“澳中房地产论坛”中看到了澳中集团的新方向。
…
41华侨林与我的新澳洲梦(1)
…
2003年4月,我又买了一块一万平方米的地皮。这块地在蒙纳殊大学边上,现在是商业用地,有一幢商业用楼,租户是一家规模很大的IT公司,每年可有六十多万的租金收入。我花了600万澳元,买了下来。
这是我自认为相当漂亮的一次房地产出击。
这块地的最大特点是近蒙纳殊大学,而且地很大。蒙纳殊大学是与墨尔本大学起名的大学,在维多利亚州举足轻重。挨着它有几点好处:第一,有朝一日,可能会被大学收购,我就可以买出一个好价钱;第二,现在是商业用地,租户IT公司面向大学服务,比较稳定;第三,万一有机会改为民宅用地(相临的一块同样大小的地已经改为民宅用地了),可以建上百幢花园洋房,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
鉴于以上三个好处,我认定地价肯定上涨。
大楼原来的房东是一个意大利人,我和他只谈了三分钟,就成交了。我相信自己独到的眼光。想起我购买第一幢大楼——也就是那幢“霍克大楼”时,谈判谈了三个多月,而这一次,仅仅用了三分钟!
是不是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有可能。是不是我忘乎所以了,做事情不太仔细地思量了?不是!我依旧十分谨慎,事前我请专业机构做了一份300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是该项目值得买。事实上,我的每一次决断都如履薄冰,毕竟现在每一次的投入都在几百万、几千万澳元,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如今,我如此果断,只是说明我对澳洲房地产的把握程度提高了,更加自信了。
现在这幢大楼的市值已经超过1300万澳元,合人民币8000多万。
我现在在规划,如何利用它创造更多的财富。
用三分钟买下这块一万平方米的地后,我开始筹备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
这一届得到江苏省的大力支持,并计划在六月份举行。
就在这时,一场席卷全球的大事发生了,使得澳中房地产论坛推后了几个月。
4月22日那天,我乘飞机去上海。刚上飞机就见空姐都带口罩。我正纳闷着,又听到临座的几个人谈中国的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被撤职了的事。我那次坐的是一等舱,那几个谈论“国家大事”的人应该是中国政府的高官。我便问他们,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啦?
其中的一个告诉我说,还不是因为“非典”。
我愣了,什么?非典?我怎么什么都不懂?
后来我才知道,中国正流行“非典“,就是一种叫做“非典型肺炎”的传染病,英文缩写是SARS。这种病,表面上看很象感冒,其实是传染行极强的肺炎,而且没有任何特效药可以医治。据说已经死了很多人了……
我想我真是忙昏了头,竟然连“非典”都没听说过!
于是飞机上的人都开始笑我,笑我是世界上唯一还不知道“非典”的人。
我也笑了,我说,从现在起,就全世界都知道“非典”了。
头等舱的几个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的事情。
抵达上海之后,我立即就感觉到了那紧张的气氛。真的很紧张,有些象战时,很多路口都封掉了,设了关卡,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到处都在检查,到处都在消毒,到处都在测体温。不时传来消息,哪儿哪儿发现了一个“非典”病人,已经被隔离了;哪儿哪儿又死了多少多少人……
大街上的人骤然少了许多,商店门可罗雀,难以为继。
大家都藏在家中,等待政府部门“解除警报”。
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能停下来。我离开上海,坐小车“冒险”赶往苏州、常州。想想当时的感觉,真有点像地下工作者呢。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感觉是非常紧张刺激的,好象整个中国都成了大疫区,人人都有可能得了“非典”。关卡随处可见,体温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我都暗自祷告,千万不要发烧啊!我知道,只要我的体温稍有异常,就会被立刻隔离。可是,越是这样就越是觉得自己要发烧了,就神经质般地经常摸自己的额头。在苏州的卡口,发生了问题,因为我的体温超过了38度!一个人要我下车去发烧检查中心,做进一步检查,并要与其他人隔离开来,我与他们交涉,正在此时,电话铃响起,苏州侨办来电询问我们的车在哪里,市领导还在会客厅等着会见呢,这时走来了一个检查站的领导,他问我:你们开车时,车窗是否一直关着?我说:是的。他就说,你的高温可能是车内空调造成的,等一下你再量体温。他过了10分钟又给我量了温度,一切正常,这才让我们离开。到苏州见了市委的杜书记等我都给他们介绍了我的“非典历险记”,他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最使我感动的是,当时我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上海的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通知我,市政府蒋以任主席要接见我。第二天我来到了市政协,蒋主席不仅接见了我,而且还宴请了我。我问蒋主席,您不怕非典吗?蒋主席说,有什么可怕,今天你们在政协都是免量体温的,这时我才想起,是啊,体温怎么都没量呢?席间,我还向蒋主席汇报了我在澳洲10多年创业的经历,并与蒋主席商量澳洲与上海的交流活动。
…
41华侨林与我的新澳洲梦(2)
…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在挤着买什么,一定是药房。大家挤在那里买维生素C,或者是其它什么听说可以抗“非典”的药品,吃下去给自己一个安慰。
这次疫病的流行,可以说是中国过去不注重流行病防疫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的结果。如今,经过了严峻考验的中国政府亡羊补牢,立即建立了这样一个流行病快速反应系统,做得很漂亮。
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的十分紧张,不过我总算是安全回到了澳洲。
当时维多利亚洲的一些官员都很担心非典会影响论坛,他们问我是否会取消论坛,我给他们口头和书面的保证,论坛一定会准时召开。
11月份,“非典”的阴影消除了,我们的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才得以举行。
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依然开得很成功,论坛的会场依然设在墨尔本著名的国际会展中心。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蒋定之,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和占均各自率领了一个代表团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且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发言。此外,中国方面的嘉宾还有苏州市委副书记、武汉工商联副会长,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城建委和济南市侨联等单位。中国方面的正式代表有来自上海、云南、湖北、山东等省市的房地产开发商、进出口贸易公司、建筑材料商、建筑设计公司等。
这次论坛的召开,得到了澳洲维多利亚州政府的赞助和大力支持。维多利亚州长专程发来了贺信,维多利亚州财政部长和工业部长代表政府,在2003年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开幕上发表了讲话。此外,维多利亚州国际贸易局局长、建设司司长、大中国地区发展司司长、产业司司长、商业服务司司长等也都出席了论坛。
除了维多利亚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一些行业权威组织也是澳中房地产论坛的主要支持者,如澳洲皇家建筑设计协会、澳洲建筑协会、澳洲工业集团、维多利亚州工商业雇主委员会和维多利亚州房地产协会等。澳洲方面的代表有,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大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商、房地产管理公司、各大银行,建筑材料制造商等。
出席第二届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嘉宾和各界代表一共有250多人(中方代表120人,澳洲代表130人),比上一届多了100人。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向。
许多澳洲的公司通过这个论坛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对中国的企业也有了直接的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一些参加会议的公司后来都加大了对中国内地的投资额度,还有一些公司获得了中国一些著名项目的建筑设计权。澳洲在建筑设计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澳洲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PeddleThorp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游泳馆的设计权,另外的一家著名设计公司HayballLeonardStent成功地设计了北京“三维空间”大型综合商业住宅区,这是一个超过一亿澳元的项目。另外,这次论坛还有一个成果是,澳洲大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公司Urbis成功获得上海南桥镇的开发项目,项目总额高达五亿美元。
由于澳中房地产论坛的影响,促使一些公司在论坛结束之后立刻去中国考察。
中国方面,2003年的澳中房地产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一些省市和公司在澳洲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了澳中两国企业的沟通与项目的合作。同时,中国的一些公司也在澳洲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澳大利亚因为生活条件好,容易养懒人。但是,我的公司里没有懒人,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和我的公司一起发展,一起进步。
但是,要把企业的规模做大,我需要的人才至少应该是现有的两倍乃至三倍。
可以说,我每天都在挖掘人才。
更重要的是,一个大的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我提出,澳中集团要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澳中集团的文化是什么?归纳起来,只有两个字:创新!
我希望我们澳中集团注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给他们以最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为公司服务,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我们澳中集团应该提倡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