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李约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版。作者是李约瑟的朋友伍德格,他二人志趣相投,花了几年功夫筹组了一 

个小团体,叫理论生物学会。他们常在伍德格家中辩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 

些活动内容后来成为他们的博士论文和题目。 

    李约瑟曾在耶鲁大学所作的特里讲座学术报告里集中讲了科学哲学,这 

些讲义后来以《秩序与生命》为名出版了。由于这本书反映了他当时的预见 

性,后为成为一本小经典。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大大有助于他后来进一步 

探讨中世纪的中国哲学。 

     1924年李约瑟在冈维尔—基兹学院刚被选为研究员时,大多数老的研究 

员都对这个年轻人给以漠视。再加上他的左翼政治倾向,更是不受老一辈的 

欢迎。他在1927年得到了实验指导的职位,继续作为研究员;可是在1933 

年他越过讲师学衔,跃升为威廉·邓爵士讲座副教授,摆脱了对未毕业的学 

生的管理和教程,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工作和指导研究生。 



                           四、人生的转折点 



     1937年可以说是李约瑟一生的转折点,那一年,有三名中国学生来到剑 

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们是沈诗章、王应睐和鲁桂珍。他们给李 


… Page 8…

约瑟以极大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是鲁桂珍。他们使李约瑟获得了寻求已 

久的思想解放,即从欧洲基督教世界的绝对价值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世界上 

存在着其他同样微妙复杂、同样迷人、同样值得探讨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社会 

生活。李约瑟对中国的悠久灿烂的传统历史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对 

中国汉字产生兴趣。中国语言的方块结构、一字一义、蕴义深刻,与他熟练 

掌握的英文、法文截然不同。于是他开始学习中文。他把一本中文词典当作 

天下第一奇书,认真而又极感兴趣地阅读。他从某部汉英字典中抄录了每一 

个汉字,这是一种艰难的学习。几乎所有学习中文的外国人都感到吃力。这 

一方面是因为中文本身结构复杂,难以掌握,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底蕴 

的差别。但李约瑟不畏艰难,饶有兴趣地练习学习每一个汉字。他的这些中 

国学生此时成了帮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老师。当时剑桥汉语教授捷克学 

者古斯塔夫·哈隆看到李约瑟年近40岁,决心要学汉语,认为一定得有一种 

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能速成,于是结合自己的译文《管子》给李约瑟介绍中 

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字。 

     李约瑟自己也发明了几种学汉语的方法,一种是把各韵母分开,按四声 

横排,再把声母依次竖排,编成一张张原字表;一种是把所有的字归为竖、 

撇、捺、方框四类,另附一其他类,编成小字典。另外,他还按英语字母顺 

序,收集各种语法结构,仔细研究汉语有关词的词性。这样学习的结果,终 

于使他在1942年到达中国时,在昆明一下飞机就能够直接同中国人会话,使 

当时和他在一起的总领事也感到惊奇。 

     李约瑟后来记述这些中国青年研究人员的到来给他的影响时说:“他们 

施给我两个主要影响——第一,他们鼓励我学习他们的语文;第二,他们提 

出问题来,为什么现代科学独独发生于欧洲。关于语言的事情,这是众所周 

知的事实,颇有些欧洲人被眩目难解所击倒,正如圣保罗走往大马士革的路 

上感觉到的那样,要不惜任何代价用这等奇异的形意符号来学会这种语言, 

至于精神智力,我看到,越和这些年青科学家接近了解,越明确认识到他们 

的智慧能量与我并驾齐驱。这就使问题显得尖锐突出了。为什么现代科学, 

伽利略时代 ‘这个新的实验的哲学’与早期的皇家学会,只发生于欧洲文明 

而不产生于中国或印度?好多年后,我学到了好些有关这类事情以后,我才 

认识到在第一个问题后面隐蔽着第二个问题,这就是:中国文明对自然界的 

探究远比欧洲的更有效果,而且利用自然知识谋求人类福利也更有影响。时 

间在科学革命前14个世纪左右以前,而寻得其所以致此之故。” 

     李约瑟常说:“天下自有对本国文明之外,对另一种文明‘一见倾心’ 

的事”,并相信,这总会有好结果的,因为人类在走向团结一致的过程中, 

最需要相互尊重和了解。但这种心理状态是无法强使产生的,而是自然而然 

形成的。一旦形成,则语言的隔阂就不成其为障碍,而自然领会了。” 



                            五、在中国的经历 



     1942年,李约瑟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到中国访问。当时正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暨中国抗日战争紧张激烈进行的时期,英国政府任命李约瑟到当 

时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担任英国大使馆科学参赞。在英国科学家中绝少有人 

熟悉有关中国的知识,而且由于李约瑟是一个生化胚胎学家,可以说这次派 

遣行动决定了李约瑟的一生。1937年中国几位青年学者到剑桥学习,从而影 


… Page 9…

响了李约瑟的一生,“但这可能还不能成为‘被俘’或‘入迷’,有如一次 

失效的种痘,假如我的命运不派遣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到重庆的英国大使 

馆作为科学参赞。”李约瑟后来总结道。 

     英国政府委派李约瑟来华的最初目的,是要他作为皇家学会代表到中国 

作些报告,支持中国科学家在艰难的日子里的战斗精神的。 

     李约瑟经由印度飞越驼峰到达昆明,在云南、贵州、四川参观了一些学 

术单位。当飞机一在中国的西南名城昆明降落,他踏上他日夜向往的中国土 

地时,他感到兴奋。他一下飞机就直接同来迎接的中国人交谈,这使当时和 

他在一起的英国总领事感到惊奇。 

     但是没有多久,李约瑟就感到,他在人道主义方面并没有多少事可做, 

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却可以真正帮助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医务人员在极其困 

难的条件下做些实际工作。他决定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停留下来,为此,他 

征得了英国驻华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的允许,靠浮图关一个山岗建立起中 

英科学合作馆。 

     中英科学合作馆经常给予全中国所有的研究所、大学、兵工厂与医院以 

具体的援助,它们都因被战争封锁而陷于困境。各处所建立的友谊,单就书 

物来说,是无比珍贵重要的。因为许多所都有中国的科学家、医师与工程师。 

他们各就本身专业对本国文明发展中的史迹深感兴奋,他们随时愿意而且乐 

于对李约瑟给予指点,什么中国书是最重要的,应该予以购买而加以研究。 

这效果就像发掘到一个智能的金矿,其丰饶将使前几代汉学家大为惊诧,也 

可能使中国老年著名学者欣羡。 

     在经历了6年抗战后的贫困中国,李约瑟亲自驾驶着由救护车改装而成 

的两吨旅行车遍历大后方的10个省,东南到达闽、粤,西北直上秦、陇,西 

南远达河海之滨,行程5万公里以上,访问了300多个文化教育、科学机构, 

接触到上千个学术界著名人士。他广泛访问大学实验室、各类工厂、医院、 

铁路联络站等。只要有科学工作者需要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地方,他都去,难 

怪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一次讲演中赞扬李约瑟在中国的工作真是“雪中送炭”。 

     李约瑟看到这些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住在古旧寺庙和破落宗祠经粗略改造 

的学术单位里,用原始简陋的工具和自己制造的玻璃器皿以及极少量剩余下 

来的化学药品,不怕困难而坚毅明智地发明创造出许多卓越的成就,写出了 

光彩耀目的优秀论文来。这一切激发起他的深切感慨和敬佩,他赞佩中国学 

人坚苦卓绝的勇毅和超乎寻常的智慧,于是他积极地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供 

应他们所缺乏的新刊图书,并从印度代购迫切需要的仪器和化学药剂,又竭 

力介绍他们的论文发表于国外科学期刊,推荐一些人到英国进行研究,也邀 

请了一些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并协助他的工作,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英科学 

交流合作机构。其夫人李大斐于1944年也来到中国,夫妇俩活跃在大后方广 

阔天地的文化艺术界。中英合作馆于1945年发行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科 

学》,总结了从1942年到1944年的3年工作,报告战时中国科学活动的真 

实情况。1948年又出版了《科学前哨》,以大量摄影图片和翔实记录向全世 

界公布抗战时期中国科学界的优异成绩。该书自叙中说:“前哨并非我们和 

我们在中国科学合作馆的英国同仁们自认为中国是科学前哨,而是指中英人 

士一起在华西建立起的科学前哨。我们受着反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好像拥有西藏高原和戈壁沙漠的后盾。我们这些科学前哨同仁尽了我们最大 

的努力,协助抗战军人完成了一次最大的扼制侵略的业绩。” 


… Page 10…

     李约瑟沟通中英科学交流事业、赠送英国运来的书物在全中国一视同 

仁,他对延安的自然科学院、白求恩医院与鲁迅艺术学院给予资助,照样如 

同给予白区的文教科机构。国民党横加拦阻,他就托宋庆龄、新华日报等私 

人或机关转运而不顾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认为越是困难越该扶持协 

助。他在职之日,始终坚持不懈。 

     李约瑟每到一处,总是以学生的面貌出现,从不摆老资格,因而很快就 

同中国人民结下了友谊。他在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接触中,进一步了解中国 

各方面的发明史,了解有关的文献,从而来实现他早就拟定的宏伟计划—— 

编写一部前人所不敢想,更不敢编的关于中国科技史的专著。他四处旅行, 

各处觅书,先后购得《庄子》、《周髀算经》、《天文大成》、《太平御览》 

等大量书籍,这些书籍成了后来剑桥图书馆里所收藏的中国书籍的基础。 

     李约瑟在中国与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和学者有联系。如著名诗人和历史学 

家郭沫若是他的私人朋友。李约瑟在四川期间,曾每周携带一些西药和食物 

前访一位抱病的穷学者,他们一面谈话,一面做笔记,以后彼此成为挚友。 

这位学者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对李约瑟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给予了热情的大力 

的支持。李约瑟还结识了李四光、傅斯年、李安宅、李济、陶孟和等人。由 

于当时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李约瑟还认识了周恩来,而中国银行的冀朝鼎 

则早在他来到中国之前就是老朋友了。他还同时被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 

研究院接纳为外籍院士。 

     李约瑟在抗战后期写给鲁桂珍的一封信中写道:“从我初到这里以来, 

你们国家和人民所给予我的感受是无与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